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特别是供皮肤瘙痒患者使用的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来说,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临床表现:
A.全身性瘙痒症
多见于成人,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温暖被褥、甚至某种暗示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a)老年性瘙痒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以躯干最痒,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等因素所致,女性患者可能是绝经后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b)冬季瘙痒症: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发病。多发生于秋末和冬季气温急剧变化时,病人常在进入温暖的室内或睡前脱衣时,便开始瘙痒。
(c)夏季瘙痒症:常以湿热为诱因而引起瘙痒,夏日汗液增多可使瘙痒加重。
B.局限性瘙痒症
(a)肛门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患蛲虫病的儿童也可患病。瘙痒一般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有时可蔓延至会阴、女阴和阴囊。因经常搔抓只是肛门皮肤肥厚,亦可呈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
(b)阴囊瘙痒症:瘙痒主要局限于阴囊,有时也可累及阴茎、会阴和肛门。由于不断搔抓,引起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及继发感染等。
(c)女阴瘙痒症:瘙痒常发生于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有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黏膜可有红肿及糜烂。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效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皮肤瘙痒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以解决皮肤瘙痒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皮肤瘙痒。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8~18g、苍耳子3~10g、大风子3~10g、土荆皮3~10g、红花5~10g、白鲜皮6~18g、地肤子6~20g、艾叶3~10g、小构树叶30~70g、何首乌10~25g、松木皮9~16g、五倍子3~15g、冰片0.3~0.6g、桃仁5~10g、硫磺3~6g、徐长卿3~15g。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10~16g、苍耳子5~9g、大风子5~9g、土荆皮5~9g、红花6~9g、白鲜皮8~16g、地肤子8~17g、艾叶5~9g、小构树叶38~60g、何首乌11~22g、松木皮10~14g、五倍子8~13g、冰片0.4~0.55g、桃仁6~9g、硫磺3~6g、徐长卿8~13g。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14g、苍耳子8g、大风子8g、土荆皮8g、红花8g、白鲜皮14g、地肤子15g、艾叶8g、小构树叶52g、何首乌20g、松木皮12g、五倍子12g、冰片0.5g、桃仁8g、硫磺5g、徐长卿12g。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冰片、硫磺外,将上述其它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粉碎成粗粒状待用;
B、将研磨好的粗粒状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后,置入有盖的药器中混合均匀,加入65%的乙醇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122小时,倾取上清液;药渣中再次加入65%的乙醇浸渍105小时,待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后,捞出盛装药物的布袋,合并浸出液,并在药液中加入冰片、硫磺和65%的乙醇至规定量后,静置28小时,过滤即得酊剂药物,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上述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酊剂药物用棉签涂擦在患病处,每日三次,早、中、晚各搽药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苍耳子,性味:辛、苦、温,有毒,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大风子,性味: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麻风、杨梅疮、疥癣、痤疮等症;
土荆皮,性味:辛、温,有毒,具有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疥癣瘙痒;
红花,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等症;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等症;
地肤子,性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法风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等症;
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等症;
小构树叶,性味: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敛疮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痢疾、神经性皮炎、疥癣、疖肿、刀伤出血;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性微温,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症;
松木皮,性味: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金刃伤、肠风下血、久痢、湿疹、烧烫伤、痈疽久不收口;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具有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等症;
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等症;
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硫磺,性味:酸、热,有毒,具有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寒喘、心腹冷痛、久泻久痢、便秘、疥疮、顽癣、秃疮、天疱疮;湿毒疮、阴蚀、阴疽、恶疮等症;
徐长卿,性味:辛、温,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原则,从依据皮肤瘙痒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皮肤瘙痒,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皮肤瘙痒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14g、苍耳子8g、大风子8g、土荆皮8g、红花8g、白鲜皮14g、地肤子15g、艾叶8g、小构树叶52g、何首乌20g、松木皮12g、五倍子12g、冰片0.5g、桃仁8g、硫磺5g、徐长卿12g。
实施例: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16g、苍耳子9g、大风子9g、土荆皮9g、红花9g、白鲜皮16g、地肤子17g、艾叶9g、小构树叶60g、何首乌22g、松木皮14g、五倍子13g、冰片0.55g、桃仁9g、硫磺6g、徐长卿13g。
实施例3:
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参18g、苍耳子10g、大风子10g、土荆皮10g、红花10g、白鲜皮18g、地肤子20g、艾叶10g、小构树叶70g、何首乌25g、松木皮16g、五倍子15g、冰片0.6g、桃仁10g、硫磺6g、徐长卿15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皮肤瘙痒患者共1100例,年龄为33岁以上的720例,只有380例为33岁以下。1100例患者中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的710例,有效的302例,无效的88例。总有效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