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药剂——扶正化饮祛痰汤。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逐渐增加,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多数属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也可作为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恶性胸腔积液常提示预后不良。恶性胸腔积液多见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其次也见于卵巢癌、胃肠道肿瘤、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可引起严重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胸痛、咳嗽、发热,严重时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引发死亡。
单纯胸腔排液虽可立即减轻压迫症状,但可控制的时间较短,多数病人胸水迅速增加。
而胸腔内化疗虽可延长控制时间,但是不良反应较大,有的患者往往被迫中断治疗而降低治疗效果。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减轻胸腔内化疗副反应的技术以对症治疗、局部用药为主,如: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静脉注射止吐药物、抗生素等;胃肠外营养支持;如果出现中度以上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则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方法虽然对减轻胸腔内化疗副反应有一定的治疗和抑制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暂时的,不能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促进正常组织的恢复,仍不能保证胸腔内化疗的顺利完成。
而中医药是以整体观念辩证施冶。在国医文献上有许多关于癌瘤论述。近年来中西医合治,中医药优势充分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以是常用治疗方法。多年临床应用本发明达到增效减毒减少化疗副反应。也是作为胸腔化疗中同步应用的中药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药药剂——扶正化饮祛痰汤。它能从整体入手对因治疗,促进人体正常组织的修复,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起到增能增效,减轻毒副反应的效果,从而保证胸腔内化疗的顺利完成。
恶性胸腔积液在中医学上属于“悬饮”范畴,该病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失和、气滞痰阻、血瘀毒聚,久病不愈进而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以致水饮停聚而成。化疗药物在中医学上多为辛热之品,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受到损伤,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疼痛、便秘、白细胞下降等,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
恶性胸腔积液并腔内化疗患者,在中医学上诊断为正虚邪实、肮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热内结,症见面色无华、咳嗽气喘、胸中烦热、心悸怔忡、咽喉不利、体倦食少、便秘溲赤,舌淡苔白,脉细数或弱。
内虚是肿瘤之根本,本发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扶正祛邪”的治疗总原则,同时结合肿瘤发病、诊治过程中所表现的“虚、痰、瘀、滞、湿、毒”等病理特点,拟定了益气养血、理气健脾、利水渗湿、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药物组方,按其重量比为:
党参13~18克、黄芪28~32克、熟地13~18克、当归13~18克、
川贝8~12克、茯苓13~18克、葶苈子8~12克、甘草8~12克、
陈皮8~12克、瓜蒌13~18克、猪苓8~12克、泽泻8~12克、
蚤休8~12克、白英8~12克。
一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药治疗机理:益气养血、理气健脾、利水渗湿、化痰散结。
按现代药理研究,结合中医药学: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含黄芪甲甙、黏液质、香豆素、皂甙、胡萝卜甙、黄芪多糖、甾醇等。黄芪对s-180荷瘤小鼠有免疫增强及抑瘤作用,另外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含皂甙、微量生物碱、多种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煎剂能延长环磷酰胺对小鼠皮下移植的Lewis肺癌及其肺转移灶荷瘤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遏止肿瘤发展;具有化疗增效作用,还有调节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降血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麦角甾醇、甘四碳酸、生物素、粗蛋白、甲壳质等。猪苓提取物的水溶部分及各种提取物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14和肝癌。猪苓煎药剂皮下注射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尚有利尿、保肝、抗菌等作用。
川贝:甘、苦、微寒;归肺、心经。川贝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人子宫颈癌JTC-26细胞有抑制作用。尚有祛痰镇咳、镇痛、镇静、降压、解痉、抗菌等作用。
瓜蒌: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含三萜皂苷、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糖类及色素等。其煎剂对腹水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尚有祛痰、抗菌、抗溃疡、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耐缺氧能力、降血脂、降血压、泻下等作用。
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精益髓。含地黄多糖、地黄低聚糖、环烯醚萜、单萜及其苷类、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类。有明显免疫抑瘤活性,促进淋巴细胞活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尚有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含挥发油、生物碱、胆碱、泽泻醇、植物甾醇、天冬酰胺、有机酸、蛋白质、多糖等。可增加尿量、尿素及氯化物的排出量,能使家兔血液中的滞留尿素及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能使动物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减慢。还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菌等作用。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含茯苓酸、齿孔酸、松苓酸、茯苓聚糖、茯苓次聚糖、麦角固醇、胆碱、组氨酸、卵磷脂及钾盐等。对实验动物的多种癌瘤有抑制和杀伤活性,对鼻咽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治疗作用,并可阻止小鼠宫颈癌肺转移。尚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作用,还有强心、镇静、催眠、护肝、抗溃疡、利尿及抗菌作用。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含维生素B12及叶酸等。能抗恶性贫血,护肝,防止肝糖元减少。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溶血性链菌、疾病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枸橼醛、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等。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能刺激呼吸粘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易于排出;能舒张支气管 而有平喘作用。
白英:甘、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祛风利湿退黄,利尿消肿。含生物碱,有番茄烯胺、澳洲茄胺、蜀羊泉碱、α-苦茄碱、β-苦茄碱、澳洲茄边碱等。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棱形细胞肉瘤及肉瘤-180。尚有促进肌体的抗体形成及蛋白质的合成、抗炎、抑菌、抗真菌及利尿等作用。
蚤休:苦、微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含蚤休甙、甾体皂甙及酚类等。对肝癌细胞、小鼠肉瘤-37和小鼠-180以及艾氏腹水均有抑制抑制作用。
葶苈子:辛、苦,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利水消肿、泻肺平喘。可治疗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痰多黄稠、胸满气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葶苈子具有强心作用,并且能调节血脂。
甘草:甘,平。归脾、心、肺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的钙、钾盐和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还含有甘草甙和天冬酰胺、甘露醇等。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及类皮质激素作用。能缓解胃平滑肌痉挛、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对溃疡面还有保护作用。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减轻刺激,有助于止咳,可作为保护性的祛痰药。
方中:黄芪、党参甘温补气、健脾益肺;当归、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四药合用为君,共奏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之功。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化痰散结;瓜蒌润肺化痰、利气宽胸;川贝润肺散结、清热化痰止咳;陈皮理气健脾、宽中,燥湿化痰;葶苈子泻肺止咳、利水消肿;以上七药相伍,化饮祛痰之功显著,为臣药。白英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从现代药理研究来看,本发明的药剂具有下列作用:第一,直接抗肿瘤作用,阻止癌细胞生长转移。第二,增强宿主免疫功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因子,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第三,具有反突变作用,可预防肿瘤的发生,并且有化疗增效作用。第四,广谱的抗菌作用,能防治治疗过程中由于天然免疫屏障损害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第五,镇静镇痛,清心除烦,改善睡眠,调整人体最佳免疫状态。第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纤维素,改善食欲,通泄大便,保证人体营养成分的供应。第七,利尿、镇咳、促进痰液排出,减缓胸水的产生。第八,调节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第九,保护肝脏,促进蛋白质合成。第十,类肾上腺皮质作用,从而发挥抗炎功能。
本发明经临床应用证明:具有能增加疗效、减低副反应,促进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增加食欲,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肿瘤等特点,其可作为胸腔内化疗中同步应用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按现代药理研究,结合中医药学,拟定了益气养血、理气健脾、利水渗湿、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其药物组方,按其重量比为:
党参13~18克、黄芪28~32克、熟地13~18克、当归13~18克、
川贝8~12克、茯苓13~18克、葶苈子8~12克、甘草8~12克、
陈皮8~12克、瓜蒌13~18克、猪苓8~12克、泽泻8~12克、
蚤休8~12克、白英8~12克。
一日一剂,水煎服。
为了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先将上述药物(即一剂),以水1500ml煎煮15~2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水1500ml煎煮15~20分钟,再取出药液,将二次的药液合并,一日分三次温服。
临床应用情况:
患者共80例,其中:肺癌40例,乳腺癌17例,胃癌4例,结直肠癌6例,卵巢癌2例,食道癌2例,肝癌2例,淋巴瘤5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腔内化疗配合使用本发明药物)40例,对照组(单纯腔内化疗)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0岁。
疗效判定标准:胸水变化参照WHO规定标准。完全缓解(CR):积液消失,症状缓解,B超证实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积液显著减少(50%以上),症状好转,并维持4周以上;无效(NC):症状无好转,胸水无减少或4周内复发。
疗效比较:治疗组:CR30例(75%),PR6例(15%),NC4例(10%);总有效率(CR+PR)90%。对照组:CR16例(40%),PR13例(32.5%),NC11例(27.5%),总有效率(CR+PR)72.5%。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本发明药物配合腔内化疗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按照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设立观察指标(具体如下):
两组不良反应统计情况如下:(具体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的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1岁;胸闷、憋喘;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纵隔内巨大肿瘤并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同时服用本发明药剂。症状明显改善,10天后复查,胸水消失,纵隔内肿块明显缩小。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后在CT引导下纵隔内肿块穿刺取活样为恶性淋巴瘤。之后未再发生胸腔积液。
患者田某:男,41岁;咳嗽、胸闷、咯血月余;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癌并胸腔内大量积液,抽胸水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为腺癌。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同时服本发明药剂。症状明显改善,10天后复查,胸水完全消失,缓解期3个月。现健康生存。
由上可见,本发明具有能增加疗效、减低副反应,促进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增加食欲,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肿瘤等特点,其可作为胸腔内化疗中同步应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医学》贺志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6月第3版
2、《实用肿瘤内科学》周际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
3、《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1版
4、《伤寒心法要诀》郝万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5月第3版
5、《方剂学》王义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6、《肿瘤临床常用中药指南》唐先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
7、《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居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