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尿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尿袋.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356272.4 (22)申请日 2017.04.06 (73)专利权人 周晓琴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石新 路282号 (72)发明人 周晓琴 彭佑群 谢萍 左琴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杨立 尹伟 (51)Int.Cl. A61M 1/00(2006.01) A61M 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集尿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尤其涉及一 种集尿袋, 包括。
2、引流袋、 导管、 三通阀, 三通阀包 括阀体及安装在阀体内用于调节尿液流向的阀 芯, 阀体内柱形空腔, 柱形空腔下端敞口, 阀体上 具有连通外界和所述柱形空腔的流入通路、 第一 流出通路以及第二流出通路; 引流袋通过导管与 所述第一流出通路外侧端连接并相连通, 所述流 入通路的外侧端连接有留置导尿管, 阀芯从所述 柱形空腔的下端敞口处伸入并与所述柱形空腔 适配转动连接, 本实用产品集尿袋上采用三通 阀, 可定时开放, 能有效的训练膀胱功能, 减少留 置导尿的时间, 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会对留 置导尿管造成损伤, 可方便进行留取无菌尿标本 或膀胱冲洗, 方便操作, 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356308 U 2018.05.15 CN 207356308 U 1.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包括引流袋(12)、 导管、 三通阀(14), 所述三通阀(14)包括阀体 (1)及安装在阀体(1)内用于调节尿液流向的阀芯(2), 所述阀体(1)内柱形空腔(15), 所述 柱形空腔(15)下端敞口, 所述阀体上具有连通外界和所述柱形空腔(15)的流入通路(7)、 第 一流出通路(3)以及第二流出通路(4); 所述引流袋(12)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3)外侧端连接并相连通, 所述流入通 路(7)的外侧端连接有留置导尿管(8), 所述阀芯(2)从。
4、所述柱形空腔(15)的下端敞口处伸 入并与所述柱形空腔(15)适配转动连接; 在所述柱形空腔(15)内, 所述阀芯(2)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所述 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阀芯的周向上进行转动移动后的位置; 在所述阀芯(2)的内部形成有: 第一通道(16), 当所述阀芯(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该 第一通道(16)用于使所述流入通路(7)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3)连通; 以及第二通道(5), 当 所述阀芯(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 该第二通道(5)用于使所述流入通路(7)与所述第二流 出通路(4)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16)与所述第二通道(5)在所述阀芯(2)的内部独立设。
5、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空腔(15)敞口端的内壁周向设有 第一凸起(19), 所述阀芯(2)侧壁周向设有第二凸起(20), 所述阀芯(2)侧壁上套设有密封 圈(21), 所述密封圈(2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20)过渡配合的第一凹槽(18), 所述 密封圈(2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19)过渡配合的第二凹槽(22), 所述阀芯(2)的一 端设有手柄(13), 所述阀芯(2)的另一端头处设有可方便所述阀芯(2)插装于所述柱形空腔 (15)内的倒角(11), 所述阀芯(2)侧壁上且靠近倒角(11)处周向设有卡槽(17), 所述柱形空 腔(15)侧壁对。
6、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槽(17)过渡配合的凸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空腔(15)具有圆形的内周面(9), 以及圆板状的内端面(10), 该内端面(10)设置成将所述内周面(9)的轴向一端侧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16)为位于阀芯内的第一管 道, 所述第一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且与流入通路(7)的内侧端位置 对应, 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位于与其入口相对的所述柱形空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流出通 路(3)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5)为位于阀芯内的。
7、第二管 道, 第二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且且与所述流入通路(7)的内侧端位 置对应, 第二管道出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端且与所述第二流出通路(4)的内 侧端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袋(12)外表面上设有 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集尿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袋(12)侧部或底部设 有排液管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56308 U 2 集尿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集尿袋。 背景技术 0002 集尿袋是专为尿失禁的病人制作的。
8、收集尿液的消毒塑料袋, 目前长期留置导尿的 病人尿路感染率很高, 定时开放尿管是减少尿路感染的一项措施。 传统集尿袋上所用的开 关是卡试或者像控制输液滴速的类似开关, 操作不方便或关不死, 反复操作对集尿袋上管 的管端造成损害, 同时传统穿刺尿管进行膀胱冲洗易导致护理人员职业暴露。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尿袋, 该集尿袋上的开关采用三通 阀, 可定时开放, 能有效的训练膀胱功能, 减少留置导尿的时间, 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会 对留置导尿管造成损伤, 可方便进行留取无菌尿标本或膀胱冲洗, 方便操作, 减少职业暴露 的风险。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
9、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集尿袋, 包括引流袋、 导管、 三通 阀, 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及安装在阀体内用于调节尿液流向的阀芯, 所述阀体内柱形空腔, 所述柱形空腔下端敞口, 所述阀体上具有连通外界和所述柱形空腔的流入通路、 第一流出 通路以及第二流出通路; 0005 所述引流袋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外侧端连接并相连通, 所述流入通路的 外侧端连接有留置导尿管, 所述阀芯从所述柱形空腔的下端敞口处伸入并与所述柱形空腔 适配转动连接; 0006 在所述柱形空腔内, 所述阀芯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所述第 二位置是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阀芯的周向上进行转动移动后的位置; 0007 。
10、在所述阀芯的内部形成有: 第一通道, 当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该第一通 道用于使所述流入通路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连通; 以及第二通道, 当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 二位置时, 该第二通道用于使所述流入通路与所述第二流出通路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 述第二通道在所述阀芯的内部独立设置。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 作为优选的, , 所述柱形空腔敞口端的内壁周向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阀芯侧壁周向 设有第二凸起, 所述阀芯侧壁上套设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过 渡配合的第一凹槽, 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过渡配合的第二凹槽,。
11、 所述阀 芯的一端设有手柄, 所述阀芯的另一端头处设有可方便所述阀芯插装于所述柱形空腔内的 倒角, 所述阀芯侧壁上且靠近倒角处周向设有卡槽, 所述柱形空腔侧壁对应位置处设有与 所述卡槽过渡配合的凸块; 0010 作为优选的, 所述柱形空腔具有圆形的内周面, 以及圆板状的内端面, 该内端面设 置成将所述内周面的轴向一端侧封堵。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356308 U 3 0011 作为优选的, 所述第一通道为位于阀芯内的第一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的入口位于 所述柱形空腔的侧壁上且与流入通路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管道出口位于与其入口 相对的所述柱形空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流出。
12、通路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0012 作为优选的, 所述第二通道为位于阀芯内的第二管道, 第二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 柱形空腔的侧壁上且且与所述流入通路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第二管道出口位于所述柱形空 腔的侧壁上端且与所述第二流出通路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0013 作为优选的, 所述引流袋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线。 0014 作为优选的, 所述引流袋侧部或底部设有排液管路。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集尿袋上的采用的三通阀, 可定时开 放, 能有效的训练膀胱功能, 减少留置导尿的时间, 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会对留置导尿 管造成损伤, 可方便进行留取无菌尿标本或膀胱冲洗, 方便操作, 。
13、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尿袋局部剖视图, 示出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情况;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尿袋局部剖视图, 示出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况; 0018 图3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0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 1、 阀体, 2、 阀芯, 3、 第一流出通路, 4、 第二流出通路, 5、 第二连通道, 6、 凸块, 7、 流 入通路, 8、 留置导尿管, 9、 内周面, 10、 内端面, 11、 倒角, 12、 引流袋, 13、 手柄, 14、 三通阀, 15、 柱形空腔,。
14、 16、 第一连通道, 17、 卡槽, 18、 第一凹槽, 19、 第一凸起, 20、 第二凸起, 21、 密封 圈, 22、 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 实施例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尿袋局部剖视图, 示出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情况。 图2为集 尿袋的局部剖视图, 示出了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况。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示意 图, 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5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集尿袋, 包括引流袋12、 导管、 三通阀14, 所述三通阀。
15、14包括 阀体1及安装在阀体内用于调节尿液流向的阀芯2, 所述阀体1内柱形空腔15, 所述柱形空腔 15下端敞口, 所述阀体上具有连通外界和所述柱形空腔15的流入通路7、 第一流出通路3以 及第二流出通路4; 阀体例如由合成树脂、 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 0026 如图1所示: 所述引流袋12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3外侧端连接并相连通, 该引流袋主要用于收集尿液, 所述流入通路7的外侧端连接有留置导尿管8, 该留置导尿管 插入人体的膀胱内进行导尿, 所述阀芯2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下端敞口处伸入并与所述柱 形空腔15适配转动连接; 并且上述周面彼此之间封闭。 0027 在所述柱形空腔15内, 。
16、所述阀芯2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所述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356308 U 4 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阀芯2的周向上进行转动移动后的位置; 0028 如图2与图3所示: 在所述阀芯2的内部形成有: 第一通道16, 当所述阀芯2处于所述 第一位置时, 该第一通道16用于使所述流入通路7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3连通, 第一通道16 与流入通路7的入口以及第一流出通路的出口紧密贴合的, 用于收集尿液, 防止尿液渗露至 其他流出路, 第一通道与流入通路以及第一流出通路的截面相同, 如为椭圆形或圆形。 如图 1与图3所示: 以及第二通道5, 当所述阀芯2处于所述第。
17、二位置时, 该第二通道5用于使所述 流入通路7与所述第二流出通路4连通, 该尿液的流向, 主要是为留取无菌尿标本或膀胱冲 洗, 方便操作, 第二通道与流入通路以及第二流出通路的截面相同, 如为椭圆形或圆形, 所 述第一通道16与所述第二通道5在所述阀芯2的内部独立设置。 0029 如图4所示: 所述柱形空腔15敞口端的内壁周向设有第一凸起19, 所述阀芯2侧壁 周向设有第二凸起20, 所述阀芯2侧壁上套设有密封圈21, 所述密封圈2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 第二凸起20过渡配合的第一凹槽18, 所述密封圈2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19过渡配合 的第二凹槽22, 形成密封性, 避免尿液渗出, 所述阀。
18、芯2的一端设有手柄13, 所述阀芯2的另 一端头处设有可方便所述阀芯2插装于所述柱形空腔15内的倒角11, 所述阀芯2侧壁上且靠 近倒角11处周向设有卡槽17, 所述柱形空腔15侧壁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槽17过渡配合 的凸块6; 有效的固定阀芯, 同时使阀芯与柱形空腔紧密接触, 防止尿液流向其他流出路。 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 所述柱形空腔15具有圆形的内周面9, 以及圆板状的 内端面10, 该内端面10设置成将所述内周面9的轴向一端侧封堵。 003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 所述第一通道16为位于阀芯内的第一管道, 所述第 一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且与流入。
19、通路7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 管道出口位于与其入口相对的所述柱形空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流出通路3的内侧端位 置对应。 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 所述第二通道5为位于阀芯内的第二管道, 第二管道 的入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且且与所述流入通路7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第二管道 出口位于所述柱形空腔15的侧壁上端且与所述第二流出通路4的内侧端位置对应。 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 所述引流袋12外表面上设有刻度线, 可方便观察与 测量尿液的体积。 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 所述引流袋12侧部或底部设有排液管路, 可方便将 尿液进一步的处理操作。 0035。
20、 本实用新型产品集尿袋上采用三通阀, 可定时开放, 能有效的训练膀胱功能, 减少 留置导尿的时间, 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会对留置导尿管造成损伤, 可方便进行留取无菌 尿标本或膀胱冲洗, 方便操作, 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356308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356308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35630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