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喂食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青蛙喂食机.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226209.4 (22)申请日 2018.10.22 (71)申请人 宜宾县川蛙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高场镇 丰收村鱼台组 (72)发明人 黄宣铭 (51)Int.Cl. A01K 6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青蛙喂食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蛙喂食机, 包括投喂系 统和饲料循环系统; 所述投喂系统包括一个投喂 台, 所述投喂台的顶部面为一个栅网, 所述投喂 台的底部设置一个回收口; 所述投喂台。
2、内部设置 一个饲料抛撒机构, 所述饲料抛撒机构包括一个 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连接至一个投喂电机, 所述 转动轴的圆周面分布有多个叶片; 还设置一个料 斗, 所述料斗连接至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至少位 于一片所述叶片的上方; 所述饲料循环系统包括 一个螺旋升料机, 所述螺旋升料机的一端连接至 所述回收口, 螺旋升料出口设置在一个皮带传送 机构的皮带之上; 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的从动轮位 于所述料斗的进料口上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9042533 A 2018.12.21 CN 109042533 A 1.一种青蛙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投喂系统和饲料循环系统, 所述投。
3、喂系统包括: 投喂台(1)、 料斗(2)、 饲料抛撒机构, 所述投喂台(1)是一个多面封 闭体, 所述投喂台(1)的顶部面平行于地面设置, 所述顶部面为一个栅网(11); 所述投喂台 (1)的底部设置一个回收口(13); 所述投喂台(1)的内部设置所述饲料抛撒机构, 所述饲料 抛撒机构包括一个转动轴(4), 所述转动轴(4)连接至投喂电机(42), 所述转动轴(4)的轴心 与地面平行布置, 所述转动轴(4)的圆周面分布有多个叶片(41), 所述叶片(41)的走向为转 动轴(4)的轴向; 所述料斗(2)连接至出料口(3), 所述出料口(3)至少位于一片所述叶片 (41)的上方; 所述饲料循环系统。
4、包括: 螺旋升料机(5)、 皮带传送机构(6), 所述螺旋升料机(5)的一 端连接至所述回收口(13), 另一端为螺旋升料出口(53), 所述螺旋升料出口(53)设置在所 述皮带传送机构(6)的皮带(65)的传送面之上; 所述皮带传送机构(6)包括一个连接到皮带 电机(62)的主动轮(63)和一个从动轮(64), 所述从动轮(64)位于所述料斗(2)的进料口上 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青蛙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网(11)的网格小于青蛙的体 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青蛙喂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喂台(1)的底部面(12)设置 为倾斜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5、 CN 109042533 A 2 一种青蛙喂食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青蛙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青蛙喂食机。 背景技术: 0002 青蛙养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青蛙的投食问题, 因为青蛙的视力原因, 青 蛙只能分辨活动的物体, 面对静止不动的青蛙饲料, 青蛙是没有任何反应的。 为此, 很多养 殖户都选择用活物饲养, 如蚯蚓, 面包虫等, 但这种饲喂成本较高。 因此, 让饲料动起来就成 为了青蛙饲喂关键。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不能分辨静止的饲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饲料动起来, 便于让青蛙吃饲 料的青蛙喂食机。 0004 该技术方案为, 青蛙喂食机包括投喂系统和饲料循环系。
6、统。 其中投喂系统包括: 投 喂台、 料斗、 饲料抛撒机构, 所述投喂台是一个多面封闭体, 所述投喂台的顶部面平行于地 面设置, 所述顶部面为一个栅网; 所述投喂台的底部设置一个回收口; 所述投喂台的内部设 置所述饲料抛撒机构, 所述饲料抛撒机构包括一个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连接至电机, 所述转 动轴的轴心与地面平行布置, 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分布有多个叶片, 所述叶片的走向为转 动轴的轴向; 所述料斗连接至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至少位于一片所述叶片的上方; 0005 所述饲料循环系统包括: 螺旋升料机、 皮带传送机构, 所述螺旋升料机的一端连接 至所述回收口, 另一端为螺旋升料出口, 所述螺旋升料。
7、出口设置在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的皮 带的传送面之上; 所述皮带传送机构包括一个连接到皮带电机的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 所 述从动轮位于所述料斗的进料口上方。 0006 其技术原理为, 由于青蛙的视力不能分辨静止的物体, 因此静止的饲料对于青蛙 来说是不能看见的。 本方案通过一个饲料抛撒机构来实现使饲料动起来的目标, 饲料抛撒 机构放在一个封闭的投喂台里面, 防止青蛙接触。 饲料抛撒机构包括一个转动轴, 转动轴的 轴平行于地面设置, 转动轴和电机连接, 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 转动轴的圆周面上分布有叶 片, 叶片的走向为转动轴的轴向; 料斗的出料口位于叶片的上方, 从出料口中出来的饲料落 到转动的叶片上。
8、就被叶片带起来抛向空中, 而投喂台的顶部面是栅网, 因此饲料就可以从 栅网的网格中抛出。 而青蛙看到后就会跳上栅网, 吃抛在空中的饲料, 由于饲料从料斗中源 源不断的流出, 则不断有饲料抛出。 部分青蛙没有吃到的饲料, 就通过栅网的网格掉入投喂 台, 等待二次利用, 或者再次落在叶片上, 被再次抛到空中。 而掉入投喂台内部的经过投喂 台底部的回收口通过螺旋升料机被送至皮带上, 而皮带通过电机带动, 因为从动轮位于所 述料斗的进料口上方, 传送带上的饲料又被送到料斗中, 如此, 实现饲料的再次利用。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栅网的网格小于青蛙的体型。 栅网的网格必须小于青蛙的体型, 这 样青蛙。
9、不至于掉落进投喂台内部。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投喂台的底部面设置为倾斜面。 由于饲料落下来后又掉入投喂台,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9042533 A 3 为了便于收集饲料, 设计投喂台底部面为倾斜面, 便于饲料滚入底部, 方便收集。 0009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 1、 通过转动的叶片将饲料抛撒到空中, 使得饲料动起来, 解决了青蛙不吃静止饲 料的问题; 0011 2、 通过设置饲料循环系统, 可以使得青蛙没有吃到的饲料通过循环系统重新被利 用, 提高了喂食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青蛙喂食机的侧视示意图; 0013 图2为青蛙喂食机的俯视示意图。 0。
10、014 图中标记: 1-投喂台、 2-料斗、 3-出料口、 4-转动轴、 5-螺旋升料机、 6-皮带传送机 构、 11-栅网、 12-底部面、 13-回收口、 41-叶片、 42-投喂电机、 51-螺旋升料电机、 52-螺旋升 料支架、 53-螺旋升料出口、 61-皮带传送支架、 62-皮带电机、 63-主动轮、 64-从动轮、 65-皮 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一: 0016 如图12所示, 青蛙喂食机首先包括一个封闭的投喂台1, 投喂台1内部布置饲料 抛撒机构, 该抛撒机构包括一个转动轴4, 转动轴4的轴平行于地面布置, 转动轴4的圆周面 上分布有多个叶片41, 叶片41的走。
11、向为转动轴4的轴向。 转动轴4连接于电机41, 电机41带动 转动轴4转动。 料斗2用于盛装饲料颗粒, 料斗2连接到一个出料口3, 出料口3至少位于一个 所述叶片41的上方。 投喂台1的顶部面是一个栅网11, 栅网11为钢丝网, 具有一定的网格孔, 该网格孔的大小比青蛙的体型小, 因此青蛙不会通过网格孔掉进投喂台1的内部。 该青蛙饲 料的投喂系统是这样工作的, 打开电机5, 电机5带动转动轴4转动, 这是, 将料斗2中放入饲 料颗粒, 饲料颗粒通过出料口3落在叶片41上, 转动的叶片41将饲料带起来抛向空中, 如图 所示该实施例中转动轴4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的。 被抛起来的饲料颗粒通过栅网11的。
12、网格 孔进入到空中, 青蛙误以为饲料颗粒为昆虫, 因此青蛙就跳上栅网11, 开始捕食该 “昆虫” 。 由于饲料源源不断的从出料口3出来, 不断的被抛向空中, 实现了青蛙的饲喂。 对于那些没 有被青蛙吃到的饲料, 就通过栅网11的网格孔掉入到投喂台1的内部, 或者掉到叶片41上, 被再次抛向空中。 为了循环投喂没被青蛙吃到的饲料, 还设置投喂台1的底部面12为倾斜 的, 这样便于饲料滚到底部收集, 在投喂台1的底部面12上设置有回收口13, 该回收口13连 接至一个饲料循环系统, 该饲料循环系统包括了一个螺旋升料机5和一个皮带传送机构6, 该螺旋升料机5连接至回收口13, 螺旋升料电机51带动内。
13、部的螺旋叶片讲投喂台1收集到的 饲料送到螺旋升料出口53。 为该装置在地面保持稳定, 该螺旋升料机5设置螺旋升料支架 52, 该螺旋升料机5把饲料输送到螺旋升料出口53, 从螺旋升料出口53出来的饲料落在皮带 传送机构6的皮带65上。 皮带传送机构6用于将饲料输送到料斗2中, 皮带传送机构6安装在 皮带传送支架61上。 皮带传送机构6包括一个皮带电机62, 皮带电机62带动主动轮63, 从动 轮64位于所述料斗2的进料口之上, 因此皮带65上的饲料经过皮带65的输送, 最后掉到料斗 2中, 然后饲料再次进入投喂系统, 完成饲料的循环利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042533 。
14、A 4 0017 实施例二: 0018 为了使得青蛙喂食更为高效, 可以设置出料口3的出料速度, 使得青蛙尽可能多的 吃到每次抛撒的饲料, 减少二次收集利用。 出料口3距离叶片的高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节。 001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042533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904253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