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子萌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过氧化氢提高香樟种子萌芽率技术。
技术背景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花期4-5月,果期10-11月;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0.5厘米。香樟种子因含有抑制萌芽物质和种壳坚硬而萌芽率降低,萌芽不整齐。尤其是一些北部地区春季气温偏低,土壤含水量低,偏盐碱性,营养匮乏,不利于香樟大面积播种繁殖。
目前有相关文献公开了一些提高香樟种子萌芽率和提早萌芽的技术,但是申请人经过已公开的技术进行反复实际验证,香樟种子在我国北部地区萌芽率并不能得到如公开技术中描述的80%多的萌芽率,通过现有技术对种子催芽处理只能使萌芽率达到55%-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过氧化氢提高香樟种子萌
芽率技术,通过低温层积有效去除种子内部的萌芽抑制物质,能使香樟种子萌芽率达到80%-85%。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利用过氧化氢提高香樟种子萌芽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采种与制种,(2)、种子层积处理,(3)、种子催芽处理,(4)、苗床播种,(5)、苗期管理,(6)、移苗与定植,(7)、苗木管理与养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催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催芽时先将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2h,使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再放入容器中,按1000ml-1200ml/kg的标准用1%-5%的H2O2处理,温度为25-28℃,湿度为55-65%,之后用清水洗净,用于播种。
进一步的,所述苗床播种包括以下步骤:育苗池底下铺砂砾和细沙,上层铺15cm厚度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按有机肥:蛭石=3:1的标准,一般苗床宽1.2-1.5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种子条播前一天浇透水,播种时先在畦面上先开一条小沟,小沟宽度一般为10-12cm,深度为4-5cm,条沟间距15-20cm,进行种子点播,种间距离一般为4-5cm,每行播30-40粒,待每条沟种子播完后,覆土整平并适当唝水,以不见种子并不积水为宜,有条件的使用地温加热线,保持基质温度为30-35℃,初期为保温、保湿可搭小拱棚或盖草帘。一般15-20天可开始萌芽,28-32天大量萌芽,60天时萌芽率达80%以上。
现有播种方法一般22-30天开始萌芽,40-45天大量萌芽,60天时萌芽率为55-65%。采用苗床+有机肥+可控地温加热线+自动喷灌系统模式进行播种育苗能为种子萌芽提供足够的温度和水分,能为萌芽后的幼苗提供足够的营养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H2O2浓度为5%,处理时间为4-6h。5%的浓度是最佳选择,高于5%浓度则会使部分种子失去活力,效果低于未用H2O2时的效果;而低于5%浓度的H2O2处理时间则长于4-6h,但效果都要好于未使用H2O2时的情况。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技术通过过氧化氢处理增加种子通透性,促进水分和氧气进入种胚,利用5%H2O2处理4-6h比传统育苗方法提前萌芽7-10天,提高萌芽势13.2%,提高萌芽率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阐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是针对北部地区春季气温偏低,土壤含水量低,偏盐碱性,营养匮乏等因素经反复试验得出的该工艺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种与制种
香樟采种宜选取生长正常的成年健康树,每年11月份上旬,待果实成熟成紫黑色时,及时采收,用35-40℃的温水浸泡2d后搓洗,去除果皮,漂去外种皮和浮在水上的种子,将沉入水底的饱满种子用水冲洗干净后,拌草木灰脱脂12h,洗净荫干。
(2)、种子层积处理
种子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后再用水冲洗干净,按清水沙(湿沙):种子为3:1(含水量约30%)的标准拌匀,装在塑料编织袋中。在室外选背风向阳处,挖深100-120cm土坑贮藏,留通气草把,做好标记,记录时间。视天气情况每10-15d检查一次,并适当浇水,防止霉变、失水和鼠害。
(3)、种子催芽处理
湿藏种子经过90-100d时间贮藏后取出,用筛子筛除细沙后,将种子挑出,去除霉烂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时先将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2h,使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再放入容器(视种子多少选择玻璃容器或塑料桶,容器可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按1000ml-1200ml/kg的标准用5%的H2O2处理4-6h,温度为25-28℃,湿度为55-65%,之后用清水洗净,用于播种。
(4)、苗床播种
育苗池底下铺砂砾和细沙,上层铺15cm厚度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按有机肥:蛭石=3:1的标准,一般苗床宽1.2-1.5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种子条播前一天浇透水,播种时先在畦面上先开一条小沟,小沟宽度一般为10-12cm,深度为4-5cm,条沟间距15-20cm,进行种子点播,种间距离一般为4-5cm,每行播30-40粒,待每条沟种子播完后,覆土整平并适当唝水,以不见种子并不积水为宜,有条件的使用地温加热线,保持基质温度为30-35℃,初期为保温、保湿可搭小拱棚或盖草帘。一般15-20天可开始萌芽,28-32天大量萌芽,萌芽率达80%以上。
(5)、苗期管理
当有少量种芽出土后,于阴天或傍晚时揭除草帘或棚膜。幼苗出土过程中加强除草、松土和浇水,严防积水。拔草时应注意不将幼苗带出,松土初期宜浅,后期稍深,以不伤根为宜。为防苗木立枯病和碎倒病,每周用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施1次,连续3-4次。期间可先后施用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各1次。
(6)、移苗与定植
香樟主根发达,而侧根少,当小苗长至10-15cm(4-5片真叶)时,须切断主根,进行第一次移苗。苏北地区土壤较为瘠薄,偏盐碱性,因而在香樟移植前应施用堆肥8-10吨/亩(以腐熟的鸡粪为宜),然后松土平整,定植,因香樟分枝点较低,适合密植,株行距以20cm×25cm的标准进行为宜。移栽时间宜选在下午无大风时,有条件的可搭建遮阳网,或进行自动喷灌。
(7)、苗木管理与养护
香樟幼苗易出现缺铁黄化现象,因而在定植一周后(此时已完全缓苗)可施少量薄粪水,从第二周开始可喷施1%螯合铁2次/月,定期松土除草,适时浇水,并及时剪除低位芽或强旺侧枝,以促进主干生长。10月份沟施一次基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搭棚防冻,上盖薄膜或加盖草帘,也可搭建双层膜。棚的高度以不压伤小苗为宜,同时小苗间覆盖稻草,以安全越冬。当年生苗可达50-60cm高。
第三年3月份将小苗进行第三次移栽,株行距以50cm×60cm为宜,移栽时要带足土,修剪时去强留弱,保证端优势,促其快速成型。在管理上要注意防虫防病、施肥、摘除侧芽。
实验数据:
药剂:H2O2
表1:不同浓度H2O2处理4h对香樟种子萌芽率和萌芽势的影响
注:CK为未使用H2O2处理时的种子发芽情况
表2不同处理H2O2时间对香樟萌芽势的影响
表3不同处理H2O2时间对香樟萌芽率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低温层积去除种子内部的萌芽抑制物质,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过氧化氢处理增加种子通透性,促进水分和氧气进入种胚,利用5%H2O2处理4-6h比传统育苗方法提前萌芽7-10天,提高萌芽势13.2%,提高萌芽率2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