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6725997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16.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02533.1

    申请日:

    20160608

    公开号:

    CN105999437B

    公开日:

    2018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00,A61B90/00

    主分类号:

    A61M1/00,A61B90/00

    申请人: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明人:

    陈黎敏,崔志明,王玲玲

    地址: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孩儿巷北路6号

    优先权:

    CN20161040253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向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包括集液袋、地吸盘以及负压装置,集液袋包括袋顶、袋底和支撑杆,支撑杆相对的设于集液袋两侧,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袋顶和袋底固定连接;袋底与地吸盘之间设有档体部;地吸盘包括吸引管路以及吸引接口,吸引管路与吸引接口连接,吸引管路上设有多个地吸单元;地吸单元包括地吸通孔,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以及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另一端与集液袋连接。本发明保持了无菌手术区域、医生手术衣及地面的清洁干燥,能够有效收集手术中的血性冲洗液,避免手术巾和医生手术衣潮湿,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同时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袋(1)、地吸盘(2)以及负压装置(3);所述集液袋(1)包括袋顶(11)、袋底(12)和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相对的设于所述集液袋(1)两侧,所述支撑杆(4)两端分别与袋顶(11)和袋底(12)固定连接;所述袋底(12)的内表面连接有地吸盘(2),所述袋底(12)外表面连接粘贴胶(13);所述袋底(12)与所述地吸盘(2)之间设有档体部(24),所述档体部(24)一端与所述袋底(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地吸盘(2)连接,用于将所述袋底(12)与所述地吸盘(2)连接在一起;所述地吸盘(2)包括吸引管路(21)以及吸引接口(22),所述吸引管路(21)与吸引接口(22)连接,所述吸引管路(21)上设有多个地吸单元(23);所述地吸单元(23)包括地吸通孔(25),所述地吸通孔(25)均匀分布在所述吸引管路(21)上,所述地吸通孔(25)直径为5mm;所述负压装置(3)包括,负压吸引器(31)以及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所述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器(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液袋(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吸单元(23)还包括与所述地吸通孔(25)连接的喇叭形延伸部(26),所述喇叭形延伸部(26)的喇叭口紧贴所述袋底(12)的内表面,所述档体部(24)高度为2mm,所述喇叭形延伸部(26)的高度与所述档体部(24)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所述第一支撑杆(1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2)相连的端部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袋(1)采用医用薄膜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袋(1)侧面设有吸引接管(5),所述吸引接管(5)距离所述袋底(12)2cm位置处布置,所述吸引接管(5)的内径为6mm,所述吸引接管(5)的外径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接管(5)上设有接口螺纹(51),所述接口螺纹(51)用于与所述负压装置(3)连接,所述吸引接管(5)的直径小于所述吸引接口(2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胶(13)一面黏贴所述袋底(12),另一面黏贴患者背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吸盘(2)内径为12cm,所述地吸盘(2)的外径19cm,所述袋底(12)直径为40cm,所述集液袋(1)高度6cm,所述支撑杆(4)为6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

    背景技术

    椎板间镜技术是在椎间盘镜技术及椎间孔镜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诞生的,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利用直径0.7cm的工作套管,选择腰椎生理间隙之一的椎板间隙做为手术入路,经后路逐层减压,进入椎管显露术野,放大的视野可以更加清楚的观察椎管内的情况,解剖结构更加清晰,具有纤维手术的效果。利用射频电极配合手术,更能达到修复破损纤维环的目的。

    椎板间镜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切口仅0.7cm,出血少,视野更清晰,操作精确,安全性及疗效更好。适用于各年龄段,以及各种全身条件较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间镜技术选择经后方入路,解剖结构更加清晰,几乎无副损伤,减压彻底,不破坏骨质、椎旁肌肉、棘突及棘突间结构,更好的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同时,经后路手术符合脊柱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术后患者恢复快,疗效好。

    椎板间镜技术的最佳适应症:

    (1)以中央型突出为主,双下肢同时出现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外侧型以根性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3)突出间盘巨大,压迫同侧同时牵拉对侧神经根,造成双侧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4)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5)间盘钙化,术后原节段对侧复发者;

    (6)黄韧带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及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

    (7)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顽固性腰骶部疼痛。

    然而在进行椎板间镜手术时,需要在患者背部铺上防水隔膜以及进行积水收集,现在常常使用一个吸水管加装负压装置进行吸水,吸水效果很差,而且结构不合理,所以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包括集液袋、地吸盘以及负压装置;

    集液袋包括袋顶、袋底和支撑杆,

    为了方便医生术中操作,袋顶为漏孔设置,这样医生就可以直接通过操作口进行操作。

    支撑杆相对的设于集液袋两侧,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袋顶和袋底固定连接;

    支撑杆可以使得集液袋的容积更大,有利于收集液体,避免溅射。

    袋底的内表面连接有地吸盘,袋底外表面连接粘贴胶;粘贴胶可以将集液袋固定在病人背部,方便手术,避免集液袋的移动。

    袋底与地吸盘之间设有档体部,档体部一端与袋底,另一端与地吸盘连接,用于将袋底与地吸盘连接在一起;

    地吸盘吸引管路上设有多个地吸单元;

    地吸单元包括地吸通孔,地吸通孔均匀分布在吸引管路上,地吸通孔直径为5mm;

    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以及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另一端与集液袋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吸单元还包括与地吸通孔连接的喇叭形延伸部,喇叭形延伸部的喇叭口紧贴袋底的内表面档体部高度为2mm,喇叭形延伸部的高度与档体部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连的端部枢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液袋采用医用薄膜塑料制成。达到医院的安全指标,使用更放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液袋侧面设有吸引接管,吸引接管距离袋底处2c m位置,吸引接管的内径为6mm,吸引接管的外径为8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引接管上设有接口螺纹,接口螺纹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吸引接管的直径小于吸引接口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贴胶一面黏贴所述袋底,另一面黏贴患者背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吸盘内径为12cm,地吸盘的外径19cm,袋底直径可以40cm,集液袋高度6cm,支撑杆为6cm

    本发明保持了手术无菌单、医生手术衣及手术间地面的清洁干燥,改观了手术台、地面及周围环境卫生,缩短了术后整理的时间,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而且高效的吸引收集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集液袋和地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集液袋和地吸盘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支撑杆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地吸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袋底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吸引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地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集液袋1、地吸盘2以及负压装置3;

    集液袋1包括袋顶11、袋底12和支撑杆4,

    为了方便医生术中操作,袋顶11为漏孔设置,开口较大,这样医生就可以直接通过操作口进行操作。可以设置为敞口设置,这样完全不会影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也可以到达防止液体溅出的效果。

    支撑杆4相对的设于集液袋1两侧,支撑杆4两端分别与袋顶11和袋底12固定连接;

    支撑杆4可以使得集液袋1的容积更大,有利于收集液体,避免溅射。

    袋底12的内表面连接有地吸盘2,袋底12外表面连接粘贴胶13;粘贴胶13可以将集液袋1与3M切口保护膜14固定,方便手术,避免集液袋1的移动,而且通过结合3M切口保护膜14省去了另行在患者身上贴3M切口保护膜14的工序,解决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袋底12与地吸盘2之间设有档体部24,档体部24一端与袋底12,另一端与地吸盘2连接,用于将袋底12与地吸盘2连接在一起;

    地吸盘2包括吸引管路21以及吸引接口22,吸引管路21与吸引接口22连接,吸引管路21上设有多个地吸单元23;

    地吸单元23包括地吸通孔25,地吸通孔25均匀分布在吸引管路21上,地吸通孔25直径为3mm;

    负压装置3包括,负压吸引器31以及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一端与连接,另一端与集液袋1连接。

    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可以套设在吸引接管5上,也可以直接与吸引接口22连接,方便操作。

    负压装置3设置在手术台下方,通过负压装置3上的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与吸引接管5连接,实现负压吸引的功能。

    如图6和图9所示,地吸单元23还包括与地吸通孔25连接的喇叭形延伸部26,喇叭形延伸部26的喇叭口紧贴袋底12的内表面档体部24高度为2m m,喇叭形延伸部26的高度与档体部24的高度相同。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杆4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相连的端部枢接。

    集液袋1采用医用薄膜塑料制成。达到医院的安全指标,使用更放心。

    当支撑杆4设计的高度较高时,为了便于收纳集液袋1,可将支撑杆4设计成折叠结构,及包括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相连的端部枢接。向内按住枢接点就可折叠起来,方便集液袋1收纳。使用时,往外拉枢接点直至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使得袋底12和3M切口保护膜14贴合患者背部。

    支撑杆4可以设置在集液袋1四周位置,呈圆形密闭,这样更有利于保持集液袋1的形状,有利于收集术中收集液体。通过拉动枢接点,可以实现集液袋1高度的调节,十分方便。

    集液袋1侧面设有吸引接管5,吸引接管5距离袋底12处2cm位置。吸引接管5的内径为6mm,吸引接管5的外径为8mm,方便吸引接口22插入吸引接管5。

    吸引接管5距离袋底12处2cm位置。有效防止水分透过吸引接管5外漏。通过设置吸引接管5,避免的吸引管路21的缠绕,影响手术的进行,直接提高了手术进行的效率。

    如图8所示,吸引接管5两端设有接口螺纹51,接口螺纹51用于与所述负压装置3连接,吸引接管5的直径小于吸引接口22的直径。螺纹设置更加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因为漏气而影响负压吸引的效果。吸引接管5的直径小于吸引接口22的直径,方便吸引接口22与吸引接管5连接。

    负压装置3设置在手术台下方,通过负压装置3上的一次性无菌吸引皮条32与吸引接管5上的接口螺纹51连接,吸引接口22插入吸引接管5内,紧密结合,实现负压吸引的功能。

    如图7所示,粘贴胶13采用粘胶制成,粘胶一面黏贴所述袋底12,另一面黏贴患者背部,粘贴胶13上设有防粘纸15。防粘纸15可以保持粘贴胶13的长期粘性保存,有利于无菌包装。

    本发明为独立包装,经环氧乙烷灭菌(无菌),为一次性使用。在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后,待皮肤干燥,撕开消毒包装袋,将粘贴胶13的弧形端朝下,粘贴区对准手术区,揭开防粘纸15,将其平整、牢固粘贴在已消毒之干燥皮肤及周围皮肤以及治疗巾上。

    地吸盘2内径为12cm,地吸盘2的外径19cm,袋底12直径可以40cm,集液袋1高度6cm,支撑杆4为6cm,经过长期的手术实践积累,这个的尺寸,最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完全不会影响手术过程,而且对于冲洗液的收集效果最好。

    本发明保持了手术无菌单、医生手术衣及手术间地面的清洁干燥,改观了手术台、地面及周围环境卫生,缩短了术后整理的时间,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而且高效的吸引收集水分。

    本发明能够有效收集手术中的冲洗液,避免手术巾和医生手术衣潮湿,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机会,降低患者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

    使用时:手术前期准备结束后,消毒患者背部,搽拭干净,保证没有水分残留,往外拉枢接点直至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使得袋底12贴合患者背部,撕开粘贴胶13的防粘纸15,将粘贴胶13粘在患者背部,将吸引接口22与吸引接管5一端连接,将吸引接管5另一端与负压装置3连接,手术时,只要打开负压装置3,即可达到集液的效果,操作简单,十分高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椎板间镜负压 吸引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椎板间镜负压吸引集液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259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