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6649744
  • 上传时间:2019-09-03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793.5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18503.1

    申请日:

    20070817

    公开号:

    CN101112444A

    公开日:

    20080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0,A61P15/00,A61P17/00,A61P17/04,A61P31/10,A61K35/413,A61K35/55,A61K33/34,A61K33/36

    主分类号:

    A61K36/80,A61P15/00,A61P17/00,A61P17/04,A61P31/10,A61K35/413,A61K35/55,A61K33/34,A61K33/36

    申请人:

    陕西关爱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喜雅

    地址:

    712000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医药工业园

    优先权:

    CN200710018503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郑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该药物山下列原料及其重量比组成:刺柏11%~13%,烈香杜鹃11%~13%,大籽蒿11%~13%,麻黄11%~13%,水柏枝11%~13%,熊胆粉0.6%~0.8%,马尿泡9%~11%,雄黄9%~11%,胆矾5%~7%,麝香0.2%~0.4%,薄荷10%~12%,原料的总和为100%;其制法是将上述配方中的雄黄水飞成细粉。麝香另研细粉。胆矾、熊胆粉分别用少量温水溶解滤过,刺柏、烈香杜鹃、大籽蒿、薄荷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与上述细粉及溶液混合均匀,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及其重量比组成:刺柏:11%~13%,烈香杜鹃:11%~13%,大籽蒿:11%~13%,麻黄:11%~13%,水柏枝;11%~13%,熊胆粉;0.6%~0.8%,马尿泡:9%~11%,雄黄:9%~11%,胆矾:5%~7%,麝香:0.2%~0.4%,薄荷:10%~12%,原料的总和为10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制备:将雄黄水飞成细粉,麝香另研细粉;胆矾、熊胆粉分别用少量温水溶解滤过,得到胆矾和熊胆粉溶液;刺柏、烈香杜鹃、大籽蒿、薄荷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麻黄、马尿泡、水柏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将清膏与上述雄黄和麝香细粉及胆矾和熊胆粉溶液混合均匀,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 该药物特别适用于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手癣、足癣以及妇科炎症。

    背景技术

    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手、足癣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足癣是一般人群 中最为常见,手癣多由足癣传染所致,二者临床表现大致相似,虽然亦有差异,但一般 可以分三型:水疱型,擦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临床表现为起初 皮肤瘙痒,以后由于过度搔抓刺激,而出现抓痕、血痂、丘疹等继发性皮肤病变。手、 足癣实质上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其基本病理是:浅表部真菌感染,常为表皮癣菌属及 毛癣菌属,皮损常因抓搔而继发感染。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的病因似与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主要诱因有神经精神因素、饮食、胃肠道 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以及局部受毛织品、硬质衣领或化学物质等刺激。手、足癣治疗 上多以外用药为主,在有感染时先处理感染,然后治本病,以抑制、杀灭真菌。急、慢 性皮炎,皮肤瘙痒治疗上首要目的是阻断搔抓引起的恶性循环,继而局部外用药物、或 全身治疗。中医药理论认为手、足癣系外受风毒、湿邪侵袭;内为血燥,脾胃湿热,郁 于皮肤,外湿与内湿交困,遂发本病。而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多由外感风湿之邪, 内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饮食劳伤,致使风、湿、热蕴积肌肤而成。 它们的基本病机是以外邪侵袭为主,在治疗上应以祛除外邪为主。

    目前常见的治疗药物以抗真菌药,抗组胺药物,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为主,其中较 为常用的化学药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以及H1受体阻断 药、B族维生素等,但应用中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如灰黄霉素可引起头痛,恶心, 腹泻,皮疹;以及周围神经炎,共济失调,昏睡,眩晕,晕厥,视觉模糊等神经系统反 应,动物试验证明本药物有致畸作用;且用药后易复发,再感染。制霉菌素毒性大,大 剂量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咪康唑用药后可出现皮疹等变态反应。克霉唑可产生 抑郁,幻觉,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神经系统反应。H1受体阻断药会产生镇静,嗜睡,乏力 等中枢抑制现象,以及口干,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B族维生素尚可引起皮 疹,药热等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偶尔有皮肤潮红、瘙痒、头晕;大量服用 可出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常用的中药缺乏公认有效的制剂,普遍疗效不确切,临 床疗效观察较多,动物试验研究较少。且在治疗上只片面地祛除某一种外邪,而忽视整 体治疗效果。因此在手、足癣,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的治疗上,尚缺乏疗效好,副 作用小的理想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该 药物经动物实验研究和药效、药理学试验证明,该药物具有抗炎、止痒、抑菌、止痛、 解热、提高细胞免疫之功效,对治疗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手癣、足癣以及妇科炎 症所致的阴痒肿痛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药物 由下列原料及其重量比组成:刺柏:11%~13%,烈香杜鹃:11%~13%,大籽蒿:11 %~13%,麻黄:11%~13%,水柏枝;11%~13%,熊胆粉;0.6%~0.8%,马尿泡: 9%~11%,雄黄:9%~11%,胆矾:5%~7%,麝香:0.2%~0.4%,薄荷:10%~ 12%,原料的总和为100%。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制备:

    将雄黄水飞成细粉,麝香另研细粉;

    胆矾、熊胆粉分别用少量温水溶解滤过,得到胆矾和熊胆粉溶液;

    刺柏、烈香杜鹃、大籽蒿、薄荷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麻黄、马尿泡、 水柏枝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

    将清膏与上述雄黄和麝香细粉及胆矾和熊胆粉溶液混合均匀,喷入挥发油,搅匀, 分装,即得。

    本发明制备的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为含少量沉淀的棕色液 体;气清香,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皮炎,皮 肤瘙痒,手癣、足癣;妇科炎症所致的阴痒肿痛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 料及其重量比组成:刺柏:11%~13%,烈香杜鹃:11%~13%,大籽蒿:11%~13 %,麻黄:11%~13%,水柏枝;11%~13%,熊胆粉;0.6%~0.8%,马尿泡:9%~ 11%,雄黄:9%~11%,胆矾:5%~7%,麝香:0.2%~0.4%,薄荷:10%~12%, 原料的总和为100%。

    以下对配方中的中药性能作进一步解释:

    刺柏

    为柏科植物杜松、刺柏、西伯利亚刺柏、高山柏以带叶嫩枝和果实入药。主产于西 藏、甘肃南部、四川、云南;陕西南部、安徽、福建、台湾、湖北西部、贵州等地。于 夏季采集带叶的嫩枝,秋季采集果实,分别晾干。

    【药性】苦、涩、寒。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晶珠本草》记载:“刺柏果实治赤巴病扩散、皮肤瘙痒、痔疮。”

    2.《四部医典》记载:“叶(含嫩枝)清肾热,杀虫,治肾脏病、肾热病,膀胱热。果实 收敛赤巴病,解毒,杀虫,治疗赤巴病扩散症、皮肤瘙痒、痔疮。”

    烈香杜鹃

    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以花、叶或带叶嫩枝入药。主产于西藏东部、青海及甘 肃南部。开花盛期采摘,分别采摘花和叶,晾干。

    【药性】叶:苦、涩、温。花:辛、温、轻。

    【功效】叶:祛寒、解毒。花:滋补益肾。

    【应用】

    1.《月王药诊》记载:塔利“治龙、赤巴、培根病、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水土不服。”

    2.《明释三十章》记载:性温,治培根病、肺病疼痛、呃逆。

    3.《晶珠本草》记载:塔利“滋补益寿,治寒性培根病。”

    大籽蒿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以全草入药。主产于华北、西北、东北各省区。盛花期采摘, 拣除枯叶,阴干备用。

    【药性】味微甘、苦,性凉。

    【功效】散肿,止血。

    【应用】

    1.《品珠本草》记载:“坎巴止血,消散四肢肿胀。”

    2.《形态比喻》记载:白坎巴气味甘甜,功效散肿,治疮疖,托引肺病,利肾。

    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 内蒙。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药性】气微香,味涩、微苦。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 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 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 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综上所述,麻 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2.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 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水柏枝

    为柽柳科植物水柏枝等同属多种植物,以嫩枝入药。主产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 春、夏采收,剪取嫩枝晒干。

    【药性】味涩、甘,性凉。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晶珠本草》记载:奥木吾清散久蓄聚积之毒热,以花、叶、红色嫩枝入药。

    2.《祖先口述》记载:奥木吾解肉毒、配合毒,本品不可能搞错。

    熊胆粉

    为食肉目熊科黑熊,以胆入药。主产于西藏、青海等地。捕获黑熊后,剖腹取胆, 阴干。

    【药性】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镇痉,明目,杀虫止血。

    【应用】

    1.《晶珠本草》记载:熊胆止血,去腐,生肌,敛糜烂。

    2.《藏医药选编》记载:熊胆为一些动物胆之珍品,能固守脉口,解毒疗伤,除胆热, 明目。主治血管破裂,各种疮疡,胆病,目疾。

    马尿泡

    为茄科植物马尿泡,以根、根茎和种子入药。主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 西部等地。八月果实成熟时采割,晒干,打下种子。秋末待植株枯萎时采挖根,洗干净, 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性】苦、寒。

    【功效】镇惊,杀虫,消炎。

    【应用】

    1.《晶珠本草》记载:唐冲分为黑、白、花三种。其功效杀虫。治黄水病,胃病。

    2.《如意宝树》称唐冲嘎保可治癫狂病。

    雄黄

    为硫化物类矿物黄族雄黄,采挖后,去杂质。

    【药性】辛、温;有毒。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应用】

    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胆矾

    【药性】味酸,咸,性温。

    【功效】散淤,解毒,催吐,杀虫,敛疮。

    【应用】

    《晶珠本草》记载:胆矾除疔痈,破痞瘤,去翳障。

    人工麝香

    【药性】辛、温。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

    《晶珠本草》记载:麝香为汁液类精华药物,解毒,杀虫,消炎,辟秽,治肾病。

    薄荷

    【药性】辛、凉。

    【功效】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应用】用于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等。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药效、药理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处方:刺柏120g,烈香杜鹃120g,大籽蒿120g,麻黄120g,水柏枝120g, 熊胆粉7g,马尿泡100g,雄黄100g,胆矾60g,人工麝香3g,薄荷110g;制成1000ml。

    制法:上述处方中的雄黄水飞成细粉。

    麝香另研细粉。

    胆矾、熊胆粉分别用少量温水溶解滤过,得到胆矾和熊胆粉溶液;刺柏、烈香杜鹃、 大籽蒿、薄荷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药材原料(麻黄、马尿泡、水柏枝) 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1.20-1.25(50℃)的清膏;

    清膏与上述雄黄和麝香细粉及胆矾和熊胆粉溶液混合均匀,喷入挥发油,搅匀,分 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含少量沉淀的棕色液体;气清香。

    鉴别方法:

    (1)取本品30ml,加浓氨试液1ml,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 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 制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 冰醋酸-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

    (2)取本品30ml,加浓氨试液1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 液,挥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烈香杜鹃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ul、对照品 溶液6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浓氨试液(8∶6∶0.3)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 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30ml,用乙酸乙酯20ml振摇提取,取乙酸乙酯液,浓缩至2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马尿泡对照药材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 液浓缩至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 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ul、对照药材溶液6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 甲苯-甲酸-丙酮(4∶4∶0.1∶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 以10%硫酸乙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褐色斑点。

    检查项目: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A)。

    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G)。

    三氧化二砷限量:取本品150ml,摇匀,精密量取10ml,滤过,滤液备用。残渣用 稀盐酸洗涤2次,每次10ml,洗涤液与滤液合并,置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盐 酸5ml与水21ml,照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F第一法)检查,所 得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其他:应符合洗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S)。

    正丁醇提取物:取本品,混匀,精密量取3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30ml、 30ml、30ml、10ml、10ml),  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蒸干, 在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容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即得。

    本品含正丁醇提取物不得少于1.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 酸溶液(含0.1%三乙胺)(3∶9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 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的盐酸溶 液制成每1ml含35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5ml,加水10ml及浓氨试液5ml,用乙醚提取5 次(30ml,30ml,20ml,20ml,20ml),合并乙醚液,加盐酸乙醇溶液(1→20)2ml,混 匀,低温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即得。

    规格:每瓶装150ml,每1ml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C10H15NO·HCI)计,不得少 于12μ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止痒。用于急、慢性皮炎,皮肤瘙痒,手 癣、足癣;妇科炎症所致的阴痒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取本品10~20ml,加温水1000ml,浸洗患处,一日2~3次;亦 可原液直接擦洗患处。

    禁忌:孕妇禁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粘膜处慎用。

    注意事项:(1)切忌入口。

    (2)本品含雄黄,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3)如有少量沉淀,摇匀后使用。

    实施例2:

    处方:刺柏110g,烈香杜鹃110g,大籽蒿110g,麻黄110g,水柏枝110g, 熊胆粉7.5g,马尿泡115g,雄黄115g,胆矾65g,人工麝香2.5g,薄荷125g;制成1000ml。

    其它均同实施例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可以例举许多,由于本申请采用的多为清热解毒药,因 此在上述原料的范围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此不一一例举。

    肤净康洗剂处方是我公司科研从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及现代医 药学理论研制而成。该方组方合理,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是治疗急、慢性皮炎,皮 肤瘙痒,手癣、足癣以及妇科炎症所致的阴痒肿痛疾病较先进的药物。该方由刺柏、烈 香杜鹃、大籽蒿、麻黄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其中以刺柏、烈香杜鹃、大籽蒿为君药,共 奏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止痒之功,以达到消除炎症,止痛止痒之目的;麻黄、 水柏枝清热解毒;马尿泡、雄黄具杀虫,解毒,消炎之功效;四者共为方中臣药;同时 佐以薄荷,胆矾宣散、敛疮,进而达到解毒、去腐生肌之目的;以熊胆粉、人工麝香为 使药,共奏清热解毒,生肌、止痛、止痒之功。

    特别说明:以下文中出现的肤净康洗剂,均指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 肿痛疾病的药物制成的洗剂。

    肤净康洗剂主要药效学试验

    1、抗炎作用

    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随 机分成5组,腹部皮肤涂药每天1次,连续3天,术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射0.5% 伊文思蓝10ml/kg,随即腹腔注射0.6%HAC10ml/kg,20min后脱颈处死大 鼠,剪开腹部皮肤,用尘理盐水多次洗涤腹腔,收集合并洗液6ml,取3ml上清液, 以蒸馏水等比稀释,5000r/min离心5min,用UV1221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 在590nm处的光吸收度,结果见表1。肤净康洗剂能明显地抑制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表1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8)

      组别     剂量(ml/kg)     光吸光度   茶籽油   红花油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0.35     2.14     2.14     4.28     8.56     0.932±0.237     0.554±0.209**    0.813±0.209     0.626±0.145*    0.543±0.125**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P<0.01

    2、止痒作用

    豚鼠30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有,随机分5组,于实验前一天将各组豚 鼠右后足背剃毛。实验当日,以粗砂纸擦伤豚鼠右后足背去毛处约1cm2,再分组涂 药,末次给药后10min,开始在创面上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 隔3min按0.01%、0.02%、0.03%……浓度递增至0.1%(大于0.1%浓度按0.1%计算) 直至豚鼠开始舔右后足。以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累积总量为致痒 阈。结果见表2。可见肤净康洗剂能明显提高豚鼠的致痒阈,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表2肤净康洗剂的止痒作用试验(,n=6)

      组别     剂量(ml/kg)     致痒阈(μg)   茶籽油   皮康霜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0.35     25mg     2.14     4.28     8.56     1.75+1.21     20.17±7.81**    2.58±2.08     9.42±5.94*    21.0±8.36**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P<0.01

    3、抑菌作用

    体外抑菌作用  用相应的培养基稀释试药(原药液浓度0.98g·ml-1),取试管若 干,每管加试药1mL,每支加入0.1mL经10-3稀释的新鲜菌液(白色念珠菌按1∶ 800稀释)。置37℃培养箱内,培养18h,以试管中不形成菌落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浓度(MIC)。菌株对照组加菌不加药。结果表明肤净康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淋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淋球菌敏感(见 表3)。

    表3体外抑菌实验

    菌种     肤净康洗剂MIC(g·ml-1)     洁尔阴洗液MIC(ml·ml-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淋球菌 变形杆菌 白色念珠菌     0.242     0.121     0.06     0.121     0.121     0.416     0.208     0.208     0.242     0.208

    4、细胞免疫功能试验

    ICR雄性小白鼠50只,体重(21.2±2.9)g,随机分成5组,每鼠每天肌肉注射植 物血凝素10mg/kg,共3d,同时实验组每日皮下注射药物0.1ml/只,对照组注射等 量生理盐水,共8d,第8d剪尾,取血推片,瑞氏染色,油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 淋巴母细胞、过渡型细胞,分别计算它们所占百分率。结果肤净康洗剂3个剂量组均 可使小鼠对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淋巴母细胞、过渡型细胞的百分 率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可提高淋巴细胞的应答 能力,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与洁尔阴组比较,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 表4。

    表4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n=10)

      组别     淋巴母细胞(%)     过渡型细胞(%)   对照组   洁尔阴组   10%肤净康洗剂   50%肤净康洗剂   100%肤净康洗剂     18.67±3.89     26.08±4.19*     26.92±4.56*     27.10±4.38*     27.17±4.23*     38.75±6.25     40.75±5.66     44.75±6.86*     44.70±6.79     44.67±6.75*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5、止痛作用

    采用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NIH小鼠44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 5组,小鼠腹部剪毛后经皮肤涂药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 0.6%醋酸10ml/kg,记录15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见表5。肤净康 洗剂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

    表5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n=9)

      组别     剂量(ml/kg)     扭体次数(次)   茶籽油   红花油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肤净康洗剂     0.35     2.14     2.14     4.28     8.56     25.8±16.0     11.1±5.78*    15.4±8.47     15.1±7.80     11.8±7.98*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6、解热作用

    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的影响  取健康白色家兔,雌雄各半,2.0~ 2.2kg,每日测定体温1~2次,连续3d以上,使家兔适应体温操作,选择体温38.6~ 39.5℃之间,波动在0.3℃以内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除阳性对照组ig给予 阿斯匹林(0.1g·kg-1),其余3组家兔腹部脱毛,分别涂以蒸馏水、肤净康洗剂4.28, 8.56ml·kg-1,给药范围5×4cm2。给药后1h,每兔均从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标准品50 Eu·kg-1,于内毒素攻击后0.5,1,2,3,4,6h各测体温1次,以给药前家兔体温平 均值为基数,计算各测定时间点家兔体温变化,以各时间点体温变化作t检验。结果 见表7.蒸馏水组家兔注射内毒素后体温逐渐升高,于1h达高峰,随后体温略有下降, 于4h达第2次高峰,并持续至6h,肤净康洗剂8.56ml·kg-1剂量组,可对抗iv内毒 素0.5h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作用持续至6h,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阳性药阿斯匹林亦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肤净康洗剂可明显抑制内毒素 所致家兔感染性发热。

    表6肤净康洗剂对注射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的影响(,n=6)

    组别   剂量   kg-1  注射前   体温 注射后体温升高值 0.5h   1h 2h 3h 4h    6h 蒸馏水 阿斯匹林 肤净康 肤净康   0.1g   8.56ml   4.28ml   39.1±0.3   39.2±0.3   39.1±0.3   39.1±0.3 0.33±0.23 0.23±0.22 0.07±0.05*0.25±0.16   1.12±0.19   0.70±0.11**  0.53±0.23**  0.76±0.22*0.98±0.15 0.72±0.13**0.68±0.17**0.77±0.16*1.05±0.10 0.80±0.11**0.78±0.15**0.85±0.16*1.20±0.09 0.90±0.14**0.88±0.12**1.02±0.12*   0.87±0.08    0.60±0.24*   0.65±0.18*   0.72±0.12*

    与蒸馏水比较,*P<0.05,**P<0.01.

    7、对阴道粘膜多次给药的影响

    SD♀性大鼠,体重(220±20)g,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①肤净康洗剂组(0.98 g/mL以生药计);②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用鼠灌胃器将各组所用试药0.2mL 注入大鼠阴道内,每间隔1h给药1次,每日3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动 物,取阴道组织检查。结果肉眼观察给药组和对照组均无红肿、充血,病理组织学检查 亦未见病理改变。

    肤净康洗剂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1.1豚鼠皮肤准备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毛脱去,脱毛面积为40cm2左 右,去毛后24h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划破,如皮肤受伤,该豚鼠不宜用作完好皮 肤的急性毒性实验;用灭菌针尖将去毛消毒皮肤划破,见有渗血为度,该豚鼠用作破损皮 肤的急性毒性实验。

    1.2方法与观察  实验分成4组,即正常皮肤两个剂量组,破损皮肤两个剂量组, 每组10只,低剂量组每只给予肤净康洗剂1mL,高剂量组每只给予肤净康洗剂5mL,将 受试物均匀地涂于动物背部脱毛区,高剂量组分次涂,待每次药物干后再涂下一次,最 后用无刺激性纱布和胶布固定,给受试物24h后,用温水除去残留的受试物,去除受试 物后1、24、48、72h至第七日,每日观察记录动物皮肤毛发、眼和粘膜的变化、呼吸、 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有否中毒表现,若遇动物死亡,应及时尸检和肉眼观察,必 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1.3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去除受试物1h开始观察,直至第七天,正常皮肤 组实验动物活动自如,觅食正常,涂药处皮肤毛发光泽正常,眼与粘膜无变化、呼吸无 异常,未见中枢神经有异常表现;未见豚鼠有全身中毒反应,无一动物死亡;破损皮肤组 除破损皮肤涂药后出现红肿外,其它体征与正常皮肤组无异常。表明肤净康洗剂两种剂 量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只是皮肤破损处使用会使皮肤红肿。

    2.抗过敏作用

    白色豚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先在背 部左侧皮肤上去毛3cm×3cm,第2天涂药。第1组涂肤净康洗剂2ml,二组涂凡士林2g, 三组涂1%二硝基氯苯(DNCB)0.2ml,均用玻纸,纱布,胶布固定,保持6h,第7天和14 天再同样涂药各1次,14d后进行激发试验,在背部右侧皮肤上去毛3cm×3cm,一、二、 三组分别涂肤净康洗剂1ml,凡士林1g,1%DNCB0.2ml。6h后去除涂物,即刻观察,并 于24、48、72h观察皮肤过敏反应。

    DNCB组豚鼠激发部位的皮肤呈中度发红,轻度水肿,表明有致敏性。而肤净康洗剂 和凡士林组未发现过敏反应。

    3、长期毒性试验

    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3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先在 背部皮肤上去毛6cm×7cm,第2天开始涂药或空白对照(凡士林),药1、2、3组每次 涂药分别为4,8,16ml/kg,连续28d。除皮肤明显发红外,未见其他毒性反应,动物活 动、饮食、毛发、粘膜均如常,28d后体重增加20g左右。血液生化指标、血象与对照 组无明显差别(表7,8),心、肝、脾、肺、肾、胃、肠、子宫、睾丸大体观察,药组与 对照组均无异常现象,药3组即肤净康洗剂大剂量组和对照组,皮肤和心、肝、脾、肺、 肾组织切片镜检,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病理变化。

    表7肤净康洗剂皮肤毒性试验——对血象的影响(n=10)

    组别   血红蛋白   g/L  红细胞数  ×1012/L  白细胞数  ×109/L   白细胞分类(%)   血小板数   ×109/L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药1组 药2组 药3组 对照组   156.6±14.7   152.0±8.34   152.9±8.25   157.0±11.0  5.34±0.72  5.18±0.48  5.12±0.23  5.35±0.51  11.4±1.08  11.6±1.11  11.7±1.41  11.1±0.82   66.5±3.71   65.8±5.90   67.7±4.90   68.2±3.32   29.0±3.77   29 8±5.94   27.1±5.17   27.1±3.30  4.30±0.94  4.40±1.57  4.20±1.22  4.30±0.63   445.6±18.1   463.1±35.5   455.3±26.8   446.1±22.7

    表8肤净康洗剂皮肤毒性试验——对血液生化的影响

    组别  AST  (卡门氏单位)     ALT     (卡门氏单位)   BUn   (mmol/L)   Cr   (umol/L)   AKP   (金氏单位) 药1组 药2组 药3组 对照组  9.3±1.9  8.9±1.9  8.4±1.9  8.5±1.1     20.7±7.8     21.2±5.3     20.3±6.0     19.9±4.1   5.3±1.1   4.8±1.0   5.2±1.1   4.8±1.1   71.6±14.1   67.7±10.3   73.4±12.8   69.3±12.7   20.7±14.4   28.1±12.7   21.4±13.3   21.3±11.5

    续表表8肤净康洗剂皮肤毒性试验——对血液生化的影响

    组别  GLu  (mmol/L)     TC     (mmol/L)   Bil   (umol/L)     TP     (g/L)  ALB  (g/L) 药1组 药2组 药3组 对照组  6.2±0.9  5.6±0.9  6.3±0.7  6.2±1.2     1.5±0.4     1.4±0.4     1.3±0.4     1.3±0.4   5.6±1.1   5.8±0.9   5.6±1.4   5.5±1.2     69.2±4.1     70.8±6.2     73.0±4.8     69.6±5.7  33.8±4.5  34.1±4.2  36.3±3.3  38.7±3.3

    注: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Bun(尿素氮)、Cr(肌肝)、AKP(碱性磷酸酶)、GIu(血 糖)、TC(总胆固醇)、BIL(胆红素)、TP(总蛋白)、ALB(白蛋白)。

    结论:结果表明肤净康洗剂两种剂量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只是皮肤破损处使用 会使皮肤红肿。另外,肤净康洗剂无皮肤过敏反应。长期毒性试验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 较,血液生化指标、血象均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该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没有毒性,可 以安全使用。

    关 键  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皮肤科 疾病 妇科 阴痒 肿痛 药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及妇科阴痒肿痛疾病的药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4974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