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502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N 102550297 A *CN102550297A* (21)申请号 201210037292.7 (22)申请日 2012.02.14 A01G 1/04(2006.01) C05F 17/00(2006.01) (71)申请人 东营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57337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 (72)发明人 刘明山 (54) 发明名称 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尤其是一 种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提供一 种产量高、 周期短的。
2、新技术。把二次发酵结束后 的培养料进行播种, 然后均匀的堆入发酵隧道进 行大堆式立体发菌, 在播种时加入辅料的干物质 32.5、 CP7.5、 CF5.7、 Ca0.319、 P0.2, 播 种后调整送风变频率为 80, 保持 30 -65的 新风比例稳定料温在 23-26 度, 发酵隧道进行大 堆式立体发菌进行 15-18 天完成双孢菇培养料的 大堆发菌。 有效节约了菇房管理的时间, 加快了周 转速度。能多出两茬菇, 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产 量, 增加效益。则可以大大节省空调的运转费用, 显著降低能耗。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1 页 2 1. 一种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首先经过第一次发酵, 经过原材料的预湿, 辅料的添加以及三次翻堆, 然后经过第二次发酵, 其特征在于 : 把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 料进行播种, 然后均匀的堆入发酵隧道进行大堆式立体发菌, 第一次发酵时的辅料配方为, 鸡粪 30 方、 棉籽粕 600 公斤、 尿素 100 公斤、 磷酸二铵 50 公斤、 石膏 2 吨, 配方的碳氮比为 28/1, 含氮量 1.6 ; 在播种时加入辅料的干物质 32.5、 CP7.5、 CF5.7、 Ca0.319、 P0.2, 播种后调整。
4、送风变频率为 80, 风量能最合理的穿透培养料, 使料的各部分温度均 匀一致, 温差不超过三度, 保持 30 -65的新风比例稳定料温在 23-26 度, 发酵隧道进行 大堆式立体发菌进行 15-18 天完成双孢菇培养料的大堆发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其特征在于 : 发酵隧道 规格长 20 米宽 4 米高 4 米, 培养料料高 1.6-2.0 米, 可一次性处理培养料 120-160 立方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50297 A 2 1/2 页 3 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行业双孢菇工厂。
5、化栽培领域, 尤其是一种双孢菇隧道大堆 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鲜菇蛋白质含量为 35-38, 营养价值 是蔬菜和水果的 4-12 倍, 享有 “保健食品” 和 “素中之王” 的美称, 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目前国内的双孢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采用的多是工厂化的生产模式, 但是也非常落后, 一般 要原材料混合预湿, 进行一次发酵, 再经过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后的工厂化栽培在菇房进 行, 菇房的温度需要靠空调调整, 确保一年四季菇房温度满足 14-25 度的范围。在菇房内设 有多层菇床每层长 20 米, 总面积 560 平方米。播种后的培养料以 25。
6、 公分的厚度均匀铺满 床架的每一层, 利用空调控制菇房培养料温度 23-27 度范围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在夏季需 要制冷, 冬季则需要供热。经过 15-18 天的时间, 菌丝就可以长透培养料。降温 11 天即可 开始采菇, 采菇期共 20 天, 从料进房到管理结束需要 60 天时间。菇房管理每周期 60 天左 右, 而发菌就占了四分之一, 严重影响菇房的使用效率菇房空间大空调消耗比较大, 菇房管 理过程需要的时间过长, 效率低。 另外辅料的成分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使得产量也比较 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菇房的出菇作用, 产量高, 周期短, 增加。
7、出菇茬数以提高产量的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双孢菇隧道大堆 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首先经过第一次发酵, 经过原材料的预湿, 辅料的添加以及三次翻堆, 然后经过第二次发酵, 其特征在于 : 把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进行播种, 然后均匀的堆入 发酵隧道进行大堆式立体发菌, 第一次发酵时的辅料配方为, 鸡粪 30 方、 棉籽粕 600 公斤、 尿素 100 公斤、 磷酸二铵 50 公斤、 石膏 2 吨, 配方的碳氮比为 28/1, 含氮量 1.6; 在播种时 加入辅料的干物质 32.5、 CP7.5、 CF5.7、 Ca0.319、 P0.2, 播种后调整送风变频率 为 80, 风量能最合理的。
8、穿透培养料, 使料的各部分温度均匀一致, 温差不超过三度, 保持 30 -65的新风比例稳定料温在 23-26 度, 发酵隧道进行大堆式立体发菌进行 15-18 天 完成双孢菇培养料的大堆发菌。发酵隧道规格长 20 米宽 4 米高 4 米, 培养料料高 1.6-2.0 米, 可一次性处理培养料 120-160 立方米。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1、 培养料发菌管理需 要15天的时间, 在现有技术工艺中, 菇房管理每周期60天左右, 而发菌就占了四分之一, 严 重影响菇房的使用效率。采用本技术, 菇房周期就可以由传统的 60 天缩短为 45 天。有效 节约了菇房管理的时间, 加快了周转速度。由传。
9、统技术的每年 6 个周期可以增加到 8 个周 期, 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 如果不缩短周期的话, 每周期还是按 60 天计算, 省下的 15 天正 好能多出两茬菇, 由传统工艺的每周期采3茬菇增加到新技术的每周期采5茬菇, 可以大幅 度提高单位产量, 增加效益。3 由于现有技术是在菇房里发菌, 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需要空 说 明 书 CN 102550297 A 3 2/2 页 4 调不停的运转, 来调整菇房的温度湿度, 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 空调费用非常昂贵。而本 技术的应用是在隧道里大堆发菌, 改由风机的风量与新风比例来调控, 则可以大大节省空 调的运转费用, 显著降低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10、 0004 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 首先经过第一次发酵, 经过原材料的预湿, 辅 料的添加以及三次翻堆, 然后经过第二次发酵, 其特征在于 : 把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进 行播种, 然后均匀的堆入发酵隧道进行大堆式立体发菌, 第一次发酵时的辅料配方为, 鸡粪 30 方、 棉籽粕 600 公斤、 尿素 100 公斤、 磷酸二铵 50 公斤、 石膏 2 吨, 配方的碳氮比为 28/1, 含氮量 1.6; 在播种时加入辅料的干物质 32.5、 CP7.5、 CF5.7、 Ca0.319、 P0.2, 播种后调整送风变频率为 80, 风量能最合理的穿透培养料, 使料的各部分温度均匀一致, 温。
11、差不超过三度, 保持30-65的新风比例稳定料温在23-26度, 发酵隧道进行大堆式立 体发菌进行 15-18 天完成双孢菇培养料的大堆发菌。发酵隧道规格长 20 米宽 4 米高 4 米, 培养料料高 1.6-2.0 米, 可一次性处理培养料 120-160 立方米。 0005 把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 用铲车挖出, 送入下一个二次发酵隧道, 倒入混料机 中与菌种混拌均匀。每立方米培养料需要四升菌种, 混匀后的培养料由带摆头的传送皮带 把料按一定高度, 均匀装入二次发酵隧道中。料高 1.6-2 米不等。根据我们的发酵隧道规 格 : 长 20 米、 宽 4 米、 高 4 米, 可一次性处理培养。
12、料 120-160 立方米。培养料装完二次发酵 隧道后, 把四根监测料温度的传感器探头, 分别插入料堆的不同分区, 每个分区各占总料长 的 1/4, 通过风机控制盘上的数显仪严密监控料各分区的温度。关严二次发酵隧道大门, 启 动风机, 设定送风温度 25 度。调整变频器控制风机转速, 达到合理送风量。变频器是用来 控制风机转速的。正常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赫兹, 在变频器上有显示 50 赫兹的, 也有显示 100的。就是说在 50 赫兹的情况下, 风机将全速运转。同时耗电量也最大。如果通过变 频器降低电流的频率, 风机也会降低转速, 耗电随之减少。风机转速的快与慢, 直接左右送 风量的多少。送风量太多对菌丝生长有影响, 太少无法稳定和平衡料内各区间的温度。经 过多次试验, 反复调试。以我公司设备功率的特点, 调试出最佳变频率为 80, 也就是电流 频率为 40 赫兹为最合适。风量能最合理的穿透培养料, 发挥均温的作用, 使料的各部分温 度均匀一致, 温差不超过三度。用 30-65的新风比例稳定料温在 23-26 度效果最好。在风 机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把风量大小 ( 均温 )、 新风与回风比例 ( 控制温度高低 ) 调整到最佳 状态, 培养料发菌就会顺利完成。经过 15-18 天的时间, 大堆发菌结束。 说 明 书 CN 102550297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