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pdf

  • 上传人:GAME****980
  • 文档编号:6773278
  • 上传时间:2019-09-07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365.6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269375.8

    申请日:

    20171205

    公开号:

    CN107980474A

    公开日:

    2018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8/00

    主分类号:

    A01G18/00

    申请人:

    罗成喜

    发明人:

    罗成喜

    地址:

    410129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南村村部

    优先权:

    CN20171126937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逯长明;许伟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培养基、制作菌瓶、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抑制、出菇管理、培育优质菇和采收。该培养基配方的营养比较全面,通过二次发酵,能较好地调节培养基的pH,同时将培养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转换成小分子利于金针菇菌种的吸收,使得栽培出的金针菇质量优;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产量高,经过催蕾、抑制和出菇管理的步骤,提高金针菇蕾的发芽率,有利于金针菇的均衡生长,并可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培养基;所述培养基按重量份数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2-18份、莲子壳12-18份、榛子壳12-18份、棉籽壳22-28份、火麻壳12-18份、米糠3.2-4.8份、麦麸10.2-11.8份、小麦粉3.2-4.8份、黄豆粉1.2-1.8份、茶麸2.2-2.8份、花生麸1.2-2.8份、火麻麸1.2-1.8份、牛骨粉1.2-1.8份、生石灰粉3.2-4.8份和红糖1.2-1.8份;(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32-48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5)催蕾;所述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20℃,湿度为91-94%,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5-2.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5℃,降至11-14℃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3-17h,诱导针尖菇形成;(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6-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9-15℃,空气相对湿度为86-89%,二氧化碳浓度为0.15-0.2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7-62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2-94%,pH为5-6;(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89%;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9)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搔菌灌水;当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使用铁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0.6-0.7cm,将料面整平;若菌瓶内失水,应往瓶内灌水,7-9h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培养基的过程包括两次发酵:第一次发酵温度控制在62-64℃,发酵2-3天;第二次发酵温度控制在52-58℃,发酵12-14h,自然冷却,pH调制4-7,含水量为62-6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接种的过程,还包括:两次冷却,第一次冷却为先将灭菌后的菌瓶通过净化至1万级的自然新风在无菌室处理1.2-1.4h,温度降至48℃以下,再通过冷风机进行第二次冷却,强制制冷至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的条件包括:室温控制在23-2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5-0.35%,空气相对湿度为72-78%,黑暗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整个菌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的条件还包括:培养6-7天后,每天进行4次通风,每次通风4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管理的过程中,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夜晚温度控制在7-8℃,光照时间6-7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收的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6-20cm左右,菌盖直径1-2cm时采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菇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不仅盖滑、柄脆、味鲜,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它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尤其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赖氨酸、精氨酸能促进记忆,开发智力,是儿童保健和智力开发的必需食品。可见,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金针菇包括野生金针菇和人工栽培金针菇,由于市场每日需要大量的金针菇,野生金针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领域人员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生产金针菇。金针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的是营养、水分、温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现有的栽培方法包括:(1)制作菌袋;(2)拌料;(3)装料;(4)灭菌;(5)接种;(6)出菇管理。

    以金针菇生长所需营养为基础,使用复合培养基配方如下:

    1、木屑40%、麦草粉28%、麸皮20%、石膏1%、糖1%。

    2、野草粉28%、木屑40%、麸皮20%、石膏1%、糖1%。

    但由于金针菇栽培的培养基中,生产原料组成的配比不合理,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导致人工栽培的金针菇普遍存在低产、生长周期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的方法栽培的金针菇存在低产、生长周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按重量份数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2-18份、莲子壳12-18份、榛子壳12-18份、棉籽壳22-28份、火麻壳12-18份、米糠3.2-4.8份、麦麸10.2-11.8份、小麦粉3.2-4.8份、黄豆粉1.2-1.8份、茶麸2.2-2.8份、花生麸1.2-2.8份、火麻麸1.2-1.8份、牛骨粉1.2-1.8份、生石灰粉3.2-4.8份和红糖1.2-1.8份;

    S2、制作菌瓶;

    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

    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32-48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

    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

    所述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20℃,湿度为91-94%,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5-2.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5℃,降至11-14℃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3-17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

    在温度为5℃,湿度为86-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

    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9-15℃,空气相对湿度为86-89%,二氧化碳浓度为0.15-0.2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7-62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2-94%,pH为5-6;

    S8、培育优质菇;

    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89%;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可选的,还包括:搔菌灌水;

    当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使用铁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0.6-0.7cm,将料面整平;若菌瓶内失水,应往瓶内灌水,7-9h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

    可选的,所述配制培养基的过程包括两次发酵:第一次发酵温度控制在62-64℃,发酵2-3天;第二次发酵温度控制在52-58℃,发酵12-14h,自然冷却,pH调制4-7,含水量为62-68%。

    可选的,所述灭菌接种的过程,还包括:两次冷却,第一次冷却为先将灭菌后的菌瓶通过净化至1万级的自然新风在无菌室处理1.2-1.4h,温度降至48℃以下,再通过冷风机进行第二次冷却,强制制冷至20℃以下。

    可选的,所述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的条件包括:室温控制在23-2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5-0.35%,空气相对湿度为72-78%,黑暗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整个菌瓶。

    可选的,所述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的条件还包括:培养6-7天后,每天进行4次通风,每次通风40分钟。

    可选的,所述出菇管理的过程中,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夜晚温度控制在7-8℃,光照时间6-7h。

    可选的,所述采收的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6-20cm左右,菌盖直径1-2cm时采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培养基、制作菌瓶、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抑制、出菇管理、培育优质菇和采收。该培养基配方的营养比较全面,通过二次发酵,能较好地调节培养基的pH,同时将培养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转换成小分子利于金针菇菌种的吸收,使得栽培出的金针菇质量优;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产量高,经过催蕾、抑制和出菇管理的步骤,提高金针菇蕾的发芽率,有利于金针菇的均衡生长,并可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针菇的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

    本实施例中,培养基按重量份数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2-18份、莲子壳12-18份、榛子壳12-18份、棉籽壳22-28份、火麻壳12-18份、米糠3.2-4.8份、麦麸10.2-11.8份、小麦粉3.2-4.8份、黄豆粉1.2-1.8份、茶麸2.2-2.8份、花生麸1.2-2.8份、火麻麸1.2-1.8份、牛骨粉1.2-1.8份、生石灰粉3.2-4.8份和红糖1.2-1.8份。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质量差,因此,需严格控制米糠或麸皮的加入量。

    本实施例中,配制培养基的过程包括两次发酵:第一次发酵温度控制在62-64℃,发酵2-3天;第二次发酵温度控制在52-58℃,发酵12-14h,自然冷却,pH调制4-7,含水量为62-68%。两次发酵后的培养基养分加倍,可以提高金针菇的口感。

    S2、制作菌瓶;

    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菌袋,菌袋生产需要塑料薄膜袋、套环和棉花等。但由于塑料薄膜袋的质量好坏对金针菇的产量影响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不再采用菌袋栽培,而是采用菌瓶。菌瓶使用前应经太阳曝晒,置于干燥、通风处贮藏。

    S3、灭菌接种;

    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32-48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灭菌时,采用高压锅灭菌,在1.5公斤/厘米的压力下须保持1.5小时,灭菌结束后先打开排气孔逐渐降温,再开炉门出瓶。将培养料通过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所述灭菌接种的过程,还包括:两次冷却,第一次冷却为先将灭菌后的菌瓶通过净化至1万级的自然新风在无菌室处理1.2-1.4h,温度降至48℃以下,再通过冷风机进行第二次冷却,强制制冷至20℃以下。

    培养基装瓶时要装入等量的培养基,这样发菌一致,出菇同时,便于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这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中进行,菌种应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S4、发菌培养;

    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的条件包括:室温控制在23-2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5-0.35%,空气相对湿度为72-78%,黑暗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整个菌瓶。培养6-7天后,每天进行4次通风,每次通风40分钟。

    菌瓶接种后应及时搬到菌种培养室培养,菌种培养室须保持清洁、干燥,相对湿度在70%左右。这一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创造最适合金针菇菌种生长的温度,培养室的相对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培养料水分易蒸发;当培养室内相对湿度高于80%时,易引起杂菌污染。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3-24℃左右。

    S5、催蕾;

    所述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20℃,湿度为91-94%,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5-2.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5℃,降至11-15℃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3-17h,诱导针尖菇形成。

    当菌种长满菌瓶时,应搬到催蕾室进行催蕾管理。催蕾管理的作法包括在瓶口上盖干净的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水保湿。为了促进菇蕾生长整齐,还可在出现蕾后把温度降到4-5℃,并经常通风,经低温处理10天左右就能形成大量整齐的菇蕾。

    S6、抑制;

    在温度为5℃,湿度为86-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抑制前先进行均育1天,将培养温度设定在7℃,湿度为86-89%,抽去二氧化碳促使金针菇蕾在低温下分化分歧,抑制生长较快的菌菇的生长,将菌瓶置于抑制室进行处理,所述抑制室顶部有可控灯源,内壁涂覆有反光材料的,能照射到除了位于上层放置的金针菇之外的其他底层放置的金针菇,使其光照均匀,在温度为5℃,湿度为86-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蕾同步生长,即可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具体步骤如下:

    第1-2天,每天光照5h,光照强度为500lx;

    第3-4天,净化新风的气流量为2500ul/L,每天光照3h;

    第5天,净化新风的气流量为2000ul/L,不进行光照;

    第6天,净化新风的气流量为1000ul/L,每天光照2h,光照强度为300lx。

    抑制前期,低温抑制着生长较快的金针菇,通过适当的光照促进金针菇的均匀生长,然后通过鼓吹净化新风使重于空气的二氧化碳均匀分布在金针菇的周围,从而促进金针菇的生长齐步。

    S7、出菇管理;

    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9-15℃,空气相对湿度为86-89%,二氧化碳浓度为0.15-0.2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7-62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2-94%,pH为5-6。

    所述出菇管理的过程中,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夜晚温度控制在7-8℃,光照时间6-7h。

    S8、培育优质菇;

    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89%;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具体地,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出菇室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89%;采用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二氧化碳浓度为0.15-0.25%可促使菌柄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二氧化碳浓度。

    S9、采收。

    采收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6-20cm左右,菌盖直径1-2cm时采收。采收的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鲜销的金针菇应在菌盖6~7分开时采收,不宜太迟,以免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采收一般是整丛采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金针菇的方法,在采收第一茬金针菇之后,为了下一茬的采收,需要进行搔菌灌水,即使用铁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0.6-0.7cm,将料面整平;若菌瓶内失水,应往瓶内灌水,7-9h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可采收4~5茬,生物转化率可达60~8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培养基、制作菌瓶、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抑制、出菇管理、培育优质菇和采收。该培养基配方的营养比较全面,通过二次发酵,能较好地调节培养基的pH,同时将培养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转换成小分子利于金针菇菌种的吸收,使得栽培出的金针菇质量优;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产量高,经过催蕾、抑制和出菇管理的步骤,提高金针菇蕾的发芽率,有利于金针菇的均衡生长,并可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针菇的栽培方法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2kg、莲子壳12kg、榛子壳12kg、棉籽壳22kg、火麻壳12kg、米糠3.2kg、麦麸10.2kg、小麦粉3.2kg、黄豆粉1.2kg、茶麸2.2kg、花生麸1.2kg、火麻麸1.2kg、牛骨粉1.2kg、生石灰粉3.2kg和红糖1.2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32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湿度为91%,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降至11℃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3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6%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86%,二氧化碳浓度为0.1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7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2%,pH为5;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6%;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6%,产量提高25%。

    实施例二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8kg、莲子壳18kg、榛子壳18kg、棉籽壳28kg、火麻壳18kg、米糠4.8kg、麦麸11.8kg、小麦粉4.8kg、黄豆粉1.8kg、茶麸2.8kg、花生麸2.8kg、火麻麸1.8kg、牛骨粉1.8kg、生石灰粉4.8kg和红糖1.8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48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94%,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2.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5℃,降至14℃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7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15℃,空气相对湿度为89%,二氧化碳浓度为0.2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62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4%,pH为6;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9%;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8%,产量提高27%。

    实施例三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5kg、莲子壳15kg、榛子壳15kg、棉籽壳25kg、火麻壳15kg、米糠4kg、麦麸11kg、小麦粉4kg、黄豆粉1.5kg、茶麸2.5kg、花生麸2kg、火麻麸1.5kg、牛骨粉1.5kg、生石灰粉4kg和红糖1.5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40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93%,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2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降至12℃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5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8%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12℃,空气相对湿度为88%,二氧化碳浓度为0.2%,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60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3%,pH为6;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8%;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10%,产量提高30%。

    实施例四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3kg、莲子壳13kg、榛子壳13kg、棉籽壳23kg、火麻壳13kg、米糠3.5kg、麦麸10.5kg、小麦粉3.5kg、黄豆粉1.3kg、茶麸2.3kg、花生麸1.3kg、火麻麸1.3kg、牛骨粉1.3kg、生石灰粉3.5kg和红糖1.3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35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湿度为92%,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8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5℃,降至14℃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4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7%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10℃,空气相对湿度为87%,二氧化碳浓度为0.18%,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9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3%,pH为6;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7%;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7%,产量提高26%。

    实施例五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6kg、莲子壳16kg、榛子壳16kg、棉籽壳26kg、火麻壳16kg、米糠4.2kg、麦麸11.2kg、小麦粉4.2kg、黄豆粉1.6kg、茶麸2.6kg、花生麸1.6kg、火麻麸1.6kg、牛骨粉1.6kg、生石灰粉4.2kg和红糖1.6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42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93%,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2.2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3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降至12℃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6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7%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87%,二氧化碳浓度为0.23%,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61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4%,pH为5;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7%;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8%,产量提高28%。

    实施例六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按重量比包含下列原料:茶籽壳17kg、莲子壳17kg、榛子壳17kg、棉籽壳27kg、火麻壳17kg、米糠4.6kg、麦麸11.5kg、小麦粉4.6kg、黄豆粉1.7kg、茶麸2.7kg、花生麸1.7kg、火麻麸1.7kg、牛骨粉1.7kg、生石灰粉4.6kg和红糖1.7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粉碎至粒径为5mm的颗粒;再将粉碎后的茶籽壳、莲子壳、榛子壳、棉籽壳和火麻壳充分搅拌,并用装袋机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湿度以手紧握培养料能有水渗出但不滴出为宜;将拌好的料堆积发酵;发酵温度为55℃,保持3d,每天翻推1次;将米糠、麦麸、小麦粉、黄豆粉、茶麸、花生麸、火麻麸、牛骨粉、生石灰粉和红糖混合搅拌,并加入刚好能淹没放入的原料的水,搅拌均匀后,呈糊状;放置4h,让这些培养料充分混合;然后倒入发酵好的培养料中,继续用装袋机搅拌均匀,继续发酵至温度达到60℃,保持1d后,即得发酵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按质量百分比60%;

    S2、制作菌瓶: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内,密封瓶口;

    S3、灭菌接种:将制作好的菌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47分钟,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冷却后的菌瓶中;

    S4、发菌培养:所述金针菇菌种位于培养基表面上;发菌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S5、催蕾: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9℃,湿度为92%,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2.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瓶后,间隔2天降温一次,每次降低4℃,降至15℃进行瓶内催蕾,每天光照16h,诱导针尖菇形成;

    S6、抑制:在温度为5℃,湿度为89%的条件下抑制处理6天,使得不同大小的金针菇菌种同步生长,即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S7、出菇管理:在生育室中,保持室温在14℃,空气相对湿度为89%,二氧化碳浓度为0.24%,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使用微弱的三色光照射菌体,光照强度为58lux,将白天室温控制在9℃,空气相对湿度为92%,pH为6;

    S8、培育优质菇:出菇管理后,进入菇柄伸长阶段,生育室温度控制在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9%;采用光源位置不变的极弱光;

    S9、采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9%,产量提高29%。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关 键  词:
    一种 金针菇 栽培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732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