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63515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1.02 CN 202635154 U *CN202635154U* (21)申请号 201220179604.3 (22)申请日 2012.04.25 A01G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4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长坑村福 民路 55 号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邱桂根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雷利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
2、真菌栽培设备技术领域, 特 别是涉及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结 构包括面盖和环形底盖, 环形底盖内设置环形过 滤体, 环形底盖外侧端面对应环形过滤体设置外 侧呼吸口, 外侧呼吸口由若干凸起间隔形成, 面盖 下部设有圆形下凸, 面盖通过圆形下凸和凸起固 接于环形底盖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栽培金针 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保证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呼吸 量 ; 保证空气经过海绵的过滤达到净化要求 ; 保 证菌丝培养过程中因空气污染的几率大大降低, 而且设计构思巧妙, 结构简单, 生产成本低。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包括面盖和环形底盖, 所述环形底 盖内设置环形过滤体, 所述环形底盖外侧端面对应所述环形过滤体设置外侧呼吸口, 所述 外侧呼吸口由若干凸起间隔形成, 所述面盖下部设有圆形下凸, 所述面盖通过所述圆形下 凸和所述凸起固接于所述环形底盖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过滤体 为环形海绵。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侧呼 吸口沿所述环形底。
4、盖外侧端面呈等间距分布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环形底 盖内侧端面对应所述环形过滤体设置若干内侧呼吸口。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侧呼 吸口为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内侧呼吸口。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起上 部设置卡凸, 所述圆形下凸对应所述卡凸设置卡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35154 U 2 1/3 页 3 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针菇栽培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
5、是涉及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 的瓶盖。 背景技术 0002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 菌柄脆、 营养丰富、 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 目前, 金针菇是世 界上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可在我国北方的寒冬季节栽培, 在冬春 季蔬菜淡季上市, 价格高昂, 因而生产效益较高。 0003 金针菇属于真菌的一种, 其培养基在灭菌、 接种过后, 其菌丝生长培养阶段极易被 各种细菌和霉菌侵入造成污染, 一旦污染其菌丝生长将受到严重抑制, 甚至萎缩死亡。因 此, 如何最大程度地预防细菌和霉菌污染菌丝, 除了本身培养环境要达到要求之外, 栽培瓶 的瓶盖设计是否合理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0004 目前, 。
6、瓶栽金针菇瓶盖的使用分三种 : 一种是直接用牛皮纸将瓶口包裹起来再用 橡皮筋绑紧 ; 一种是单层塑料盖 ; 还有一种是双层塑料夹牛皮纸盖和双层塑料夹海绵盖。 0005 但是,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瓶栽金针菇瓶盖存在以下缺点 : 0006 1、 牛皮纸瓶盖 : 多采用人工手工操作, 工作量大, 一般只在小规模生产或母钟的制 备才会使用到, 并且容易损坏 ; 0007 2、 单层塑料盖 : 多设计的与瓶口合盖后, 有一定的松弛度, 因要保证瓶内菌丝生长 有一定的呼吸空隙。 虽然和双层塑料盖相比, 在制作成本上节约不少, 但因为少了一个空气 过滤夹层, 在天气较热的夏天, 被空气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0。
7、008 3、 双层塑料夹牛皮纸盖 : 牛皮纸经过高温灭菌后, 使用时间一长容易变脆损坏, 更 换起来极其麻烦。 发明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 培瓶的瓶盖, 其保证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呼吸量 ; 保证空气经过海绵的过滤达到净化要求 ; 保证菌丝培养过程中因空气污染的几率大大降低。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11 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包括面盖和环形底盖, 环形底盖内设置环形过 滤体, 环形底盖外侧端面对应环形过滤体设置外侧呼吸口, 外侧呼吸口由若干凸起间隔形 成, 面盖下部设有圆形下凸, 面盖通过圆。
8、形下凸和凸起固接于环形底盖上方。 0012 进一步, 过滤体为环形海绵。 0013 进一步, 外侧呼吸口沿环形底盖外侧端面呈等间距分布设置。 0014 进一步, 环形底盖内侧端面对应环形过滤体设置若干内侧呼吸口。 0015 进一步, 内侧呼吸口为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内侧呼吸口。 0016 进一步, 凸起上部设置卡凸, 圆形下凸对应卡凸设置卡扣。 说 明 书 CN 202635154 U 3 2/3 页 4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保证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呼吸量 ; 保证空气经过海绵的过滤达到净化要求 ; 保证菌丝培养过程中因空气污染。
9、的机率大大降 低, 而且设计构思巧妙, 结构简单, 生产成本低。 0019 附图说明 0020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 何限制。 002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的底盖实施例 1 结构示意 图 ;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的面盖底面实施例1结构示 意图 ; 0023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的底盖实施例 2 结构示意 图。 0024 在图中包括有 : 0025 1面盖、 0026 2环形底盖、 0027 3外侧呼吸口、 0028 4凸起、 0029 5圆形下凸。
10、、 0030 6环形海绵、 0031 7内侧呼吸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3 实施例 1 : 0034 如图1、 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栽培金针菇用栽培瓶的瓶盖, 包括面盖1 和环形底盖 2, 面盖 1 固接于环形底盖 2 上方, 环形底盖 2 外侧端面设置呈环形阵列排布的 若干外侧呼吸口3, 使瓶盖各个方向进气均匀, 外侧呼吸口3由若干凸起4间隔形成, 环形底 盖 2 内侧端面设置内侧圆形凸起, 环形底盖 2 的外侧呼吸口 3 和内侧圆形凸起之间设置环 形海绵 6, 环形海绵 6 用于过滤进入栽培瓶的空气。 0035 凸起4上部设。
11、置卡凸, 面盖1下部设有圆形下凸5, 圆形下凸5对应卡凸设置卡扣, 面盖 1 扣在底盖上方, 即可固定。 0036 栽培瓶内的金针菇通过瓶盖内的环形海绵6以及外侧呼吸口3呼吸栽培瓶外部的 空气, 从而保证空气经过环形海绵 6 的过滤达到净化要求。 0037 实施例 2 : 0038 如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大致相同, 相同之处不在赘述, 其区别在于 : 0039 环形底盖 2 内侧端面对应环形过滤体设置内侧还设置若干内侧呼吸口 7, 内侧呼 吸口 7 为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内侧呼吸口 7, 使瓶盖各个方向进气均匀。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
12、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说 明 书 CN 202635154 U 4 3/3 页 5 新型, 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635154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154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154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15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