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85106.9 (22)申请日 2016.12.16 (73)专利权人 王企新 地址 753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 武口区解放东街绿城雅居1-1-602 (72)发明人 王企新 (51)Int.Cl. A61M 5/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是 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包括主杆, 主杆顶部设有多个挂钩, 主杆底部设有底座, 底 座底部中心安装有。
2、伸缩杆, 伸缩杆底部连接有吸 盘, 底座底部周围安装有多个万向轮, 主杆中心 设有通孔, 通孔内插设有副杆, 副杆底端贯穿底 座延伸至伸缩杆内, 主杆一侧设有第一开口, 第 一开口与通孔连通, 副杆上设有第一连接板, 主 杆上设有第二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上表面设有用 于容纳第一连接板的凹槽, 凹槽内设有T形连接 块, T形连接块贯穿第二连接板, 凹槽与第一开口 连接, 且第一开口的底面与凹槽的底面位于同一 水平线。 此实用新型方便移动和停止, 增强了输 液瓶架的活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660217 U 2017.11.24 CN 206660217 U 1.。
3、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包括主杆(1), 所述主杆(1)顶部设有多个挂钩, 所述主杆(1)底部设有底座(3), 所述底座(3)底部中心安装有伸缩杆(7), 所述伸缩杆(7)底 部连接有吸盘(8), 所述底座(3)底部周围安装有多个万向轮(4),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1) 中心设有通孔(11), 所述通孔(11)内插设有副杆(2), 所述副杆(2)底端贯穿底座(3)延伸至 伸缩杆(7)内; 所述主杆(1)一侧设有第一开口(12), 所述第一开口(12)与通孔(11)连通, 所 述副杆(2)上设有第一连接板(5), 所述第一连接板(5)延伸至第一开口(12)外, 所述主杆 (1)上设。
4、有第二连接板(6), 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52), 所述第二连接板(6)位于第一开口(12)的下方, 所述第二连接板(6)上表面设有用于 容纳第一连接板(5)的凹槽(62), 所述凹槽(62)内设有T形连接块(61), 所述T形连接块(61) 贯穿第二连接板(6), 所述凹槽(62)与第一开口(12)连接, 且第一开口(12)的底面与凹槽 (62)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前后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凸起(51), 所述 凹槽(62)的前后内壁上均设有多个与凸起(51)相匹配的凹陷(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
5、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杆 (2)底端设有密封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 (1)和副杆(2)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 (7)包括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3), 所述第二连接杆(73)套接在第一连接杆(71) 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2), 所述第一连接杆 (71)顶部与底座(3)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73)底部与吸盘(8)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73) 底部设有第二开口(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6、述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盘 (8)内设有第三开口(81), 所述第三开口(81)与第二开口(74)连通, 且第三开口(81)的开口 直径与第二开口(74)的开口直径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60217 U 2 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 架。 背景技术 0002 输液瓶架, 是用于悬吊输液瓶的支架, 当病人需要活动的时候必须移动输液瓶架, 而且在传统的输液瓶架在移动过后没有一个停止的结构, 在非水平面上就可能出现四处溜 的情况。 实用。
7、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方便移动和不能静止的缺点, 而 提出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设计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包括主杆, 所述主杆顶部设有多个挂钩, 所述主杆底部设有底座, 所述底座底部中心安装有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底部连接有吸盘, 所 述底座底部周围安装有多个万向轮, 所述主杆中心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内插设有副杆, 所述 副杆底端贯穿底座延伸至伸缩杆内; 所述主杆一侧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与通孔连 通, 所述副杆上设有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延伸至第。
8、一开口外, 所述主杆上设有第二 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开 口的下方,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连接板的凹槽, 所述凹槽内设有T形连 接块, 所述T形连接块贯穿第二连接板, 所述凹槽与第一开口连接, 且第一开口的底面与凹 槽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后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凸起, 所述凹槽的前 后内壁上均设有多个与凸起相匹配的凹陷。 0006 优选的, 所述副杆底端设有密封胶圈。 0007 优选的, 所述主杆和副杆间隙配合。 0008 优选的, 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接杆套接在第一 连接杆。
9、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与 底座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与吸盘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二开口。 0009 优选的, 所述吸盘内设有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 且第三开口的 开口直径与第二开口的开口直径相同。 001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有益效果在于: 需要移动 输液瓶架时, 病人未打针的手推动主杆使输液瓶架移动, 需要静止输液瓶架时, 按压第一连 接板, 使第一连接板卡在凹槽内, 同时第一连接板带动副杆向下动, 堵住第二开口, 通过伸 缩杆的作用, 使吸盘与底面吸附住, 防止输液瓶架移动,。
10、 再次移动的时候, 只需向上顶T形连 接块, 使副杆脱离第二开口即可, 此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方便移动和停止, 增强输液瓶架的 活动性。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660217 U 3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3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4 图中: 主杆1、 通孔11、 第一开口12、 副杆2、 底座3、 万向轮4、 第一连接板5、 凸起51、 第一弹簧52、 第二连接板6、 T形连接块61、 凹槽62、 凹陷63、 伸缩杆7、 第一连接杆71、 第二弹 簧72、。
11、 第二连接杆73、 第二开口74、 吸盘8、 第三开口8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16 参照图1-3, 一种便于单人移动停止的输液瓶架, 包括主杆1, 主杆1顶部设有多个 挂钩, 主杆1底部设有底座3, 底座3底部中心安装有伸缩杆7, 伸缩杆7包括第一连接杆71和 第二连接杆73, 第二连接杆73套接在第一连接杆71底部, 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3之 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2, 第一连接杆71顶部与底座3连接, 。
12、第二连接杆73底部与吸盘8连接, 第 二连接杆73底部设有第二开口74, 吸盘8内设有第三开口81, 第三开口81与第二开口74连 通, 且第三开口81的开口直径与第二开口74的开口直径相同。 0017 伸缩杆7底部连接有吸盘8, 底座3底部周围安装有多个万向轮4, 主杆1中心设有通 孔11, 通孔11内插设有副杆2, 主杆1和副杆2间隙配合副杆2底端贯穿底座3延伸至伸缩杆7 内, 副杆2底端设有密封胶圈。 0018 主杆1一侧设有第一开口12, 第一开口12与通孔11连通, 副杆2上设有第一连接板 5, 第一连接板5延伸至第一开口12外, 主杆1上设有第二连接板6, 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 。
13、板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2, 第二连接板6位于第一开口12的下方, 第二连接板6上表面设有 用于容纳第一连接板5的凹槽62, 第一连接板5的前后侧面上均设有多个凸起51, 凹槽62的 前后内壁上均设有多个与凸起51相匹配的凹陷63。 0019 凹槽62内设有T形连接块61, T形连接块61贯穿第二连接板6, 凹槽62与第一开口12 连接, 且第一开口12的底面与凹槽62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 0020 需要移动输液瓶架时, 病人未打针的手推动主杆1使输液瓶架移动, 需要静止输液 瓶架时, 按压第一连接板5, 使第一连接板5卡在凹槽62内, 同时第一连接板5带动副杆2向下 动, 堵住第二开口74。
14、, 通过伸缩杆7的作用, 使吸盘8与底面吸附住, 防止输液瓶架移动, 再次 移动的时候, 只需向上顶T形连接块61, 使副杆2脱离第二开口74即可。 002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660217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660217 U 5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66021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