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姿势矫正装置.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6797167
  • 上传时间:2019-09-08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1.1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603928.4

    申请日:

    20141017

    公开号:

    CN204219737U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69/00,A63B69/36,A63B69/38

    主分类号:

    A63B69/00,A63B69/36,A63B69/38

    申请人:

    王跃特

    发明人:

    王跃特

    地址:

    325603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北白象银行南路3号

    优先权:

    CN20142060392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栾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姿势矫正装置,包括: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大臂固定器的一端与小臂固定器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靠近大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大臂固定器靠肩小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小臂固定器靠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通过上述结构带动人体手臂按着预设轨迹反复运动,以矫正练习者的击球姿势。

    权利要求书

    1.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均呈长条状,所述大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固定器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所述手部固定器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臂固定器靠近所述大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大臂固定器靠肩所述小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小臂固定器运动;所述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所述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小臂固定器运动;所述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小臂固定器靠近所述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所述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所述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立柱;所述大臂固定器远离所述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立柱铰接,所述固定立柱用于固定所述大臂固定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部和控制器;所述固定立柱上设置有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所述固定立柱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大臂固定器铰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和所述第三动力源以及所述第一止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动力源,所述第四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大臂固定器远离所述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大臂固定器运动;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三止动机构,所述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大臂固定器运动;所述第四动力源和所述第三止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所述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三凸起,所述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四凸起;所述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所述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所述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六凸起;所述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机构、所述第二止动机构和所述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复位弹簧、止动块和第五动力源;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止动块的容置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止动块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五动力源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五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五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止动块运动;所述止动块用于阻止所述大臂固定器、所述小臂固定器和所述手部固定器运动;所述第五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五动力源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均包括固定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第六动力源,所述第六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动力源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二电磁制动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所述大臂固定器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立柱铰接;所述大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小臂固定器的固定部铰接;所述小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所述手部固定器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为液压升降柱;所述液压升降柱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体固定套和腰部固定部、腰部转动部、腰部摆动部和四个电动伸缩杆;所述腰部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腰部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七动力源,所述第七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七动力源与所述腰部转动部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七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制动器,所述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所述腰部转动部转动;所述腰部摆动部与所述腰部转动部另一端铰接铰接;所述腰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八动力源,所述第八动力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八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所述腰部摆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腰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止动机构,所述第四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腰部摆动部工作;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腰部摆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身体固定套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身体固定套用于套设在人体的上身。 10.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心探测面板;所述固定立柱设置在所述重心探测面板上;所述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人体重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姿势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其中, 小球类的运动非常受欢迎,例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高尔夫 球和网球等等。而人们在初学这些球类运动时,通常需要专业人员 的指导,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使击球的姿势达到标准。为 了能够提高初学者的运动技能,人们设置了发球器。

    相关技术中的发球器,包括带有输球道的外壳,用于抛射球的 头部,外壳底部装有一个送球装置,在头部与外壳之间有一个控制 头部水平、垂向扫视以及旋转运动的操作装置。当使用者在练习击 球的姿势时,利用发球器反复的发送同一角度的球,练习者通过击 打同一角度的球而练习击球姿势。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发球器,由 于其仅通过发射同一角度的球而训练练习者的姿势,但是,练习者 在每次击打同一角度的球时,练习者的姿势千变万化,没有同一的 标准,从而使得练习者姿势不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姿势矫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练习者在每次击打同一角度的球时,练习者的姿势千变万化, 没有同一的标准,从而使得练习者姿势不标准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姿势矫正装置,包括: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 和手部固定器;大臂固定器和小臂固定器均呈长条状,大臂固定器 的一端与小臂固定器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 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靠近大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机 构;大臂固定器靠肩小臂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第一动 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小臂固定器 运动;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构,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 小臂固定器运动;手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小臂固定器 靠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 轴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手部固定器运动;小臂固定 器上设置有第二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手部固定器运动。

    进一步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固定立柱;大臂固定器远离小臂 固定器的一端与固定立柱铰接,固定立柱用于固定大臂固定器。

    进一步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动部和控制器;固定立 柱上设置有第三动力源,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动部传 动连接,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第一 电磁制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一转动部 转动;固定立柱通过第一转动部与大臂固定器铰接;控制器设置在 固定立柱上,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以及第一止动 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动力源,第四动力源的动力 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大臂固定器远离小臂固定器上设置有与 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大臂固定器运动;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扭 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 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第一转动部上设置 有第三止动机构,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大臂固定器运动;第四动 力源和第三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一传 动机构为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第二扭转 弹簧,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 第三凸起,大臂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 相抵接的第四凸起;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第 二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二传动机构为与第五 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第五齿轮 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小臂 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六凸 起;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 复位弹簧、止动块和第五动力源;第一转动部、大臂固定器和小臂 固定器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止动块的容置槽;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容 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动块固定连接,止动块上设置有 齿条;第五动力源设置在容置槽的一侧,第五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 上设置有棘轮,棘轮与齿条啮合,第五动力源用于带动止动块运动; 止动块用于阻止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运动;第五 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五动力源的工作。

    进一步地,大臂固定器和所述小臂固定器均包括固定部和第二转 动部;固定部内设置有第六动力源,第六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六动力源与第二转动部传动连接;第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 置有第二电磁制动器,第二电磁制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电磁 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二转动部转动;大臂固定器的固定部与固定立柱 铰接;大臂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小臂固定器的固定部铰接;小臂 固定器的第二转动部与手部固定器铰接。

    进一步地,固定立柱为液压升降柱;液压升降柱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姿势矫正器还包括身体固定套、多根牵引绳和多个卷 扬机;多根牵引绳的一端分别与身体固定套固定连接,腰部固定部、 腰部转动部、腰部摆动部和四个电动伸缩杆;腰部固定部设置在固 定立柱上;腰部固定部内设置有第七动力源,第七动力源与控制器 电连接;第七动力源与腰部转动部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七动力源的 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制动器,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腰 部转动部转动;腰部摆动部与腰部转动部另一端铰接铰接;腰部转 动部上设置有第八动力源,第八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第八动力 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腰部摆动部上设置有与第七齿 轮啮合的第八齿轮;腰部转动部上设置有第四止动机构,第四止动 机构用于阻止腰部摆动部工作;四个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均与腰部摆 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身体固定套固定连接;四个电动伸缩杆 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身体固定套用于套设在人体的上身。

    进一步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重心探测面板;固定立柱设置 在重心探测面板上;重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多个 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人体重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其包括大臂固定器、小臂固 定器和手部固定器,而且在大臂固定器和小臂固定器,第一动力源、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止动机构,在小臂固定器与手部固定器之间设 置了第二动力源、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当练习者使用者 姿势矫正装置时,将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固定在 手臂上。通过第一动力源带动小臂固定器运动,通过第二动力源带 动手部固定器运动。当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运动到预设位置时, 第一止动机构阻止小臂固定器运动,第二止动机构阻止手部固定器 运动。这样,大臂固定器、小臂固定器和手部固定器带动人体的手 臂运动,使得练习者每次击球的动作都是按着预设的姿势而运动, 从而使得手臂的肌肉形成记忆,进而使练习者的击球姿势达到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第二止动装 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小臂固定器 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身体固定套 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大臂固定器;  102-小臂固定器;    103-手部固定器;

    104-固定立柱;    105-重力探测面板;  106-身体固定套;

    107-电动伸缩杆;  108-腰部摆动部;    109-第一转动部;

    110-固定部;      111-第二转动部;    112-容置槽;

    113-复位弹簧;    114-第二动力源;    115-第五齿轮;

    116-第六齿轮;    117-第五动力源;    118-棘轮;

    119-齿条;        120-第六动力源;    121-第二电磁制动器;

    122-腰部固定部;  123-腰部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 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 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 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的立体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第二止动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姿势矫正装置,包括: 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大臂固定器 101和小臂固定器102均呈长条状,大臂固定器101的一端与小臂 固定器102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102的一端与手部固定器103 的一端铰接;小臂固定器102靠近大臂固定器101的一端设置有第 一传动机构;大臂固定器101靠肩小臂固定器102的一端设置有第 一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 于驱动小臂固定器102运动;大臂固定器101上设置有第一止动机 构,第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小臂固定器102运动;手部固定器103 上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小臂固定器102靠近手部固定器的一端设 置有第二动力源114;第二动力源114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机 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手部固定器运动;小臂固定器102上设置有 第二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手部固定器103运动。

    其中,大臂固定器101和小臂固定器102可以杆状,也可以为 板状,也可以由任意形状组成的长条状。手部固定器103为手套, 也可以将手部固定器103分成两个部分,即与小臂固定器102铰接 的连接部分,和用于固定人体手部的固定部110分,其中连接部分 可以呈环状,固定部110分可为多个固定带,利用多个固定带将人 体手部固定;连接部分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 与人体的手部形状吻合,而固定部110分为弯曲的连杆,连杆的一 端与连接部分铰接,另一端与连接部分卡接,连杆用于穿过拇指与 食指之间,即抵接在人体手部的虎口位置,从而将人体的手部固定。

    另外,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114可以为多种,例如:步进 电机、伺服电机和变频电机等等。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 结构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小臂固定器102以大臂固定器101与小 臂固定器102的铰接处为圆点摆动,以及手部固定器103以小臂固 定器102与手部固定器的铰接处为圆点摆动即可,例如:第一传动 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可以为曲柄,也可以为齿轮等等。

    此外,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 可以为电磁止动器,也可以为限位块等等。较佳地,第一动力源的 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一传动机构为与第三齿轮啮合的 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第二扭转弹簧,第三齿轮上设置有用 于与第二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三凸起,大臂固定器101 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四凸起;第 一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三齿轮运动;第二动力源114的动力输 出轴上设置有第五齿轮115,第二传动机构为与第五齿轮115啮合 的第六齿轮116;第五齿轮上设置有第三扭转弹簧,第五齿轮上设 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五凸起,小臂固定 器10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六凸 起;第二止动机构用于阻止所述第五齿轮115运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其包括大臂固定 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而且在大臂固定器101 和小臂固定器102,第一动力源、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止动机构, 在小臂固定器102与手部固定器103之间设置了第二动力源114、 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当练习者使用者姿势矫正装置时, 将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固定在手臂 上。通过第一动力源带动小臂固定器102运动,通过第二动力源114 带动手部固定器103运动。当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运 动到预设位置时,第一止动机构阻止小臂固定器102运动,第二止 动机构阻止手部固定器103运动。当击球动作完成后,第一止动机 构和第二止动机构撤销对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作用力, 在第二扭转弹簧和第三扭转弹簧的作用下,使小臂固定器102和手 部固定器103快速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击球动作的开始。这样, 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带动人体的手 臂运动,使得练习者每次击球的动作都是按着预设的姿势而运动, 从而使得手臂的肌肉形成记忆,进而使练习者的击球姿势达到标准。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练习者的姿势能 够更加的标准,进一步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固定立柱104;大 臂固定器101远离小臂固定器102的一端与固定立柱104铰接,固 定立柱104用于固定大臂固定器101。通过固定立柱104将人体的 肩部及手臂固定在预设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练习者是能够在预设的 范围内,跟随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以及手部固定器103 做出制定的动作,从而进一步的规范了击球的姿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姿势 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动部109和控制器;固定立柱104上设置 有第三动力源,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动部109传动连 接,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第一电磁 制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第一转动部转动; 固定立柱104通过第一转动部109与大臂固定器101铰接;控制器 设置在固定立柱104上,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114和第三动力 源以及第一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第三动力源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为步进电机和变频电 机等等。固定立柱104通过第一转动部109与大臂固定器101铰接, 并在第三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制动器。练习者可 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动力源,进而控制第一转动部109的转动角 度,从而调整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 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以适应更多的击球姿势。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矫正练习 者的击球姿势,使练习者的击球姿势更加的标准,进一步地,第一 转动部109上设置有第四动力源,第四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 有第一齿轮,大臂固定器101远离小臂固定器102上设置有与第一 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大臂固定器101运动; 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扭 转弹簧的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一凸起,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 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个扭臂相抵接的第二凸起;第一转动部109上 设置有第三止动机构,第三止动机构用于阻止大臂固定器101运动; 第四动力源和第三止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四动力源 可以为步进电机、变频电机和伺服电机等。

    当练习者通过控制器将第一转动部109转动预设的角度后,将 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以及手部固定器103佩戴在手臂 上,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114和第四动力 源,以及第一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工作,从而 使得大臂固定器101以第一转动部109与大臂固定器101的铰接处 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小臂固定器102以大臂固定器101与小臂 固定器102的铰接处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手部固定器103以小 臂固定器102与手部固定器103的铰接处为圆点旋转预设的角度。 通过固定立柱104、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以及手部固定 器103共同作用,使练习者的肩部、大臂、小臂及手腕均按着预设 的运动轨迹运动,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使得练习者的肌肉形成肌 肉记忆,进而使得练习者的击球姿势达到标准。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 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均包括复位弹簧113、止 动块和第五动力源117;第一转动部109、大臂固定器101和小臂固 定器102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止动块的容置槽112;复位弹簧113 的一端与容置槽112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动块固定连接, 止动块上设置有齿条119;第五动力源117设置在容置槽112的一 侧,第五动力源117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118,棘轮118与 齿条119啮合,第五动力源117用于带动止动块运动;止动块用于 阻止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运动;第 五动力源117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五动力源117的 工作。其中,第五动力源117可以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变频电 机等。

    当练习者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姿势矫正装置时,以手部固定器 103的摆动为例,控制器控制第二动力源114工作,第二动力源114 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五齿轮115带动第六齿轮116运动,从而带动 手部固定器103摆动。当手部固定器103转动预设的角度后,控制 器控制第五动力源117工作,第五动力源117的动力输出轴上棘轮 118带动止动块朝第五齿轮115的方向运动,从而阻止第五齿轮115 的运动。从而使得手部控制器运动到预定位置后停止。之后,控制 器控制第二动力源114反方向转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五动 力源117停止工作,复位弹簧113恢复原状并将止动块拉至原始位 置。这样,手部固定器103可以反向运动。当手部固定器103反方 向运动到预设的位置后,控制器再次启动第五动力源117,从而实 现手部固定器103的固定。如此反复运动,以矫正练习者的击球姿 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势矫正装置中的小臂固定器 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本 实施例中的姿势矫正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击球姿势,进一步地,大臂 固定器101和所述小臂固定器102均包括固定部110和第二转动部 111;固定部110内设置有第六动力源120,第六动力源120与控制 器电连接;第六动力源120与第二转动部111传动连接;第六动力 源120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制动器121,第二电磁制动 器121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电磁制动器121用于阻止第二转动部 111转动;大臂固定器101的固定部110与固定立柱104铰接;大 臂固定器101的第二转动部111与小臂固定器102的固定部110铰 接;小臂固定器102的第二转动部111与手部固定器铰接。通过第 一转动部109和第二转动部111,从而使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 器102和手部固定器103在轴线上能够旋转不同的角度,从而能够 适应不同的击球姿势。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立柱104 为液压升降柱;液压升降柱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固定立柱104 可以设置在外部固定物上,较佳地,可以讲固定立柱104固定在地 面上。练习者通过调整固定立柱104的高度,从而将肩部固定在距 离地面的一定高度,使得练习者重心能够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进 一步的规范练习者的击球姿势。另外,由于固定立柱104能够调节 高度,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练习者。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能够调整练习者上 身的摆动姿势,进一步地,姿势矫正器还包括身体固定套106、腰 部固定部122、腰部转动部123、腰部摆动部108和四个电动伸缩杆 107;腰部固定部122设置在固定立柱104上;腰部固定部122内设 置有第七动力源,第七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七动力源与腰部 转动部123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七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 三电磁制动器,第三电磁制动器用于阻止腰部转动部123转动;腰 部摆动部108与腰部转动部123另一端铰接铰接;腰部转动部123 上设置有第八动力源,第八动力源与控制器电连接;第八动力源的 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七齿轮,腰部摆动部108上设置有与第七齿 轮啮合的第八齿轮;腰部转动部123上设置有第四止动机构,第四 止动机构用于阻止腰部摆动部108工作;四个电动伸缩杆107的一 端均与腰部摆动部108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身体固定套106固定 连接;四个电动伸缩杆10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身体固定套106用 于套设在人体的上身。。

    其中,第四止动机构与第一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 动机构的结构相同。腰部固定部122与固定立柱104的连接方式有 多种,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当腰部固定部122与 固定立柱10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使用者可以在需要使用身体固 定套106的情况下,将腰部固定部122从固定立柱104上拆卸下来, 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另外,四个电动伸缩杆107的一端分别固定 在身体固定套106的左肩、右肩、左腰和后腰四处,以便更好的控 制身体的运动轨迹。

    当练习者选择了某一击球姿势,控制器根据预存的某一击球姿 势的数据,调整固定立柱104、大臂固定器101、小臂固定器102 和手部固定器103的位置以及运动的角度,并通过控制器调整腰部 转动部运动的角度,腰部摆动部运动的角度,以及四个电动伸缩杆 运动的长度,从而限定练习者身体的运动轨迹。练习者将大臂固定 器101、小臂固定器102以及手部固定器103佩戴在手臂上,将身 体固定套106套设在练习者的上身。由于每个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的 长度不同,从而使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电动伸缩杆,腰部 转动部以及腰部摆动部的限制,进而矫正练习者上身的摆动姿势。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姿势矫正装 置还包括重心探测面板;固定立柱104设置在重心探测面板上;重 心探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多个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 电连接,用于检测人体重心。其中,重心探测面板上放置在地面上, 固定立柱104通过重心探测面板固定在地面上。在重心探测面板上 设置有多个重力传感器,多个重力传感器可以呈阵列式排布。

    当练习者通过控制器选定了预存在控制器内的某一击球姿势 时,练习者将两只脚踏在重心探测面板上。在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 中,两只脚对重心探测面板的压力不同,从而通过控制器计算得出 练习者的重心,以及重心移动的轨迹与其内存数据是否匹配,进而 矫正练习者的脚站立位置。另外,还可以根据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 中,还可以测量脚部移动的距离和方向是否准确,例如:当练习者 在练习某一运动姿势时,标准的姿势为一只脚原地不动,另一只脚 从后向前运动10cm,运动的角度为30°,那么控制器就会让相应 的三处重力传感器进行检测,从而矫正练习者的脚部运动姿势。

    为了能够使练习者准确的找到脚的站立位置,在每个传感器上 方还可以设置有LED灯,每个LED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 据预存的数据控制重力探测面板105上的其中两盏LED灯工作,练 习者将两只脚分别踏在两盏即可。

    另外,为了提醒练习者矫正姿势,还可以设置有蜂鸣器,蜂鸣 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使用者的姿势错误时,控制器就启动蜂鸣器, 从而提醒练习者,其运动的姿势错误。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姿 势矫正器的每个姿势都能够精准,进一步地,身体固定套106的前 襟上设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多个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位置传感器用于手部固定器103的位置。当练习者选用了某一击球 姿势时,控制器控制身体固定套106的相应位置上的位置传感器工 作。当手部固定器103运动到身体固定套106的相应位置后,位置 传感器将获得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位置信息转化成 电信号,以控制第一止动机构、第二止动机构和第三止动机构工作, 从而使得每个击球姿势与身体固定套106相配合,使得击球姿势更 加的标准。

    另外,大臂固定器101和小臂固定器102可以为伸缩杆,其中 伸缩杆可以为电动伸缩杆。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来调整大臂 固定器101和小臂固定器102的长度。当然,也可以在控制器中属 于练习者的升高、体重等信息,并结合预存在控制器内的各种击球 姿势,利用控制器来调整固定立柱104、大臂固定器101和小臂固 定器102的长度。

    此外,为了便于使用者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姿势矫正装置,还 可以设置用于控制上述控制器的遥控器,遥控器包括显示屏和调节 按键,从而便于使用者利用遥控器设定预存在控制器内的各种运动 姿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 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 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 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关 键  词:
    姿势 矫正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姿势矫正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971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