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新型导尿管.pdf

  • 上传人:sha****007
  • 文档编号:6724347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23.1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014072.0

    申请日:

    20170106

    公开号:

    CN206995593U

    公开日:

    2018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14,A61M25/00

    主分类号:

    A61M25/14,A61M25/00

    申请人:

    车莉

    发明人:

    车莉,崔红珍,张琳琳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口腔医院

    优先权:

    CN201720014072U

    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丁宏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尿管,在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其特征是导尿管主体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导尿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药管道,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注药管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导丝从第一出药孔插入注药管道,方便导尿管插入。对导尿管进行固定的气囊采用初始内陷、充气后膨胀的结构,且该气囊组为单侧气囊,可降低对膀胱三角的刺激。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插管、拔管以及使用过程对使用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痛苦,集导尿与注药为一体避免因给药时来回更换尿管带来的痛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所述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其特征是导尿管主体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导尿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药管道,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注药管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述注药管道在靠近气囊组前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述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设置在导尿管主体壁的两侧,所述充气接头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通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组数量为3-6组,每组气囊数量3-5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通道在气囊组前端设置有引流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亦可称为水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宜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在一些尿道或前列腺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膀胱解剖结构异常,经常会出现导尿失败的情况。为了提高导尿成功率,需要使用引导导丝来引导导尿管插入膀胱,在使用引导丝时需在导尿管顶端进行开孔,容易扎破导尿管气囊,引起导尿管固定不良,导尿管滑脱等并发症,增加了操作难度。此外,现有固定导尿管的气囊(或水囊)在未充气或充水状态时是一个膨胀的凸起,在插管过程中会影响插入的顺畅度,而在使用后,对气囊进行排气后,气囊较初始状态变大,拔出导尿管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尿道损伤;膨胀的气囊(或水囊)可能会持续刺激摩擦膀胱三角而诱发炎症,使病人出现尿频、尿急、下腹部憋胀不适,并且排尿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插管或拔管过程中不易损伤尿道,与膀胱三角接触少,且具有冲洗功能的新型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所述导尿管主体内有引流通道,其特征是导尿管主体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所述气囊组通过充气管道与外界的充气接头连接,导尿管主体中还设置有注药管道,注药管道与注药接头连接,注药管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设置在导尿管主体壁的两侧,所述充气接头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通道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气囊组数量为3-6组,每组气囊数量3-5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注药管道在靠近气囊组前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引流通道在气囊组前端设置有引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内有引流管道、注药管道和充气管道,在引流管道顶端有第一出药孔,导丝从第一出药孔插入注药管道,方便导尿管插入。对导尿管进行固定的气囊采用初始内陷、充气后膨胀的结构,且该气囊组为单侧气囊,可降低对膀胱三角的刺激。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插管、拔管以及使用过程对使用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痛苦,集导尿与注药为一体避免因给药时来回更换尿管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未充气状态)。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气囊充气状态)。

    图3充气后同一气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1主体,2引流孔,3气囊组,4充气管道,5引流通道,6充气接头,7引流接头,8导丝,9注药接头,10注药管道,11第二出药孔,12第一出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1,所述导尿管主体1内有引流通道5、充气管道4和注药管道10。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导尿管的方式采用了单侧气囊固定的方式,导尿管主体1的头部管体上分布有多组气囊组3,其初始状态向内凹陷(图1所示)、充气后向管体外膨胀(如图2所示),每组气囊组3占导尿管管体圆周的1/2-3/4,气囊组3通过充气管道4与外界的充气接头6连接。气囊组数量为3-6组,每组气囊数量3-5个。本实施例示意了气囊组为5组,每组有4个小气囊的结构。

    引流通道5在气囊组前3端设置有引流孔2,保证尿液顺畅进入引流通道5导出体外。

    本实施例中注药管道10和充气管道6设置在导尿管主体1壁的两侧。注药管道10与注药接头9连接,注药管道1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出药孔12,注药管道10在靠近气囊组3前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出药孔11。第一出药孔12兼具有插入导丝8的作用,导丝8从第一出药孔12插入注药管道10,实现对整个导尿管的支撑作用,可顺利插入导尿管。导丝8插入注药管道10进行插管,同时可以确定气囊组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囊组3的位置,避免气囊组3挤压伤痛处。

    使用时,在导丝8的引导作用下,将导尿管插入膀胱,通过充气接头6向气囊组3中充气,内陷的气囊组3向外膨胀,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中,尿液通过引流孔2进入引流通道5中引入尿袋中。需要拔出导尿管时,从充气接头6抽出气体,使得气囊组3的气囊回缩,回缩后的气囊能够与导尿管壁相平,不会对拔管产生额外的阻力,减轻对尿道的刺激。在需要冲洗膀胱或膀胱灌注给药时,可以应用注药管道10,方便操作。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导尿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导尿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2434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