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早期症状轻 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病情若缓慢进 展,常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 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普查结果显示,患病率约为人群的3.82%,老年人约为15%,有些 地区甚至高达20%-3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大气污染,其发病日趋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 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被WHO列为攻关疾病之一。
对于本病,目前西药以抗炎、祛痰镇咳、解痉平喘为主,但单独应用均不能从根本上缓 解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症状表现,综合应用除不能确保疗效外, 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优势, 但已在临床运用多年的品种,多以宣化清解、或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为主,在标本兼治的 同时注重治标,临床虽然有效,但疗程长,疾病转归过程较缓慢。经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 尚未见与本组方完全相同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抑制咳嗽反应、 平喘作用、对抗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祛痰、抗炎、抗缺氧作用及抑制醋酸扭体反应的慢性 支气管炎治疗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麻 黄6~30份 苦杏仁6~30份 紫苏子8~40份
白芥子5~20份 莱菔子8~40份 葶苈子5~20份
以上六味,加2~6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2~5小时,另器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提取1~5次,每次0.5~3.0小时,滤过,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65(50~85℃)的稠膏,在60~80℃的条件 下进行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70~140目,混匀,喷入上述挥发油,装入胶囊。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所采用的药味均是国家药典中所收载的品种,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源于多年的临床实践,经过数百例病人应用汤剂进行观察,发现它对慢性 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且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
3、本发明改进试制成胶囊剂后,经过110例的分组对照观察,发现它无论在缓解临床症 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是对于临床相关检测指标的改善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有效率在 92%以上,验证了该方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配方是:
麻 黄6~30份 苦杏仁6~30份 紫苏子8~40份
白芥子5~20份 莱菔子8~40份 葶苈子5~2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
以上六味,加2~6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2~5小时,另器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提取1~5次,每次0.5~3.0小时,滤过,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65(50~85℃)的稠膏,在60~80℃的条件 下进行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70~140目,混匀,喷入上述挥发油,装入胶囊。
实施例1:
麻 黄30g 苦杏仁6g 紫苏子8g
白芥子5g 莱菔子8g 葶苈子5g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
以上六味,加2~6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2小时,另器收集挥发油,备用;提 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提取1~5次,每次0.5小时,滤过,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65(50~85℃)的稠膏,在60℃的条件 下进行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70~140目,混匀,喷入上述挥发油,装入胶囊。
实施例2
麻 黄6g 苦杏仁30g 紫苏子40g
白芥子20g 莱菔子40g 葶苈子20g
本发明的制配方法是:
以上六味,加2~6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3小时,另器收集挥发油,备用;提 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提取2~5次,每次1.5小时,滤过,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65(50-85℃)的稠膏,在70℃的条件 下进行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70~140目,混匀,喷入上述挥发油,装入胶囊。
实施例3
麻 黄20g 苦杏仁20g 紫苏子30g
白芥子12g 莱菔子30g 葶苈子12g
本发明的制配方法是:
以上六味,加2~6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5小时,另器收集挥发油,备用;提 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提取2~5次,每次3.0小时,滤过, 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65(50~85℃)的稠膏,在80℃的条件 下进行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70~140目,混匀,喷入上述挥发油,装入胶囊。
本发明的特点是该药剂对小鼠浓氨水致咳、对豚鼠枸橼酸致咳均能使咳嗽潜伏期显 著延长,咳嗽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并对豚鼠哮喘具有显著的平喘作 用,能对抗磷酸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与对照组相比,P<0.001。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本品可显著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降低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及 蛋清致足肿胀的肿胀度,显著抑制醋酸扭体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减少达50.5%。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临床分组对照观察110例结果
1、临床资料
本发明在山西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医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试验:
临床病例采用中、西医诊断、中医辩证。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 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辩证 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支气管炎辩证分型原则进行。
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标准,病程≤3天的病例。
治疗组: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胶囊剂)3粒/次每日三次
对照组:桂龙咳喘宁胶囊 5粒/次 每日三次
每组均于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定。
两组治疗前在病例来源、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方面均无显著 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以及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的变化,并观察 有无不良反应。
2、疗效标准及治疗效果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临床 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4类。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控制:≥95%
显效:≥70%
有效:≥30%
无效:<30%
两组治疗结果见下表: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对照组 70 40 28 11 21 6 16 14 5 9 92.8% 77.5%
由表1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表2: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Vc FEV1(%) MBC 治疗组 对照组 36 19 疗前86.8±17.5 疗后98.2±23.1** 疗前83.6±18.1 疗后88.3±17.1* 64.2±15.2 74.4±11.2** 65.6±16.1 69.8±11.2* 68.6±18.1 85.4±18.8** 67.9±17.3 75.2±17.4*
由表2可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