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6715253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93.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390372.X

    申请日:

    20171221

    公开号:

    CN108095910A

    公开日:

    2018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3/08

    主分类号:

    A61G3/08

    申请人:

    重庆馨康阁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洪德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四街六号(金冠机电市场6-13)

    优先权:

    CN201711390372A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静;田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内壁的空腔道以及设置在车厢内的支撑部件,空腔道内设有两个用于收集风且对称设置的输气管,两个输气管之间设有两个位于空腔道内且相互连通的文丘里管,主气囊与副气囊上方设有软垫,软垫两侧分别设有位于主气囊和副气囊连接处上方的限位块,软垫上方设有医疗床板,医疗床板上设有支柱,限位块上设有用于限制支柱位置的凹槽,医疗床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一磁铁,主气囊和副气囊分别设有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主气囊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文丘里管,副气囊通过第二连通管连通输气管。对医疗床板产生稳固的左右。

    权利要求书

    1.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厢内壁的空腔道以及设置在车厢内的支撑部件,所述空腔道内设有两个用于收集风且对称设置的输气管,两个所述输气管之间设有两个位于所述空腔道内且相互连通的文丘里管,两个所述文丘里管之间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文丘里管连通,且所述输送管朝向车厢外部,所述文丘里管上设有窄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气囊和两个副气囊,两个所述副气囊分别与所述主气囊两端连通,所述主气囊与副气囊上方设有软垫,所述窄部上设有位于所述软垫下方的连接管,所述软垫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连接处上方的限位块,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医疗床板,所述医疗床板上设有支柱,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柱位置的凹槽,所述医疗床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一磁铁,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主气囊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输气管,所述副气囊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文丘里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设置在车厢内顶端的收纳箱,两个所述收纳箱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厢内壁的座椅,两个所述座椅呈对称设置,所述软垫设置在两个所述座椅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和软板,所述软板设置在所述坐垫下方,且所述坐垫端部与所述软板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坐垫和软板形成存储腔,所述输气管通过设置在车厢内壁的输气孔连通所述存储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截面呈弯曲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护车车厢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紧急救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紧急救护主要载具的救护车能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设施,可以为被救护的人员及救护人员本身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在对受灾后的地区进行紧急救护时,要求可以在救护现场能开展一些必要的手术,对伤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护,以便能使伤员的病情得以稳定,赢得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时间。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420834187.0)公开了一种救护车车厢,所述车厢内包括后车门、医疗床、心肺复苏系统、氧气仓、照明系统、换气系统、小型厕所、空调系统、供电系统、休息座椅。

    上述专利文件虽然解决了在救护车车厢内有限的空间中为减缓人员和被救护的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设施,使得救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好,但是,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由于为了救人救护车行驶会加快,使得救护车内的物品摇晃的厉害,而且正在吸氧气的伤员会因摇晃厉害,会产生更严重的头晕,加深了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止救护车内物件摇晃的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内壁的空腔道以及设置在车厢内的支撑部件,所述空腔道内设有两个用于收集风且对称设置的输气管,两个所述输气管之间设有两个位于所述空腔道内且相互连通的文丘里管,两个所述文丘里管之间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文丘里管连通,且所述输送管朝向车厢外部,所述文丘里管上设有窄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气囊和两个副气囊,两个所述副气囊分别与所述主气囊两端连通,所述主气囊与副气囊上方设有软垫,所述窄部上设有位于所述软垫下方的连接管,所述软垫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连接处上方的限位块,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医疗床板,所述医疗床板上设有支柱,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柱位置的凹槽,所述医疗床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一磁铁,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主气囊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输气管,所述副气囊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文丘里管连通。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将医疗床板放置在车厢内,并将医疗板床上的支柱插入到凹槽内,凹槽可限制支柱的位置,防止支柱在车厢内不稳固。

    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救护车表面会形成风,而风被输气管收集,进而风进入到输气管内,输气管内的风进入到文丘里管内,当风进入文丘里管的窄部时,风在该窄部流量部分减小,文丘里管通过连接管产生负压,并对软垫产生吸力,而文丘里管通过输送管将风输送到救护车外部,而限位块位于窄部的上方,因此,窄部显示对软垫产生吸力,接着,由于支板的重力会带着软垫上的限位块向下压到主气囊和副气囊连接处,其进一步对限位块限位,进而对支板进行限位,对医疗床板产生稳固的左右。

    输气管内的风经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分别进入主气囊和副气囊内,使得主气囊和副气囊逐渐鼓起来,而设置在主气囊和副气囊上的第二磁铁逐渐靠近医疗床板下部的第一磁铁,最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使得主气囊和副气囊同时支撑医疗床板,进而对医疗床板起到稳定的作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医疗板床上的支柱插入到凹槽内,凹槽可限制支柱的位置,防止支柱在车厢内不稳固。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窄部显示对软垫产生吸力,由于支板的重力会带着软垫上的限位块向下压到主气囊和副气囊连接处,其进一步对限位块限位,进而对支板进行限位,对医疗床板产生稳固的左右。

    (3)基于上述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在主气囊和副气囊上的第二磁铁逐渐靠近医疗床板下部的第一磁铁,最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使得主气囊和副气囊同时支撑医疗床板,进而对医疗床板起到稳定的作用。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软垫是用于隔离医疗床板和主气囊以及副气囊之间的接触,防止医疗床板和主气囊以及副气囊之间产生摩擦,进而损坏医疗床板。

    进一步,所述坐垫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硅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寒性、介电性、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等性能,硅橡胶突出的性能是使用温度宽广,能在-60℃(或更低的温度)至+250℃(或更高的温度)下长期使用。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设置在车厢内顶端的收纳箱,两个所述收纳箱呈对称设置。该收纳箱用于收纳救护车内的物品,比如输液管以及检查器件等物品。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固定在车厢内壁的座椅,两个所述座椅呈对称设置,所述软垫设置在两个所述座椅之间。座椅的作用主要是供操作者休息。

    进一步,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和软板,所述软板设置在所述坐垫下方,且所述坐垫端部与所述软板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坐垫和软板形成存储腔,所述输气管通过设置在车厢内壁的输气孔连通所述存储腔。由于输气管吸收救护车外界的风,经输气孔将输气管内的风输送到存储腔内,当存储腔内的风越积越多时,驱使着软板从弯曲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使得软板能够支撑起坐垫,从而操作者会感觉到坐垫在往上升,从这个现象,操作者可进一步判断救护车行驶速度加快,只有救护车行驶速度加快,进入到输气管内的风量会越来越多,这时,操作者为了伤员的健康,会更加关注与伤员。

    进一步,所述坐垫截面呈弯曲状。当操作者坐在坐垫上时,存储腔会缩小,整个形成瘪的状态,由于坐垫截面呈弯曲状,因此,操作者的屁股是完全陷入坐垫内,即限制了操作者的位置,起到保护操作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厢1、空腔道2、输气管3、管头4、文丘里管5、收纳箱7、坐垫8、输气孔9、存储腔10、软板11、副气囊12、软垫13、限位块14、主气囊15、医疗床板16、支柱17、第一磁铁18、第二磁铁19、第一连通管20、第二连通管21、输送管22、连接管2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救护车车厢1内部结构,包括设置在车厢1内壁的空腔道2,该空腔道2内设有两个输气管3,该两个输气管3均布在车厢1内壁的两侧,输气管3上设有朝向救护车行驶方向的管头4,两个输气管3之间设有两个相互连通的文丘里管5,两个文丘里管5之间设有输送管22,输送管22分别与文丘里管5连通,文丘里管5上设有窄部,窄部上设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一端连通窄部,连接管23另一端位于软垫13的下方,且文丘里管5设置在位于车厢1底部的空腔道2内。

    在车厢1内顶端设有两个收纳箱7,该收纳箱7用于收纳救护车内的物品,比如输液管以及检查器件等物品,两个收纳箱7呈对称设置,在车厢1内下部设有两个座椅,两个座椅呈对称设置,该座椅包括坐垫8和软板11,坐垫8一端固定连接在车厢1内壁上,坐垫8截面呈弯曲状,坐垫8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坐垫8另一端与软板11上端固定连接,且软板11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软板11下端固定在车厢1内底部,坐垫8与软板11之间形成了存储腔10,在位于存储腔10的车厢1内壁上开设有输气孔9,输气管3通过输气孔9与存储腔10连通。

    两个座椅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医疗床的软垫13,软垫13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该软垫13上设有两个相对称设置的限位块14,该限位块14内设有凹槽,其限位块14截面呈凹型,位于软垫13下方设有主气囊15和两个副气囊12,两个副气囊12分别位于主气囊15的两侧,且主气囊15两端分别与副气囊12一端部连通,主气囊15内的体积是副气囊12内的体积的两倍,副气囊12另一端部固定在软板11上,主气囊15与副气囊12分别位于文丘立管的上方,且主气囊15与副气囊12连接处位于文丘立管的窄部。

    如图2所示,位于软垫13上方安装有医疗床板16,该医疗床板16上设有支柱17,支柱17可卡接在凹槽内,在医疗床板16下部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磁铁18,在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上均设有与第一磁铁18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19,主气囊15与输气管3之间设有第一连通管20,主气囊15通过第一连通管20连通输气管3,副气囊12与输气管3之间设有第二连通管21,副气囊12通过第二连通管21连通输气管3。

    本实施例救护车车厢1内部结构的具体操作如下:

    在使用时,将医疗床板16放置在本实施例中的车厢1内,并将医疗板床上的支柱17插入到凹槽内,凹槽可限制支柱17的位置,防止支柱17在车厢1内不稳固,这时,操作者可坐在座椅上,由于座椅上的软板11以及坐垫8均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因此,当操作者坐在坐垫8上时,存储腔10会缩小,整个形成瘪的状态,而由于坐垫8截面呈弯曲状,因此,操作者的屁股是完全陷入坐垫8内,即限制了操作者的位置,起到保护操作者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救护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管头4朝向救护车行驶方向,因此,救护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逆行的风,而风通过管头4进入到输气管3内,经输气孔9将输气管3内的风输送到存储腔10内,当存储腔10内的风越积越多时,驱使着软板11从弯曲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使得软板11能够支撑起坐垫8,从而操作者会感觉到坐垫8在往上升,从这个现象,操作者可进一步判断救护车行驶速度加快,只有救护车行驶速度加快,进入到输气管3内的风量会越来越多,这时,操作者为了伤员的健康,会更加关注伤员。

    输气管3内的风进入到文丘里管5内,当风进入文丘里管5的窄部时,风在该窄部流速加快,进而文丘里管5通过连接管23产生负压,并对软垫13产生吸力,而文丘里管5通过输送管22将风输送到救护车外部,而限位块14位于窄部的上方,因此,窄部显示对软垫13产生吸力,接着,由于支板的重力会带着软垫13上的限位块14向下压到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连接处,其进一步对限位块14限位,进而对支板进行限位,对医疗床板16产生稳固的左右。

    输气管3内的风经过第一连通管20和第二连通管21分别进入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内,使得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逐渐鼓起来,而设置在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上的第二磁铁19逐渐靠近医疗床板16下部的第一磁铁18,最后,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相吸,使得主气囊15和副气囊12同时支撑医疗床板16,进而对医疗床板16起到稳定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关 键  词:
    救护车 车厢 内部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救护车车厢内部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7152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