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4166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24 CN 203841661 U (21)申请号 201420137152.1 (22)申请日 2014.03.25 A47L 15/48(2006.01) (73)专利权人 汪笑帆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建设新村 3 号楼 306 室 (72)发明人 汪笑帆 尤静文 魏凡粟 陈奕如 张啸峰 江英杰 梁含熙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陆永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 干装置。
2、, 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 它解决了现有的 筷子自动清洗机清洗质量一般, 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筷子自动清洗机 包括机壳, 机壳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机壳转 动连接有主传送带和辅传送带, 烘干装置包括垂 直固连在辅传送带上的若干立柱, 立柱的上端垂 直固连有矩形支撑网, 当支撑网位于同一个平面 上时, 相邻两支撑网的边沿相抵靠, 机壳固连有若 干加热丝。本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能够对 清洗后的筷子烘干、 杀菌、 消毒, 提高筷子的清洗 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41661 U CN 203841661 U 1/1 页 2 1. 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筷子自动清洗机包括机壳 (1) , 所述机壳 (1) 上开 设有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2) , 所述机壳 (1) 内固连有一隔板 (13) , 所述机壳 (1) 在隔板 (13) 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主传送带 (2) , 在隔板 (13) 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辅传送带 (3) , 所述主 传送带 (2) 和辅传送带 (3) 均水平设置, 所述进料口 (11) 与主传送带 (2) 输入端相对, 所述 出料口 (。
4、12) 与辅传送带 (3) 的输出端相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垂直固连在辅 传送带 (3) 上的若干立柱 (41) , 所述立柱 (41) 沿辅传送带 (3) 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且位于 辅传送带 (3) 的宽度中心位置, 所述立柱 (41) 的上端垂直固连有矩形支撑网 (4) , 当支撑网 (4) 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时, 相邻两支撑网 (4) 的边沿相抵靠, 所述机壳 (1) 两侧壁在支撑网 (4) 与辅传送带 (3) 之间均沿辅传送带 (3) 传送方向固连有若干加热丝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 (1) 在辅 传送。
5、带 (3) 的输出端位置水平固连有一承料板 (6) , 所述承料板 (6) 与支撑网 (4) 的上侧面 齐平, 所述机壳 (1) 在承料板 (6) 上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矩形挡板 (7) , 所述挡板 (7) 与辅传 送带 (3) 的传送方向相垂直, 且挡板 (7) 的滑动方向与承料板 (6) 相垂直, 所述挡板 (7) 的 下边沿能够与承料板 (6) 上侧面相抵靠, 所述机壳 (1) 上设有能够驱动挡板 (7) 上下滑动的 排序气缸 (8)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 (1) 在两 相对内侧壁上竖直具有两条形凸棱 (71) , 所述两条。
6、形凸棱 (71) 的相对侧面上均沿长度方 向开设有滑槽 (72) , 所述挡板 (7) 的两边沿滑动连接在滑槽 (72)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 (13) 的下侧面上固连有隔热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网 (4) 到 加热丝 (5) 的距离为 5cm 10c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41661 U 2 1/6 页 3 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
7、02 筷子是指用竹、 木、 金属等材质制做的、 持放在手指中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 儿, 多用作餐具, 其材料或竹木或牙、 骨、 金属等, 形状或方或圆各异。筷子是东亚人最主要 的进餐用具, 在东南亚一些区域也常使用, 筷子除了用来吃饭, 在民间的婚、 丧、 喜庆等礼俗 都有广泛运用, 中国筷子的形状多为近似的长方体或圆柱体, 或头圆尾方, 只在头部与尾部 略细, 尖头筷子也流行起来。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 竹筷的使用率很高, 也有用传统 的红木和象牙等名贵材料制作的筷子。 在餐馆、 酒店等场所筷子的使用量较大, 但是筷子的 形状决定了其清洗起来较为麻烦。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中国。
8、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号 : 201310619716.5) 公开了一种清洗筷 子的装置, 包括清洗盒、 支柱、 喷头、 容水盒、 置筷板、 悬臂、 转轴、 支杆和操作装置, 置筷板上 设有复数个通孔, 清洗盒底部设有出水口, 其中支柱的一端固定在清洗盒的外侧面, 支柱的 另一端与容水盒相连, 容水盒底部设有出水口, 出水口与喷头相连, 支杆的一端固定在与支 柱相对的清洗盒的外侧面, 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悬臂的一端相连, 悬臂的另一端与水 平放置的置筷板的侧边缘相连, 置筷板设置于清洗盒正上方, 喷头设置于置筷板正上方, 该 发明将每根筷子用通孔隔离开来, 清洗方便, 可更快的晾干筷子, 但是。
9、该装置仅仅是通过用 水进行喷洗, 其清洗质量一般, 且需要人工手动将筷子插入置筷板上, 较为麻烦, 导致效率 低下。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 的烘干装置, 该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能够对清洗后的筷子烘干、 杀菌、 消毒, 提高筷 子的清洗质量。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 置, 筷子自动清洗机包括机壳, 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机壳内固连有一隔 板, 所述机壳在隔板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主传送带, 在隔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辅传送带, 所述 主传送带和辅传送带均水。
10、平设置, 所述进料口与主传送带输入端相对, 所述出料口与辅传 送带的输出端相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垂直固连在辅传送带上的若干立柱, 所 述立柱沿辅传送带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且位于辅传送带的宽度中心位置, 所述立柱的上端 垂直固连有矩形支撑网, 当支撑网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时, 相邻两支撑网的边沿相抵靠, 所述 机壳两侧壁在支撑网与辅传送带之间均沿辅传送带传送方向固连有若干加热丝。 0006 机壳大致呈矩形, 进料口和出料口均设置在机壳一端的端壁上, 使用时, 操作者将 需要清洗的筷子大致整理成头部朝向一端, 然后将筷子放入进料口, 此时一批筷子由进料 口到达固定杆, 一批的数量大致为。
11、五根筷子, 筷子的尾部架设在定位缺口内, 同时筷子保持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3 2/6 页 4 水平状态, 筷子从过料通道中掉落至支撑网上, 若干支撑网相互抵靠形成一个与辅传送带 上侧面平行的平面, 加热丝位于支撑网的下方, 筷子随着支撑网由加热丝上方经过, 此时辅 传送带的移动速度较慢, 筷子在加热丝的高温作用下被烘干并高温杀菌消毒。 0007 在上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中, 所述机壳在辅传送带的输出端位置水平 固连有一承料板, 所述承料板与支撑网的上侧面齐平, 所述机壳在承料板上方位置滑动连 接有一矩形挡板, 所述挡板与辅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垂直, 且挡板的滑动方。
12、向与承料板相 垂直, 所述挡板的下边沿能够与承料板上侧面相抵靠, 所述机壳上设有能够驱动挡板上下 滑动的排序气缸。 筷子到达辅传送带的输出端时, 承料板与支撑网齐平并相对接, 筷子被传 送到承料板上, 此时挡板下边沿抵压在承料板上, 即筷子在辅传送带的作用下堆积到承料 板上, 且筷子之间相互推压而逐步排齐, 待承料板上的筷子累积到一定量时, 挡板在排序气 缸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筷子由承料板上被推下并进入出料口。 0008 在上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中, 所述机壳在两相对内侧壁上竖直具有两 条形凸棱, 所述两条形凸棱的相对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 所述挡板的两边沿滑 动连接在滑槽内。。
13、为挡板滑动提供导向性, 同时也使挡板滑动稳定性更好。 0009 在上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中, 所述隔板的下侧面上固连有隔热层。隔 热层能够避免热量传递到隔板上方, 能够减少对筷子清洗时的影响。 0010 在上述的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中, 所述支撑网到加热丝的距离为 5cm 10cm。该距离过大, 其烘干消毒效果较差, 该距离过小, 则对筷子的温度过高, 影响筷子质 量。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 0012 1、 由于辅传送带上设有支撑网和加热丝, 加热丝能够对支撑网上的筷子进行烘 干、 杀菌消毒, 因此能够提高筷子清洗质量。 0013 。
14、2、 由于机壳内设有承料板和挡板, 能够对烘干后的筷子进行排序, 因此筷子能够 整齐的进入出料口。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筷子自动清洗机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5 图 2 是本筷子自动清洗机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3 是本筷子自动清洗机内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4 是图 2 中 A 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 图 5 是图 3 中 B 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9 图中, 1、 机壳 ; 11、 进料口 ; 12、 出料口 ; 13、 隔板 ; 2、 主传送带 ; 3、 辅传送带 ; 4、 支 撑网 ; 41、 立柱 ; 5、 加热丝 ; 6、 承。
15、料板 ; 7、 挡板 ; 71、 条形凸棱 ; 72、 滑槽 ; 8、 排序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 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一种筷子自动清洗机的烘干装置, 筷子自动清洗机包括机 壳 1, 机壳 1 大致呈矩形, 机壳 1 上开设有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2, 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2 均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4 3/6 页 5 设置在机壳 1 一端的端壁上, 机壳 1 内固连有一隔板 13, 机壳 1 在隔板 13 的。
16、上方转动连接 有主传送带 2, 在隔板 13 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辅传送带 3, 主传送带 2 和辅传送带 3 均水平设 置, 进料口11与主传送带2输入端相对, 出料口12与辅传送带3的输出端相对, 主传送带2 外侧面一长边沿沿长度方向垂直固连有若干固定杆, 固定杆的上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筷子尾 部的定位缺口, 机壳 1 在主传送带 2 输入端位置设有能够对固定杆上的筷子进行冲洗的冲 洗装置, 机壳 1 在主传送带 2 中部设有能够对筷子进行擦洗的擦洗装置, 机壳 1 在主传送带 2 的输出端位置设有能够对固定杆上的筷子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 机壳 1 在一端竖直固连 有过料通道, 过料通道上端与主传。
17、送带 2 的输出端相对, 下端与辅传送带 3 的输入端相对, 在过料通道内设有能够将筷子上的水渍去除的擦干装置, 烘干装置包括垂直固连在辅传送 带 3 上的若干立柱 41, 立柱 41 沿辅传送带 3 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且位于辅传送带 3 的宽度 中心位置, 立柱 41 的上端垂直固连有矩形支撑网 4, 当支撑网 4 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时, 相邻 两支撑网4的边沿相抵靠, 机壳1两侧壁在支撑网4与辅传送带3之间均沿辅传送带3传送 方向固连有若干加热丝 5, 筷子从过料通道中掉落至支撑网 4 上, 若干支撑网 4 相互抵靠形 成一个与辅传送带 3 上侧面平行的平面, 加热丝 5 位于支撑网 4 。
18、的下方, 筷子随着支撑网 4 由加热丝 5 上方经过, 此时辅传送带 3 的移动速度较慢, 筷子在加热丝 5 的高温作用下被烘 干并高温杀菌消毒。隔板 13 上设有能够将清洗下来的污渍排出的排污装置。使用时, 操作 者将需要清洗的筷子大致整理成头部朝向一端, 然后将筷子放入进料口 11, 此时一批筷子 由进料口 11 到达固定杆, 一批的数量大致为五根筷子, 筷子的尾部架设在定位缺口内, 同 时筷子保持水平状态, 随着主传送带 2 的移动, 该五根筷子移动到冲洗装置处并做短暂停 留, 冲洗装置能够将筷子上体积较大的颗粒状污渍清除 ; 随后筷子继续随着主传送带 2 移 动, 当筷子移动到擦洗装置。
19、处并做短暂停留, 此时擦洗装置能够对筷子喷射洗涤液, 同时对 筷子进行擦洗, 去除筷子上体积较小的污渍以及油渍等 ; 在擦洗工序完成后筷子随着主传 送带 2 继续移动, 在移动到清洗装置处并做短暂停留, 清洗装置能够对筷子进行清洗, 去除 筷子上的泡沫等, 最后筷子随着主传送带 2 进入过料通道, 过料通道内的擦干装置能够将 筷子上的水渍擦干, 筷子通过过料通道并掉落到辅传送带3上, 辅传送带3上的烘干装置能 够通过高温对筷子进行烘干以及杀菌消毒, 筷子在辅传送带 3 上的移动速度较慢, 以便筷 子具有较长的杀菌消毒时间, 最后筷子在辅传送带 3 的传递下进入出料口 12, 整个过程中, 排污。
20、装置均处于工作状态, 它能够将冲洗、 擦洗以及清洗过程中掉落到隔板 13 上的污渍及 时排出, 由于通过多道程序对筷子进行清洗, 筷子的清洗质量高, 同时筷子只需要放入进料 口 11 即可, 自动化程度高, 工作效率高。 0022 具体来说, 结合图4、 图5所示, 机壳1在辅传送带3的输出端位置水平固连有一承 料板 6, 承料板 6 与支撑网 4 的上侧面齐平, 机壳 1 在承料板 6 上方位置滑动连接有一矩形 挡板7, 挡板7与辅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相垂直, 且挡板7的滑动方向与承料板6相垂直, 挡 板 7 的下边沿能够与承料板 6 上侧面相抵靠, 机壳 1 上设有能够驱动挡板 7 上下滑动。
21、的排 序气缸8, 筷子到达辅传送带3的输出端时, 承料板6与支撑网4齐平并相对接, 筷子被传送 到承料板 6 上, 此时挡板 7 下边沿抵压在承料板 6 上, 即筷子在辅传送带 3 的作用下堆积到 承料板 6 上, 且筷子之间相互推压而逐步排齐, 待承料板 6 上的筷子累积到一定量时, 挡板 7 在排序气缸 8 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筷子由承料板 6 上被推下并进入出料口 12。机壳 1 在 两相对内侧壁上竖直具有两条形凸棱 71, 两条形凸棱 71 的相对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5 4/6 页 6 有滑槽72, 挡板7的两边沿滑动连接在滑槽72内, 为。
22、挡板7滑动提供导向性, 同时也使挡板 7 滑动稳定性更好。隔板 13 的下侧面上固连有隔热层, 隔热层能够避免热量传递到隔板 13 上方, 能够减少对筷子清洗时的影响。支撑网 4 到加热丝 5 的距离过大, 其烘干消毒效果较 差, 该距离过小, 则对筷子的温度过高, 影响筷子质量, 因此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为 7cm。 0023 进料口 11 开设在机壳 1 的端壁上, 机壳 1 内竖直固连有一横截面呈矩形的进料通 道, 进料通道的上端与进料口11相连通, 下端与主传送带2的上侧面相对, 进料通道内竖直 固连有四块筛分板, 筛分板的宽度方向与主传送带 2 的宽度方向一致, 每相邻两筛分板之 间形成。
23、仅限一根筷子通过的间隙, 该间隙的上端具有扩口, 筛分板的下端与进料通道的下 端齐平, 在进料通道上端固连有一振动电机, 进料通道的下端沿传送带传送方向水平固连 有一用于支撑筷子头部的支撑杆, 固定杆的上端固连有矩形固定块, 定位缺口开设在固定 块的上侧面上, 且定位缺口的横截面呈 U 形, 所述支撑杆的上侧面与定位缺口的底面齐平, 固定块的上侧面到进料通道下端面的竖直距离为4mm。 进料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 四块筛分 板将进料通道分隔成五个间隙, 筷子能够从间隙中通过, 每个间隙也仅限于一根筷子通过,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的宽度为 7mm ; 筷子进入进料口 11 后位于进料通道的上方, 。
24、在振 动电机的作用下, 筷子逐渐掉落至间隙上端的扩口内, 并逐根由间隙下落, 此时定位缺口分 别于五个间隙的下端相对, 筷子的尾部抵靠在定位缺口内, 头部抵靠在支撑杆上, 由于支撑 杆的上侧面与定位缺口的底面齐平, 因此筷子被保持水平状态, 且固定块的上侧面到进料 通道下端面的竖直距离为 4mm, 即在固定块移动之前一个间隙只能有一根筷子掉出, 随着固 定块移走后, 另一批空缺的固定块移动到进料通道下方, 同时由于振动电机的作用, 也能够 避免筷子在掉落过程中出现卡滞现象, 如此便完成了筷子的自动进料排序工序。 0024 冲洗装置包括固连在机壳 1 上的架设杆, 架设杆与支撑杆在同一直线上, 。
25、且架设 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相对接, 机壳 1 在固定杆和架设杆之间固连有两滚轮, 该两滚轮 的轴向与主传送带 2 宽度方向一致, 两滚轮上套设有能够抵压在筷子上的橡胶皮带, 在机 壳1上设有能够驱动滚轮转动的转动电机, 机壳1内还水平设有冲洗水管, 在冲洗水管上沿 长度方向均布有呈管状的冲洗喷头, 冲洗喷头倾斜设置, 且冲洗喷头的喷射口朝向筷子头 部, 冲洗水管与一压缩泵相连接, 筷子随着固定块移动, 筷子的头部从支撑杆移动到架设杆 上, 架设杆为筷子提供支撑, 此时筷子仍然保持水平, 冲洗水管与架设杆相平行, 冲洗水管 上的冲洗喷头有五个, 且分别与五根筷子相对, 在压缩泵的作用下, 喷。
26、射口喷射出的水流具 有一定的冲击力, 能够将筷子上体积较大的颗粒状污渍清除, 而与此同时, 橡胶皮带在滚轮 的作用下旋转, 其侧面贴合抵压在筷子上, 因此能够使筷子自转, 其冲洗效果更好 ; 且由于 冲洗喷头倾斜设置, 且冲洗喷头的喷射口朝向筷子头部, 因此能够避免污渍被冲到筷子尾 部或者定位缺口内, 造成难以清除。 0025 擦洗装置包括水平固连在机壳 1 一侧壁上的条形限位板, 限位板长度方向与传送 带的传送方向一致, 且限位板的下侧面能够与固定块的上侧面相贴合, 机壳 1 的另一侧壁 上沿宽度方向固连有一导向套, 导向套内滑动插接有一推杆, 推杆的一端伸出机壳 1, 且该 端与一推送气缸。
27、相连接, 另一端垂直固连有一条形推板, 推板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 方向一致, 在推板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五根支杆, 支杆的自由端均固连有一擦洗套, 所述擦 洗套的中心孔与定位缺口相对, 在擦洗套的内壁上固连有能够套设筷子头部并对筷子进行 擦洗的橡胶圈, 机壳 1 内设有擦洗水管, 在机壳 1 上端开设有用于放置洗涤液的水槽, 水槽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6 5/6 页 7 与擦洗水管相连通, 擦洗水管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五个出水口, 推板上还设有定位机构, 该 定位机构能够在橡胶圈对筷子进行擦洗时将筷子固定住。在冲洗工序完成后筷子继续移 动, 同时筷子的头部脱离架设杆, 即。
28、筷子的头部失去支撑力, 但是固定块刚好移动到限位板 的下方, 限位板与固定块的上侧面贴合, 即能够防止筷子由头部向下倾斜, 使得筷子仍然保 持水平状态, 推板在推送气缸的作用下朝筷子头部移动, 导向套与推杆配合使得推板移动 稳定性好, 在推板的作用下, 擦洗套和橡胶圈套入筷子头, 与此同时定位机构将筷子固定 住, 避免筷子轴向移动, 橡胶圈与筷子头部紧配合, 擦洗套与橡胶圈在推送气缸的作用下来 回往复对筷子进行擦洗, 相配合的, 在水槽内已经预先放置有洗涤液与水的混合液, 擦洗水 管上的五个出水口分别与五根筷子相对并对五根筷子喷洒洗涤液, 洗涤液即缓和了橡胶圈 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力, 也对筷子上。
29、的油渍等进行清除, 在擦洗工序完成后推板远离筷子移 动, 擦洗套与橡胶圈脱离筷子, 同时定位机构的定位作用解除。定位机构包括五个固连在 推板侧壁上的定位套, 定位套与擦洗套同轴心设置, 在定位套内均设有定位板和弹簧, 弹簧 的一端抵压在推板侧面上, 另一端抵压在定位板上, 定位板上均垂直固连有一顶针, 顶针的 自由端穿过擦洗套, 在顶针的自由端固连有橡胶块, 顶针的端部伸出擦洗套, 推板向筷子移 动时, 顶针先与筷子端部抵压, 对筷子进行轴向定位, 然后推板继续移动, 顶针压缩弹簧, 而 擦洗套能够继续移动, 并对筷子进行往复擦洗, 在擦洗的整个过程中, 顶针始终抵压在筷子 上, 在擦洗完成后。
30、, 擦洗套刚脱离筷子时, 顶针仍然是抵压在筷子上的, 直到推板继续移动, 顶针脱离筷子, 即顶针与筷子的作用时间大于擦洗套与筷子的作用时间, 避免筷子被擦洗 套带离定位缺口而掉落。 0026 清洗装置包括水平固连在机壳 1 内的清洗水管, 机壳 1 内沿主传送带 2 传送方向 固连有用于支撑筷子头部的作用杆, 清洗水管与上述的压缩泵相连接, 清洗水管上沿长度 方向固连有若干呈管状的清洗喷头, 清洗喷头倾斜设置, 且清洗喷头的喷射口朝鲜筷子的 尾部, 筷子在擦洗完成后仍然附着有大量泡沫, 在主传送带 2 的作用下继续移动, 清洗喷头 有五个, 该五个清洗喷头与五根筷子相对, 在压缩泵的作用下, 。
31、清洗喷头喷射出的水流也具 有一定的冲击力, 其能够将筷子上的泡沫清除, 由于此时筷子上已经没有大颗粒的污渍, 因 此将清洗喷头的喷射口朝鲜筷子的尾部, 避免筷子在水的冲击下脱离定位缺口。 0027 擦干装置包括转筒, 过料通道的两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两矩形缺口, 同一侧壁上 的两个矩形缺口与另一侧壁上的两个矩形缺口相对, 转筒有四个, 该四个转筒分别通过转 轴转动连接在四个缺口内, 且转筒的轴向与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一致, 转筒上均套设有擦干 套, 擦干套外侧壁上均布有绒毛, 且相对的两个擦干套上的绒毛相互接触, 机壳 1 上设有两 动力电机, 每个转轴上均固连有带轮, 两动力电机分别于两个侧壁上的。
32、带轮相连接, 筷子在 主传送带 2 的作用下继续移动, 当固定杆倾斜朝下时, 筷子脱离定位缺口而掉落至过料通 道内, 过料通道内的擦干套在动力电机的作用下旋转, 绒毛能够将经过的筷子进行擦干, 将 筷子上的水渍去除。 0028 排污装置包括两条形凸沿, 隔板 13 长条状, 且隔板 13 向一端倾斜设置, 两条形凸 沿沿隔板 13 长度方向固连在隔板 13 上侧面上, 且主传送带 2 位于两条形凸沿之间, 两条 形凸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导向槽, 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 两滑块之间通过连接 轴转动连接有一套筒, 套筒的轴向与隔板 13 宽度方向一致, 套筒外侧壁上均布有刷毛, 刷 毛与隔板。
33、 13 上侧面相抵靠, 滑块上固连有一支撑板, 支撑板上固连有排污电机, 该排污电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7 6/6 页 8 机与连接轴向固连, 隔板 13 上还固连有排污气缸, 排污气缸的输出轴沿导向槽长度方向设 置, 且输出轴的端部与滑块相固连, 机壳1在隔板13的下端位置可拆卸连接有污水箱, 在排 污气缸的作用下, 滑块沿着导向槽做往复来回移动, 而套筒在排污电机的作用下快速选择, 其旋转方向不变, 刷毛能够将隔板13上的污渍向隔板13向下倾斜的方向推送, 如此能够将 隔板 13 上的污渍排送至污水箱内, 污水箱能够从机壳 1 内拿出, 方便倾倒。 0029 机壳 1。
34、 内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两主滚筒和两辅滚筒, 主传送带 2 套设在两主滚 筒上, 辅传送带 3 套设在两辅滚筒上, 其中一个主滚筒的转动轴上固连有皮带轮一, 辅滚筒 的转动轴上固连有两皮带轮二, 在机壳 1 上固连有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 所述驱动电 机一上固连有皮带轮三, 所述驱动电机二上固连有皮带轮四, 所述皮带轮一与皮带轮三通 过皮带连接, 皮带轮二与皮带轮四通过皮带连接。通过皮带轮一、 皮带轮二、 皮带轮三及皮 带轮四之间的直径比实现主传送带 2 和辅传送带 3 的速度差, 结构简单实用。 说 明 书 CN 203841661 U 8 1/5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661 U 9 2/5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661 U 10 3/5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661 U 11 4/5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661 U 12 5/5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661 U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