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588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5.18 CN 102058810 A *CN102058810A* (21)申请号 201010515397.X (22)申请日 2010.10.11 A61K 36/904(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11/06(2006.01) A61P 11/10(2006.01) A61K 35/56(2006.01) (71)申请人 黄哲仁 地址 菲律宾大马尼拉区马拉慕市阿卡厦卡 必丹佳够街 25 号 (72)发明人 王亨立 黎维军 黄哲仁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凯东知识产。
2、权代理有限 公司 44259 代理人 宋冬涛 (54) 发明名称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 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 : 佛耳草 10 20、 老鹳 草 10 20、 金荞麦 20 40、 碧桃干 5 15、 板兰 根1020、 甘草515、 百部515、 五味子5 15、 玄参1020、 牡蛎2040和瓜萎1030。 本 发明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 (1)、 先进行粗粉碎, 然后混合均匀 ; (2) 细粉碎至粒径 为 5m 以下 ; 可以进行微粉结晶。本发明经上述 中草药有效成分混合协同生效, 能产生清肺热, 抗 菌, 抗炎, 。
3、镇咳祛痰, 平喘, 养阴润肺补气等药理作 用。经服用后对支气管哮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 炎、 肺气肿、 肺积水、 肺心病、 慢性咽喉炎以及晚间 咳嗽难以入眠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CN 102058812 A1/1 页 2 1.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 : 佛耳草1020、 老 鹳草 10 20、 金荞麦 20 40、 碧桃干 5 15、 板兰根 10 20、 甘草 5 15、 百部 5 15、 五味子 5 15、 玄参 10 。
4、20、 牡蛎 20 40 和瓜萎 10 30。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 成 : 佛耳草 12 18、 老鹳草 8 12、 金荞麦 25 35、 碧桃干 8 12、 板兰根 12 18、 甘草 8 12、 百部 8 12、 五味子 8 18、 玄参 12 18、 牡蛎 25 35 和瓜萎 15 25。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 成 : 佛耳草 15、 老鹳草 15、 金荞麦 30、 碧桃干 10、 板兰根 15、 甘草 10、 百部 10、 五味子 10、 玄 参 15、。
5、 牡蛎 30 和瓜萎 20。 4. 如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 制备方法如下 : (1)、 对上述重量份的组份进行粗粉碎, 然后混合均匀得粗粉末 ; (2)、 将 (1) 步骤的粗粉末进行细粉碎至粒径为 5m 以下 ; (3)、 进行微粉结晶 : 将细粉碎后的粉末在蒸馏水中配制过成饱和溶液 ; 过滤过饱和溶 液, 并在搅拌下骤然降温, 快速结晶而得微粉。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2) 步骤中, 先将粗 粉末放置气流粉碎机或流能磨进行粉碎, 然后置于球磨机或胶体磨进行进一步微粉化。 6. 如权利要求。
6、 4 所述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 150 200r/min。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1/8 页 3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 尤其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清肺 定喘化痰中成药。 背景技术 0002 呼吸系统在人体的各种系统中与外环境接触最频繁, 接触面积大。成年人在静息 状态下, 每日有 12000L 气体进出于呼吸道, 在 3 7.5 亿肺泡 ( 总面积约 100m2) 与肺循环 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从外界环境吸取氧, 并将二氧化碳排至体外。。
7、在呼吸过程中, 外 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 包括各种微生物、 异性蛋白过敏原、 尘粒及有害气体等皆可吸 入呼吸道和肺部引起各种病害。 因此, 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而且由于环 境的恶化, 其发病率、 死亡率有增无减, 另外病程反复发作, 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痛苦。 0003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最多的为抗炎、 镇咳、 平喘以及祛痰类药。总的来 说, 目前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西药虽然见效快, 但是副作用 大, 而且长时间使用会存在耐药性的问题。中药副作用小, 价格便宜, 且疗效明显是治疗呼 吸系统疾病的中药选择。但是现有的中药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真正。
8、疗效明显的药物确很 少!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存在的不足, 应用传统中医 理论, 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 提供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支气管哮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气肿、 肺积水、 肺心病、 慢性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 : 佛耳 草 10 20、 老鹳草 10 20、 金荞麦 20 40、 碧桃干 5 15、 板兰根 10 20、 甘草 5 15、 百部 5 15、 五味子 5 15、 玄参 10 20、 牡蛎 20 40 和瓜萎 10 30。。
9、 0006 本发明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 0007 (1)、 对上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进行粗粉碎, 然后混合均匀, 得粗粉末 ; 0008 (2)、 将 (1) 步骤的粗粉末进行微粉处理至粒径为 5m 以下。 0009 对 (2) 步骤得到的产品进行微粉结晶 : 将细粉碎后的粉末在蒸馏水中配制过成饱 和溶液 ; 过滤过饱和溶液, 并在搅拌下骤然降温, 快速结晶而得到微粉。 0010 所述的 (2) 步骤中, 先将粗粉末放置气流粉碎机或流能磨进行粉碎, 然后置于球 磨机或胶体磨进行进一步微粉化。 0011 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 150 200r/min。 0012 本发明清肺定喘化痰中成。
10、药是应用传统中医理论,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应用所总 结到。 “热淫所胜, 以苦泻之” , 以上配方中佛耳草、 金荞麦、 板蓝根和玄参具有清热解毒, 苦 寒降泻的功效 ; 瓜蒌、 碧桃干、 百部和甘草具有清化热痰, 止咳润燥的功效 ; 牡蛎、 五味子和 老鹳草具有软坚散结, 益气生津 ; 诸药配伍令热邪得清, 而达清热止咳平喘之效。另外, 百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2/8 页 4 部、 佛耳草、 老鹳草、 板蓝根、 金荞麦、 瓜萎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 作用 ; 百部、 老鹳草、 板蓝根、 金荞麦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 甘。
11、草具有良好的抗炎作 用 ; 因此本发明中成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 佛耳草、 甘草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牡蛎、 瓜 萎具有化痰、 软坚以及散结的作用, 百部润具有肺止咳作用, 因此本发明中成药镇咳祛痰平 喘效果很好。 甘草、 老鹳草、 金荞麦、 板兰根、 瓜萎具有清肺热解毒作用 ; 老鹳草、 金荞麦有祛 风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中成药能有效的清肺热。 五味子、 百部、 玄参、 碧桃干具有滋阴固精润 肺补气的作用。上述中草药有效成分混合协同生效, 能产生清肺热、 抗菌、 抗炎、 镇咳祛痰、 平喘、 养阴润肺补气等药理作用。经服用后对支气管哮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气肿、 肺积水、 肺心病。
12、、 慢性咽喉炎以及晚间咳嗽难以入眠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临床 多应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喘急痰多、 痰黄粘稠、 或咳引胸痛、 或口干咽痛、 溲黄便干等症、 舌 质偏红、 苔黄或脉细偏数。 0013 另外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无毒副作用, 可以长期使用, 利于减轻病人 的经济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尽的说明, 以下组份皆为重量份数。 0015 实施例 1 0016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12 18、 老鹳草 8 12、 金荞麦 25 35、 碧桃干 8 12、 板兰根 12 18、 甘草 8 12、。
13、 百部 8 12、 五味子 8 18、 玄参 12 18、 牡蛎 25 35 和瓜萎 15 25。 0017 实施例 2 0018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10、 老鹳草 10、 金荞麦 20、 碧桃干 5、 板兰根 10、 甘草 5、 百部 5、 五味子 5、 玄参 10、 牡蛎 20 和瓜萎 10。 0019 实施例 3 0020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20、 老鹳草 20、 金荞麦 40、 碧桃干 15、 板兰根 20、 甘草 15、 百部 15、 五味子 15、 玄参 20、 牡蛎 40 和瓜萎 30。 0021。
14、 实施例 4 0022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15、 老鹳草 15、 金荞麦 30、 碧桃干 10、 板兰根 15、 甘草 10、 百部 10、 五味子 10、 玄参 15、 牡蛎 30 和瓜萎 20。 0023 实施例 5 0024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12、 老鹳草 8、 金荞麦 25、 碧桃干 8、 板兰根 12、 甘草 8、 百部 8、 五味子 8、 玄参 12、 牡蛎 25 和瓜萎 15。 0025 实施例 6 0026 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 佛耳草 18、 老鹳草 12、 金。
15、荞麦 35、 碧桃干 12、 板兰根 18、 甘草 12、 百部 12、 五味子 18、 玄参 18、 牡蛎 35 和瓜萎 25。 0027 以上实施例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可以如下 : 0028 (1)、 对上述重量份数的组份进行粗粉碎, 然后混合均匀, 得粗粉末 ; 粗粉碎的过程 可以是先分别进行机械粉碎, 然后混合进行机械粉碎, 以便于混合均匀。 机械粉碎的粉碎机 械可以是粉碎机。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3/8 页 5 0029 (2)、 将 (1) 步骤得到的粗粉末进行微粉处理至粒径为 5m 以下 : 0030 、 先用气流粉碎机。
16、或流能磨进行粉碎, 利用高速弹性流体(空气或惰性气体)使 经过粗粉碎的药物在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室壁之间碰撞而产生强烈的粉碎作用。 流体的压力 在 200 至 2000KPa 之间。粉碎后的药物可同时进行分级, 可得 5m 以下的均匀的微粉。在 用流能磨粉碎过程中, 由于气流在粉碎中急剧膨胀时的冷却效应, 故被粉碎的物质温度不 升高。 0031 、 再用球磨机或胶体磨进行微粉化 : 经气流粉碎机或流能磨处理后的药物微粉, 可再用球磨机或胶体磨继续微粉化, 利用研磨与撞击作用将经过粗粉碎药物继续粉碎, 且 配合恰当的液体 ( 如水 ) 进行加液研磨以降低中分子间的引力而继续粉碎至微粒, 胶体磨 能将。
17、药物粉碎至 1m 以下均匀的微粉, 最后用 120至 140真空干燥。 0032 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 可对微粉处理的产品可以进行微粉结晶 : 将细粉碎后的粉 末在蒸馏水中配制过成饱和溶液 ; 过滤过饱和溶液, 并在搅拌下骤然降温, 快速结晶而得微 粉。 0033 具体步骤如下 : 0034 、 在经微粉处理的药物粉末加入蒸馏水, 加热 50 80配制成过饱和溶液。 0035 、 过滤过饱和溶液, 并在急速搅拌下骤然降温, 快速结晶而得微粉。搅拌的转速 为 150 200r/min。 0036 经过上述法处理后, 微粉直径绝大部分在 10m 以下, 且幅度变化较小, 最后用 120 至 140。
18、 度真空干燥。所得 10m 以下 95, 20m 的占 5。 0037 通过上述药物微粉化, 可以增加表面积, 提高药物的吸收速率, 提高药物的生物疗 效。 如实验表明, 一种为粗粉(直径70至80m), 另一种为微粉(直径1至3m), 口服后, 后者微粉的血药浓度高峰提前 2 小时出现, 吸收量较前者多 20。 0038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清肺定喘化痰中成药为散剂, 其均匀度应该达到取部分样品 置光化纸上, 平铺约 5 平方厘米, 将其表面压平, 在亮处观察, 应呈现均匀的色泽, 无花纹、 色斑。其水分含量应符合按现行的 中国药典 附录水分测定法测定的水分含量不超过 9.0。 0039 在本。
19、发明的配方中, 还可以适当添加其它助剂, 以达到加强不同的疗效的目的。 同 时, 本发明也可以制作成胶囊、 丸子或者针剂等以便于患者的使用。 0040 用法用量 : 用开水冲服。成人每次 2.5 小匙, 每日二次 ; 儿童每次 1 小匙, 每日二 次 ; 幼儿每次 0.5 小匙, 每日二次 ; 于早餐后及晚睡前服用, 每小匙药量约 0.2 克。 0041 用药禁忌 : 1、 本方药性偏凉、 风寒咳嗽不能用 ; 2、 服用期间尽量禁吃或少吃辛辣, 烟, 酒等品。 0042 另外服本品部分人会感到口干、 大便干燥, 均属正常。必须多饮水, 多吃蔬菜, 水 果, 蜂蜜水, 整日饮用更佳。 若服用后皮。
20、肤出现大面积红斑点, 应把剂量减半, 如果红斑点现 象无减轻, 则要再减剂量或暂停服用, 咨询医生。 0043 药效学试验 0044 1、 镇咳作用 0045 ICR 小鼠, 40 只, 体重 202 克, 雌雄不拘。随机分四组, 分别为水对照组, 大剂量组, 小剂量组和咳必清阳性对照组。采用氨水引咳法, 在钟罩内通以 25 28 0.2ml 气化,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4/8 页 6 观察各组氨水引起的咳嗽潜伏期和 2 分钟内的咳嗽次数, 作为给药前正常对照。然后 4 组 分别灌胃给药或水, 给药50分钟后, 再次测定咳嗽潜伏期和2分钟内的咳。
21、嗽次数, 结果见表 1。 0046 表 1 对小白鼠的镇咳作用 XSD 0047 0048 与给药前比较 *p 0.05, *p 0.01 0049 结果表明, 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 水对照组, 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均无明显变化 (p 0.05), 而大剂量组给药后可使咳嗽潜伏期延长, 咳嗽次数减少, 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 显著意义 (p 0.01 或 p 0.05), 表明大剂量具有非常明显的镇咳作用。 0050 2、 对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 解痉平喘作用 ) 0051 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 ( 量效曲线 ) 0052 按药理实验常规制作豚鼠离体气管标本, 悬吊于 320.2的 20mlT。
22、Yrode 液的浴 槽中, 负荷 2 克, 平衡 0.5 小时后, 将气管链环固定于拉力环能器上, 用自动平衡记录仪描 记收缩, 整个实验中通以 95 O2+5 CO2, TYrode 液 ( 按 Muralt 的配方 )。用累积液度方 法, 每次加 -Logmol 浓度于浴槽, 并记录收缩幅度, 直至最大反应, 先测定给药前乙酰胆碱 的量 - 效反应作为对照, 然后换液。待收缩幅度恢复到原始水平, 分别取药物 0.1g、 0.5g 和 1.0g, 加入浴槽内, 用同样方法分别测定每一剂量药物作用下的乙酰胆碱量 - 效反应。绘制 量 - 效反应曲线。根据给药物后激动剂量 - 效曲线移动情况。判。
23、断药物作用的性质。 0053 分别给药物 0.1g、 0.5g 和 1.0g 时, 均使乙酰胆碱的量 - 效反应曲线右移, 最大反 应降低, 且拮抗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 其最大反应分别降低 15.9, 21.6和 53.4。曲 线 50点分别右移 1.6cm, 3.4cm 和 8.0cm, 结果表明该药物具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豚鼠气 管平滑肌的作用。 0054 对组胺作用的影响 ( 量效曲线 ) 0055 实验方法同, 给的药物 0.1g 和 0.5g 分别使组胺量 - 效曲线右移, 最大反应降 低。其最大反应将分别降低 66.1和 80.1, 曲线 20点分别右移 6.0cm 和 13.0c。
24、m。结 果表明该药物非常显著的拮抗组胺收缩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且对组胺的拮抗效应明显强于 对乙酰胆碱的拮抗效应。 0056 3、 抗炎作用 0057 取 ICR 种小白鼠 80 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12g, 随机分为四组 : 高剂量组 (10.0 溶液 )、 低剂量组 (5.0溶液 )、 水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 丙酸倍氯美松 ) 将药液或水均外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5/8 页 7 涂于耳廓两侧。连续两次给药 ( 间隔半小时 ) 后 1 小时, 每鼠均由尾静脉注射 1伊文思蓝 生理盐水溶液 (0.05ml/10g), 然后, 立即以二甲苯。
25、 0.1ml 滴于左侧耳廓两侧, 15 分钟后, 根 据其蓝染深度, 按 1、 2、 3 级评分。计算各族得分均值与标准差, 用 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性, 结果如表 2 示。 0058 表 2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XSD 0059 组别 动物数 蓝染级别评分 对照组 10 2.40.8 小剂量组 10 1.80.7 大剂量组 10 1.70.7 阳性组 10 1.60.6 0060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0061 结果表明 : 大剂量组动物耳壳蓝染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说明该药物有 降低炎性渗出的作用。 0062 4、 抑菌作用 0063 实验以无菌生理盐水。
26、为阴性对照组, 13.8的药物为大剂量组, 7.4为小剂量 组。 红霉素、 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组, 实验采用纸片法, 菌种均为国家标准菌种, 普通琼脂培 养基培养。结果见下表 3 所示。 0064 结果表明 : 该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 大肠 杆菌、 变形杆菌, 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0065 表 3 抑菌实验 单位 mm 0066 水对照组 - - - - - - 小剂量组 8 7 - 8 8 7 大剂量组 10 9 7 10 8 9 红霉素 22 15 30 25 25 25 庆大霉素 28 7 25 24 20 14 0067 5、 对免疫反。
27、应的影响 0068 对小白鼠抗羊红细胞试验的影响 0069 取 ICR 小白鼠 65 只, 随机分作五组, 8.0药物水溶液组 ( 高浓度组 )。4.0药物 水溶液组 ( 低浓度组 ), 生理盐水组及环磷酰胺组和左旋米唑组。以 0.5ml/ 每只 / 每日进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6/8 页 8 行灌胃, 共给药 10 日, 从给药第六日起用 2健康绵羊红细胞 (SRBC)0.5ml/ 每只 / 每日腹 腔注射至第十日, 与免疫完毕后次日处死动物, 摘除眼球取血, 分离血清, 进行血清凝集素 测定。结果如表 4 所示。 0070 表 4 对小鼠抗。
28、羊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影响 XSD 0071 组别 动物数 ( 只 ) 抗体效价 生理盐水 13 1944.94.3 4.0的药物 14 1945.94.5 8.0的药物 13 1858.64.0 环磷酰胺 11 1098.19.5* 左旋米唑 14 2518.90.3* 0072 0073 与盐水对照比较料 *P 0.01 0074 结果表明 : 药物的高、 低浓度组的血凝集效价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沏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0.05) 0075 表 5 对小鼠外周血 ANAE 的影响 XSD 0076 组别 动物数 ( 只 ) ANAE 生理盐水 14 48.28.8 4.0的药物 11 。
29、54.010.2 8.0的药物 13 51.98.2 环磷酰胺 14 48.916.0 左旋咪唑 13 57.37.4 0077 以上结果表明 : 该药物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及细胞免疫反应无明显影响 0078 四、 毒理学试验 0079 1、 急性毒性试验 0080 取 ICR 种小白鼠, 雌雄各半, 体重 212kg。将本品配成 40.5的最大饱和水溶 液。每鼠第一日灌胃给药两次, 间隔 12 小时, 每次药量为 0.3ml/10g, 给药后观察七天。结 果七日内小白鼠无一只死亡, 且毛发有光泽, 饮食, 大、 小便均正常。七天后将小白鼠处死, 进行肉眼尸检, 结果也未见内脏有颜色和形态改变。
30、。经计算 LD50 16.0g/kg( 相当于原生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7/8 页 9 药 75.0),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 187 倍。 0081 2、 长期毒性试验 0082 取SD种大白鼠80只, 体重18716g,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20只, 大剂量 组 (1.38g/kg), 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 10.7 倍, 中剂量组 (0.54g/kg), 相当于成人临床用 量的 5.3 倍, 小剂量组 (0.228g/kg) 和水对照组 (10ml/kg)。每日灌胃给药一次, 连续给药 一个月。每周称体重一次, 每日观察其食量、。
31、 外观、 行为、 分泌物、 粪便等。一个月后, 断头处 死, 取血进行有关检验, 对主要脏器称湿重, 求脏体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0083 (1) 一般状况的观察 : 0084 给大鼠灌胃给药后, 大、 中、 小剂量组大鼠, 毛发有光泽, 活动自如, 体态正常, 摄 食、 粪便等均未见异常, 体重逐渐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变化 (P 0.05)。 0085 (2) 血液学检查 : 0086 一个月后将大鼠断头, 立即采血检查红血球 (RBC), 白血球 (WBC) 计数, 血红蛋白 (HB) 测定和白血球分类。结果表明, 各项指标大、 中、 小剂量, 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异常 ( 均。
32、 P 0.05)。 0087 (3)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0088 a、 肝功的测定 : 包括 SGPT、 SGOT、 总蛋白、 白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6。 0089 表 6 对大鼠 SGPT 的影响 XSD 0090 0091 实验结果表明 : 大、 中、 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对肝功无明显影响 ( 均 P 0.05)。 0092 b、 肾功能测定 : 包括尿素氮、 肌酐、 实验结果见表 7。 0093 表 7 对血浆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的影响 XSD 0094 组别 动物数 血浆尿素氮含量 mg 肌酐含量 mg 对照组 20 12.62.7 1.30.6 小剂量组 20 7.61.6。
33、 1.80.4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CN 102058812 A8/8 页 10 中剂量组 20 7.72.5 0.80.6 大剂量组 20 7.72.4 1.00.6 0095 实验结果表明 : 大、 中、 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尿素氮及肌酐均无明显变化 ( 均 P 0.05),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0096 (4) 脏体比观察 : 0097 断头处死大白鼠后, 迅速取出心、 肝、 脾、 肺、 肾、 肾上腺、 胸腺、 卵巢、 睾丸, 滤纸上 除去血液, 称其湿重, 求其脏体比。 0098 实验结果表明 : 各组大鼠心、 肝、 脾、 肺、 肾、 肾上腺、 胸腺、 卵。
34、巢、 睾丸体比, 与对照 组相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 均 P 0.05), 对主要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 0099 实验结束后, 处理动物时, 行肉眼尸检, 结果各组大鼠的心、 肝、 脾、 肺肾、 肾上腺、 胸腺、 卵巢、 睾丸、 子宫、 胃、 肠、 胸腔及腹腔, 均未见有颜色、 形态异常, 无活动性病变。遂取 心、 肝、 脾、 肺、 肾、 胃、 肠、 小肠、 肠系膜淋巴结、 胸骨骨髓、 肾上腺、 胸腺、 甲状腺组织, 用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 染色, 镜下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 各给药组动物 以上组织细胞结构清晰, 未发现与给药有关的病理学改变。 说 明 书 CN 10205881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