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绿墙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绿墙结构.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666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2.05 CN 203416668 U (21)申请号 201320390413.6 (22)申请日 2013.07.02 A01G 9/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昕麟庭园艺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 (72)发明人 庄承鑫 卢昕宏 周宗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董惠石 (54) 实用新型名称 组合式绿墙结构 (57) 摘要 一种组合式绿墙结构, 主要于支撑架前端开 有槽孔, 并于植栽盆后端设有卡钩, 而能于支撑架 套置入底座时, 将植栽盆的。
2、卡钩嵌卡入支撑架的 槽孔内, 使植栽盆固定于支撑架上, 并利用该嵌卡 结构将多个植栽盆固定于支撑架以形成一绿墙, 且该植栽盆的盆底设有一凹槽, 前端面则开有多 个狭长状的排水孔, 而能于浇水时将水分储存于 凹槽所形成的集水槽中, 并利用狭长状排水孔使 多余水分沿着植栽盆边缘流出再滴落下一层植栽 中, 且该排水孔同时能作为气孔以避免植物盘根 而影响排水, 故能提高植物存活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6668 。
3、U CN 203416668 U 1/1 页 2 1. 一种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组合式绿墙结构包含 : 两个以上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前端开有多排成对的槽孔 ; 两个以上的底座, 所述底座供支撑架套置, 使支撑架能直立置放 ; 以及 至少一植栽盆, 该植栽盆后端设有卡钩。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卡钩能嵌卡于支撑架的槽孔 内。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植栽盆顶缘开有弧槽。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植栽盆底端设有凹槽。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
4、征在于, 该植栽盆前端面开有多个狭长 状的排水孔。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植栽盆的端边设有套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416668 U 2 1/5 页 3 组合式绿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组合式绿墙结构, 尤指一种利用嵌卡结构将多个植栽盆组 合于支撑架, 而能便于组装或拆解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热岛效应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已为普遍发生于各大城市的气候异常现 象, 随着都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使大楼林立于各大城市而大伏减少了树木与绿地的植被空 间, 且道路及地表多由柏油。
5、及混凝土覆盖, 使表地不仅无法藉土壤存蓄水分, 还会吸收并蓄 集太阳幅射, 此外, 工业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质再加上空气中来自于汽、 机车及空调设备的 废气, 以及过度密集的建筑物阻挡或改变风的流动等, 皆为加速热岛效应促使城市高温化 的原因。 0003 为使影响加剧的城市热岛效应获得缓解, 世界各大城市纷纷藉由推行城市绿建 筑、 分散市区人口、 采用高反射表材、 涂料, 增加公园、 绿地及水池等政策来改善该现象, 其 中, 利用于建筑物的墙面及屋顶种植植物为达到绿化建筑最简要的方式, 亦促成绿墙的发 展。所谓绿墙藉由攀附型植物将墙面包覆, 以达成隔热、 降温及增加绿地面积的功效, 然而 该种绿。
6、墙其品种选择性少且照顾不易, 因此其后即发展出盆栽型绿墙, 藉由盆栽的组合及 堆叠以形成有如花园般的缤纷墙面, 该种方式不仅能增加所能运用的植物品种使墙面更为 美观, 还能防噪、 隔音、 阻隔灰尘, 此外, 能利用土壤的含水量来增加蒸气使温度降低, 甚至 能缓和并调节建筑物的热涨冷缩, 故近年来, 亦将绿墙应用于工程围篱, 以达成美化工地环 境并落实节能减碳的目的。 0004 而随着绿墙应用的普及化, 使绿墙的种类及组成方式亦愈来愈多元, 如图 1 所示 的公知组合式绿墙, 其于两支撑架10的间固定挂网101, 使两支撑架10能藉挂网101支撑, 以避免支撑架 10 重心不稳而倾倒, 且植栽盆。
7、 102 设有挂孔 1021, 而能利用 S 形吊钩 103 将 植栽盆 102 吊挂于挂网 101, 并能依需求增加植栽盆 102 的吊挂数量, 而该种模式虽能组成 一绿墙, 但两支撑架 10 需藉挂网 101 支撑, 且挂网 101 容易因日晒雨淋而锈蚀, 使绿墙的稳 固性受到影响, 此外, 该绿墙结构并无供水设计, 因此需藉人力浇水、 维护, 极为不便。 0005 为改善绿墙供水的便利性, 故其后即研发出结合供水设计的组合式绿墙, 如中国 台湾公告第M424757号专利, 其于植栽盆11后缘设置嵌合部111, 并利用该嵌合部111将植 栽盆 11 附挂于支架 12 上, 位于植栽盆 11。
8、 上缘另设有挡止部 112, 故正好能与上层植栽盆 11 的底部嵌合, 进而堆叠为一绿墙, 且植栽盆 11 底部设有穿孔 113 并连接一排水管 13, 而 排水管13上方设有一隔栅14并于隔栅上另设一隔离层15, 使植栽盆11内的水量超过排水 管 13 时, 能藉排水管 13 将多余水量排放至下一层, 并利用隔栅 14 及隔离层 15 将泥土阻挡 于盆内, 如图 2 所示, 该结构虽能使多余的水分排出, 并储存一定水量于盆底, 然而, 当植物 种植于盆栽时, 其根部容易受限于盆栽的体积而产生盘根现象, 长久下来, 植物的根部盘结 成团即会挡住穿孔 113 将使水分无法排出, 进而造成植物根部。
9、泡水腐烂, 再加上绿墙的植 栽利用组合成形, 故修剪及维护不易, 因此经常加速植物老化甚至死亡。 说 明 书 CN 203416668 U 3 2/5 页 4 0006 创作人专门从事于植栽及绿化应用的设计开发工作, 深知习用盆栽式绿墙容易因 植物盘根现象而阻塞盆体底部的排水管, 使植物因根部泡水而影响生长, 于是乃萌发改良 的决心并极力苦思解决之道, 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与改进后, 首创出能改善排水的组合 式绿墙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绿墙结构, 以形成便于组装或拆解 的绿墙, 提升排水功能并避免植物盘根作用。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
10、案是 : 0009 一种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组合式绿墙结构包含 : 0010 两个以上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前端开有多排成对的槽孔 ; 0011 两个以上的底座, 所述底座供支撑架套置, 使支撑架能直立置放 ; 以及 0012 至少一植栽盆, 该植栽盆后端设有卡钩。 0013 上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中, 该卡钩能嵌卡于支撑架的槽孔内。 0014 上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中, 该植栽盆顶缘开有弧槽。 0015 上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中, 该植栽盆底端设有凹槽。 0016 上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其中, 该植栽盆前端面开有多个狭长状的排水孔。 0017 上述的组合式绿墙结构。
11、, 其中, 该植栽盆的端边设有套环。 0018 由以上说明得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 0019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撑架、 底座及植栽盆所构成, 该支撑架前端开有多排成对的 槽孔, 底部则能套置于底座内使该支撑架能直立于地面, 而植栽盆呈长条状, 且其宽度由顶 部朝底部渐缩, 位于植栽盆后端设有两卡钩, 而能利用该卡钩将植栽盆嵌卡于支撑架的槽 孔内, 进而组立为一绿墙结构, 并能利用长条状植栽盆作为横杆来支撑两端的支撑架, 以避 免支撑架因重心不稳而倾倒。 0020 而位于该植栽盆顶缘开有弧槽, 盆底则设有一凹槽, 且于植栽盆前端面开有多个 狭长状的排水孔, 。
12、而能于绿墙组立完成后, 将供水管固定于盆顶的弧槽内以提供盆内水分, 并使水分储存于盆底凹槽所形成的集水槽中, 当盆内水量超出集水槽时, 多余水分即会由 植栽盆前端的排水孔排出, 由于该排水孔呈狭长状, 因此能延长排水高度, 并使排出的水分 沿着植栽盆的边缘流到凹槽端边, 接着滴落下一层的植栽盆内, 以避免大量的水分流泻的 同时将土壤同时冲落, 并能节省用水量, 而底部另可嵌卡一植栽底盆, 并于该底盆的底部开 有多个通孔, 该通孔连接有管路, 而能让流至底盆的多余水分由管路排出, 此外, 该狭长状 排水孔能作为植栽盆的气孔, 而能利用空气修根原理减少植物的盘根现象, 同时避免排水 孔阻塞, 以进。
13、一步提高绿墙植栽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为公知组合式绿墙的示意图 ; 0022 图 2 为另一公知组合式绿墙的示意图 ; 0023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绿墙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 0024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绿墙结构的实施例图 ; 说 明 书 CN 203416668 U 4 3/5 页 5 0025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植栽盆的立体图 ; 0026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植栽盆排水的示意图 ; 0027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绿墙结构组合的示意图 ; 0028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植栽盆堆叠的示意图 ; 0029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植栽盆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 0030 图 1。
14、0 为本实用新型绿墙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1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 0032 现有技术 : 0033 10 支撑架 0034 101 挂网 0035 102 植栽盆 0036 1021 挂孔 0037 103 S 形吊钩 0038 11 植栽盆 0039 111 嵌合部 0040 112 挡止部 0041 113 穿孔 0042 12 支架 0043 13 排水管 0044 14 隔栅 0045 15 隔离层 0046 本实用新型 : 0047 2 支撑架 0048 21 槽孔 0049 3 底座 0050 31 容置空间 0051 4 植栽盆 0052 41 卡钩 0053 42 弧槽。
15、 0054 43 凹槽 0055 431 集水槽 0056 44 排水孔 0057 45 气孔 0058 46 套环 0059 5 植栽底盆 0060 51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现对照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3416668 U 5 4/5 页 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62 首先, 请参阅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绿墙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其由多个支撑架 2、 多 个底座 3 及多个植栽盆 4 所组成, 该支撑架 2 为呈垂直的长条状, 且前端开有多排成对的槽 孔 21 ; 而底座 3 形成一容置空间 31 。
16、而能供支撑架 2 套置于内, 使该支撑架 2 能垂直立于地 面 ; 而植栽盆 4 呈长条状, 且其宽度由顶部朝底部渐缩, 位于植栽盆 4 后端设有两卡钩 41, 而能于组装时, 将该卡钩 41 嵌卡入支撑架 2 的槽孔 21 内, 使植栽盆 4 固定于支撑架 2 上, 并能增加植栽盆 4 的数量或是延伸支撑架 2, 使植栽盆 4 能组合为一整面而形成绿墙 (如图 4 所示) , 并能利用长条状的植栽盆 4 来支撑两端的支撑架 2, 而不必额外增设横杆, 故能节 省材料及成本, 简化施工程 序。 0063 接着, 请继续参阅图 5 所示, 本实用新型植栽盆的立体图, 该植栽盆 4 的顶缘开有 弧。
17、槽 42, 其供架设并固定给水管路, 而盆底则设有一凹槽 43, 并藉由凹槽 43 使盆底形成集 水槽 431, 且位于植栽盆 4 前端面开有多个狭长状的排水孔 44, 使该植栽盆 4 组立于支撑架 2后 (配合参阅图6) , 能利用固定于盆顶的弧槽42内的水管来提供植物水分, 并使渗透土壤 的多余水分储存在盆底的集水槽 431 中, 以避免日晒使水分快速蒸发而让植物干枯, 当盆 内水量超出集水槽 431 时, 其多余水分能通过植栽盆 4 前端的排水孔 44 排出, 且该排水孔 44 呈狭长状, 故不仅能延长排水高度还能控制排水的流量及速度, 使多余水分由排水孔 44 缓慢流出并保持水流稳压,。
18、 以避免大量水分由排水孔 44 倾泻而下的同时将土壤冲落而造 成土壤流失, 且所排出的水分会沿着植栽盆 4 的边缘流到凹槽 43 的端边, 并由凹槽 43 的端 边角落滴入至下一层植栽盆 4 内, 如此周而复始, 让盆内水分能充分应用于每一植栽盆 4, 而能节约给水量达成省水的功效。 0064 且该狭长状的排水孔 44 除具有能提供良好的排水功能外, 亦能同时作为植栽盆 4 的气孔 45, 而能利用空气修根原理使植物的根部生长并伸出气孔 45 时能藉空气修剪根部, 使根部延伸至气孔 45 处时即停止生长, 以防止植物根部阻塞排水孔 44(气孔 45) 或受植栽 盆 4 的体积限制而产生盘根现象。
19、, 令排水孔 44 保持畅通, 减少绿墙的植栽因排水不佳而造 成植物腐烂坏死并能简化维护程序。 0065 位于绿墙结构的最底部另嵌卡有一植栽底盆 5 (请配合参阅图 7) , 该植栽底盆 5 的 前端面并无开设任何排水孔44, 而是于底部开有多个通孔51, 该通孔51能贯通并连接至外 部管路, 使最后滴落至植栽底盆 5 的多余水分, 能通过通孔 51 再经由管路排出。 0066 由于该绿墙结构仅由多个支撑架 2、 底座 3 及植栽盆 4(植栽底盆 5) 构成, 故不仅 能简易完成组合更能便于修缮或拆解, 因此能普遍适用于各式建筑墙面或是工期较短的工 程围篱, 尤其拆解后的植栽盆 4(植栽底盆 。
20、5) 能相互堆叠 (如图 8 所示) , 因此能方便回收并 运送至下一工程地点, 以便于重复组装运用, 十分环保。 0067 另外, 该植栽盆 4 的两端边能分别增设套环 46(请配合参阅图 9) , 并于组成绿墙 后, 将金属支架穿过两端的套环 46 (如图 10 所示) , 以防止植栽盆 4 重心不稳或嵌卡不完全 而坠落, 此外, 该套环 46 亦可供防盗线穿设, 以避免宵小破坏或窃取植栽, 提高绿墙架设的 安全性。 0068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利用嵌卡结构将多个植栽盆组合于支撑架, 以形成便于组 装或拆解的绿墙, 并藉由狭长状的排水孔使排水功能提升并避免植物盘根作用, 实以较传 统绿。
21、墙更为进步、 实用, 理应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 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说 明 书 CN 203416668 U 6 5/5 页 7 006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416668 U 7 1/10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8 2/10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9 3/10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2、 203416668 U 10 4/10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1 5/10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2 6/10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3 7/10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4 8/10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5 9/10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6 10/10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68 U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