《姿势矫正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姿势矫正装置.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03928.4 (22)申请日 2014.10.17 A63B 69/00(2006.01) A63B 69/36(2006.01) A63B 69/38(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跃特 地址 325603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北白象银行 南路 3 号 (72)发明人 王跃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71 代理人 栾波 (54) 实用新型名称 姿势矫正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 尤其是 涉及姿势矫正装置, 包括 : 大臂固定器、 小臂。
2、固定 器和手部固定器 ; 大臂固定器的一端与小臂固定 器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 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定器靠近大臂固定器的一端 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 ; 大臂固定器靠肩小臂固定 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 ; 第一动力源的动力 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 大臂固定器上 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 ; 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 传动机构 ; 小臂固定器靠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 置有第二动力源 ; 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 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 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 止动机构。通过上述结构带动人体手臂按着预设 轨迹反复运动, 以矫正练习者的击球姿势。 (51)Int.Cl. (E。
3、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1973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25 CN 204219737 U 1/2 页 2 1. 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大臂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 ; 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均呈长条状, 所述大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 定器的一端铰接 ; 所述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所述手部固定器的一端铰接 ; 所述小臂固定器靠近所述大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 ; 所述大臂固定器靠 肩所述。
4、小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 ; 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 动机构传动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小臂固定器运动 ; 所述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 所述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小臂固定器运动 ; 所述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 所述小臂固定器靠近所述手部固定器的一端 设置有第二动力源 ; 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用于驱 动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 ; 所述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 所述第二止动机构用于 阻止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立柱 ; 所述大臂固定器远离所述小臂固。
5、定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立柱铰接, 所述固定立柱用于 固定所述大臂固定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第一转动部和控制器 ; 所述固定立柱上设置有第三动力源, 所述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 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 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 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 ; 所述固定立柱 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大臂固定器铰接 ;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柱上, 所述第一动力源、 所述第二动力源和所述第三动 力源以及所述第一止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 根据权。
6、利要求 3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 动力源, 所述第四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 所述大臂固定器远离所述小臂 固定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 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大臂固 定器运动 ; 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 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 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扭转弹 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 ; 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三止动机构, 所述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大臂固定器 运动 ; 所述第四动力源和所述第三止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 根。
7、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 上设置有第三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 所述第三齿轮 上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 所述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 接的第三凸起, 所述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 第四凸起 ; 所述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 ; 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与所述第五齿 轮啮合的第六齿轮 ; 所述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 所述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 所述第三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 。
8、所述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 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六凸起 ; 所述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219737 U 2 2/2 页 3 动。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动机构、 所述第二止 动机构和所述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复位弹簧、 止动块和第五动力源 ; 所述第一转动部、 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止动块 的容置槽 ;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止动块固定连接, 所述止动块上设置有齿条 ; 所述第五动力源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一侧, 所述第五。
9、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棘 轮, 所述棘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第五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止动块运动 ; 所述止动块用于 阻止所述大臂固定器、 所述小臂固定器和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 ; 所述第五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五动力源的工作。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 定器均包括固定部和第二转动部 ; 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六动力源, 所述第六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 所述第六动 力源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传动连接 ; 所述第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制动 器, 所述第二电磁制动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
10、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第二转 动部转动 ; 所述大臂固定器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立柱铰接 ; 所述大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 与所述小臂固定器的固定部铰接 ; 所述小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所述手部固定器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3-7 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立柱为液压 升降柱 ; 所述液压升降柱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3-7 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身体固定套和 腰部固定部、 腰部转动部、 腰部摆动部和四个电动伸缩杆 ; 所述腰部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柱上 ; 所述腰部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七动力源, 所述 第七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1、 ; 所述第七动力源与所述腰部转动部的一端传动连接 ; 所 述第七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制动器, 所述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 腰部转动部转动 ; 所述腰部摆动部与所述腰部转动部另一端铰接铰接 ; 所述腰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八动 力源, 所述第八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 所述第八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 齿轮, 所述腰部摆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 ; 所述腰部转动部上设置 有第四止动机构, 所述第四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腰部摆动部工作 ; 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腰部摆动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均与所述身体固定 套固定连接 ; 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均与所述。
12、控制器电连接 ; 所述身体固定套用于套设在人 体的上身。 10. 根据权利要求 3-7 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重心探测面 板 ; 所述固定立柱设置在所述重心探测面板上 ; 所述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 器 ; 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用于检测人体重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219737 U 3 1/8 页 4 姿势矫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姿势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体育运动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 其中, 小球类的运动非常受 欢迎, 例如 : 乒乓球、 网。
13、球、 羽毛球、 高尔夫球和网球等等。 而人们在初学这些球类运动时, 通 常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才能够使击球的姿势达到标准。 为了能够提 高初学者的运动技能, 人们设置了发球器。 0003 相关技术中的发球器, 包括带有输球道的外壳, 用于抛射球的头部, 外壳底部装有 一个送球装置, 在头部与外壳之间有一个控制头部水平、 垂向扫视以及旋转运动的操作装 置。 当使用者在练习击球的姿势时, 利用发球器反复的发送同一角度的球, 练习者通过击打 同一角度的球而练习击球姿势。但是, 相关技术中的发球器, 由于其仅通过发射同一角度 的球而训练练习者的姿势, 但是, 练习者在每次击打同。
14、一角度的球时, 练习者的姿势千变万 化, 没有同一的标准, 从而使得练习者姿势不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姿势矫正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练习者在每 次击打同一角度的球时, 练习者的姿势千变万化, 没有同一的标准, 从而使得练习者姿势不 标准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姿势矫正装置, 包括 : 大臂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 ; 大 臂固定器和小臂固定器均呈长条状, 大臂固定器的一端与小臂固定器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 定器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定器靠近大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 机构 ; 大臂固定器靠肩小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
15、有第一动力源 ; 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 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用于驱动小臂固定器运动 ; 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 第 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小臂固定器运动 ; 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 小臂固定器靠 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 ; 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 接, 用于驱动手部固定器运动 ; 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 手部固定器运动。 0006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固定立柱 ; 大臂固定器远离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 固定立柱铰接, 固定立柱用于固定大臂固定器。 0007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 : 第一转。
16、动部和控制器 ; 固定立柱上设置有第三 动力源, 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动部传动连接, 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 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 第一电磁制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一转 动部转动 ; 固定立柱通过第一转动部与大臂固定器铰接 ; 控制器设置在固定立柱上, 第一 动力源、 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以及第一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8 进一步地, 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动力源, 第四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4 2/8 页 5 第一齿轮, 大臂固定器远离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 第三动力 。
17、源用于带动大臂固定器运动 ;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 第一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 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扭转弹簧的 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 ; 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三止动机构, 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 止大臂固定器运动 ; 第四动力源和第三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 进一步地, 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 第一传动机构为与第三 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 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 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 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三凸起, 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个 扭臂相抵接的第四凸起 ; 。
18、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 ; 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 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 第二传动机构为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 ; 第五齿轮上设置有 第三扭转弹簧, 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 小 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六凸起 ; 第二止动机构用 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运动。 0010 进一步地, 第一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复位弹簧、 止动块 和第五动力源 ; 第一转动部、 大臂固定器和小臂固定器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止动块的容置 槽 ; 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容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止动块固定连接, 止动块上。
19、设置有 齿条 ; 第五动力源设置在容置槽的一侧, 第五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 棘轮与齿 条啮合, 第五动力源用于带动止动块运动 ; 止动块用于阻止大臂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 固定器运动 ; 第五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五动力源的工作。 0011 进一步地, 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均包括固定部和第二转动部 ; 固定部内 设置有第六动力源, 第六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 第六动力源与第二转动部传动连接 ; 第 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制动器, 第二电磁制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 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二转动部转动 ; 大臂固定器的固定部与固定立柱铰接 。
20、; 大臂固定器 的第二转动部与小臂固定器的固定部铰接 ; 小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手部固定器铰接。 0012 进一步地, 固定立柱为液压升降柱 ; 液压升降柱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器还包括身体固定套、 多根牵引绳和多个卷扬机 ; 多根牵引绳 的一端分别与身体固定套固定连接, 腰部固定部、 腰部转动部、 腰部摆动部和四个电动伸缩 杆 ; 腰部固定部设置在固定立柱上 ; 腰部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七动力源, 第七动力源与控制 器电连接 ; 第七动力源与腰部转动部的一端传动连接 ; 第七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 第三电磁制动器, 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腰部转动部转动 ; 腰部摆。
21、动部与腰部转动部另 一端铰接铰接 ; 腰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八动力源, 第八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 第八动力 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 腰部摆动部上设置有与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 ; 腰 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止动机构, 第四止动机构用于阻止腰部摆动部工作 ; 四个电动伸缩 杆的一端均与腰部摆动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均与身体固定套固定连接 ; 四个电动伸缩杆均 与控制器电连接 ; 身体固定套用于套设在人体的上身。 0014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重心探测面板 ; 固定立柱设置在重心探测面板上 ; 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 ; 多个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用于检测人 。
22、体重心。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包括大臂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5 3/8 页 6 而且在大臂固定器和小臂固定器, 第一动力源、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止动机构, 在小臂固定 器与手部固定器之间设置了第二动力源、 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当练习者使用者 姿势矫正装置时, 将大臂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固定在手臂上。 通过第一动力源 带动小臂固定器运动, 通过第二动力源带动手部固定器运动。当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 运动到预设位置时, 第一止动机构阻止小臂固定器运动, 第二止动机构阻止手部固定器运 动。这样, 大臂。
23、固定器、 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带动人体的手臂运动, 使得练习者每次击 球的动作都是按着预设的姿势而运动, 从而使得手臂的肌肉形成记忆, 进而使练习者的击 球姿势达到标准。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 001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第二止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小臂固定器的剖视图 ; 0019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身体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 : 0021 101- 大臂固定器 ; 102- 小臂固定器 ; 103-。
24、 手部固定器 ; 0022 104- 固定立柱 ; 105- 重力探测面板 ; 106- 身体固定套 ; 0023 107- 电动伸缩杆 ; 108- 腰部摆动部 ; 109- 第一转动部 ; 0024 110- 固定部 ; 111- 第二转动部 ; 112- 容置槽 ; 0025 113- 复位弹簧 ; 114- 第二动力源 ; 115- 第五齿轮 ; 0026 116- 第六齿轮 ; 117- 第五动力源 ; 118- 棘轮 ; 0027 119- 齿条 ; 120- 第六动力源 ; 121- 第二电磁制动器 ; 0028 122- 腰部固定部 ; 123- 腰部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
25、02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26、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 “第 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 地连接 ;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6 4。
27、/8 页 7 003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第二止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提 供了姿势矫正装置, 包括 : 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 大臂固定器 101 和小臂固定器 102 均呈长条状, 大臂固定器 101 的一端与小臂固定器 102 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定器102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103的一端铰接 ; 小臂固定器102靠近大臂固定器101 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 ; 大臂固定器 101 靠肩小臂固定器 102 的一端设置有。
28、第一动力 源 ; 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用于驱动小臂固定器 102 运动 ; 大 臂固定器 101 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 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小臂固定器 102 运动 ; 手部 固定器 103 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 小臂固定器 102 靠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 力源 114 ; 第二动力源 114 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用于驱动手部固定器运 动 ; 小臂固定器 102 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手部固定器 103 运动。 0033 其中, 大臂固定器 101 和小臂固定器 102 可以杆状, 也可以为板状, 也可以由任意。
29、 形状组成的长条状。手部固定器 103 为手套, 也可以将手部固定器 103 分成两个部分, 即与 小臂固定器102铰接的连接部分, 和用于固定人体手部的固定部110分, 其中连接部分可以 呈环状, 固定部 110 分可为多个固定带, 利用多个固定带将人体手部固定 ; 连接部分也可以 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 该中空壳体与人体的手部形状吻合, 而固定部 110 分为弯曲的连 杆, 连杆的一端与连接部分铰接, 另一端与连接部分卡接, 连杆用于穿过拇指与食指之间, 即抵接在人体手部的虎口位置, 从而将人体的手部固定。 0034 另外, 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 114 可以为多种, 例如 : 步进电机。
30、、 伺服电机和变 频电机等等。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有多种, 只要能够实现小臂固定器 102 以大臂固定器 101 与小臂固定器 102 的铰接处为圆点摆动, 以及手部固定器 103 以小臂固 定器 102 与手部固定器的铰接处为圆点摆动即可, 例如 :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可 以为曲柄, 也可以为齿轮等等。 0035 此外, 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为多种, 例如可以为电磁止动器, 也可以为限位块等等。 较佳地, 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 第一传动机构 为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 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 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于 与第二扭转。
31、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三凸起, 大臂固定器 101 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转 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四凸起 ; 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 ; 第二动 力源114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115, 第二传动机构为与第五齿轮115啮合的第六 齿轮 116 ; 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 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一 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 小臂固定器 102 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 抵接的第六凸起 ; 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 115 运动。 0036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 其包括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32、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而且在大臂固定器 101 和小臂固定器 102, 第一动力源、 第一传动机 构和第一止动机构, 在小臂固定器 102 与手部固定器 103 之间设置了第二动力源 114、 第二 传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当练习者使用者姿势矫正装置时, 将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 器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固定在手臂上。通过第一动力源带动小臂固定器 102 运动, 通过 第二动力源 114 带动手部固定器 103 运动。当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运动到预 设位置时, 第一止动机构阻止小臂固定器 102 运动, 第二止动机构阻止手部固定器 103 运。
33、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7 5/8 页 8 动。当击球动作完成后, 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撤销对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 器103作用力, 在第二扭转弹簧和第三扭转弹簧的作用下, 使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 103 快速恢复原位, 等待下一次击球动作的开始。这样, 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 手部固定器 103 带动人体的手臂运动, 使得练习者每次击球的动作都是按着预设的姿势而 运动, 从而使得手臂的肌肉形成记忆, 进而使练习者的击球姿势达到标准。 0037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为了使练习者的姿势能够更加的标准, 进一 。
34、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固定立柱 104 ; 大臂固定器 101 远离小臂固定器 102 的一端与固 定立柱 104 铰接, 固定立柱 104 用于固定大臂固定器 101。通过固定立柱 104 将人体的肩 部及手臂固定在预设的范围内, 从而使得练习者是能够在预设的范围内, 跟随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以及手部固定器 103 做出制定的动作, 从而进一步的规范了击球的姿 势。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 : 第一 转动部109和控制器 ; 固定立柱104上设置有第三动力源, 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 转动部 109。
35、 传动连接, 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 第一电磁制动 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一转动部转动 ; 固定立柱 104 通过第一转 动部 109 与大臂固定器 101 铰接 ; 控制器设置在固定立柱 104 上, 第一动力源、 第二动力源 114 和第三动力源以及第一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39 其中, 第三动力源可以为多种, 例如可以为步进电机和变频电机等等。固定立柱 104通过第一转动部109与大臂固定器101铰接, 并在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 一电磁制动器。练习者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动力源, 进而控制第一转动部 109 的转动 角度。
36、, 从而调整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 迹, 以适应更多的击球姿势。 0040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的矫正练习者的击球姿势, 使练 习者的击球姿势更加的标准, 进一步地, 第一转动部 109 上设置有第四动力源, 第四动力源 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 大臂固定器 101 远离小臂固定器 102 上设置有与第一齿 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 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大臂固定器 101 运动 ;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 扭转弹簧,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 第一转 动部上设置有。
37、用于与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 ; 第一转动部 109 上设 置有第三止动机构, 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大臂固定器 101 运动 ; 第四动力源和第三止动 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 第四动力源可以为步进电机、 变频电机和伺服电机等。 0041 当练习者通过控制器将第一转动部 109 转动预设的角度后, 将大臂固定器 101、 小 臂固定器102以及手部固定器103佩戴在手臂上, 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源、 第二动 力源 114 和第四动力源, 以及第一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工作, 从而使得 大臂固定器 101 以第一转动部 109 与大臂固定器 101 的。
38、铰接处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 ; 小 臂固定器 102 以大臂固定器 101 与小臂固定器 102 的铰接处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 ; 手部 固定器 103 以小臂固定器 102 与手部固定器 103 的铰接处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通过固 定立柱 104、 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以及手部固定器 103 共同作用, 使练习者的肩 部、 大臂、 小臂及手腕均按着预设的运动轨迹运动, 通过反复的练习, 从而使得练习者的肌 肉形成肌肉记忆, 进而使得练习者的击球姿势达到标准。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8 6/8 页 9 0042 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
39、上, 进一步地, 第一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 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复位弹簧 113、 止动块和第五动力源 117 ; 第一转动部 109、 大臂固 定器 101 和小臂固定器 102 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止动块的容置槽 112 ; 复位弹簧 113 的一 端与容置槽 112 的槽底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止动块固定连接, 止动块上设置有齿条 119 ; 第 五动力源 117 设置在容置槽 112 的一侧, 第五动力源 117 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 118, 棘轮118与齿条119啮合, 第五动力源117用于带动止动块运动 ; 止动块用于阻止大臂固定 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
40、器 103 运动 ; 第五动力源 117 与控制器电连接, 控制器 用于控制第五动力源 117 的工作。其中, 第五动力源 117 可以为步进电机、 伺服电机和变频 电机等。 0043 当练习者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姿势矫正装置时, 以手部固定器 103 的摆动为例, 控 制器控制第二动力源 114 工作, 第二动力源 114 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五齿轮 115 带动第六 齿轮 116 运动, 从而带动手部固定器 103 摆动。当手部固定器 103 转动预设的角度后, 控制 器控制第五动力源 117 工作, 第五动力源 117 的动力输出轴上棘轮 118 带动止动块朝第五 齿轮 115 的方向运动, 。
41、从而阻止第五齿轮 115 的运动。从而使得手部控制器运动到预定位 置后停止。之后, 控制器控制第二动力源 114 反方向转动, 与此同时, 控制器控制第五动力 源 117 停止工作, 复位弹簧 113 恢复原状并将止动块拉至原始位置。这样, 手部固定器 103 可以反向运动。当手部固定器 103 反方向运动到预设的位置后, 控制器再次启动第五动力 源 117, 从而实现手部固定器 103 的固定。如此反复运动, 以矫正练习者的击球姿势。 0044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小臂固定器的剖视图 ; 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姿势矫。
42、正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击 球姿势, 进一步地, 大臂固定器 101 和所述小臂固定器 102 均包括固定部 110 和第二转动部 111 ; 固定部 110 内设置有第六动力源 120, 第六动力源 120 与控制器电连接 ; 第六动力源 120 与第二转动部 111 传动连接 ; 第六动力源 120 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制动器 121, 第二电磁制动器 121 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电磁制动器 121 用于阻止第二转动部 111 转动 ; 大臂固定器 101 的固定部 110 与固定立柱 104 铰接 ; 大臂固定器 101 的第二转动部 111与小臂固定器102的固定部110铰接 ; 。
43、小臂固定器102的第二转动部111与手部固定器 铰接。通过第一转动部 109 和第二转动部 111, 从而使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 手部固定器 103 在轴线上能够旋转不同的角度, 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击球姿势。 0045 如图1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固定立柱104为液压升降柱 ; 液压 升降柱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 固定立柱 104 可以设置在外部固定物上, 较佳地, 可以讲固 定立柱 104 固定在地面上。练习者通过调整固定立柱 104 的高度, 从而将肩部固定在距离 地面的一定高度, 使得练习者重心能够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规范练习者的击。
44、球 姿势。另外, 由于固定立柱 104 能够调节高度, 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练习者。 0046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为了能够调整练习者上身的摆动姿势, 进一 步地, 姿势矫正器还包括身体固定套106、 腰部固定部122、 腰部转动部123、 腰部摆动部108 和四个电动伸缩杆 107 ; 腰部固定部 122 设置在固定立柱 104 上 ; 腰部固定部 122 内设置有 第七动力源, 第七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 第七动力源与腰部转动部 123 的一端传动连接 ; 第七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制动器, 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腰部转动部 123 转动 ; 腰部摆。
45、动部 108 与腰部转动部 123 另一端铰接铰接 ; 腰部转动部 123 上设置有第 说 明 书 CN 204219737 U 9 7/8 页 10 八动力源, 第八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 第八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 腰部 摆动部108上设置有与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 ; 腰部转动部123上设置有第四止动机构, 第四止动机构用于阻止腰部摆动部 108 工作 ; 四个电动伸缩杆 107 的一端均与腰部摆动部 108 固定连接, 另一端均与身体固定套 106 固定连接 ; 四个电动伸缩杆 107 均与控制器电连 接 ; 身体固定套 106 用于套设在人体的上身。 。 0047 其。
46、中, 第四止动机构与第一止动机构、 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的结构相同。 腰部固定部 122 与固定立柱 104 的连接方式有多种, 可以固定连接, 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当腰部固定部 122 与固定立柱 104 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 使用者可以在需要使用身体固定 套 106 的情况下, 将腰部固定部 122 从固定立柱 104 上拆卸下来, 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另 外, 四个电动伸缩杆107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身体固定套106的左肩、 右肩、 左腰和后腰四处, 以便更好的控制身体的运动轨迹。 0048 当练习者选择了某一击球姿势, 控制器根据预存的某一击球姿势的数据, 调整固 定立柱 104、。
47、 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和手部固定器 103 的位置以及运动的角度, 并 通过控制器调整腰部转动部运动的角度, 腰部摆动部运动的角度, 以及四个电动伸缩杆运 动的长度, 从而限定练习者身体的运动轨迹。练习者将大臂固定器 101、 小臂固定器 102 以 及手部固定器 103 佩戴在手臂上, 将身体固定套 106 套设在练习者的上身。由于每个电动 伸缩杆的伸缩的长度不同, 从而使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 受到电动伸缩杆, 腰部转动部以 及腰部摆动部的限制, 进而矫正练习者上身的摆动姿势。 0049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 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重心探测。
48、面 板 ; 固定立柱104设置在重心探测面板上 ; 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 ; 多个重 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用于检测人体重心。其中, 重心探测面板上放置在地面上, 固 定立柱 104 通过重心探测面板固定在地面上。在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 多个重力传感器可以呈阵列式排布。 0050 当练习者通过控制器选定了预存在控制器内的某一击球姿势时, 练习者将两只脚 踏在重心探测面板上。 在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 两只脚对重心探测面板的压力不同, 从而 通过控制器计算得出练习者的重心, 以及重心移动的轨迹与其内存数据是否匹配, 进而矫 正练习者的脚站立位置。 另外, 还可。
49、以根据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 还可以测量脚部移动的 距离和方向是否准确, 例如 : 当练习者在练习某一运动姿势时, 标准的姿势为一只脚原地不 动, 另一只脚从后向前运动 10cm, 运动的角度为 30, 那么控制器就会让相应的三处重力 传感器进行检测, 从而矫正练习者的脚部运动姿势。 0051 为了能够使练习者准确的找到脚的站立位置, 在每个传感器上方还可以设置有 LED灯, 每个LED灯与控制器电连接。 控制器根据预存的数据控制重力探测面板105上的其 中两盏 LED 灯工作, 练习者将两只脚分别踏在两盏即可。 0052 另外, 为了提醒练习者矫正姿势, 还可以设置有蜂鸣器, 蜂鸣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当使用者的姿势错误时, 控制器就启动蜂鸣器, 从而提醒练习者, 其运动的姿势错误。 0053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姿势矫正器的每个姿 势都能够精准, 进一步地, 身体固定套 106 的前襟上设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 ; 多个位置传感 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位置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