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逆插型鼻胆管.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6791024
  • 上传时间:2019-09-07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67.2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92798.8

    申请日:

    20110930

    公开号:

    CN102319475B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00,A61M27/00

    主分类号:

    A61M25/00,A61M27/00

    申请人:

    徐立群

    发明人:

    徐立群,时坤,张铁流,黄卫

    地址:

    224006 江苏省盐城市越河路16号

    优先权:

    CN201110292798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趁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插型鼻胆管。其包括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主引流管的直径小于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主引流管的与胆部引流管光滑连接;主引流管长度为110~130cm,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有牵引孔;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35~25cm,在胆部引流管上设有若干引流孔。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以两个为一对呈对称设置,每对引流孔的间距为1.5~1.8cm,相邻引流孔呈交错设置。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本发明结构简洁、合理,操作方便,有效地防止了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后胆漏的发生,并且放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权利要求书

    1.逆插型鼻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主引流管的直径小于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主引流管与胆部引流管光滑连接;主引流管长度为110~130cm,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有牵引孔;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35~25cm,在胆部引流管上设有若干引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引流管的直径为2.6~3mm,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为3.4~3.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其特征在于: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按如下方式设置:沿胆部引流管的圆周,对称设置两个引流孔,上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引流孔为一对,每对引流孔的间距为1.5~1.8cm,上下相邻设置的各对引流孔相互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其直径为0.8~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后以防胆漏发生而使用的逆插型鼻胆管。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无论是剖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在胆管结石取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医生趋向于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它较原有的需将T形管在腹部需放置2个月左右的缝合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实际临床运用过程发现,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术,由于术后胆道高压,胆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患者的病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避免胆漏现象发生的逆插型鼻胆管,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主引流管的直径小于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主引流管的与胆部引流管光滑连接;主引流管长度为110~130cm,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有牵引孔;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35~25cm,在胆部引流管上设有若干引流孔。

    上述主引流管的直径为2.6~3mm,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为3.4~3.8mm。

    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

    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以两个为一对呈对称设置,每对引流孔的间距为1.5~1.8cm,相邻引流孔呈交错设置。

    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其直径为0.8~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洁、合理,操作方便,有效地防止了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后胆漏的发生,并且放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引流管、1-1为牵引孔、2为胆部引流管、2-1为胆部引流管上部分、2-2为胆部引流管下部分、2-3为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其包括主引流管1和胆部引流管2;主引流管1的直径小于胆部引流管2的直径,主引流管1的直径为2.8mm,胆部引流管2的直径为3.5mm。主引流管1的上端与胆部引流管2的下端光滑连接;主引流管1的长度为120cm;在主引流管1的末端设有一对直径为1mm的、用于挂丝线圈的牵引孔1-1;胆部引流管2的长度为30cm,以两种颜色分为上下两部分,胆部引流管上部分2-1为黄色,其长度为20cm;胆部引流管下部分2-2为蓝色,其长度为10cm。在胆部引流管2上设有38只直径为1mm的引流孔2-3,引流孔2-3以两个为一对呈对称设置,每对引流孔2-3之间以1.5cm间距均匀设置,相邻引流孔2-3呈交错设置,并且以相邻的每对引流孔2-3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投影垂直为佳。

    本发明的使用包含以下步骤:①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前不置胃管,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腹腔镜下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夹闭胆囊管,暂不切除胆囊备作牵引用,游离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1~2 cm,探查胆总管,用胆道镜、取石钳、取石篮取尽结石,胆道镜证实胆管无残石、狭窄及胆总管远端通畅。②放置本发明:经胆道镜取石网孔将斑马导丝经切开胆总管置入十二指肠,在主引流管1末端的牵引孔1-1上挂好丝线圈,备牵拉。沿斑马导丝将外涂无菌石蜡油的逆插型鼻胆管引入十二指肠,此时插入胃镜至十二指肠,鼠齿钳或圈套器抓住主引流管1末端的丝线圈,将主引流管1引出鼻腔外,并且使胆部引流管2的上下部分分色线控制在胆总管切开处,此时为本发明放置的合适长度,然后妥善固定。拔出斑马导丝,将胆部引流管2向肝内胆管插入20cm,展平理顺。③一期缝合胆总管:选用0/3~0/5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全层外翻粘膜对粘膜缝合,针距均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于温氏孔处结束手术。

    本发明以放置7~9天为宜,即可有效防止术后胆漏。

    关 键  词:
    逆插型鼻 胆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逆插型鼻胆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9102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