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0525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 CN 204105251 U (21)申请号 201420504440.6 (22)申请日 2014.09.03 A47B 37/00(2006.01) H02J 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青岛众海汇智能源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纬 1 路 1 号 B 座 5 层 B2 (72)发明人 孙会 毕兆强 龙海岸 曹敬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代理人 柳彦君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57)。
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 水吧台, 包括茶台、 无线充电的发射装置、 接收装 置,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端与连接线, 发射 端通过嵌入装置隐藏设置于茶台之下 ; 茶台下方 与发射装置对应设置有放置接收装置与移动终端 的容置区, 容置区设置有收纳抽屉 ; 接收装置包 括环形结构与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的结构与多种 移动设备的充电接口匹配。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无 线充电装置及接线均嵌入或隐藏于茶台之内部, 避免了因茶水溅入或浸泡引起的充电装置的故 障, 系统安全性高, 保证了人们在使用茶水吧台的 同时, 安全、 高效地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05251 U CN 204105251 U 1/1 页 2 1.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台, 所述茶台上设置有嵌入装 置、 无线充电的发射装置、 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由发射端与连接线组成, 发射 端通过嵌入装置隐藏设置于茶台下方, 且茶台下方与发射装置对应设置有放置接收装置与 移动终端的容置区,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环形结构与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的结构与多种移动 设备的充电接口匹配。 2.。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区设 置有收纳抽屉。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台一侧 下端开设有圆孔, 所述嵌入装置由两端带有螺栓的支架组成, 发射装置托于所述支架之上 并嵌入圆孔, 由支架两端的螺栓将其与茶台下端锁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台上还 设置有电磁炉, 所述电磁炉设置有连接市电的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 置与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
5、在于所述无线充电 发射装置与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的连接线隐藏在茶台之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05251 U 2 1/3 页 3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水吧台,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背景技术 0002 茶水吧台又名功夫茶, 饮茶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在紧张的工作、 应酬之余, 用 茶水吧台进行饮茶活动, 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 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如今, 手机等手持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工具。朋友三五成群饮茶论道时, 经常会出现手持。
6、式终端设备没电而到处寻找电源适 配器的尴尬遭遇。在茶水吧台上嵌入无线充电系统, 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喝茶时无法给手 机以及 PAD 等移动设备的充电的难题。 0003 有一种带 USB 充电接口的茶盘, 可以实现给移动设备类进行充电。但是这种方式 的不合理之处就是因为茶水吧台是用于泡茶, 茶盘不可避免会有水。 当不小心将水撒到USB 口上, 将会引起电路短路以及触电的危险。 0004 而在茶水吧台上嵌入无线充电设备, 无线充电设备嵌入或隐藏到茶台的下面, 可 以有效地解决水引起电路短路以及导致使用者触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饮茶的同时对移动设备安全、 便捷地充电的现实问题。
7、, 本实用新型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台, 茶台一侧设置嵌入装置、 无线充电的发射装置、 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端与连接线, 所述发射端 通过嵌入装置隐藏设置于茶台之下方 ; 且茶台下方与发射装置对应设置有放置接收装置与 移动终端的容置区,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环形结构与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的结构与多种移动 设备的充电接口匹配。 0007 进一步地, 容置区设置有收纳抽屉, 更利于放置与保护接收装置及移动设备。 0008 作为改进, 茶台一侧下端开设有圆孔, 所述嵌入装置由两端带有螺栓的。
8、支架组成, 发射装置托于所述支架之上并嵌入圆孔, 由支架两端的螺栓将其与茶台下端锁紧。 0009 作为优选方案, 茶台上还设置有电磁炉, 所述电磁炉设置有连接市电的电源接口 或 USB 接口,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连接。进一步地, 无线充电发射 装置与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的连接线隐藏在茶台之下。 001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具有以下优点 : 0011 第一 : 所有无线充电装置及接线均嵌入或隐藏于茶台之内部, 避免了因茶水溅入 或浸泡引起的充电装置的故障, 系统安全性高 ; 0012 第二 : 设置便于移动设备和接收环存放的收纳抽屉。
9、, 对充电环和移动设备也起到 一定保护作用 ; 0013 第三 : 由于大部分移动设备不带有无线充电接收功能, 无线充电接收部分采用接 说 明 书 CN 204105251 U 3 2/3 页 4 收环加插入部的方式来实现, 插入部的结构可以根据移动设备的充电端口形状设置, 可满 足不同的移动设备的充电需求, 通用性强 ; 0014 第四 : 无线充电发射端与电磁炉共用一个电源, 结构上简洁美观, 同时节约了成 本。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
10、无线充电发射端与茶台的连接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示意图 ; 0019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20 1 : 嵌入装置 ; 2 : 容置区 ; 3 : 茶台 ; 4 : 木架 ; 5 : 连接线 ; 6 : 电磁炉 ; 601 : 消毒装置 ; 602 : 烧水装置 ; 7 : 吧台 ; 8 : 发射端 ; 9 : 支架 ; 10 :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 水吧台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无线充电系统的茶水吧台 7, 包括茶台 3。
11、, 中间镂空的木架 4, 用来放置饮用茶水。还包括电磁炉 6, 电磁炉 6 由消毒装置 601 与烧 水装置 602 组成, 可以实现烧水、 消毒等常用功能。 0023 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装置、 接收装置,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 括发射端 8 与连接线 5, 为了将无线充电装置与茶台 3 结合, 茶台 3 一侧设置嵌入装置 1, 发 射端 8 通过嵌入装置 1 隐藏设置于茶台 3 之下。无线充电装置采用磁耦合, 磁共振以及微 波, 射频等相关技术实现无线电力传输。其中发射端 8 为一环形结构, 为了实现发射端 8 与 茶台 3 的安全、 稳定的结合, 从图 3 中可以看。
12、出, 我们设计了了嵌入装置 1, 嵌入装置 1 由两 端带有螺栓 10 的支架 9 组成, 并在茶台一侧下端开设圆孔, 发射装置托于所述支架之上并 嵌入圆孔, 由支架 9 两端的螺栓 10 将其与茶台 3 下端锁紧。 0024 接收装置与茶台 3 的结合设计也很重要, 接收装置包括环形结构与插入部,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 所述插入部的结构与多种移动设备的充电接口匹配, 包括并不限于常见的苹 果、 三星、 华为、 中兴、 小米等品牌的移动设备, 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范围。为了防止移 动设备在充电过程受到浸水等影响, 茶台下方与发射装置对应设置有放置接收装置与移动 终端的容置区 2, 容置区 。
13、2 设置有收纳抽屉, 更有利于放置与保护接收装置及移动设备。收 纳抽屉与发射端 8 相对应设置, 也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0025 作为优选方案, 电磁炉6设置在茶台3相对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另一端, 其下部设置 有连接市电的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电磁炉 6 的电源接口或 USB 接口 连接。其连接线 5 如果曝露在茶台 3 上部, 也容易受潮产生漏电等不良影响, 因此在茶台 3 内部开设一条通道,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电源接口或USB接口的连接线5隐藏在茶台之下, 便于收纳, 使整个茶台台面整洁美观, 也保障了用电的安全。 0026 此外, 为了满足多台移动设备充电的要求,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的数量 说 明 书 CN 204105251 U 4 3/3 页 5 可对应设置多个, 以及为此进行的茶盘的形状、 大小的改变, 均不应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 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105251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05251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0525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