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6693128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655.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30503.4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号:

    CN105639647A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33/10,A23L33/15,A23P10/30,A23P10/35,A23K20/105,A23K20/174

    主分类号:

    A23L33/10,A23L33/15,A23P10/30,A23P10/35,A23K20/105,A23K20/174

    申请人:

    浙江新维普添加剂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建东,陈志荣,尹红,朱小勇,仇丹,石立芳,施东明,祁勇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渚)

    优先权:

    CN201511030503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勋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包括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和包覆于所述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的物理凝胶保护膜;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由超分子体系制成,所述的超分子体系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植物油6~30份、凝胶剂0.5~3份、抗氧化剂0.5~3份。制备时,将热的超分子溶液喷淋到冷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上形成特定的三维网络结构束缚住液态植物油形成物理凝胶保护膜,该物理凝胶保护膜提高了产品储藏稳定性及在饲料、食品及保健品中的应用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和包覆于所述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的物理凝胶保护膜;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由超分子体系制成,所述的超分子体系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植物油6~30份凝胶剂0.5~3份抗氧化剂0.5~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形成过程如下:通风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于流态化空气中,然后将所述的超分子体系趁热喷淋至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形成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和色拉油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胶剂为米糠蜡、巴西棕榈蜡、蜂蜡、小烛树蜡、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者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生育酚、乙氧喹啉、BHT和TBHQ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在粉剂中的含量为64%~9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维生素、类胡萝卜素10.9~36.5份抗氧化剂A0.1~1份水溶性胶体补至10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A为维生素C、维生素C钠盐、异维生素C或异维生素C钠盐;所述的水溶性胶体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明胶或阿拉伯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β-胡萝卜素、虾青素、番茄红素、斑蝥黄、叶黄素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的凝胶剂和抗氧化剂均匀地溶解于加热的植物油中,形成超分子溶液;(2)通风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于流态化空气中;(3)将步骤(1)得到的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形成物理凝胶保护膜,得到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流态化空气的温度为0~30℃;步骤(3)中,所喷淋的超分子溶液的温度为70~100℃。 12.一种食品或饲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作为添加剂。 13.一种保健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和辅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稳定性的制备方法,属于饲料/食品 配料生产技术与超分子化学技术的结合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结 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即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Chemistry),在材料科学、 信息科学及生命科学中快速发展,应用益发广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油在采用凝胶化 处理后能形成抗油脂迁移能力强的热可逆性物理凝胶。凝胶剂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在冷却 过程中,通过氢键、配位、范德华作用、静电、π-π堆积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纤维结构,这些 纤维结构进一步缠绕形成三维网状或自组装为反螺旋管状结构,通过界面张力改变使液态 油脂分子失去流动性而形成凝胶态塑性脂肪,该凝胶态塑性脂肪具备结晶迅速、抗油脂迁 移能力强等优点,是当前令人瞩目的软物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 调节物质,在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重要天然色 素的总称,能够提高动物繁殖力、免疫功能,具有抗氧化、着色及加强细胞与细胞缝间联接 交流的能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经常需要 从外界由食物或饲料适量补给。

    由于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类非常不稳定的物质,对光、热和氧极其敏感, 不适合直接在饲料或食品中添加,因此不少研究人员及公司开发出了各自用于稳定这些活 性物质的方法,如CN103315370A采用的将类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在高速剪切的条 件下加入到由保护性胶体等制备的水相中,而后升温去除溶剂,再喷雾干燥制备出较为稳 定的类胡萝卜素干粉;WO2005/013708公布的使用奶蛋白、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经过交联剂交 联包裹而成的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干粉,其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包括维生素类、类胡萝卜 素类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等;US6328995介绍的一种稳定的维生素和/或类胡萝卜素的微胶囊 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将0.1%~20%的一种或几种脂溶性维生素和/或一种或几种类胡萝 卜素分散至含2%~40%的至少一种蛋白质,1%~30%的至少一种的糖,0.2%~20%的 K2HPO4、Na2HPO4的混合物,其余成分为水的体系中后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得。以上均为干粉 类产品,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也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性物质的稳定性,但其共同的不足 在于:⑴干粉壁上或多或少存在空隙和小孔,氧气沿空隙和小孔进入并接触到维生素、类胡 萝卜素会导致其含量大量损失;⑵微胶囊干粉类产品在包埋时表面或多或少会有芯材残留, 直接使用势必造成此部分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的损失。如果在预混料中添加,受饲料加工过 程的影响,如虾青素等活性成分会有35%~48%的损失[Ind.Aliment.Agric.(1987)104: 529-533;AquacultureInd.Develop.Report(1991)91:34-51];将维生素A醋酸酯干粉应用 至奶粉制备成婴幼儿营养强化奶粉后,奶粉在40℃、75%湿度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维生素A 醋酸酯含量会有18%~25%的下降;番茄红素干粉应用至保健品时,经过压片制成片剂后, 在40℃、75%湿度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番茄红素含量会有20%~32%的下降;而斑蝥黄干 粉应用至饲料后,饲料在60℃、75%湿度条件下加速1月后,饲料中的斑蝥黄含量下降15% ~27%。部分干粉制剂不仅在储藏过程中的储藏稳定性仍可进一步提高,而且其在饲料、食 品及保健品中的应用稳定性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不足,研究人员将一些脂溶性活性物质直接溶于高温的油相中,制备油 悬浮制剂产品,能较好的避免活性物质在高温高压等饲料加工过程中损失,如WO2011/ 145659公布的一种含类胡萝卜素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类胡萝卜素成分的熔点以上的 温度条件下加热油相成分混合液,获得含类胡萝卜素油相组合物;US8748495介绍的一种低 粘度、高流动性的类胡萝卜素油悬浮液,其加入油悬液的为类胡萝卜素晶体,通过加热、搅拌 等一系列加工制得;CN101396068A将类胡萝卜素与食用油脂混合,采用先研磨再升温搅拌 制得颗粒粒径很小的油溶液粉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但油悬浮制剂 在饲料、食品及保健品行业应用不如粉剂方便,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维生素、类 胡萝卜素粉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使用。

    一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包括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和包覆于所述维生 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的物理凝胶保护膜;

    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由超分子体系制成,所述的超分子体系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组分:

    植物油6~30份

    凝胶剂0.5~3份

    抗氧化剂0.5~3份。

    本发明采用超分子化学技术,从亚微观结构入手调整超分子体系各组分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进而达到调整和改变体系的宏观物化性质的目的。具体地,在维生素、类胡萝卜素 微胶囊的表面构建一层由超分子体系形成的物理凝胶保护膜,该物理凝胶保护膜一方面可 以阻止空气进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氧化活性成分,另一方面具有抗油脂迁移能力, 防止活性成分溢出,有效地提高了稳定性。

    本发明中,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指的是单独以维生素或类胡萝卜素作为 活性成分的粉剂,或者同时含有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作为活性成分的粉剂。

    其中,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形成过程如下:

    通风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于流态化空气中,然后将所述的超分子 体系趁热喷淋至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形成所述的物理凝胶保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和色拉油中 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凝胶剂为米糠蜡、巴西棕榈蜡、蜂蜡、小烛树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中的一种或者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生育酚、乙氧喹啉、BHT和TBHQ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在粉剂中的含量为64%~93%。

    作为优选,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维生素、类胡萝卜素10.9~36.5份

    抗氧化剂A0.1~1份

    水溶性胶体补至10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氧化剂A为维生素C、维生素C钠盐、异维生素C或异维生素C钠 盐;

    所述的水溶性胶体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明胶或阿拉伯胶。

    作为优选,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 D3、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β-胡萝卜素、虾青素、番茄红素、斑蝥黄、叶黄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可以通过本领域的现有方法获得,作为一种优选 的实施方式,以明胶、阿拉伯胶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为芯材,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物理凝胶保护膜一种简单有效的形成方法是将热的超分子体系喷淋到 冷的悬浮状态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上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凝胶剂和抗氧化剂均匀地溶解于加热的植物油中,形成超分子溶液;

    (2)通风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于流态化空气中;

    (3)将步骤(1)得到的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形成 物理凝胶保护膜,得到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

    该制备方法中,超分子体系各组分在与微胶囊接触过程中预冷发生凝胶化作用, 自组装为特定的三维网络结构覆盖于微胶囊表面,形成物理凝胶保护膜,可以有效地防止 氧气进入以及活性成分的溢出,提高稳定性。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流态化空气的温度为0~30℃;

    步骤(3)中,所喷淋的超分子溶液的温度为70~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包含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作为添加剂。通过 添加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可以制得营养强化食品,例如,将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 粉剂添加到普通面粉中可以获得营养强化面粉,将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添加到普通奶 粉中可以获得营养强化奶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健品,包含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和辅料。例如,可 以将该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与合适的辅料制备成片剂进行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饲料,包含所述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作为添加剂。向普 通饲料(如:砻糠)中加入本申请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可以获得营养 价值更好的饲料。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超分子体系各组分在冷却过程中通过结晶或自组装模式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 或反螺旋管状结构进一步缠绕形成凝胶化脂肪膜,此脂肪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能够有效 堵塞微胶囊表面的空隙和小孔,阻隔氧气自小孔进入与维生素、类胡萝卜素接触并发生反 应,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的储存稳定性及应用稳定性大大提高。

    (2)凝胶化脂肪膜优良的抗油脂迁移能力,能有效的阻止维生素、类胡萝卜素通过 脂肪膜由内向外迁移,使维生素、类胡萝卜素最大程度的保留在粉剂内部,减少维生素、类胡 萝卜素损失,提高其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1

    称取变性淀粉816.0g,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于预热至80℃的1.2L水中,作为壁材 溶液备用;称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结晶155.2g、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6.3g,溶于 147.1g加热至60℃的玉米油中,趁热将其在高速剪切条件下滴加至上述壁材溶液中制成乳 化液;将上述乳化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出维生素A棕榈酸酯微胶囊954.5g。检测微胶囊中 维生素A棕榈酸酯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微胶囊,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 ±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计算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下降 率,见表1。

    实施例1

    称取18.0g米糠蜡(占总体系质量分数:3%,下同)、生育酚18.0g(3%),添加至 180.0g(30%)加热至90℃的大豆油中,快速搅拌至生育酚、米糠蜡完全溶解,构建出超分子 溶液备用;称取比较例1制备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微胶囊384.0g(64%)置于包衣机热交换舱 内,舱底通0℃的风使维生素A棕榈酸酯微胶囊完全悬浮于舱内,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喷 淋至维生素A棕榈酸酯微胶囊表面,喷淋结束后继续流化10min使其凝胶化,形成凝胶保护 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最终得到维生素A棕榈酸酯粉剂532.0g。检测粉剂中维生素A棕榈酸 酯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粉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 加速6月后,检测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计算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下降率,见表1。

    分别称取比较例1制备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微胶囊和实施例1制备的维生素A棕榈 酸酯粉剂,按10.0μg/g的添加量制备营养强化面粉500.0g。检测强化面粉中维生素A棕榈酸 酯初始含量;将营养强化面粉置于铝箔袋,密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 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检测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计算营养强化面粉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 量下降率,见表1。

    表1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下降率/%

    比较例2

    称取变性淀粉696.9g,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于预热至80℃的1.5L水中,作为壁材 溶液备用;称取维生素A醋酸酯结晶126.2g、维生素D3结晶43.8g、维生素E醋酸酯233.3g、维 生素K1油86.7g、生育酚9.2g,完全溶于369.0g加热至60℃的玉米油中,趁热将其在高速剪 切条件下滴加至上述壁材溶液中制成乳化液;将上述乳化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出含维生 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的复合维生素微胶囊1109.5g。检测微胶囊 中各类维生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微胶囊,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 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各类维生素含量;计算各类维生素含量下降率,见表2。

    实施例2

    称取3.0g蜂蜡(0.5%)、生育酚3.0g(0.5%),添加至84.0g加热至70℃的玉米油 (14%)中,快速搅拌至生育酚、蜂蜡完全溶解,构建出超分子溶液备用;称取比较例2制备的 复合维生素微胶囊510.0g(85%),置于包衣机热交换舱内,舱底通20℃的风使微胶囊完全 悬浮,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从上往下喷淋至复合微胶囊表面,继续流化10min使其凝胶 化,形成凝胶保护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最终得到复合维生素粉剂547.3g。检测粉剂中各类 维生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粉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 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各类维生素含量;计算维生素含量下降率,见表2。

    称取比较例2制备的复合维生素微胶囊和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维生素粉剂,分别配 置成水分散液,添加至普通全脂奶粉配制的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经喷雾干燥制备各维生 素含量为6.0μg/g的营养强化奶粉500.0g。检测强化奶粉中各类维生素初始含量;将强化奶 粉置于铝箔袋,密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检测各 类维生素含量;计算强化奶粉中维生素含量下降率,见表2。

    表2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维生素含量下降率/%

    比较例3

    称取明胶1104.7g,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于预热至80℃的2.0L水中,作为壁材溶液 备用;称取β-胡萝卜素结晶27.4g、BHT6.9g,溶于101.1g加热至60℃的玉米油中,趁热将其在 高速剪切条件下滴加至上述壁材溶液中制成乳化液;将上述乳化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出 β-胡萝卜素微胶囊1054.5g。检测微胶囊中β-胡萝卜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微胶囊,采 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β-胡萝卜素含量;计算 β-胡萝卜素含量下降率,见表3。

    实施例3

    称取9.0gγ-谷维素(1.5%)、6.0gβ-谷甾醇(1%)、BHT18.0g(3%),添加至180.0g 加热至100℃的色拉油(30%)中,快速搅拌至BHT、γ-谷维素、β-谷甾醇完全溶解,构建出超 分子溶液备用;称取比较例3制备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387.0g(64.5%),置于包衣机热交换 舱内,舱底通30℃的风使β-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于舱内,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 β-胡萝卜素微胶囊表面,喷淋结束后继续流化10min使其凝胶化,形成凝胶保护膜覆盖于微 胶囊表面,最后得到β-胡萝卜素粉剂552.9g。检测粉剂中β-胡萝卜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 述粉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β-胡萝卜素 含量;计算β-胡萝卜素含量下降率,见表3。

    表3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β-胡萝卜素含量下降率/%

    比较例4

    称取139.4g番茄红素结晶、7.1gTBHQ溶解于6L二氯甲烷,制成番茄红素溶液;将上 述番茄红素溶液缓慢滴加至由1040.6g变性淀粉溶解于2L水中形成的保护性胶体溶液中, 滴加时辅以高速剪切,滴加完后继续高速剪切1h,而后减压蒸去二氯甲烷,再经喷雾干燥制 备出番茄红素微胶囊995.9g。检测微胶囊中番茄红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微胶囊,采 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番茄红素含量;计算番 茄红素含量下降率,见表4。

    实施例4

    称取巴西棕榈蜡18.0g(3%)、TBHQ3.0g(0.5%),添加至87.0g加热至80℃的菜籽 油(14.5%)中,快速搅拌至TBHQ、巴西棕榈蜡完全溶解,构建出超分子溶液备用;称取比较 例4制备的番茄红素微胶囊492.0g(82%),置于包衣机热交换舱内,舱底通25℃的风使番茄 红素微胶囊完全悬浮,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番茄红素微胶囊表面,继续流化10min 使其凝胶化,形成凝胶保护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最终得到番茄红素粉剂546.9g。检测粉剂 中番茄红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粉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 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番茄红素含量;计算番茄红素含量下降率,见表4。

    分别以比较例4和实施例4中制备的番茄红素为原料,按照表5所示的保健品配方 制备含番茄红素的片剂500.0g,准确称取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压片。检测片剂中番茄红素初 始含量;将片剂置于片剂专用塑料瓶内,密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 件下放置6个月后,检测番茄红素含量;计算保健品片剂中番茄红素含量下降率,见表4。

    表4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番茄红素含量下降率/%

    比较例5:

    称取114.5g斑蝥黄结晶、114.5g叶黄素结晶、7.1g乙氧喹啉溶解于12L二氯甲烷, 制成斑蝥黄、叶黄素混合溶液;将上述斑蝥黄、叶黄素混合溶液缓慢滴加至由921.0g变性淀 粉溶解于2L水中形成的保护性胶体溶液中,滴加时辅以高速剪切,滴加完后继续高速剪切 1h,而后减压蒸去二氯甲烷,再经喷雾干燥制备出斑蝥黄、叶黄素微胶囊975.6g。检测微胶 囊中斑蝥黄、叶黄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微胶囊,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 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斑蝥黄、叶黄素含量;计算斑蝥黄、叶黄素含量下降 率,见表6。

    实施例5:

    称取18.0g单硬脂酸甘油酯(3%),12.0g乙氧喹啉(2%),添加至144.0g加热至100 ℃的葵花籽油(24%)中,快速搅拌至乙氧喹啉、单硬脂酸甘油酯完全溶解,构建出超分子溶 液备用;称取比较例5制备的斑蝥黄、叶黄素微胶囊426.0g(71%),置于包衣机热交换舱内, 舱底通25℃的风使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完全悬浮,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类胡萝卜素微 胶囊表面,继续流化10min使其凝胶化,形成凝胶保护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最终得到类胡 萝卜素粉剂533.8g。检测粉剂中斑蝥黄、叶黄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粉剂,采用铝箔袋 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斑蝥黄、叶黄素含量;计算斑蝥 黄、叶黄素含量下降率,见表6。

    分别称取比较例5制备的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和实施例5制备的类胡萝卜素粉剂,按表 7所示预混料配方制备预混料500.0g。检测预混料中斑蝥黄、叶黄素初始含量;将预混料置 于铝箔袋,密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检测斑蝥 黄、叶黄素含量;计算预混料中斑蝥黄、叶黄素含量下降率,见表6。

    表6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斑蝥黄、叶黄素含量下降率/%

    比较例6:

    参照CN100421650C中所述方法,称取151.9g虾青素结晶、10.9gBHT溶于6L二氯甲 烷,制成虾青素溶液;然后以喷雾形式将上述溶液缓慢加入到含60L乙醇的釜中,喷完后用 孔径为0.3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饼经乙醇洗涤、压干,得超细化的虾青素粉末滤饼;将上述 虾青素粉末滤饼与含1110.4g明胶的3L水溶液混合、搅拌打浆,再在高压均质器中均质4小 时,经喷雾干燥制备出虾青素微胶囊1101.7g。检测微胶囊中虾青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 上述微胶囊,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虾青素 含量;计算虾青素含量下降率,见表8。

    实施例6:

    称取3.0g小烛树蜡(0.5%)、BHT3.0g(0.5%),添加至36.0g加热至80℃的花生油 (6.0%)中,快速搅拌至BHT、小烛树蜡完全溶解,构建出超分子溶液备用;称取比较例6制备 的虾青素微胶囊558.0g(93%),置于包衣机热交换舱内,舱底通20℃的风使虾青素微胶囊 完全悬浮于舱内,将上述超分子溶液趁热喷淋至虾青素微胶囊表面,喷淋结束后继续流化 10min使其凝胶化,形成凝胶保护膜覆盖于微胶囊表面,最终得到虾青素粉剂548.7g。检测 粉剂中虾青素初始含量;称取500.0g上述粉剂,采用铝箔袋包装,于40℃±2℃、75%±5% 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检测虾青素含量;计算虾青素含量下降率,见表8。

    分别称取比较例6制备的虾青素微胶囊和实施例6制备的虾青素粉剂,按表7所示 预混料配方制备预混料,再将所得预混料按照表9所示的饲料配方制备成500.0g饲料。检测 饲料中虾青素初始含量;将饲料置于铝箔袋,密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 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检测虾青素含量;计算饲料中虾青素含量下降率,见表8。

    表840℃、75%湿度条件下加速6月后虾青素含量下降率/%

    表9饲料配方

    关 键  词:
    一种 维生素 类胡萝卜素 粉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9312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