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插型鼻胆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插型鼻胆管.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31947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1.09 CN 102319475 B *CN102319475B* (21)申请号 201110292798.8 (22)申请日 2011.09.30 A61M 25/00(2006.01) A61M 2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徐立群 地址 224006 江苏省盐城市越河路 16 号 (72)发明人 徐立群 时坤 张铁流 黄卫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刘趁新 CN 201469861 U,2010.05.19, 全文 . CN 201676379。
2、 U,2010.12.22, 全文 . JP 特开2005-237682 A,2005.09.08,全文. JP 特开2004-329314 A,2004.11.25,全文. (54) 发明名称 逆插型鼻胆管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插型鼻胆管。其包括 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 ; 主引流管的直径小于胆 部引流管的直径, 主引流管的与胆部引流管光滑 连接 ; 主引流管长度为 110 130cm, 在主引流管 的末端设有牵引孔 ; 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 35 25cm, 在胆部引流管上设有若干引流孔。上述胆 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 以两个为一对呈对称 设置, 每对引流孔的间距为 1.5 1。
3、.8cm, 相邻引 流孔呈交错设置。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 分, 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 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 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本发明结构简洁、 合理, 操作方便, 有效地防止了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 合胆总管后胆漏的发生, 并且放置时间短, 减轻了 患者的病痛。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玉菲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逆插型鼻胆管,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 ; 主引流管的直径小于胆 部引流管。
4、的直径, 主引流管与胆部引流管光滑连接 ; 主引流管长度为 110 130cm, 在主引 流管的末端设有牵引孔 ; 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 35 25cm, 在胆部引流管上设有若干引流 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 其特征在于 : 上述主引流管的直径为 2.6 3mm, 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为 3.4 3.8m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 其特征在于 : 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按 如下方式设置 : 沿胆部引流管的圆周, 对称设置两个引流孔, 上述对称设置的两个引流孔为 一对, 每对引流孔的间距为 1.5 1.8cm, 上下相邻设置的各对引流孔相互交错设置。。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 其特征在于 : 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 引流孔, 其直径为 0.8 1.2m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 其特征在于 : 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 分, 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 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19475 B 2 1/2 页 3 逆插型鼻胆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是一种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胆总管后以防胆漏发生而使用的逆插型鼻胆管。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LC)。
6、 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 石 (LCBDE) 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上无论是剖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在胆管结石 取尽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医生趋向于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术, 它较原有的需将 T 形管在 腹部需放置 2 个月左右的缝合术,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 但是, 在实际临床运用过程发现, 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术, 由于术后胆道高压, 胆漏的发生率相对 较高, 增加了患者的病痛。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操作方便、 避免胆漏现象 发生的逆插型鼻胆管, 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
7、方案是 : 包括主引流管和胆部引流管 ; 主引 流管的直径小于胆部引流管的直径, 主引流管的与胆部引流管光滑连接 ; 主引流管长度为 110 130cm, 在主引流管的末端设有牵引孔 ; 胆部引流管的长度为 35 25cm, 在胆部引流 管上设有若干引流孔。 0005 上述主引流管的直径为 2.6 3mm, 胆部引流管的直径为 3.4 3.8mm。 0006 上述胆部引流管分为上下两部分, 并以两种颜色加以区分, 上部分的长度为胆部 引流管长度的三分之二。 0007 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 以两个为一对呈对称设置, 每对引流孔的间距 为 1.5 1.8cm, 相邻引流孔呈交错设置。 0。
8、008 上述胆部引流管上所设的引流孔, 其直径为 0.8 1.2mm。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其结构简洁、 合理, 操作方便, 有效地防止了胆总管切开 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后胆漏的发生, 并且放置时间短, 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 : 1为主引流管、 1-1为牵引孔、 2为胆部引流管、 2-1为胆部引流管上部分、 2-2 为胆部引流管下部分、 2-3 为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本发明所述的逆插型鼻胆管, 其包括主引流管 1 和胆部引流管 2 ; 主引流管 1 的直 。
9、说 明 书 CN 102319475 B 3 2/2 页 4 径小于胆部引流管2的直径, 主引流管1的直径为2.8mm, 胆部引流管2的直径为3.5mm。 主 引流管 1 的上端与胆部引流管 2 的下端光滑连接 ; 主引流管 1 的长度为 120cm ; 在主引流管 1的末端设有一对直径为1mm的、 用于挂丝线圈的牵引孔1-1 ; 胆部引流管2的长度为30cm, 以两种颜色分为上下两部分, 胆部引流管上部分 2-1 为黄色, 其长度为 20cm ; 胆部引流管下 部分 2-2 为蓝色, 其长度为 10cm。在胆部引流管 2 上设有 38 只直径为 1mm 的引流孔 2-3, 引流孔 2-3 以。
10、两个为一对呈对称设置, 每对引流孔 2-3 之间以 1.5cm 间距均匀设置, 相邻引 流孔 2-3 呈交错设置, 并且以相邻的每对引流孔 2-3 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投影垂直 为佳。 0014 本发明的使用包含以下步骤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 术前不置胃管, 采用静 吸复合全麻, 腹腔镜下解剖胆囊三角, 游离、 夹闭胆囊管, 暂不切除胆囊备作牵引用, 游离胆 总管前壁, 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 12 cm, 探查胆总管, 用胆道镜、 取石钳、 取石篮取尽结 石, 胆道镜证实胆管无残石、 狭窄及胆总管远端通畅。放置本发明 : 经胆道镜取石网孔将 斑马导丝经切开胆总管置入十二指肠, 在主。
11、引流管1末端的牵引孔1-1上挂好丝线圈, 备牵 拉。沿斑马导丝将外涂无菌石蜡油的逆插型鼻胆管引入十二指肠, 此时插入胃镜至十二指 肠, 鼠齿钳或圈套器抓住主引流管 1 末端的丝线圈, 将主引流管 1 引出鼻腔外, 并且使胆部 引流管 2 的上下部分分色线控制在胆总管切开处, 此时为本发明放置的合适长度, 然后妥 善固定。拔出斑马导丝, 将胆部引流管 2 向肝内胆管插入 20cm, 展平理顺。一期缝合胆总 管 : 选用 0/30/5 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 全层外翻粘膜对粘膜缝合, 针距均匀,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于温氏孔处结束手术。 0015 本发明以放置 79 天为宜, 即可有效防止术后胆漏。 说 明 书 CN 102319475 B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19475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