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弹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速弹射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77910.8 (22)申请日 2015.11.06 A01K 8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光献 地址 418500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双江镇芋 头村六组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4) 实用新型名称 极速弹射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用具, 特指一种极 速弹射装置, 其包括有长脚弹簧、 线, 线的一端与 长脚弹簧的一端相连接, 线另一端穿过长脚弹簧 的另一端上所设的圈, 利用弹簧迅速发力原理, 当 鱼儿轻轻的拽动鱼钩钩时, 触动弹簧释瞬间转释 放弹簧弹力,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
2、迅速拉起鱼线 或鱼钩钩住鱼儿, 大大的降低鱼儿吐钩, 假吃, 吓 鱼, 跑鱼的机率, 其原理简单, 易操作, 安全性高, 钓鱼者不必掌握起竿技巧, 增加了捕获率和钓鱼 的乐趣。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071934 U 2016.03.09 CN 205071934 U 1.一种极速弹射装置, 包括管长脚弹簧、 线, 其特征是: 长脚弹簧的一脚上设有圈, 其另 一脚连接有线, 且一脚或两脚上折有角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071934 U 2 极速弹射装置 。
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 为极速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垂钓逐渐成为一种充满趣味, 充满智慧, 充满活 力, 格调高雅, 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 目前, 所知的垂钓是非常有讲究, 不管是竞技垂钓还是 个人垂钓, 都要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 自古今来, 掌握钓鱼的最佳起竿时间极为重要, 但是 错过最佳起竿时间常有发生, 导致鱼儿吐钩, 假吃, 吓鱼, 跑鱼的情况, 甚至经常空手而归, 让人产生消极心理, 直接影响垂钓者的心情。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目的针对目前已有的技术缺点, 提供一种极速弹射装置, 当鱼儿 咬钩时, 能够在。
4、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拉起鱼线或鱼钩钩住鱼儿, 大大的降低鱼儿吐钩, 假吃, 吓鱼, 跑鱼的机率, 其原理简单, 易操作, 安全性高, 增加了捕获率和钓鱼的乐趣。 000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长脚弹簧和线。 0006 上述方案中, 长脚弹簧为弹射提供弹力, 线用来触发弹簧弹力。 长脚弹簧一边设有 圈, 且两边都折有角度。 0007 进一步的, 线的一端与长脚弹簧的一端相连接, 另一端穿过长脚弹簧其一端设的 圈。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弹簧迅速发力原理, 当鱼儿咬住鱼饵时拽动鱼钩,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提起鱼钩钩住鱼嘴,该装置易操作, 安全性能高,。
5、 该装置到鱼钩之 间的距离可自行调节, 鱼儿不易发现有危险存在, 容易上钩, 而在鱼儿咬钩时能够在极低的 触发力下即可迅速的发起弹力, 拉起鱼线, 钩住鱼儿, 钓鱼者不必掌握起竿技巧, 增加了钓 鱼的乐趣。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0010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0011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射后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特征及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慈举较佳的 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0013 如图1-3所示, 长脚弹簧1脚的正面和侧面均设有角度, 0014 如图1-2所示, 当需要工作时, 将长脚弹簧。
6、的两脚相互卡住, 线4绕过长脚弹簧1两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071934 U 3 脚形成的夹角, 并穿过其一边所设的圈2, 当线绷紧时, 线会往夹角方向移动, 由于长脚弹簧 的弹力主要作用在弹簧弹开的方向, 如图2所示, 其与弹力相互垂直的方向基本没受力, 加 上受力面积小, 这时当鱼儿咬钩时, 只需很小的拉力便可以时使长脚弹簧脱卡, 形成弹射。 0015 如图3所示, 当长脚弹簧弹射时, 其长脚弹簧的一边3会拉动鱼线, 钩住鱼嘴。 0016 最后应该说的是, 以上图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 照图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 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071934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071934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07193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