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6772284
  • 上传时间:2019-09-07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697.1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406837.6

    申请日:

    20171222

    公开号:

    CN107969340A

    公开日:

    2018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绵阳师范学院

    发明人:

    胡进耀,蒋炜,别鹏飞,向莉,王虹,马月琴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优先权:

    CN201711406837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夏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一年中取材时期是:4月份;启动培养的培养基:叶,MS+2,4‑D2.0mg/L+6‑BA1.0mg/L+蔗糖25g/L;茎,MS+2,4‑D 1.0mg/L+6‑BA1.5mg/L+蔗糖30g/L;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糖源为:蔗糖30g/L和食用白糖20g/L;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MS+6‑BA3.0mg/L+NAA0.5mg/L+蔗糖20g/L;生根的培养基:1/2MS+NAA1.5mg/L+蔗糖30g/L。本发明筛选出了短期内能培养出水青冈组培苗的培养基,且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包括:取材时期是:4月份;启动培养基:叶,MS+2,4-D2.0mg/L+6-BA1.0mg/L+蔗糖25g/L;茎,MS+2,4-D1.0mg/L+6-BA1.5mg/L+蔗糖30g/L;对愈伤组织的生长的糖源为:蔗糖30g/L和食用白糖20g/L;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MS+6-BA3.0mg/L+NAA0.5mg/L+蔗糖20g/L;生根的培养基:1/2MS+NAA1.5mg/L+蔗糖30g/L。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的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水青冈属植物材料取材,流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用70%~75%酒精表面消毒30s;在无菌条件下先用70%酒精浸润30s,用0.2%HgCl+吐温80消毒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8次;步骤二,培养基pH值为5.8~6.0;步骤三,叶片切成5mm大的小块,叶背面接触培养基接种在培养基上;将茎段切成1~2cm长的小节接种在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2个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步骤四,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步骤五,将仅有茎叶的祖培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后期继代培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培养基的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流水冲洗1h后,用去污粉浸泡10min,流水冲洗10min。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培养基的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培养箱条件为:温度25±2℃,空气湿度为40%~70%,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培养基的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别需10d和16d。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培养的水青冈属植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青冈木材,广泛用于装饰板、贴面板、地板、墙板、胶合板、家具和建筑材等,同时还是很好的油料树种。在林业生产上,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引致森林衰竭;另一方面人为对森林资源过度采伐,这些都造成了水青冈属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水青冈属植物的木材多为珍贵木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生产习惯,目前,以水青冈属植物为原来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除了精加工方面还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是现存资源贫乏,不利于产业化生产,所以加速水青冈属植物的繁殖,一方面可促进我国创汇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可持续林业的形成和发展。在生产上,水青冈属常用种子繁殖。利用种子繁殖会使实生苗群体内存在遗传分化,实生繁殖分化大,种苗生产成为该科植物产业开发的瓶颈。为了选育生长一致性较好的种苗,对生物量大和精油含量高的优良单株进行繁殖显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水青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被广泛开发利用,造成资源贫乏,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种子繁殖发芽率低,自然发芽率不足3%,人工处理,发芽率仅30%;种子繁殖遗传分化大,不能保持母株优良性状,且种苗生长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包括:取材时期是:4月份;

    启动培养基:叶,MS+2,4-D2.0mg/L+6-BA1.0mg/L+蔗糖25g/L;茎,MS+2,4-D 1.0mg/L+6-BA1.5mg/L+蔗糖30g/L;

    对愈伤组织的生长的糖源为:蔗糖30g/L和食用白糖20g/L;

    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MS+6-BA3.0mg/L+NAA0.5mg/L+蔗糖20g/L;

    生根的培养基:1/2MS+NAA1.5mg/L+蔗糖30g/L。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的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水青冈属植物材料取材,流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用70%~75%酒精表面消毒30s;在无菌条件下先用70%酒精浸润30s,用0.2%HgCl2+吐温80消毒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8次;

    步骤二,培养基pH值为5.8~6.0;

    步骤三,叶片切成5mm2大的小块,叶背面接触培养基接种在培养基上;将茎段切成1~2cm长的小节接种在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2个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

    步骤四,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

    步骤五,将仅有茎叶的祖培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后期继代培养。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流水冲洗1h后,用去污粉浸泡10min,流水冲洗10min。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培养箱条件为:温度25±2℃,空气湿度为40%~70%,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别需10d和16d。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培养的水青冈属植物。

    本发明消毒后茎段存活率可以达到54%,叶存活率达到80%。诱导后叶片和茎段成愈率分别为86.0%和75.5%,所需时间分别是10d和16d。分化培养20d后,愈伤组织开始有褐变现象,但也有肉眼可见的绿色芽点。生根培养30天即可成苗,可以进行炼苗移栽。整个培养期共3个月左右。后期培养可以通过反复培养、分离愈伤组织,然后通过分化培养和生根培养,产生大量组培苗。理论上,只要设备、资金充足,可以无限增殖。

    本发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苗木,不受季节、时间的影响,可大大提高繁殖系数和工作效率,进行规模化和商业化生产;利用微型繁殖所得的材料建立采种园,迅速获得大量优质枝条;微型繁殖材料的低温保存不仅节约空间,一旦有需要即可恢复生长,扩大繁殖;利用微型繁殖技术还能获得高度一致同时具有良好表型的群体,可获得无病毒苗木,在种质资源保存和加速良种化进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的一个平台,已经成为现代植物科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发明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巴山水青冈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用生长诱导值来综合评估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过程中的情况,能在短期内准确筛选出适宜培养基,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组培技术以其繁殖系数高、效率高、速度快和遗传性状一致而倍受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青睐。通过组织培养和其他常规育苗技术紧密结合,实现水青冈属植物苗木快速繁殖,更快解决大面积造林苗木缺乏问题,这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包括:一年中最佳的取材时期是:4月份;启动培养的培养基:叶,MS+2,4-D2.0mg/L+6-BA1.0mg/L+蔗糖25g/L;茎,MS+2,4-D 1.0mg/L+6-BA1.5mg/L+蔗糖30g/L;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糖源为:蔗糖30g/L和食用白糖20g/L;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MS+6-BA3.0mg/L+NAA0.5mg/L+蔗糖20g/L;生根的培养基:1/2MS+NAA1.5mg/L+蔗糖30g/L。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材料预处理,流水冲洗约1h后,用去污粉浸泡10min,流水冲洗10min,在无菌条件下用70%~75%酒精表面消毒30s;在无菌条件下先用70%酒精浸润30s,用0.2%HgCl2+吐温80消毒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8次左右;

    S102:培养条件,培养基pH值为5.8~6.0;培养箱条件为:温度25±2℃,空气湿度为40%~70%,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

    S103:愈伤组织的诱导,将叶片切成约5mm2大的小块,叶背面接触培养基接种在培养基上;将茎段切成1~2mm长的小节接种在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2个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培养基配方最佳配方为:叶,MS+2,4-D2.0mg/L+6-BA1.0mg/L+蔗糖25g/L;茎,MS+2,4-D 1.0mg/L+6-BA1.5mg/L+蔗糖30g/L;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别只需10d和16d;

    S104:愈伤组织的分化,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配方:MS+6-BA3.0mg/L+NAA0.5mg/L+蔗糖20g/L;接种后20d,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开始有褐变现象,但也有肉眼可见的绿色芽点,绿色芽点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分化成无根组培苗;

    S105:生根培养,将仅有茎叶的祖培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的最佳配方:1/2MS+NAA1.5mg/L+蔗糖30g/L;30d后,生根率达到80.95%根的质量也较好,表现为芽的生根数、根较细、较长。且后期继代培养时,能较长时期保持生活力。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材料来源

    本试验所用材料为2006年10月采自四川南江米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巴山水青冈幼苗。

    二、方法

    1材料预处理

    流水冲洗约1h后,用去污粉浸泡10min,然后流水冲洗10min,在无菌条件下用70%~75%酒精表面消毒30s,经过不同消毒方式消毒后(见表1),再立即用无菌水冲洗8次左右,将叶片切成约5mm2大的小块,叶背面接触培养基接种在培养基上;将茎段切成1~2cm长的小节接种在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2个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

    表1外植体消毒的不同方式

    2培养条件

    培养基pH值为5.8~6.0。培养箱条件为:温度25±2℃,空气湿度为40%~70%,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

    3试验设计

    1)愈伤组织的诱导

    单因子试验:生长素(2,4-D、NAA)、碳源(蔗糖、白糖、葡萄糖)、TDZ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基本培养基类型(MS、B5、WPM)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见表2)。L9(34)正交试验:不同种类激素浓度及配比对愈伤组织启动培养的影响(见表3、表4)。

    2)愈伤组织的分化

    先采用单因子试验,细胞分裂素(6-BA、KT、TDZ)、有机附加物质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见表2);再采用正交设计,激素及碳源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见表5)。

    表2不同营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影响的单因子试验

    表3茎段愈伤组织启动培养激素配比的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

    注:基本培养基为MS。

    表4叶片愈伤组织启动培养激素配比的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

    注:基本培养基为MS。

    表5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芽分化的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

    注:基本培养基为MS。

    3)生根培养

    不同NAA浓度(0.5mg/L、1.0mg/L、1.5mg/L、2.0mg/L)对芽生根的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水青冈 植物 培养基 及其 培养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水青冈属植物组培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722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