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6628691
  • 上传时间:2019-09-03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801.3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66100.0

    申请日:

    20160316

    公开号:

    CN105612883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7/20

    主分类号:

    A01C7/20

    申请人:

    梁双林

    发明人:

    梁双林

    地址:

    121400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石龙卫工胡同200号

    优先权:

    CN20161016610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本发明采用双排排种机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多带种和漏种的现象,保证了部分间隙整体性更好,增加了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包括:中壳本体和环绕在所述中壳本体外周围的中壳外环,所述中壳外环包括左外环和右外环,所述左外环与内壳配合构成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一排种机构,所述右外环与外壳配合构成另一个排种腔,用于容纳第二排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种机构包括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所述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吃种盘和第一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所述第二排种机构包括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吃种盘和第二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外环上均匀排列有多个中壳安装孔,相邻的两个中壳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吃种盘包括:吃种盘本体,所述吃种盘本体中间的圆孔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吃种盘凸环,所述吃种盘凸环用于与对应的第一分种盘中的凹槽进行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吃种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向外突出的勺状的吃种勺,所述吃种勺的勺进口为突出侧卧型结构,每个吃种勺的勺进口的对应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出现漏种和带种护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种盘包括:分种盘本体,所述分种盘本体上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分种盘本体连接处安装有若干个片状的分种板,相邻的分种板与对应的分种盘本体和环形板之间构成了分种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弧形的条状开口,所述条状开口用于连通对应的分种腔和吃种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所述内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内壳外壁,所述内壳外壁上开设有内壳开口,所述内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一出料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外壳外壁,所述外壳外壁上开设有外壳开口,所述外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二出料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播种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排种器,包括窝眼式排种器、气吸式排种器、槽轮式排种器等。 各类排种器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不稳定性。不很理想。气吸式耗能大,噪音尤为 严重。窝眼式及型孔式排种效果不稳定,漏播或复播现象较严重,不时有磕种 现象发生。

    此外,近些年由于产量的需求,农作物如大豆的株距不断缩短,并且很多 地区为了增产增收,实行了双行短株距的种植方式。因传统的大豆及其杂粮的 排种器,在垄上作业时,只能播单行大豆及其它杂粮类,已不再适应双行短株 距大豆及其杂粮的播种。为了解决和适应不同地区的农艺要求,农作物种植的 不同,双排勺式排种器的发明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其结构合理 稳定性强,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壳体,用于起支撑作用,包括:固定连接的 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第一排种机构, 置于所述内壳和中壳之间;第二排种机构,置于所述中壳和外壳之间;所述内 壳、中壳和外壳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所述内壳与中壳、所述中壳与外壳之 间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中壳包括:中壳本体和环绕在所述中壳本体外周围的中壳外 环,所述中壳外环包括左外环和右外环,所述左外环与内壳配合构成一个排种 腔,用于容纳第一排种机构,所述右外环与外壳配合构成另一个排种腔,用于 容纳第二排种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种机构包括第一分种盘和第一吃种盘,所述第一分种 盘和第一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吃种盘和第一分 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所述第二排种机构包括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 第二分种盘和第二吃种盘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吃种盘 和第二分种盘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中壳外环上均匀排列有多个中壳安装孔,相邻的两个中壳安 装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吃种盘包括:吃种盘本体,所述吃种盘本体中间的圆孔 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吃种盘凸环,所述吃种盘凸环用于与对应的第一分种盘中 的凹槽进行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吃种盘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向外突出的勺状的吃种勺,所述 吃种勺的勺进口为突出侧卧型结构,每个吃种勺的勺进口的对应端设置有用于 防止出现漏种和带种护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种盘包括:分种盘本体,所述分种盘本体上设置有向 外侧突出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分种盘本体连接处安装有若干个片状的分种 板,相邻的分种板与对应的分种盘本体和环形板之间构成了分种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弧形 的条状开口,所述条状开口用于连通对应的分种腔和吃种勺。

    优选的,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所述内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内 壳外壁,所述内壳外壁上开设有内壳开口,所述内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 一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外 壳外壁,所述外壳外壁上开设有外壳开口,所述外壳开口与中壳之间形成了第 二出料口。

    本发明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降低多 带种和漏种的现象,保证了部分间隙整体性更好,增加了稳定性,极易适合在 复杂多变的地形上播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的中壳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中壳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中的中壳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的中壳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吃种盘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左视图;

    图8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俯视图;

    图9为图6中的第一吃种盘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中的第一分种盘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第一分种盘的A-A面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的第一分种盘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至图17为本发明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侧视图;

    图19图18中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内壳;11、内壳本体;12、内壳安装孔;13、内壳开口;14、内 壳外壁;2、中壳;3、外壳;31、外壳本体;32、外壳外壁;33、外壳安装孔; 34、外壳开口;4、第一分种盘;41、分种盘本体;42、圆柱端;43、第二凸条; 44、环形槽;45、分种盘安装孔;46、分种板;47、分种腔;48、环形板;5、 第一吃种盘;51、吃种盘本体;52、吃种盘凸环;53、吃种勺;54、吃种盘安装 孔;55、护坡;6、第一隔板;61、隔板本体;62、隔板安装孔;63、条状开口; 7、第二分种盘;8、第二吃种盘;9、第二隔板;21、中壳本体;22、中壳外环; 221、左外环;222、右外环;23、第一通孔;24、进料口;241、第一端面;242、 第二端面;25、中板;251、直板;252、弧形板;253、方形角;26、中壳安装 孔;27、加强筋;28、进料口;29、出料口;3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文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 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 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 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 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 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等仅用 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 可能相应地改变。“连接”不限于具体的连接形式,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 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 可以是电气或信号连接,也可以是机械或物理连接。

    如图1、图16至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包括: 起支撑作用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种盘组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内壳1、 中壳2和外壳3,中壳2置于内壳1和外壳3之间,所述内壳1、中壳2和外壳 3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料口28,所述内壳1与中壳2、所述中壳2与外壳3之间分 别形成有一个出料口29。所述种盘组结构包括第一种盘组和第二种盘组,第一 种盘组置于内壳1和中壳2之间,第二种盘组置于中壳2和外壳3之间,第一种 盘组包括第一分种盘4和第一吃种盘5,第一分种盘4和第一吃种盘5之间设置 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一隔板6,第一吃种盘5和第一分种盘4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 对应地,第二种盘组包括第二分种盘7和第二吃种盘8,第二分种盘7和第二吃 种盘8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第二隔板9,第二吃种盘8和第二分种盘7通过 螺丝紧固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9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光洁度高且不伤种子,具有防锈性强、耐磨性好、强度高的优点,可延长使用 寿命。

    在具体应用中,外壳3、中壳2、内壳1、分种盘、吃种盘均采用透明的聚 碳酸酯材料制成,具有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的优点,可提高使用寿命,还 可直观看到机构内部排种过程和杂质残留情况,便于维护和保养。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壳2包括:中壳本体21,中壳本体21 呈圆形,中壳本体21上设有扇形开口,中壳本体21外周围环绕有中壳外环22, 中壳外环22上设置有两个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241和第二端面242,所述第 一端面241和第二端面242之间形成了一个用于进料的开口24,进料方向如图2 中箭头方向所示,所述开口24为形成在中壳外环22上的端口,中壳本体21和 中壳外环22一体成型,中壳外环22包括左外环221和右外环222,左外环221 与内壳1配合构成一个排种腔,右外环222与外壳3配合构成另一个排种腔,中 壳外环22上均匀排列有多个中壳安装孔26,中壳安装孔26分别与外壳3和内 壳1上对应的安装孔配合,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一起,本实施例中的中壳安装孔 26的个数为7个,相邻的两个中壳安装孔2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27,所 述加强筋27用于加强中壳2的壳体结构,防止变形,增加了稳定性,使其不易 损坏。

    进一步地,中壳本体21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23,第一通孔23内部布置 有多个第一凸条,第一通孔23用于安装在轴承30上,中壳本体21上还设有呈 扇形的中板25,中板25包括两个直板251以及位于两个直板251之间的弧形板 252,直板251与弧形板252的连接端角处设置有方形角253,其中,直板251 的宽度L1大于中壳外环22的宽度L2,从而使直板251与对应的分种盘壳体接 触构成一个排种腔。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吃种盘5包括:吃种盘本体51,吃 种盘本体51呈圆环状,吃种盘本体51中间的圆孔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吃种盘凸 环52,吃种盘凸环52用于与对应的第一分种盘4中的凹槽进行配合安装,吃种 盘本体51上靠近吃种盘凸环52位置处均匀排列有多个吃种盘安装孔54,本实 施例中的吃种盘安装孔54的个数为12个,通过螺钉可使第一吃种盘5与第一分 种盘4稳定连接,但不限定于12个,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定,可根据生产经验 自行设定。

    进一步地,吃种盘本体51上设置有若干个向外突出的勺状的吃种勺53,吃 种勺53的勺进口是突出侧卧型结构,吃种勺53呈半球形的勺状,每个吃种勺 53的勺进口的对应端设置有护坡55,可以防止出现漏种和带种的现象;每个吃 种勺53的尺寸与一个大豆的尺寸一致,本实施例中的吃种勺53的尺寸与大豆直 径对应,个数为42个,即占空间小,又可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品种大豆的舀入。

    当种子通过进料口被舀进吃种盘后,直到将种子定点投放这段带种运行阶 段,种子牢牢的顶在吃种勺53里,即使有再大的振动、地面高低不平、上坡、 下坡及斜坡,种子也不会掉落,再快的播种速度,也不会由于离心力及线速度 的原因将种子抛出。

    应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吃种勺53的尺寸和个数进行限定,每个吃种勺53 可根据不同植物种子的尺寸进行设置。

    同时,本发明中,第一吃种盘5的形状和第二吃种盘8的形状一致,此处 不再对第二吃种盘8的形状进行赘述。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种盘4包括:分种盘本体41, 分种盘本体41呈圆形,中间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圆柱端42,圆柱端42外表面排 列有多个第二凸条43,圆柱端42分别穿过第一隔板6和第一吃种盘5后与中壳 的第一通孔23对应,并通过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43配合安装在轴承30上,分 种盘本体41上设置有环形槽44,环形槽44内排列有多个分种盘安装孔45,环 形槽44用于在安装时容纳对应的吃种盘凸环52,分种盘安装孔45与吃种盘上 的吃种盘安装孔54对应设置,从而安装在一起。分种盘本体41上还设置有向外 侧突出的环形板48,环形板48和分种盘本体41连接处安装有若干个片状的分 种板46,其中,相邻的两个分种板46与对应的分种盘本体41和环形板48构成 了一个分种腔47,本实施例中的分种腔47的个数为41个,本实施例中的分种 盘是分腔结构,每个分种腔47可精准的一腔一种的排出种子,排种过程中的株 距准确,不缺籽,空穴率低,种子破碎率低。

    同时,本发明中,第一分种盘4的形状和第二分种盘7的形状一致,此处 不再对第二分种盘7的形状进行赘述。

    图13为图1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 隔板6包括:隔板本体61,所述隔板本体61呈圆环状,隔板本体61采用不锈 钢材质制成,光洁度高且不伤种子,具有防锈性强、耐磨性好、强度高的优点, 可延长使用寿命,隔板本体61上设置有多个隔板安装孔62,还设置有一个弧形 的条状开口63,第一隔板6设置在第一分种盘4和第一吃种盘5之间,隔板本 体61对应设置在分种腔47和吃种勺53之间,从而将隔板本体61对应位置处的 分种腔47和吃种勺53隔断,与条状开口63对应的分种腔47和吃种勺53之间 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隔板本体61的内径为R2,所述隔板本体61的内径R2与所述 第一分种盘4的环形板48的内径R1一致,从而使隔板本体61嵌套在第一分种 盘4与第一吃种盘5之间,并使隔板本体61隔断分种腔47和吃种勺之间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条状开口63的长度相当于6至8个分隔腔的长度,本实施例不 对此进行限定,此外,第一隔板6的形状和第二隔板9的形状一致,此处不再 对第二隔板9的形状进行赘述。

    图14为图1中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壳1 包括:圆形的内壳本体11,内壳本体11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内壳外壁14,内壳 外壁14上设有若干个内壳安装孔12,内壳外壁14上开设有内壳开口13,内壳 开口13与中壳2之间形成了第一个出料口29。

    图15为图1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3 包括:圆形的外壳本体31,外壳本体31的外周环绕有环形的外壳外壁32,外壳 外壁32上设有若干个外壳安装孔33,外壳外壁32上开设有外壳开口34,外壳 开口34与中壳2之间形成了第二个出料口29。

    本发明是大豆排种器的总成机构,整体结构由壳体支撑,且外壳3、第二隔 板9、中壳2、第一隔板6和内壳1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具体地,中壳2的两 个圆柱端安装在轴承30上,两个分种盘内侧的圆柱端分别安装在中壳2两端的 轴承上,两个分种盘对应地交叉扣在一起,通过螺丝紧固。本实施例中的排种 器在播种过程中,种子通过进料口进入吃种勺53内,由于机械运动带动排种器 旋转,吃种勺53内的种子通过隔板中的条形开口进入到排种腔中,在排种腔内 继续运行后通过两个下料口分别排出。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延长使 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降低多带种和漏种的现象,保证了部分间隙整体性更好, 增加了稳定性,极易适合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上播种作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双排勺式排种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双排勺式排种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286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