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尿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导尿管.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14072.0 (22)申请日 2017.01.06 (73)专利权人 车莉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口腔医院 (72)发明人 车莉 崔红珍 张琳琳 (74)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代理人 丁宏斌 (51)Int.Cl. A61M 25/14(2006.01) A61M 2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导尿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尿管, 在导尿 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 其特征是导尿管主体。
2、的头 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 充气后 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 每组气囊组占导尿管管 体圆周的1/2-3/4, 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 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 导尿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 药管道, 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 注药管道的 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 导丝从第一出药孔插入 注药管道, 方便导尿管插入。 对导尿管进行固定 的气囊采用初始内陷、 充气后膨胀的结构, 且该 气囊组为单侧气囊, 可降低对膀胱三角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插管、 拔管以及使用过程 对使用者的影响, 减轻患者痛苦, 集导尿与注药 为一体避免因给药时来回更换尿管带来的痛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
3、图2页 CN 206995593 U 2018.02.13 CN 206995593 U 1.一种新型导尿管, 包括导尿管主体, 所述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 其特征是导尿管 主体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 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 每组气 囊组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 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 导尿 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药管道, 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 注药管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 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 其特征是所述注药管道在靠近气囊组前端的位 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导尿管, 其特征是所述。
4、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设置在导 尿管主体壁的两侧, 所述充气接头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通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导尿管, 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组数量为3-6组, 每组气囊 数量3-5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 其特征是所述引流通道在气囊组前端设置有引 流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95593 U 2 一种新型导尿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 背景技术 0002 导尿管, 是以天然橡胶、 硅橡胶或聚氯乙烯 (PVC) 制成的管路, 可以经由尿道插入 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 导尿管插入膀胱后, 靠近。
5、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 (亦可称为水囊) 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 而不宜脱出, 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在一些尿道或前列腺疾 病的患者由于其膀胱解剖结构异常, 经常会出现导尿失败的情况。 为了提高导尿成功率, 需 要使用引导导丝来引导导尿管插入膀胱, 在使用引导丝时需在导尿管顶端进行开孔, 容易 扎破导尿管气囊, 引起导尿管固定不良, 导尿管滑脱等并发症, 增加了操作难度。 此外, 现有 固定导尿管的气囊 (或水囊) 在未充气或充水状态时是一个膨胀的凸起, 在插管过程中会影 响插入的顺畅度, 而在使用后, 对气囊进行排气后, 气囊较初始状态变大, 拔出导尿管时会 增加患者的痛苦, 甚至造成尿。
6、道损伤; 膨胀的气囊 (或水囊) 可能会持续刺激摩擦膀胱三角 而诱发炎症, 使病人出现尿频、 尿急、 下腹部憋胀不适, 并且排尿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提供一种插管或拔管过程中不易损伤尿 道, 与膀胱三角接触少, 且具有冲洗功能的新型导尿管。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新型导尿管, 包括导尿管主体, 所述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 其特征是导尿 管主体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 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 每组 气囊组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 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
7、气接头连接, 导 尿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药管道, 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 注药管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 药孔。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设置在导尿管主体壁的两侧, 所述 充气接头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通道连接。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气囊组数量为3-6组, 每组气囊数量3-5个。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注药管道在靠近气囊组前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 孔。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引流通道在气囊组前端设置有引流孔。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内有引流管道、 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 在引流管道顶端有第 一出药孔, 导丝从第一出药孔插入注药管道。
8、, 方便导尿管插入。 对导尿管进行固定的气囊采 用初始内陷、 充气后膨胀的结构, 且该气囊组为单侧气囊, 可降低对膀胱三角的刺激。 本实 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插管、 拔管以及使用过程对使用者的影响, 减轻患者痛苦, 集导尿与注药 为一体避免因给药时来回更换尿管带来的痛苦。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995593 U 3 附图说明 0011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气囊未充气状态) 。 0012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气囊充气状态) 。 0013 图3充气后同一气囊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图中, 1主体, 2引流孔, 3气囊组, 4充气管道, 5引流通道, 6。
9、充气接头, 7引流接 头, 8导丝, 9注药接头, 10注药管道, 11第二出药孔, 12第一出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 包括导尿管主体1, 所述导尿管主体1内有 引流通道5、 充气管道4和注药管道10。 0016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导尿管的方式采用了单侧气囊固定的方式, 导尿管主体1的头 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气囊组3, 其初始状态向内凹陷 (图1所示) 、 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 (如图 2所示) , 每组气囊组3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 气囊组3通过充气管道4与外界的充气 接头6连接。 气囊组数量为3-6组, 每组气囊数量3-5个。 本实施。
10、例示意了气囊组为5组, 每组 有4个小气囊的结构。 0017 引流通道5在气囊组前3端设置有引流孔2, 保证尿液顺畅进入引流通道5导出体 外。 0018 本实施例中注药管道10和充气管道6设置在导尿管主体1壁的两侧。 注药管道10与 注药接头9连接, 注药管道1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12, 注药管道10在靠近气囊组3前端 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孔11。 第一出药孔12兼具有插入导丝8的作用, 导丝8从第一出药 孔12插入注药管道10, 实现对整个导尿管的支撑作用, 可顺利插入导尿管。 导丝8插入注药 管道10进行插管, 同时可以确定气囊组3的位置,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囊组3的位置, 避 。
11、免气囊组3挤压伤痛处。 0019 使用时, 在导丝8的引导作用下, 将导尿管插入膀胱, 通过充气接头6向气囊组3中 充气, 内陷的气囊组3向外膨胀, 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中, 尿液通过引流孔2进入引流通道5 中引入尿袋中。 需要拔出导尿管时, 从充气接头6抽出气体, 使得气囊组3的气囊回缩, 回缩 后的气囊能够与导尿管壁相平, 不会对拔管产生额外的阻力, 减轻对尿道的刺激。 在需要冲 洗膀胱或膀胱灌注给药时, 可以应用注药管道10, 方便操作。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995593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995593 U 5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99559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