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6736758
  • 上传时间:2019-09-06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57.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16762.1

    申请日:

    20050430

    公开号:

    CN1857071A

    公开日:

    200611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杨富亿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蔚山路3195号

    优先权:

    CN200510016762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恩庆;刘树中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的水产养殖,是一种林蛙增殖和养殖过程中林蛙个体越冬技术,尤其涉及野外条件下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本发明内容包括:天然河道越冬,人工小塘坝越冬,小水库越冬种蛙,越冬期间的管理。采用本发明的林蛙越冬方法,可使幼蛙塘坝越冬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种蛙水库越冬成活率达到90%以上,较传统越冬方式提高一倍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天然河道越冬,应人工放置隐蔽物,其数量以不堵塞河道为宜,创造更为适宜的越冬环境;越冬期间要防止河道断流;1)利用塘坝越冬时,其位置要选在河道的一侧,且地处林蛙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水位情况,防止渗漏,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变绿或变黑;2)小水库越冬种蛙时,首先要暂养一段时间,暂养时的投放密度以600~700只/m为宜,在水库内实行散放法越冬时,事先要放置隐蔽物,并加石块沉入到水底;该法越冬密度以400~500只/m为宜;3)采用笼装法水库越冬种蛙时,其密度以1000~1300只/m为宜,同时,在笼内投放些草把等杂物,供蛙潜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冰层上不得有任何震动或其它干扰;下雪时要及时清扫,除雪面积不得低于越冬水面的50%;当发现水质变绿或发黑时,要及时打开进水口,注入新水,同时排出污水,严重时要全部换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小塘坝越冬时,要利用小型抽水机营造一个循环水流的生态环境,刺激林蛙入水越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笼装法越冬时,到下年春季,一定要在自然越冬的林蛙出水前,将笼子取出,以免出水不及时而窒息死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的水产养殖,是一种林蛙增殖和养殖过程中林 蛙个体越冬技术,尤其涉及野外条件下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背景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ia chensinesis David)是肉药兼用的野生经济蛙 类,主要分布在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主的北方地区。中国长白山地区是主要 产区,所产林蛙以个体大、繁殖力强、产油率高、肉质好且营养丰富而享 誉国内外,是中国林蛙的主要产区。目前,该区的主要养殖方式是野外自 然封沟和生态围栏,仅吉林省养殖面积就达27万hm2,年产商品林蛙7000 万只以上。但由于许多技术环节掌握不好,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 益的提高。

    林蛙越冬种群,主要包括1龄幼蛙和可以作为种蛙的2龄以上林蛙。1 龄幼蛙越冬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商品林蛙的产量。而种蛙越 冬则是林蛙增殖和养殖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较高的成活率是确保林蛙连 年丰产的重要条件。有的养殖户直接用野外山塘越冬,由于选择位置、投 放方法、越冬期管理等技术措施失当,再加上夏季山洪和春季桃花水的破 坏,致使种蛙越冬成活率不高(低于50%)甚至全部死亡,造成此后几年 内商品蛙产量下降,乃至无蛙可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野外林蛙养殖区域内的自然条件,选择天然河道、人工 塘坝和小水库等3种水体,作为林蛙的越冬场所,并结合实验与生产经验, 对这些水体实施改造,使之更有利于林蛙越冬。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条 件下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技术措施。

    1、天然河道越冬。野外封沟养殖林蛙,可以利用养殖场内的天然河道 就地越冬。自然条件下,最适合林蛙越冬的地方,是在河道中水流较缓地 段的深水湾、树根下面、石头缝里、泥沙中等场所。因此,对缺少上述隐 蔽物的天然河道,应人工投放一些草捆、树枝、石头瓦块等杂物,创造适 宜林蛙越冬的必要条件和生态环境。但人工放置的隐蔽物数量以不堵塞河 道为宜,防止河水滞流,形成连片的延冰,冻死林蛙。利用天然河道越冬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大部分河道底部凸凹不平,刚入河的林蛙往往急 于找到越冬场所,误入河道底部的小坑内,结冰时都被冰死。所以,当河 面结成一层薄冰时,把小坑中的林蛙捕出,放到实际越冬场所(如上所述), 这样可减少损失。

    2、小塘坝越冬。这种方法是在养殖区域内,利用人工修建的小塘坝越 冬。小塘坝的位置,要选在林蛙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确保塘坝以上500m 范围内的林蛙都能进入塘坝水体越冬。一般河流长1000~2000m、森林面 积50~150hm2、放养种蛙800~1200对的养殖区,修建小塘坝的数量在2~3 个即可,每个塘坝水面200m2左右。小塘坝要建在河道的一侧,这样可防 止春季桃花水的破坏。由于这种小塘坝大多数为死水,而林蛙只进入活水 越冬。因此,利用小塘坝越冬,必须首先解决林蛙入水的问题。其方法是: 根据林蛙入水一般很集中的特点,选择适当时机(一般是林蛙入水之初3~5 天内),借助小型抽水机,营造一个小循环的流水环境,刺激林蛙入水。当 绝大多数林蛙入水后,改为晚间开一段时间的抽水机,或将林蛙围圈在塘 坝边缘事先特意准备好的沙石地上,林蛙在不能卧洞潜入土中的情况下, 也会勉强入水。

    3、水库越冬种蛙。水库越冬种蛙一般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浅水暂养:一般林蛙入水后,在水温回升时可能再次出水,当水 温再次下降时,即使不用循环水流,林蛙也会自己返回越冬水体。这样反 复几次,林蛙体质消耗较大,影响越冬成活率,对于种蛙,还将影响下一 年产卵繁殖。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对于种蛙,需注意及时投喂饲料,以免 其消耗过多的能量而得不到补充。因此,浅水暂养是种蛙越冬的过渡阶段, 也是必须经过的步骤。暂养池一般采用水泥底,塑料布围墙,设置对角线 式进、出水口,并加拦网防逃。边墙壁高50~60cm,长5m,宽3m,保 持水深10~20cm。池底投放些树枝、石块、砖头瓦片等杂物,供蛙栖息。 将捕到的种蛙(一般为3龄以上)放入暂养池中,暂养到10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左右,待水温和气温分别下降到5℃以下和8℃以下时,再放入水 库水体越冬。暂养阶段的林蛙密度以600~700只/m2为宜。

    (2)林蛙投放方法:水库越冬种蛙一般有2种投放方法。①散放法。 将种蛙散放在水库中,让其自由寻找越冬场所。在放蛙前,要先投放一些 隐蔽物,如作物秸秆、蒿草、树枝等,将其捆扎成把,内放石块沉入库底, 林蛙可以钻进里面潜伏越冬。该法越冬的密度以400~500只/m2为宜。②笼 装法。即将种蛙先装进笼子里,然后再把笼子投放到水库中。这种笼子一 般用铁丝线、柳树枝、胡枝子枝等编织而成,规格为70cm×60cm×30cm, 每个笼子可越冬种蛙500只左右(折合密度1000~1300只/m2)。笼内还应 放置些草把等杂物,供蛙潜伏。用笼装法除可越冬种蛙,供下年产卵繁殖 用外,还可越冬商品蛙,待到春节前后价格较高时出售,从而获得最好的 经济效益。越冬商品蛙的笼子,一般只要结实,透水性好,取放方便,不 伤蛙体均可。

    4、越冬期管理。利用天然河道越冬,要防止河水断流。一旦发现断流, 要立即破冰,将分散在不同场所越冬的林蛙集中到小塘坝或水库内。此过 程操作要迅速,防止冻伤或冻死。利用小塘坝越冬,要经常查看水位情况, 防止渗漏,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洁,发现水质变 绿或变黑,要及时注入新水(河水),排出污水,甚至全部换水。利用小水 库越冬时,主要应控制入库水量。11~12月,河面尚未结成厚冰,河水流 量仍较大,应适当控制进库水量。翌年1~2月,河水流量较小,河流处于 枯水期,应使河水全部入库,以补充水量,防止因缺水造成冰面塌陷,或 冻干。无论哪种越冬方式,在越冬期内要尽量减少干扰,如冰层上面不得 有任何震动,否则林蛙不能进入深度冬眠,使其耗氧量增加,造成体能消 耗过大,体质瘦弱,甚至窒息死亡。即使越冬结束,翌年春季苏醒出河时, 也因体质过于消瘦而无能力繁殖。下雪时应及时清除,确保冰下水体有足 够的光照强度(塘坝和水库清雪面积要在50%以上),促进水层中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来源。自然入水越冬的林蛙当水温达到3~4℃、 气温达到5~7℃以上时会自然出水,结束冻眠,不需要人为干预。但采用 笼装法越冬的林蛙,一定要在自然出水之前,从水中取出,防止出水不及 时而造成窒息死亡。

    通过野外观察,林蛙进入冬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主要决定因子是 温度。当气温下降到15℃时,林蛙就开始向水域聚集。当气温下降到10℃ 时,水温则会高于气温,林蛙便会进入水中,并随着水温的继续下降,林 蛙自身也逐渐调整,使之做好冬眠状态的准备,直到水温下降到冰点(0℃) 而进入深度冬眠。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野外自然生活的林蛙越冬成 活率十分低下,据估计不到20%;实施人工封沟养蛙的蛙场,采用传统方 法越冬的成活率,一般也低于50%。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林蛙越冬的成 活率可达到80%以上。在一次利用1m3的3层柳条筐进行越冬种蛙的实验 中,每层装蛙600只,成活率达100%。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实例:地处长白山低山丘陵区的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大泉眼中国 林蛙增殖与养殖基地,现有可越冬的河流1200m,越冬塘坝4处共2000m2水面,小水库2座共1500m2水面。采用本发明的越冬方法,1996~2001 年累计越冬林蛙17.3万只,共出池约12.8万只,总体越冬成活率73.7%。 其中,1998~2001年,幼蛙塘坝越冬成活率为82.6%~92.7%,平均88.3%; 种蛙水库越冬的成活率,散放法为94.6%~98.3%,平均95.2%,笼装法为 96.4%~100%,平均98.6%。

    关 键  词:
    野外 提高 越冬 成活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3675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