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1009964.2 (22)申请日 2018.06.28 (73)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 号 专利权人 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 (72)发明人 李强 胡瑞文 刘勇军 彭曙光 彭光爵 胡桐 陈甜 闫越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明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3222 代理人 叶舟 (51)Int.Cl. A01B 49/04(2006.01) A01B 49/06(2006.01) A01B 33/10(2006.01。
2、) A01B 33/0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 的垂直旋耕机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机械技术领域, 具 体是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 的垂直旋耕机组, 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的上端安 装有操作室, 所述机体的下端安装有行进轮, 所 述机体的后端通过机械臂固定连接有旋耕装置, 所述旋耕装置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施肥装置, 所述 机体的前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地轮, 所述旋耕装 置包括蜗轮变速箱、 旋耕轴和螺旋刀片, 所述蜗 轮变速箱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 杆上, 所述蜗轮。
3、变速箱的底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 接于所述旋耕轴上, 所述旋耕轴上焊接有所述螺 旋刀片。 本实用新型在旋耕机具上加设施肥装置 用以辅佐改良土壤, 同时具备调整机具旋转方向 和刀片角度的功能, 且操作方便易于使用和推 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445971 U 2019.02.01 CN 208445971 U 1.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 (1), 所述机体(1)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室(2), 所述机体(1)的下端安装有行进轮(3), 所述机 体(1)的后端通过机械臂(4)固定连接有旋耕装置(5), 所述旋耕装置(5)的。
4、上方固定安装有 施肥装置(10), 所述机体(1)的前端通过连接杆(6)连接有地轮(7), 所述机械臂(4)包括第 一驱动杆(41)、 连接轴(42)和第二驱动杆(43), 所述第一驱动杆(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 体(1)上, 所述第一驱动杆(4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4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一 端, 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耕装置(5)上, 所述旋耕装置(5)包括 蜗轮变速箱(51)、 旋耕轴(52)和螺旋刀片(53), 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 述第二驱动杆(43)上, 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底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耕轴 (52)。
5、, 所述旋耕轴(52)上焊接有所述螺旋刀片(53), 所述施肥装置(10)包括施肥箱(101), 所述施肥箱(101)固定安装于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顶端, 所述施肥箱(101)的底端连接有 施肥管道(102), 所述施肥管道(102)穿过所述蜗轮变速箱(51)并伸出所述蜗轮变速箱(51) 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耕轴(52)沿所述蜗轮变速箱(51)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5个, 所述施肥管 道(102)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耕轴(5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
6、 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变速箱(51)上位于所述旋耕轴(52)的两侧安装有挡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 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耕轴(52)的顶端设有钻头(5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6)与所述地轮(7)之间安装有伸缩杆(9), 所述伸缩杆(9)上套装 有弹簧(9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 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肥管道(102)上安装有阀门(103)。 权 利 要 求 书 1/。
7、1 页 2 CN 208445971 U 2 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机械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 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背景技术 0002 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 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 副食品、 饲料和工业原 料的社会生产部门, 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包括各种农作物、 林木、 果树、 药用 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 在中国通常指粮、 棉、 油、 糖、 麻、 丝、 烟、 茶、 果、 药、 杂等作物的生产。 0003 土地翻耕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业环节, 是将作物种植用化肥、 土壤。
8、表层前茬残 叶及表层盐碱化土壤翻耕到土层下面, 从而使下层土壤翻至表面。 通过定期翻耕能极大改 善土壤的透气性、 增加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旋耕机是最常用的土壤翻耕机 械, 旋耕机可以将土壤翻开并疏松, 以达到旋耕松土的目的。 但是, 现有的旋耕机的旋耕刀 具的角度不易调节, 旋耕深度固定, 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 而且旋耕功能单一, 未考虑施肥, 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同时实现 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在旋耕机具前加装施肥装置, 同时可以调整 机具旋转方向和刀片角度, 操。
9、作使用方便。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 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室, 所述机体的下端安装有行进轮, 所述机体的后端通过机械臂固定连 接有旋耕装置, 所述旋耕装置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施肥装置, 所述机体的前端通过连接杆连 接有地轮, 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驱动杆、 连接轴和第二驱动杆,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连接 于所述机体上,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 所述 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耕装置上, 所述旋耕装置包括蜗轮变速箱、 旋耕轴 和螺旋刀片,。
10、 所述蜗轮变速箱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 所述蜗轮变速箱 的底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耕轴上, 所述旋耕轴上焊接有所述螺旋刀片, 所述施 肥装置包括施肥箱, 所述施肥箱固定安装于所述蜗轮变速箱的顶端, 所述施肥箱的底端连 接有施肥管道, 所述施肥管道穿过所述蜗轮变速箱并伸出所述蜗轮变速箱的底端。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旋耕轴沿所述蜗轮变速箱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5个, 所述施肥管道 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耕轴之间。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蜗轮变速箱上位于所述旋耕轴的两侧安装有挡板。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旋耕轴的顶端设有钻头。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地轮之间。
11、安装有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上套装有弹簧。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施肥管道上安装有阀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445971 U 3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臂连接旋 耕装置, 可以达到自由控制旋耕刀具的角度和旋耕的深度, 将0-15和15-30厘米土壤, 上下 混合均匀; 通过在蜗轮变速箱上加装施肥装置, 30厘米和15厘米处双层施入石灰、 白云石 粉, 在进行垂直旋耕的同时使改良剂均匀分布在0-30厘米土层。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便于了解和阐述本实用新型, 从而看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及保护范围, 图中省略了本机具。
12、某些支承支架等技术特征;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示意图; 0017 图中: 1、 机体; 2、 操作室; 3、 行进轮; 4、 机械臂; 41、 第一驱动杆; 42、 连接轴; 43、 第 二驱动杆; 5、 旋耕装置; 51、 蜗轮变速箱; 52、 旋耕轴; 521、 钻头; 53、 螺旋刀片; 6、 连接杆; 7、 地轮; 8、 挡板; 9、 伸缩杆; 91、 弹簧; 10、 施肥装置; 101、 施肥箱; 102、 施肥管道; 103、 阀门; C1、 柴油机; C2、 行走离合; C3、 一级减速。
13、器; C4、 二级减速器及分动器; C5、 万向节传动装置; C6、 执行离合; C7、 蜗轮; C8、 蜗杆; C9、 执行装置; C10、 锥齿机构; C11、 行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用以较 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 具体说明如下: 0019 请参照图1-3, 一种同时实现土壤改良剂分层施入和混匀的垂直旋耕机组, 包括机 体1, 所述机体1的上端安装有操作室2, 所述机体1的下端安装有行进轮3, 所述机体1的后端 通过机械臂4固定连接有旋耕装置5, 所述旋耕装置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施肥装置10, 所述机 。
14、体1的前端通过连接杆6连接有地轮7, 所述机械臂4包括第一驱动杆41、 连接轴42和第二驱 动杆43, 所述第一驱动杆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体1上, 所述第一驱动杆41的另一端通过连 接轴4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 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耕 装置5上, 所述旋耕装置5包括蜗轮变速箱51、 旋耕轴52和螺旋刀片53, 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 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上, 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底端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 述旋耕轴52, 所述旋耕轴52上焊接有所述螺旋刀片53, 所述施肥装置10包括施肥箱101, 所 述施肥箱101固定安装于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顶。
15、端, 所述施肥箱101的底端连接有施肥管道 102, 所述施肥管道102穿过所述蜗轮变速箱51并伸出所述蜗轮变速箱51的底端。 0020 为了提高旋耕效率, 所述旋耕轴(52)沿所述蜗轮变速箱(51)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 5个, 所述施肥管道(102)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耕轴(52)之间; 为了有效阻挡被旋起的泥土, 保 证了工作的安全, 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蜗轮变速箱51上位于旋耕轴52的两侧安装有挡板8, 挡板8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旋耕轴52长度的一半; 为了减小旋耕阻力, 旋耕轴52的顶端 设有钻头521; 连接杆6与地轮7之间安装有伸缩杆9, 伸缩杆9上套装有弹簧91, 这样可以减 少地轮。
16、7与机体1之间的震动, 提高了使用寿命; 通过在施肥管道102上安装有阀门103, 可以 控制改良剂的量。 0021 本实施例中, 本机体1箱中配合设计了传动系统。 通过传动系统将来自柴油机C1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445971 U 4 动力, 分别传动并分动至行走装置C11和执行装置C9。 传动系统中唯一动力源是柴油机C1, 传动系统将来自柴油机C1的动力合理分配并传动至对应部件。 当机具需要行走时, 操作者 释放行走离合C2, 柴油机C1的动力将通过一级减速器C3、 二级减速器及分动器C4、 锥齿机构 C10传递到行走装置C11, 可使机具按需求运动; 另一部分动力经。
17、过分动后, 通过万向节装置 C5、 执行离合C6、 蜗轮C7蜗杆C8传动至执行装置C9。 0022 在本实用新型设计中, 由于农机领域的动力需求较大等因素, 一般采用柴油机C1 作为动力, 经综合考量本实用新型优选柴油机C1作为动力源, 为节省空间和提高能源利用 率,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C1为唯一动力源, 且动力通过传动系统合理分配。 行走离合C2相当 于总开关的作用, 起着总离合器的作用, 因为只要行走离合C2处于分离状态, 无论执行离合 C6是结合还是分离, 此执行装置C9都不会运动, 保证了人和机具的安全。 通过一级减速器C3 能够通过减小转速来增大扭矩, 从而提高行驶动力, 使得机具在。
18、不同地形中确保足够的牵 引力而运动。 通过设计的二级减速器及分动器C4进一步增大扭矩, 从而进一步提高牵引力; 另一方面将来柴油机C1的动力分配为两份, 一份用于行走装置C11, 另一份用于执行装置 C9。 本二级减速器及分动器C4的设计, 替代了单一分动器的作用, 在解决问题的前期下, 不 仅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传动效率。 常规减速器加接分动器不仅空间占用大, 而且还会造成 传动效率较低, 从而使得能源利用率低, 不符合绿色科学农机发展。 为了使本机具的动力顺 利且方便地传递至执行装置C9, 本实用新型采用万向节传动装置C5来实现其技术方案, 万 向节传动装置C5包括传动轴及两个万向节两端的万。
19、向节, 其能够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 主 要用于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 是本传动系统中的关键关节部件。 执行装置C9的旋耕刀 角度及高度会发生变化, 通过万向节传动装置C5能够保证其自由控制还可以顺利传递动 力, 确保了动力传递的安全和稳定。 0023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室2控制机械臂4, 机械臂4连接旋耕装置5, 可以达到自由控 制旋耕刀具的角度和旋耕的深度, 将0-15和15-30厘米土壤, 上下混合均匀; 同时, 通过在蜗 轮变速箱51上加装施肥装置10, 通过施肥管道102在30厘米和15厘米处双层施入石灰、 白云 石粉, 在进行垂直旋耕的同时实现使改良剂均匀分布在0-30厘米土层中。 0024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用以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 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 或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44597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445971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44597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