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稻种植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249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7.20 CN 102124924 A *CN102124924A* (21)申请号 201110007569.7 (22)申请日 2011.01.14 A01G 16/00(2006.01) A01G 13/02(2006.01) C05F 11/00(2006.01) C05F 17/00(2006.01) (71)申请人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民权街 20 号 (72)发明人 刘祥臣 卢兆成 丰大清 赵海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
2、1117 代理人 黄军委 (54) 发明名称 有机稻种植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它包括以 下步骤 : 种植紫云英, 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 3.0 3.5 公斤 ; 待紫云英进入初花期, 翻压、 干耙土地, 使紫云英切碎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晒 1 2 天后, 灌水, 沤制绿肥, 沤制时间为 15 20 天 ; 整地, 待 田平泥融后, 开畦沟作畦 ; 平整畦面, 在畦面上铺 薄膜, 铺薄膜 1 3 天后, 在铺设有薄膜的畦面上 打孔 ; 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 ; 保持稻田湿润 状态, 即保持畦沟内有水, 水不淹过畦面 ; 收获前 8 12 天, 排水晒田, 即可。该。
3、有机稻种植方法具 有可有效解决有机肥料、 无杂草生长、 无病虫害、 不增加种植用工和种植成本、 有很好的抗旱作用、 管理简便、 适应能力强、 安全可靠的优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2124928 A1/1 页 2 1. 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种植紫云英 : 种植紫云英, 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 3.0 3.5 公斤 ; 步骤 2、 沤制绿肥 : 待紫云英进入初花期, 翻压、 干耙土地, 使紫云英切碎并与土壤充分 混合, 晒 1 2 天后, 。
4、灌水沤制绿肥, 沤制时间为 15 20 天 ; 步骤 3、 整地作畦 : 整地, 待田平泥融后, 开畦沟作畦 ; 步骤 4、 覆膜打孔 : 平整畦面, 在畦面上铺薄膜, 铺薄膜 1 3 天后, 在铺设有薄膜的畦 面上打孔 ; 步骤 5、 插秧 : 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 ; 步骤 6、 水分管理 : 保持稻田湿润状态, 即保持畦沟内有水, 水不淹过畦面 ; 步骤 7、 晒田、 收获 : 收获前 8 12 天, 排水, 晒田, 收获 ; 步骤 8、 回收薄膜 : 收获后, 收净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1 中, 紫云英播种、 出 苗过程中, 。
5、可淹水浸泡 1 2 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3 中, 整地过程中, 每 亩可施 1 5 方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3 中, 畦宽 1.5m, 畦沟宽 0.2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4 中, 采用滚动膜捆的 方法铺薄膜, 要求薄膜紧贴畦面泥土, 不留气泡。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4 中, 按照行距 0.35m、 窝距 0.35m 打孔, 每窝打 3 个孔,。
6、 3 个孔呈边长为 0.1m 的等边三角形, 且相邻两行错 窝。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24924 A CN 102124928 A1/3 页 3 有机稻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谷种植方法,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有机稻的生产方法有多种, 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因肥料不足而长势差、 产 量低、 病虫草危害严重无法控制等问题。 0003 为此, 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适用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可有效解决有机肥料、 无杂草生长、 病害 轻、 虫害少、 产量高、 不增加种植用工和。
7、种植成本、 有很好的抗旱作用、 管理简便、 适应能力 强、 安全可靠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步骤 1、 种植紫云英 : 种植紫云英, 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 3.0 3.5 公斤 ; 0007 步骤 2、 沤制绿肥 : 待紫云英进入初花期, 翻压、 干耙土地, 使紫云英切碎并与土壤 充分混合, 晒 1 2 天后, 灌水沤制绿肥, 沤制时间为 15 20 天 ; 0008 步骤 3、 整地作畦 : 整地, 待田平泥融后, 开畦沟作畦 ; 0009 步骤 4、 覆膜打孔 : 平整畦面, 在畦面上铺薄膜, 铺薄膜 。
8、1 3 天后, 在铺设有薄膜 的畦面上打孔 ; 0010 步骤 5、 插秧 : 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 ; 0011 步骤 6、 水分管理 : 保持稻田湿润状态, 即保持畦沟内有水, 水不淹过畦面 ; 0012 步骤 7、 晒田、 收获 : 收获前 8 12 天, 排水, 晒田, 收获 ; 0013 步骤 8、 回收薄膜 : 收获后, 收净薄膜。 0014 基于上述, 在步骤 1 中, 紫云英播种、 出苗过程中, 可淹水浸泡 1 2 天。 0015 基于上述, 在步骤 3 中, 整地过程中, 每亩可施 1 5 方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0016 基于上述, 在步骤 3 中, 畦宽 1.5m, 畦。
9、沟宽 0.2m。 0017 基于上述, 在步骤 4 中, 采用滚动膜捆的方法铺薄膜, 要求薄膜紧贴畦面泥土, 不 留气泡。 0018 基于上述, 在步骤 4 中, 按照行距 0.35m、 窝距 0.35m 打孔, 每窝打 3 个孔, 3 个孔呈 边长为 0.1m 的等边三角形, 且相邻两行错窝。 0019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具体地说, 该有机稻 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 0020 1、 根据国内外研究, 稻谷的生长正需要纯 N, 而紫云英沤制后可释放 N 肥, 紫云英 通常年亩产鲜草在20003000kg以下, 沤制后产生的有机肥含纯N4.87.2kg, 基。
10、本能适 于有机稻种植的需要, 利于有机稻的生长 ; 实践证明, 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绿肥, 是提升有 机稻种植性价比的一种良好的前茬作物 ; 说 明 书 CN 102124924 A CN 102124928 A2/3 页 4 0021 2、 在该有机稻种植过程中, 严格参照国家标准 GB/T19630.1 4-2005, 不使用任 何化学合成物质, 以绿肥作物紫云英为主要肥源, 运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并利用覆膜消除 杂草危害, 利用水稻健壮长势抵抗病害和降低害虫危害, 虽然本技术在大田中使用了薄膜, 但薄膜不能为水稻根系所吸收, 不会进入作物体内, 故不会对有机稻的品质产生影响 ; 收获 时。
11、只要留茬高度不超过 0.1m, 可一次性收净残膜, 从铺膜到回收残膜约需 120 140 天, 这 期间农膜不会发生降解而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 0022 3、 在薄膜覆盖的情况下, 一般杂草是很难顶破薄膜生长出来的, 即采用该方法, 稻 田几乎无杂草, 可大大节省除草用工 ; 对于本方法, 主要在于防止把苗床的杂草带入大田, 沟内少量杂草一般用物理方法除去即可 ; 0023 4、 由于薄膜的增温和早期反射日光、 降低了田间湿度, 水稻早发健壮, 生长势强, 基部茎杆木质化程度高, 病菌、 害虫不易侵入为害, 在不施农药情况下, 田间害虫的天敌增 多,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各种田间。
12、生物相互制衡, 病虫对水稻几乎无危害 ; 水稻覆膜后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杂草, 还因水稻长势旺盛, 创造出了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 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 对病虫抵御能力增强, 无需农药除草防治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现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 0025 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 : 0026 步骤 1、 种植紫云英 : 在前一年的 9 月中下旬, 种植紫云英, 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 3.0 3.5 公斤 ; 紫云英生长过程中, 若土壤墒情不足时, 可淹水浸泡 1 2 天 ; 0027 步骤 2、 沤制绿肥 : 在每年 4 月上中旬, 待紫云英。
13、进入初花期, 翻压、 干耙土地, 使紫 云英切碎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晒 1 2 天后, 灌水沤制绿肥, 沤制时间为 15 20 天 ; 0028 步骤 3、 整地作畦 : 带紫云英充分腐熟后, 整地, 待田平泥融后, 开畦沟作畦, 其中, 畦宽1.5m, 畦沟宽0.2m ; 整地过程中, 每亩可施15方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有利于增产 ; 0029 步骤 4、 覆膜打孔 : 平整畦面, 在畦面上采用滚动膜捆的方法铺薄膜, 要求薄膜紧 贴畦面泥土, 不留气泡, 薄膜采用 1.7m 宽的优质一级薄膜 ; 铺薄膜 1 3 天后, 在铺设有薄 膜的畦面上打孔, 按照行距 0.35m、 窝距 0.35m。
14、 打孔, 每窝打 3 个孔, 3 个孔呈边长为 0.1m 的 等边三角形, 且相邻两行错窝打孔 ; 0030 步骤 5、 插秧 : 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 ; 起秧时, 用平底铲沿秧苗底部平铲, 一般 秧苗带 2cm 厚的土, 剔除杂草, 栽在铺好膜打好孔的畦面上, 宜在阴雨天或睛天下午移栽 ; 0031 步骤 6、 水分管理 : 保持稻田湿润状态, 即保持畦沟内有半沟水, 水不淹过畦面 ; 除 长势过旺外, 一般不用晒田 ; 0032 步骤7、 晒田、 收获 : 收获前812天, 排水晒田, 即可 ; 成熟后及时收获, 通常用人 工收割 ; 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膜, 立即种上紫云英, 以待来。
15、年种植有机稻。 0033 品种选择、 育秧 : 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宜, 不能用转基因品种, 最好能对当地主要病 害有较强的抗性, 同时兼顾优质和高产, 适早播 ; 育秧方式有多种, 经比较, 以旱育秧方式育 成的苗最壮, 抗逆性最好 ; 旱育秧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 清洁无污染, 排灌、 管理方便的地 方, 秋翻抗垡冻晒, 精细整苗床, 有条件的增施充分腐熟的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2 5 方 / 亩苗床 ; 通常, 在每年 4 月上旬播种, 播种前浇透底水, 撒上经催芽露白的种子, 100 说 明 书 CN 102124924 A CN 102124928 A3/3 页 5 150g/m2, 轻。
16、拍入土, 表面再覆 0.5 1cm 干土, 扣好薄膜, 在 2 叶 1 心后逐步通风炼苗。 0034 经济成本分析 : 就本技术的投工和投入, 与当前普通杂交水稻生产做了比较, 结果 见表 1 和表 2, 其中, 普通技术对应的数值为 2009 和 2010 年的平均值 : 0035 表 1 : 本技术与普通技术的投工差异 ( 单位 : 个 / 亩 ) 0036 0037 从表 1 中看, 由于覆膜打孔后便于插秧, 所以要比普通技术略省 ; 在施肥环节上, 由于普通技术要增施 2 3 次追肥, 需 1.5 个工, 而本技术根据需要只施底肥, 即有机肥, 甚 至不需要施肥, 所以需 0 1.5 。
17、个工, 并不增加工作量 ; 除草环节上, 普通技术利用除草剂, 基本上一遍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技术由于插秧时带入稗草以及沟内杂草, 通常需 0.5 个工才能完成 ; 在水分管理上, 普通技术要多次灌水, 而本技术只有在特别干旱时才要补 水。从整体上看, 与普通水稻生产方法相比, 采用本技术并不增加投工量, 反而减少了投工 量 ; 0038 表 2 : 本技术与普通技术的投入 / 收入比较 ( 单位 : 元 / 亩 ) 0039 薄膜 抽水 肥料 农药 耕地 总投入 产量 (kg) 普通技术 0 30 115 40 80 265 550 2009 年 70 12.5 20 0 120 222。
18、.5 545 2010 年 70 10 30 0 120 230 555 0040 从表 2 可以看到, 本技术增加了薄膜费用, 但节约了抽水费用, 不用化肥和农药, 根据情况改施有机肥, 因翻压耙碎紫云英增加了耕地费用, 所以总体上并不增加费用, 虽然 产量没有明显变化, 但有机稻的市场价格要远高于普通稻谷, 从性价比角度而言, 本技术具 有突出的优点 ; 种植紫云英, 每亩要增加 0.5 个工和 30 元的投入, 但与普通技术相比, 仍不 增加用工和费用的投入。 0041 经多年种植实践, 本技术已走向成熟, 它可有效解决肥料与除草的问题, 对病虫害 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不增加用工与成本, 在干旱年份有较好的抗旱作用, 管理简便, 适应 能力强, 安全可靠, 具有产量高、 品质优的特点。 004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 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 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2124924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