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自动钓鱼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自动钓鱼器.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709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9 CN 203897091 U (21)申请号 201420314350.0 (22)申请日 2014.06.13 201420206088.8 2014.04.25 CN A01K 91/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佳庆 地址 200085 上海市山西北路 9 弄 10 号 1601 室 (72)发明人 刘佳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43 代理人 卢海洋 (54) 实用新型名称 微型自动钓鱼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型自动钓鱼器, 包括外。
2、 壳、 壳盖、 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 所述外壳和壳盖 相互配合, 所述伸缩元件通过中心轴活动固定于 外壳和壳盖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伸缩元件包括收 卷弹簧、 帘子层和鱼线, 所述鱼线绕于帘子层圆周 外围, 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小孔, 所述固定元件一端 穿过外壳底部的小孔, 另一端留在外壳和壳盖之 间的腔体内, 所述鱼线贯穿于固定元件内部向外 延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本装置小巧简 练, 携带方便, 无杆无浮标, 无竹捎等辅助装置 ; (2) 依靠鱼咬钩时产生的拉力自动解除锁定将鱼 线缩回, 实现鱼儿自动扎钩, 无需依赖钓鱼者经 验, 也无需钓鱼者看护, 是真正的自动钓鱼器。 (66)本国优。
3、先权数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7091 U CN 203897091 U 1/1 页 2 1. 微型自动钓鱼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外壳、 壳盖、 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 所述外壳和 壳盖相互配合, 所述伸缩元件通过中心轴活动固定于外壳和壳盖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伸缩 元件包括收卷弹簧、 帘子层和鱼线, 所述鱼线绕于帘子层圆周外围, 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小 孔, 所述固定。
4、元件一端穿过外壳底部的小孔, 另一端留在外壳和壳盖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鱼 线贯穿于固定元件内部向外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型自动钓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固定元件呈 Y 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型自动钓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提环套。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型自动钓鱼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壳上设有锁定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97091 U 2 1/3 页 3 微型自动钓鱼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自动钓鱼器。 背景技术 0002 钓鱼活动, 既是文化娱乐, 又是综合性的体育锻。
5、炼活动, 陶冶性情, 增进身心健康。 加之工具简单, 老少皆宜, 受到人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 钓鱼活动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据估计, 我国目前已有 1 亿以上人爱好垂钓。 0003 现有的钓鱼器一般都必须结合鱼竿, 体积庞大, 携带不方便, 且鱼儿不能自动扎 钩, 钓鱼时必须要凭借钓鱼者的经验关注鱼漂, 并适时拉动鱼线才能将鱼钓起。 0004 因此, 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依靠鱼咬钩时产生的拉力自动解除锁定将鱼线缩回的微型 自动钓鱼器。 0006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
6、的技术方案是 : 微型自动钓鱼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外壳、 壳盖、 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 所述外壳和壳盖相互配合, 所述伸缩元件通过中心 轴活动固定于外壳和壳盖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伸缩元件包括收卷弹簧、 帘子层和鱼线, 所述 鱼线绕于帘子层圆周外围, 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小孔, 所述固定元件一端穿过外壳底部的小 孔, 另一端留在外壳和壳盖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鱼线贯穿于固定元件内部向外延伸。 0007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固定元件呈 Y 形。 0008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外壳顶部设有提环套。 0009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外壳上设有锁定柱。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
7、本装置小巧简练, 携带方便, 无杆无浮标, 无竹捎等辅 助装置 ;(2) 依靠鱼咬钩时产生的拉力自动解除锁定将鱼线缩回, 实现鱼儿自动扎钩, 无需 依赖钓鱼者经验, 也无需钓鱼者看护, 是真正的自动钓鱼器。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图 1 B-B 的剖视图。 0014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图 2C 部放大示意图。 0015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图 3 的 A 向示意图。 0016 其中 : 1、 外壳, 2、 壳盖, 3、 伸缩元件, 4、 中心轴, 5、 腔体, 。
8、6、 帘子层, 7、 鱼线, 8、 固定 元件, 9、 提环套, 10、 锁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3897091 U 3 2/3 页 4 0017 如图 1-4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自动钓鱼器, 包括外壳 1、 壳盖 2、 伸缩元件 3 和 固定元件 8, 所述外壳 1 和壳盖 2 相互配合, 所述伸缩元件 3 通过中心轴 4 活动固定于外壳 1 和壳盖 2 之间的腔体 5 内, 所述伸缩元件 3 包括收卷弹簧、 帘子层 6 和鱼线 7, 收卷弹簧位 于伸缩元件3内部 (图示未画出) , 其结构与常规的卷尺相同, 通过收卷弹簧实现鱼线解锁之 后的弹回。所述鱼线 7 绕。
9、于帘子层 6 圆周外围, 所述外壳 1 底部设有小孔, 所述固定元件 8 一端穿过外壳 1 底部的小孔, 另一端留在外壳 1 和壳盖 2 之间的腔体 5 内, 所述鱼线 7 贯穿 于固定元件 8 内部向外延伸。 0018 如图3所示, 所述固定元件8呈Y形。 底端呈圆柱形空腔, 穿过外壳1底部的小孔, 另一端呈两片叉脚, 轻轻下插固定元件8与帘子层7卡牢固定中心轴的相对位置, 进而固定 鱼线 7 的拉伸长度。帘子层 7 为具有网眼结构的材料。固定元件 8 与外壳 1 的小孔活动连 接, 拉动鱼线 7 引起固定元件 8 松动, 进而固定元件 8 与帘子层 6 脱离, 实现解除锁定, 鱼线 自动缩。
10、回。 0019 如图 1 所示, 外壳 1 顶部设有提环套 9, 方便固定本钓鱼器。 0020 如图 1 所示, 外壳 1 上设有锁定柱 10。待鱼线 7 拉至合适位置时, 为防止鱼线 7 由 于拉动解锁而导致自动缩回, 先将鱼线 7 卡在锁定柱 10 内, 再进行装鱼饵等操作。 0021 本装置的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组成的固定和自动解锁结构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自 动解锁的装置。 0022 使用方法 : 0023 在垂钩现场, 根据水情和鱼情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 取出本器具和鱼饵。 第一步 一手握住本器具, 并用拇指按住鱼线 7 及其固定元件 8, 一手抓鱼线 7 向外拉出。当一手向 外拉出时, 。
11、另一手拇指必须松开, 让固定元件 8 向上运动。待拉出鱼线 7 至臂长极限时, 另 一手拇指向下按住带线固定元件8后, 另一手倒过手来, 第二次再将鱼线7拉出来至臂长极 限时, 重复第一次操作。如此反复直至拉出来的鱼线 7 达到你所需要长度为止。这时拉鱼 线之手将靠近固定元件 8 的鱼线 7 压 ( 嵌 ) 入旁边锁定柱 10 的夹缝内作固定保险。随后 把本器具平方在地面上, 鱼线 7 出孔朝向装饵钩准备投掷方向。取杆子穿过提环套 9 牢固 插入岸地中。接下来就将鱼饵装钩。 0024 装饵钩投出后, 回头将鱼线从锁定柱 10 上拉出来, 通过固定元件 8 调整好鱼线 7 松紧度。调整时既不要让。
12、鱼线 7 绷得太紧, 又不要让鱼线 7 太松驰。调整操作方法是, 不按 固定元件 8, 拉动鱼线 7, 多余鱼线 7 就会回缩, 按住固定元件 8, 鱼线 7 停止回缩。反之要放 长一些, 不按固定元件 8 拉动鱼线 7 就会放出来, 按住固定元件 8 鱼线 7 就停止放出来。待 鱼线 7 松紧度调整合适后, 鱼线就不再用锁定柱 10 作固定保险了。使本器具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操作者应及时离开此现场, 以防意外。 0025 若装饵钩投出后鱼线 7 松紧度较合可乘之机不做调整时, 想把鱼线 7 从锁定柱 10 夹缝内拉出来解除保险的时候, 必须用另一手拇指按压住带线固定元件 8, 不能让固定元件。
13、 8 向上运动。以免影响本器具正常工作状态。 0026 若没有鱼儿咬钩收线观察鱼饵状态, 或不想再钓时千万不要拽鱼线 7 让本器具完 全自动回缩收线, 避免意外, 应将第一步放鱼线 7 反做, 使鱼线 7 逐步慢速回缩到器具内。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比如本装置的伸缩元件和 说 明 书 CN 203897091 U 4 3/3 页 5 固定元件组成的固定和自动解锁结构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自动解锁的装置, 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897091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7091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7091 U 7 3/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709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