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6726680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16.1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222448.8

    申请日:

    20171129

    公开号:

    CN107669381A

    公开日:

    2018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2/90,A61L31/06,A61L31/14,A61L31/16

    主分类号:

    A61F2/90,A61L31/06,A61L31/14,A61L31/16

    申请人:

    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晔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正街45号4幢1楼

    优先权:

    CN201711222448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彦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载药内膜;所述支架本体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套装于所述载药内膜外,所述载药内膜包括基底层和载药层;所述基底层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载药层;所述载药层固定有治疗制剂。本发明中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设置有载药内膜,载药内膜一方面通过基底层防止早期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治疗制剂控制再狭窄的发生,共同保证支架介入后血管的通畅性,提高临床使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本体和载药内膜;所述支架本体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套装于所述载药内膜外,所述载药内膜包括基底层和载药层;所述基底层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载药层;所述载药层固定有治疗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所述载药层厚度为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材料聚砜树脂膜;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8-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制剂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50℃下,将聚乳酸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2.3:0.7溶于二甲亚砜中得到聚乳酸混合液;按照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6:1向聚乳酸混合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入氮气30min后加入催化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60℃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20h得到铸膜液,铸膜液脱泡过滤后倒入反应釜,用干/湿诱导相转化法纺制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中空纤维膜;将中空纤维膜用去离子水中浸泡24h,除去膜上残留溶剂,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制剂通过如下方法固定于所述载药层: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按照四甲基乙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3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常温下反应24h,得到二胺接枝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四甲基二胺后,浸泡于新鲜的去离子水中,按照治疗制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2向去离子水中加入治疗制剂,并加入催化量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常温下反应16h,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治疗制剂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由高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支架本体;所述载药层由高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所述基底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结剂选自聚左旋乳酸、聚外消旋乳酸、聚己酸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管壁被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对称的上管壁和下管壁,上管壁和下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两端直径为中间部位直径的75%-8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简称PTA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引鞘把套有紧缩的支架的球囊导管插进人体血管,并输送到血管狭窄处,随球囊的扩张,支架也被撑开,球囊收缩回撤后,产生塑性变形的金属支架则留在原地,并嵌入了血管,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以及外周阻塞疾病。据统计,目前80%以上的心血管以及外周阻塞疾病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支架介入后的血管在狭窄是限制该方法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统计数字看,支架介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15%-30%。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发现,有多种药物可在体外对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进行全身用药效果不佳,其原因可能与体内循环需要浓度过低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该血管支架具有载药内膜,载药内膜固定有治疗支架介入后再狭窄的治疗制剂,能有效控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临床实用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和载药内膜;所述支架本体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套装于所述载药内膜外,所述载药内膜包括基底层和载药层;所述基底层分别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载药层;所述载药层固定有治疗制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载药内膜一方面通过基底层防止早期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治疗制剂控制再狭窄的发生,共同保证支架介入后血管的通畅性,提高临床使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载药层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所述载药层厚度为2-5μ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载药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载药量大。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基底层为材料聚砜树脂膜;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8-10μ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聚砜树脂膜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生物材料,其生物相容性高,强度高,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治疗制剂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从受体阻断水平起作用,能够减缓甚至消除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本发明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选自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50℃下,将聚乳酸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2.3:0.7溶于二甲亚砜中得到聚乳酸混合液;按照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6:1向聚乳酸混合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入氮气30min后加入催化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60℃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20h得到铸膜液,铸膜液脱泡过滤后倒入反应釜,用干/湿诱导相转化法纺制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中空纤维膜;将中空纤维膜用去离子水中浸泡24h,除去膜上残留溶剂,即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成中空状,能提供更大的固定治疗制剂的面积,并且其空腔还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载药,进一步提高载药量。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治疗制剂通过如下方法固定于所述载药层: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按照四甲基乙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3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常温下反应24h,得到二胺接枝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四甲基二胺后,浸泡于新鲜的去离子水中,按照治疗制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2向去离子水中加入治疗制剂,并加入催化量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常温下反应16h,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治疗制剂即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经过二胺接枝,一方面二胺接枝后活性增强,促进与治疗制剂之间的化学结合;另一方面,支链加长,对治疗制剂的物理吸附增强,二者同时促进对治疗制剂的载药量。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基底层由高低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支架本体;所述载药层由高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所述基底层。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高分子粘结剂选自聚左旋乳酸、聚外消旋乳酸、聚己酸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支架本体、基底层以及载药层三者之间的粘结,并避免了对支架本体的破坏。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管壁被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对称的上管壁和下管壁,上管壁和下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凸起,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的上管壁和下管壁均设置有凸起,凸起挤压血管内壁,增加血管内壁与支架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支架本体与血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安全性高。由于相邻的上管壁凸起和下管壁凸起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同一段血管只承受上管壁凸起或下管壁凸起其中一者的挤压,即单侧挤压,能够有效降低血管被撑破的概率,使用的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所述支架本体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两端直径为中间部位直径的75%-8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部位直径稍大,有利用达到治疗目的,两端直径稍小,有利用支架与血管之间形成过渡结合,防止边缘对血管的伤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具有载药内膜,载药内膜固定有治疗支架介入后再狭窄的治疗制剂,能有效控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临床实用性。

    2.载药层呈中空结构,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载药,载药量大。

    3.支架本体设置有凸起,防治支架与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且凸起不对称设置,对血管形成单侧挤压,临床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释放血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支架本体,12是上管壁,13是下管壁,21是凸起,22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1和载药内膜,支架本体1套装于载药内膜。支架本体1呈中空管状结构,管壁成镂空网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用于植入性材料制成,如医用不锈钢或医用高分子材料等。支架本体1的直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两端直径为中间部位直径的75%-80%。本发明提供的防滑血管支架,支架本体1的长度为0.5-20cm,支架本体1的直径为1.0-8.0cm。

    支架本体1被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分为对称的上管壁12和下管壁13,上管壁12上设置有凸起21,下管壁13上设置有凸起22,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即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不对称设置。优选地,两个相邻的凸起21和凸起2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中空管状结构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呈30°-75°或105°-150°。凸起21和凸起22均呈圆弧状,优选地,圆弧的圆心角为135°-180°。

    载药内膜包括基底层和载药层,基底层一面连接至支架本体1,另一面连接至载药层。基底层材质为现有技术中的聚砜树脂膜,基底层的厚度为8-10μm。载药层材质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载药层厚度为2-5μm。

    本实施例中,基底层由高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支架本体1,载药层由高分子粘结剂粘结于所述基底层。高分子粘结剂选自聚左旋乳酸、聚外消旋乳酸、聚己酸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该薄膜呈中空状,其空腔中可容纳客体分子,增大与客体分子的接触面积。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按照质量比为2.3:0.7分别称取聚乳酸和聚乙二醇,将其分散于二甲亚砜中,加热至50℃得到聚乳酸混合液;按照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0.6:1称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并加入至聚乳酸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后通入氮气30min,形成氮气保护,然后加入催化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60℃并维持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20h得到铸膜液,铸膜液脱泡过滤后倒入反应釜,用干/湿诱导相转化法纺制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中空纤维膜;将中空纤维膜用去离子水中浸泡24h,除去膜上残留二甲亚砜,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将实施例2中的中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二胺接枝后与氯沙坦混合对氯沙坦同时进行物理和化学载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按照四甲基乙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3向去离子水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常温下反应24h,得到二胺接枝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四甲基二胺后,浸泡于新鲜的去离子水中,按照治疗制剂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乳酸薄膜的质量之比为0.1:2向去离子水中加入治疗制剂,并加入催化量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常温下反应16h,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治疗制剂即得。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关 键  词:
    一种 药物 释放 血管 支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药物释放血管支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2668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