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及系统.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6628507
  • 上传时间:2019-09-03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771.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42974.X

    申请日:

    20150724

    公开号:

    CN105494111A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1/00,A01K1/01,A01C3/02,A01C23/00,E04H5/08

    主分类号:

    A01K1/00,A01K1/01,A01C3/02,A01C23/00,E04H5/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肖和艾,廖立勇,王联,陈华,李裕科,吴金水,陈书莹,陈立超,李明德,潘红艳,蒋太斌,刘琼峰,程江锋,谷雨,蒋贤民,莫照惠,王娟,曾冠军,刘海,江南,朱寒阳

    地址: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644号

    优先权:

    CN201510442974A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及系统,A、肉牛养殖场选址B、牛舍建造;C、肥料池建造:在牛舍下部地方建肥料池,肥料池分为二层,下层为液体肥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D、排液体肥料管布设:从液体肥料池壁上的排液体肥料管后依次安装。水源通过水管与牛舍中的食槽相连,固体肥料池与液体肥料池连接,牛舍中的排牛尿沟通过塑料管与肥料池的下层液体肥料池连接;液体肥料池依次通过排液体肥料管、阀门、过滤装置、空气阀、调压阀、干管、支管、阀门、流量计和塑料滴灌管与农用地相连。设计合理、建造成本低廉、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肉牛生长,广泛适合于低山和丘陵区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其步骤是:肉牛养殖场建在海拔80-200米的地方,肉牛养殖场水源充分,泉水或井水和地表水都有,在肉牛养殖场下部有60-200亩的旱地、果园、稻田农用地,农用地的面积根据牛场大小定,每头牛匹配1.0-1.2亩农用地,肉牛养殖场和农用地土壤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肉牛养殖场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公路主干道的距离应大于500米,有利于原材料和肉牛进出运输;先除去选择的牛场范围内的地上植被,采用挖土机或推土机顺坡将牛舍地基推成地面坡度为1%-2%斜坡,按牛舍纵向与坡向相同设置双排牛舍,采用牛头对牛头方式设置,每排牛舍宽5-5.5米,两排牛舍之间设2-2.2米宽的走道,牛舍长度根据地形确定,通常为50-60米,每排养殖肉牛40-50头,在牛舍纵向两边每隔5.5-6.5米用石灰放样点,以样点为中心用挖土机或人工挖长-宽-深为600-600-600毫米的坑,在每个坑内放入20毫米厚的混凝土,再在坑内放入直径10毫米、管壁厚2毫米、长度为4-4.5米的镀锌钢管作为柱子,再用混凝土将坑填平地面,柱子地上部分的高度为3.6-4.1米,调整牛床使横向行成5%-8%的坡度,过道比两边高25-40厘米,有利于牛尿向两边排出,再在过道和牛床浇注10-15厘米厚的混凝土,过道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形成纵向1%-2%的坡度,牛床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也形成纵向1%-2%的坡度,在柱子外侧浇注成宽35厘米、深30厘米的排牛尿沟,排牛尿沟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形成纵向1%-2%的坡度,排牛尿沟下段接20-25厘米的塑料管,将牛尿导入液体肥料池,横向柱子间用以斜衬和中衬焊接的圆弧型双层骨架管焊接连接,骨架管伸出柱子1.5-1.8米,斜衬和中衬为直径20毫米、壁厚1.2毫米镀锌钢管,骨架管为直径40毫米、壁厚1.5毫米的镀锌钢管,两排骨架管之间采用横条焊接连接,横条为40毫米-60毫米的镀锌方钢管,方钢管厚度为1.2毫米、长度为6米,横条之间的距离为0.5-0.8米,方钢管上盖阻燃彩钢泡沫瓦,彩钢泡沫瓦由彩钢板和泡沫板组成,其彩钢板厚度为0.4-0.6毫米、泡沫板厚度为30-35毫米,牛舍两端用厚度为0.4-0.6毫米的彩钢板封闭,过道留门,牛舍两边挂塑料篷布帘,冬天放下有利于牛舍防风雨保温,夏天卷上去有利于牛舍通风降温,过道两边设高50-60厘米、槽宽55-65厘米、槽深25-35厘米的食槽,食槽纵向长11.5-12米,食槽上端设有进水管,食槽下端设有开关排水孔,牛舍内横向用直径为5-6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长1.6-1.8米、高1.7-1.8米横向栏栅隔成1.1-1.2米宽一格,每格内栓养一头肉牛,栏栅内镀锌钢管的间距为30-35厘米,两个横向栏栅靠近食槽的端头用5-6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高1.1-1.2米、钢管间距为55-60厘米的纵向栏栅封起来;在牛舍下部的地方建肥料池,肥料池地面比牛舍地面海拔低4-5米,肥料池分为二层,下层为液体肥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每百头肉牛要180-250立方米的液体肥料池,250-300平方米的固体肥料池,按照肥料池大小放基础石灰线,在肥料池纵向基础石灰线上每隔4米设一个桩柱点,在桩柱点上挖长-宽-深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穴,在穴内放入2厘米厚的混凝土,再放入由4根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为主筋、14-18根直径6毫米钢筋为箍筋、用扎丝将箍筋每隔18-22厘米固定1根长-宽为0.5米-0.5米箍筋于主筋上制成的长-宽-高为0.5米-0.5米-钢筋笼,然后在穴内倒入混凝土至基础面,在肥料池基础面纵向和横向铺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钢筋与钢筋交叉点用扎丝固定,在肥料池基础四周安装15-20厘米高的模板,在模板内的基础上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15-20厘米,待混凝土凝固后,在基础两边的钢筋笼外安装模板,模板离钢筋笼的距离为10-20厘米,在安装了模板的钢筋笼内浇注混凝土,带混凝土凝固稳定后,拆模板得到桩柱,在肥料池基础四周砌双排水泥砖混凝土墙,桩柱包埋的墙中,在二个桩柱横向间砌单排水泥砖混凝土隔墙,将下面液体肥料池隔为四个池,在隔墙底部开有50-50厘米的孔,有利于液体肥从上一个池流入下一个池,在最底下的一个池墙体底部和离墙底高50-70厘米的地方分别预埋一个直径为100-110厘米、长度为1-1.5米的PPR管,分别排污泥管和排液体肥料管,在排污泥管和排液体肥料管上安装阀门,四周的墙和隔墙的高度为2-3米,砌平至桩柱顶部,用混凝土将所有墙体内外混涂严实,在池内竖直安装直径为5-10厘米圆木条,圆木条纵向和横向间距为0.5-0.8米,在圆木条顶端横向用铁钉固定安装4-6厘米的方木条,使方木条上端比墙顶第2-3厘米,在方木条上铺模板,并用铁钉固定模板与方木条上,在模板上纵向和横向铺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钢筋与钢筋交叉点用扎丝固定,在墙体四周安装高度为20厘米的模板,在模板中浇注混凝土,每个液体肥料池顶板上预留一个0.8-1.0米的正方形天井,在池体四周砌单排水泥砖混凝土墙,墙体高1.5-2米,在池体上建钢架彩钢板棚,棚屋檐伸出池体1.5-2米,得到下层为液体肥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从液体肥料池壁上的排液体肥料管后依次安装网式过滤装置、空气阀和调压阀,用100-110厘米的PPR管将排液体肥料管延伸到旱地或者果园或者稻田农用地区域,再用直径50-75厘米材料为PPR的支管连接到各地块,并在支管上安装阀门和流量计,然后用直径为10-20厘米的塑料滴灌管连接到每排作物或者果树基部,打开支管上的阀门,对旱地或者果树或者稻田作物进行施肥,液体肥施用量根据液体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流量计读数计算。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它由水源(1)、牛舍(2)、肥料池(3)、农用地(4)、过道(5)、牛床(6)、排牛尿沟(7)、食槽(8)、液体肥料池(9)、固体肥料池(10)、塑料管(11)、天井(12)、孔(13)、排污泥管(14)、排液体肥料管(15)、阀门(16)、过滤装置(17)、空气阀(18)、调压阀(19)、干管(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2)、第一流量计(23)、第二流量计(23)和第一塑料滴灌管(24)、第二塑料滴灌管(24)组成,其特征在于:水源(1)通过水管与牛舍(2)中的食槽(8)相连,肥料池(3)分为二层,上层为固体肥料池(10),下层为液体肥料池(9),固体肥料池(10)与液体肥料池(9)连接,牛舍(2)中的排牛尿沟(7)通过塑料管(11)与肥料池(3)的下层液体肥料池(9)连接,液体肥料池(9)依次通过排液体肥料管(15)、阀门(16)、过滤装置(17)、空气阀(18)、调压阀(19)、干管(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2)、第一流量计(23)、第二流量计(23)和第一塑料滴灌管(24)、第二塑料滴灌管(24)与农用地(4)相连,过道(5)两边与牛床(6)相连,牛床(6)外边与排牛尿沟(7)相连,食槽(8)位于过道(5)两边的牛床(6)上面,液体肥料池(9)顶上开有天井(12),液体肥料池(9)内部隔墙上开有孔(13),排污泥管(14)位于液体肥料池(9)的底部,排液体肥料管(15)距液体肥料池(9)底部高50-7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管(21)分别与干管(20)、第一阀门(22)相连,第一流量计(23)分别与第一阀门(22)、第一塑料滴灌管(24)相连,第一塑料滴灌管(24)为四到七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管(21)分别与干管(20)、第二阀门(22)相连,第二流量计(23)分别与第二阀门(22)、第二塑料滴灌管(24)相连,第二塑料滴灌管(24)为三到五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 方法。同时还涉及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适合于亚热带低山或丘 陵等区域的生态高值循环农业发展中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合理的养殖场建 造和粗放的养殖场管理方法造成了养殖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 仅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造成有机物和氮磷等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导致水体 富营养化,而且养殖场周边气味刺鼻、恶臭难闻,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集约化 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如何 解决集约化养殖业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问 题。

    近年来,关于养殖场构建以及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开展了很多的研究, 也提出了很多的技术和方法。中国专利CN2351952Y(1999年)公布一种微机 自动养牛系统,每头牛颈部佩带一个红外线发射器,饲喂时向微机发射牛编码, 微机完成牛场管理和日粮计算。但该系统较为复杂,实用性较差,很难推广应用。 CN101779599B(2009年)公布了一种圈养牛自动给料自动清除牛粪便的装置, 包括标准控制装置、工程计算机、圈养牛自动给料装置和自动清除牛粪装置,采 用动态给料,由一台失重给料秤通过皮带输送牛饲料到每个食槽,提高了肉牛的 自动化养殖水平。但该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难于维修保养,很难广泛应用于 生产。CN103329849A(2013年)公布了一种亚热带丘陵区牧草肉牛蔬菜循环 农业体系的构建方法,该专利中包括了牛舍以及肥料池的构建,牛舍采用活动板 房,分别构建固体肥料池和液体肥料池,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构建成本相对较高, 占地面积较大,同时牛舍很长时排便沟出口端很深,不方便冲洗清洁,牛舍地面 坡度小,不利于牛尿排出。

    在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面,中国发明专利CN1275912C(2005年)公布了 利用养牛场有机废弃物生产肥料的方法,是将养牛场有机废弃物经过调节C/N 比和水分,加入好氧发酵微生物制剂,经过好氧发酵,二次发酵,粉碎,再加入 大、中、微量元素化学肥料以及肥料调节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造粒,制成商品 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该方法不仅过程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秸秆粉或稻糠 等有机物,并且不适合处理牛尿的液体废弃物。目前还有很多养殖场将养殖废弃 物投入沼气池产生沼气,问题是沼气生产存在明显的冬季不能发酵,产生沼气后 的废弃物同样还要进行二次处理,而且沼气发酵后的固液混合分离处理也很困难, 该方法也存在过程较复杂、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推广较难。

    因此,关于适合中国南方低山和丘陵条件下的肉牛养殖场建造方法需要进一 步改进,特别是构建生态高值循环肉牛养殖场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该肉牛养 殖场设计合理、建造成本低廉、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广,广泛适合于中国南方 低山和丘陵区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 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肉牛生长,粪便污水可肥料化供农作物利用,对 环境无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其技术构思是: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建造方法,选择水源充分、地势 较高、通风良好的低山或丘陵的坡地构建牛舍,牛舍下部具有足够面积的农用地 (旱地、果园或稻田等);牛舍地面纵横双向均具有坡度,牛舍地上部分采用钢 架棚构建;并建有青贮池和工作间;在牛场下部还建有双层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池, 其中下层为液体肥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液体肥通过管道输送至旱地、果园 或水田等施肥,固体肥通过运输至旱地、果园和稻田等施肥。

    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其步骤是:

    (1)肉牛养殖场选址:肉牛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海拔80-200米)的地方, 有利于牛舍通风换气、适合肉牛健康生长发育。肉牛养殖场应水源充分, 最好是地下水(泉水或井水)和地表水(溪流水或河流水或水库水)都有, 且要求水质好、无任何污染,以便保障人畜饮用水和牛舍卫生用水的供应。 在肉牛养殖场下部应有足够面积(60-200亩)的旱地、果园、稻田等农用 地,农用地的面积根据牛场大小而定,每头牛需匹配1.0-1.2亩农用地, 肉牛养殖场和农用地土壤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肉牛养殖场离居民点、 工矿企业和公路主干道等的距离应大于500米,但需交通方便,有利于原 材料和肉牛进出运输。

    (2)牛舍建造:先除去选择的牛场范围内的地上植被,采用挖土机或推土机顺 坡将牛舍地基推成地面坡度为1%-2%斜坡。按牛舍纵向与坡向相同设置 双排牛舍,采用牛头对牛头方式设置,每排牛舍宽5-5.5米,两排牛舍之 间设2-2.2米宽的走道,牛舍长度根据地形确定,通常为50-60米,每排 可养殖肉牛40-50头。在牛舍纵向两边每隔5.5-6.5米用石灰放样点,以 样点为中心用挖土机或人工挖长-宽-深为600-600-600毫米的坑,在每个 坑内放入20毫米厚的混凝土,再在坑内放入直径10毫米、管壁厚2毫米、 长度为4-4.5米的镀锌钢管作为柱子(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规格 GB/T309-2008DN100-6000),再用混凝土将坑填平地面,柱子地上部分的 高度保持一致为3.6-4.1米。调整牛床使横向行成5%-8%的坡度,即过道 比两边高25-40厘米,有利于牛尿向两边排出,再在过道和牛床浇注10-15 厘米厚的混凝土,过道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形成纵向1%-2%的坡度, 牛床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也形成纵向1%-2%的坡度,在柱子外侧浇注 成宽35厘米、深30厘米的排牛尿沟,排牛尿沟靠近水源的上端与下端形 成纵向1%-2%的坡度。排牛尿沟下段接20-25厘米的塑料管,将牛尿导入 液体肥料池。横向柱子间用以斜衬和中衬焊接的圆弧型双层骨架管焊接连 接,骨架管伸出柱子1.5-1.8米,斜衬和中衬为直径20毫米、壁厚1.2毫 米镀锌钢管(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规格GB/T309-2008DN20-6000), 骨架管为直径40毫米、壁厚1.5毫米的镀锌钢管(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 管厂、规格GB/T309-2008DN40-6000)。两排骨架管之间采用横条焊接连 接,横条为40-60毫米的镀锌方钢管(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方钢 管厚度为1.2毫米、长度为6米,横条之间的距离为0.5-0.8米。方钢管上 盖阻燃彩钢泡沫瓦,彩钢泡沫瓦由彩钢板和泡沫板组成,其彩钢板厚度为 0.4-0.6毫米、泡沫板厚度为30-35毫米。牛舍两端用厚度为0.4-0.6毫米 的彩钢板封闭,过道留门。牛舍两边挂塑料篷布帘,冬天放下有利于牛舍 防风雨保温,夏天卷上去有利于牛舍通风降温。过道两边设高50-60厘米、 槽宽55-65厘米、槽深25-35厘米的食槽,食槽纵向长11.5-12米,食槽 上端设有进水管,食槽下端设有可开关排水孔,有利于肉牛进食后放水供 其饮用。牛舍内横向用直径为5-6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长1.6-1.8米、 高1.7-1.8米横向栏栅隔成1.1-1.2米宽一格,每格内可栓养一头肉牛,栏 栅内镀锌钢管的间距为30-35厘米。两个横向栏栅靠近食槽的端头用5-6 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高1.1-1.2米、钢管间距为55-60厘米的纵向栏栅 封起来,这样牛即可以从纵向栏栅中伸出头到食槽中进食,又可防止牛之 间相互殴打致伤残。肉牛饲养过程中牛粪人工用刮锄收集后铲入斗车运至 固体肥池,牛尿通过排牛尿沟及管道输送至液体肥料池,使肉牛养殖场固 体和液体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分离,便于进一步肥料化利用。

    (3)肥料池建造:在牛舍下部地势较低(一般低4-8米)的地方建肥料池,要 求肥料池地面比牛舍地面海拔低4-5米。肥料池分为二层,下层为液体肥 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肥料池的大小根据肉牛养殖场的规模确定,每 百头肉牛需要180-250立方米的液体肥料池,250-300平方米的固体肥料 池。以2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为例,固液肥料池的选择基础大小为长 18-22米、宽10-14米。先将肥料池基础表层松土挖去,至坚实的底层。 按照肥料池大小放基础石灰线,在肥料池纵向基础石灰线上每隔4米设一 个桩柱点,在桩柱点上挖长-宽-深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穴,在穴内 放入2厘米厚的混凝土,再放入由4根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为主筋、14-18 根直径6毫米钢筋为箍筋、用扎丝将箍筋每隔18-22厘米固定1根长-宽 为0.5米-0.5米箍筋于主筋上制成的长-宽-高为0.5米-0.5米-(2.5-3.5米) 钢筋笼,然后在穴内倒入混凝土至基础面。在肥料池基础面纵向和横向铺 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钢筋与钢筋交叉点 用扎丝固定。在肥料池基础四周安装15-20厘米高的模板,在模板内的基 础上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15-20厘米。待混凝土凝固后,在基础两 边的钢筋笼外安装模板,模板离钢筋笼的距离为10-20厘米,在安装了模 板的钢筋笼内浇注混凝土,带混凝土凝固稳定后,拆模板即得到桩柱。在 肥料池基础四周砌双排水泥砖(两孔,规格390-190-190毫米)混凝土墙, 桩柱包埋的墙中。在二个桩柱横向间砌单排水泥砖(两孔,规格 390-190-190毫米)混凝土隔墙,将下面液体肥料池隔为四个池,在隔墙 底部开有50-50厘米的孔,有利于液体肥从上一个池流入下一个池,在最 底下的一个池墙体底部和离墙底高50-70厘米的地方分别预埋一个直径为 100-110厘米、长度为1-1.5米的PPR管,分别排污泥管和排液体肥料管, 在排污泥管和排液体肥料管上安装阀门。四周的墙和隔墙的高度为2-3米, 即砌平至桩柱顶部。用混凝土将所有墙体内外混涂严实,以防止液体肥渗 漏。在池内竖直安装直径为5-10厘米圆木条,圆木条纵向和横向间距为 0.5-0.8米,在圆木条顶端横向用铁钉固定安装4-6厘米的方木条,使方木 条上端比墙顶第2-3厘米。在方木条上铺模板,并用铁钉固定模板与方木 条上。在模板上纵向和横向铺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 20厘米,钢筋与钢筋交叉点用扎丝固定。在墙体四周安装高度为20厘米 的模板。在模板中浇注混凝土,其厚度达到20厘米。每个液体肥料池顶 板上预留一个0.8-1.0米的正方形天井,便于进出池内检查和取样。在池 体四周砌单排水泥砖(两孔,规格390-190-190毫米)混凝土墙,墙体高 1.5-2米。在池体上建钢架彩钢板棚,棚屋檐伸出池体1.5-2米,以防止雨 水进入内。这样即得到下层为液体肥料池,上层为固体肥料池。

    (4)排液体肥料管布设:从液体肥料池壁上的排液体肥料管后依次安装网式过 滤装置(过滤网孔径为10-40目)、空气阀(型号JP1P-G)和调压阀(型 号Y43X-64),用100-110厘米的PPR管将排液体肥料管延伸到旱地或者 果园或者稻田等农用地区域,再用直径50-75厘米材料为PPR的支管连 接到各地块,并在支管上安装阀门和流量计(LXS型旋翼湿式水表),然 后用直径为10-20厘米的塑料滴灌管连接到每排作物或者果树基部。根据 作物生长对肥料需求的情况,打开支管上的阀门,即可对旱地或者果树或 者稻田等作物进行施肥,液体肥施用量根据液体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流量 计读数计算。

    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它由水源、牛舍、肥料池、农用地、 过道、牛床、排牛尿沟、食槽、液体肥料池、固体肥料池、塑料管、天井、孔、 排污泥管、排液体肥料管、阀门、过滤装置、空气阀、调压阀、干管、第一支管、 第二支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一塑料滴灌管、 第二塑料滴灌管组成。其连接关系是:水源通过水管与牛舍中的食槽相连;肥料 池分为二层,上层为固体肥料池,下层为液体肥料池,固体肥料池与液体肥料池 连接,牛舍中的排牛尿沟通过塑料管与肥料池的下层液体肥料池连接;液体肥料 池依次通过排液体肥料管、阀门、过滤装置、空气阀、调压阀、干管、第一支管、 第二支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一塑料滴灌管、 第二塑料滴灌管等与农用地相连;第一支管分别与干管、第一阀门相连,第一流 量计分别与第一阀门、第一塑料滴灌管相连,第一塑料滴灌管为四到七个,第二 支管分别与干管、第二阀门相连,第二流量计分别与第二阀门、第二塑料滴灌管 相连,第二塑料滴灌管为三到五个,过道两边与牛床相连,牛床外边与排牛尿沟 相连,食槽位于过道两边的牛床上面;液体肥料池顶上开有天井,液体肥料池内 部隔墙上开有孔;排污泥管位于液体肥料池的底部,而排液体肥料管距液体肥料 池底部高50-70厘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的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通过对养牛场固体和液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 集和发酵处理,有效地达到了养牛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目的,同时防止了 规模化养牛场废弃物对环境严重污染的关键性问题。

    2.牛舍基础采用纵向和横向均为斜坡型,不仅降低了地基平整、减少了下部排 牛尿沟开挖和基础建造混凝土用量等成本,而且有利于肉牛养殖场牛尿的收 集,便于清理牛粪和冲洗牛舍,保持牛舍干净卫生,有利于肉牛健康生长。

    3.由于牛舍基础纵向具有一定的坡度,使牛舍钢架棚屋面纵向也有一定的坡度, 在建设连栋牛舍时,有利于两栋牛舍之间的连接屋檐沟雨水向低方向排出, 防止雨水漏入连栋牛舍室内。

    4.由于采用了在液体肥料池上再建固体肥料池,使养牛场固体肥料池和液体肥 料池分开建造的用地面积减少了50%,对于有效地减少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 具有重要作用。

    5.通过对液体肥料池分为3-4个池,有利于新鲜牛尿经过不同的池进行发酵后, 到排出时可用于作物安全施肥。

    6.由于液体肥料池中的管道布设到了每个田块和作物基部,打开阀门即可对作 物施用优质液体有机肥,不需要施用化肥,方便了使用,降低了成本,为有 机农产品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7.由于牛舍采用了斜坡地面减少基础建造时混凝土使用量,同时采用钢筋棚做 牛棚,以及双层肥料池设计和肥料池采用水泥砖混凝土结构等措施,大幅度 降低了肉牛养殖场的建造成本。

    8.实用性广,适合于在低山和丘陵等地势较高的坡地上建造肉牛养殖场中应用, 也适合于奶牛养殖场及其他家畜养殖场的建造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一种肉牛养殖场牛舍示意图。

    图3为一种肉牛养殖场肥料池示意图。

    图4为一种肉牛养殖场液体肥料管道输送示意图。

    其中:水源1、牛舍2、液体肥料池3、农用地4、过道5、牛床6、排牛尿 沟7、食槽8、液体肥料池9、固体肥料池10、塑料管11、天井12、孔13、排 污泥管14、排液体肥料管15、阀门16、过滤装置17(型号:3寸,过滤精度80 目,市场购买)、空气阀18、调压阀19、干管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1、 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2、第一流量计23、第二流量计23和第一塑料滴灌管 24、第二塑料滴灌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1、图2、图3、图4可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肉牛养殖场选址:肉牛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利于牛舍通 风换气、适合肉牛健康生长发育。肉牛养殖场应水源1充分,最好是地下水(泉 水或井水)和地表水(溪流水或河流水或水库水)都有,且要求水质好、无任何 污染,以便保障人畜饮用水和牛舍卫生用水的供应。在肉牛养殖场下部应有足够 面积的旱地、果园、稻田等农用地4,农用地4的面积根据牛场大小而定,每头 牛需匹配1-1.2亩农用地4,肉牛养殖场和农用地4土壤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 染。肉牛养殖场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公路主干道等的距离应大于500米,但需 交通方便,有利于原材料和肉牛进出运输。

    (B)牛舍建造:先除去选择的牛场范围内的地上植被,采用挖土机或推土 机顺坡将牛舍地基推成地面坡度为1%-2%斜坡。按牛舍2纵向与坡向相同设置 双排牛舍2,采用牛头对牛头方式设置,每排牛舍宽5-5.5米,两排牛舍2之间 设2-2.2米宽的过道5,牛舍2长度根据地形确定,通常为50-60米,每排可养 殖肉牛40-50头。在牛舍2纵向两边每隔6米用石灰放样点,以样点为中心用挖 土机或人工挖长-宽-深为600-600-600毫米的坑,在每个坑内放入20毫米厚的混 凝土,再在坑内放入直径10毫米、管壁厚2毫米、长度为4-4.5米的镀锌钢管作 为柱子(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规格GB/T309-2008DN100-6000),再用混 凝土将坑填平地面,柱子地上部分的高度保持一致为3.6-4.1米。调整牛床6使 横向行成5%-8%的坡度,即过道比两边高25-40厘米,有利于牛尿向两边排出, 再在过道5和牛床6浇注10-15厘米厚的混凝土,过道5靠近水源1的上端与下 端形成纵向1%-2%的坡度,牛床6靠近水源1的上端与下端也形成纵向1%-2% 的坡度,在柱子外侧浇注成宽35厘米、深30厘米的排牛尿沟7,排牛尿沟7靠 近水源1的上端与下端形成纵向1%-2%的坡度。排牛尿沟7下段接20-25厘米的 塑料管11,将牛尿导入液体肥料池9。横向柱子间用以斜衬和中衬焊接的圆弧型 双层骨架管焊接连接,骨架管伸出柱子1.5-1.8米,斜衬和中衬为直径20毫米、 壁厚1.2毫米镀锌钢管(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规格 GB/T309-2008DN20-6000),骨架管为直径40毫米、壁厚1.5毫米的镀锌钢管(广 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规格GB/T309-2008DN40-6000)。两排骨架管之间采用 横条焊接连接,横条为40毫米-60毫米的镀锌方钢管(广州市花都区振鸿钢管厂), 方钢管厚度为1.2毫米、长度为6米,横条之间的距离为0.5-0.8米。方钢管上盖 阻燃彩钢泡沫瓦,彩钢泡沫瓦由彩钢板和泡沫板组成,其彩钢板厚度为0.4-0.6 毫米、泡沫板厚度为30-35毫米。牛舍两端用厚度为0.4-0.6毫米的彩钢板封闭, 过道留门。牛舍两边挂塑料篷布帘,冬天放下有利于牛舍防风雨保温,夏天卷上 去有利于牛舍通风降温。过道5两边设高50-60厘米、槽宽55-65厘米、槽深25-35 厘米的食槽8,食槽8纵向长11.5-12米,食槽8上端设有进水管,食槽8下端 设有可开关排水孔,有利于肉牛进食后放水供其饮用。牛舍2内横向用直径为 5-6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长1.6-1.8米、高1.7-1.8米横向栏栅隔成1.1-1.2米宽 一格,每格内可栓养一头肉牛,栏栅内镀锌钢管的间距为30-35厘米。两个横向 栏栅靠近食槽8的端头用5-6厘米的镀锌钢管制成的高1.1-1.2米、钢管间距为 55-60厘米的纵向栏栅封起来,这样牛即可以从纵向栏栅中伸出头到食槽中进食, 又可防止牛之间相互殴打致伤残。肉牛饲养过程中牛粪人工用刮锄收集后铲入斗 车运至固体肥池,牛尿通过排牛尿沟7及管道11输送至液体肥料池9,使肉牛 养殖场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分离,便于进一步肥料化利用。

    (C)肥料池建造:在牛舍下部地势较低的地方建肥料池3,要求肥料池3 地面比牛舍地面海拔低4-5米。肥料池3分为二层,下层为液体肥料池9,上层 为固体肥料池10。肥料池的大小根据肉牛养殖场的规模确定,每百头肉牛需要 180-250立方米的液体肥料池9,250-300平方米的固体肥料池10。以200头规 模的肉牛养殖场为例,固液肥料池的选择基础大小为长18-22米、宽10-14米。 先将肥料池3基础表层松土挖去,至坚实的底层。按照肥料池大小放基础石灰线, 在肥料池纵向基础石灰线上每隔4米设一个桩柱点,在桩柱点上挖长-宽-深为60 厘米-60厘米-60厘米穴,在穴内放入2厘米厚的混凝土,再放入由4根直径为 16毫米的钢筋为主筋、14-18根直径6毫米钢筋为箍筋、用扎丝将箍筋每隔18-22 厘米固定一根长-宽为0.5米-0.5米箍筋于主筋上制成的长-宽-高为0.5米-0.5米- (2.5-3.5米)钢筋笼,然后在穴内倒入混凝土至基础面。在肥料池基础面纵向和 横向铺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钢筋与钢筋交叉点 用扎丝固定。在肥料池基础四周安装15-20厘米高的模板,在模板内的基础上浇 注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15-20厘米。待混凝土凝固后,在基础两边的钢筋笼外 安装模板,模板离钢筋笼的距离为10-20厘米,在安装了模板的钢筋笼内浇注混 凝土,带混凝土凝固稳定后,拆模板即得到桩柱。在肥料池基础四周砌双排水泥 砖(两孔,规格390-190-190毫米)混凝土墙,桩柱包埋的墙中。在二个桩柱横 向间砌单排水泥砖(两孔,规格390-190-190毫米)混凝土隔墙,将下面液体肥 料池9隔为四个池,在隔墙底部开有50-50厘米的孔13,有利于液体肥从上一个 池流入下一个池,在最底下的一个池墙体底部和离墙底高50-70厘米的地方分别 预埋一个直径为100-110厘米、长度为1-1.5米的PPR管,分别排污泥管14和 排液体肥料管15,在排污泥管14和排液体肥料管15上安装阀门16。四周的墙 和隔墙的高度为2-3米,即砌平至桩柱顶部。用混凝土将所有墙体内外混涂严实, 以防止液体肥渗漏。在池内竖直安装直径为5-10厘米圆木条,圆木条纵向和横 向间距为0.5-0.8米,在圆木条顶端横向用铁钉固定安装4-6厘米的方木条,使 方木条上端比墙顶第2-3厘米。在方木条上铺模板,并用铁钉固定模板与方木条 上。在模板上纵向和横向铺直径12-16厘米的钢筋,钢筋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 钢筋与钢筋交叉点用扎丝固定。在墙体四周安装高度为20厘米的模板。在模板 中浇注混凝土,其厚度达到20厘米。每个液体肥料池顶板上预留一个0.8-1.0米 的正方形天井12,便于进出池内检查和取样。在池体四周砌单排水泥砖(两孔, 规格390-190-190毫米)混凝土墙,墙体高1.5-2米。在池体上建钢架彩钢板棚, 棚屋檐伸出池体1.5-2米,以防止雨水进入内。这样即得到下层为液体肥料池9, 上层为固体肥料池10。

    (D)排液体肥料管布设:从液体肥料池9壁上的排液体肥料管15后依次 安装网式过滤装置(过滤网孔径为10-40目)17、空气阀(型号JP1P-G)18和 调压阀(型号Y43X-64)19,用100-110厘米的PPR管将排液体肥料管15延伸 到旱地或者果园或者稻田等农用地4区域,再用直径50-75厘米材料为PPR的 支管21连接到各地块,并在支管21上安装阀门22和流量计(LXS型旋翼湿式 水表)23,然后用直径为10-20厘米的塑料滴灌管24连接到每排作物或者果树 基部。根据作物生长对肥料需求的情况,打开支管21上的阀门22,即可对旱地 或者果树或者稻田等作物进行施肥,液体肥施用量根据液体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和 流量计23读数计算。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1、图2、图3、图4可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系统,它由水源1、牛舍2、肥料池3、农用 地4、过道5、牛床6、排牛尿沟7、食槽8、液体肥料池9、固体肥料池10、塑 料管11、天井12、孔13、排污泥管14、排液体肥料管15、阀门16、过滤装置 17、空气阀18、调压阀19、干管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1、第一阀门22、 第二阀门22、第一流量计23、第二流量计23和第一塑料滴灌管24、第二塑料 滴灌管24组成。其连接关系是:水源1通过水管与牛舍2中的食槽8相连;肥 料池3分为二层,上层为固体肥料池10,下层为液体肥料池9,固体肥料池10 与液体肥料池9连接,牛舍2中的排牛尿沟7通过塑料管11与肥料池3的下层 液体肥料池9连接;液体肥料池9依次通过排液体肥料管15、阀门16、过滤装 置17、空气阀18、调压阀19、干管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1、第一阀门 22、第二阀门22、第一流量计23、第二流量计23和第一塑料滴灌管24、第二 塑料滴灌管24等与农用地4相连;第一支管21分别与干管20、第一阀门22相 连,第一流量计23分别与第一阀门22、第一塑料滴灌管24相连,第一塑料滴 灌管24为四到七个,第二支管21分别与干管20、第二阀门22相连,第二流量 计23分别与第二阀门22、第二塑料滴灌管24相连,第二塑料滴灌管24为三到 五个,过道5两边与牛床6相连,牛床6外边与排牛尿沟7相连,食槽8位于过 道5两边的牛床6上面;液体肥料池9顶上开有天井12,液体肥料池9内部隔 墙上开有孔13;排污泥管14位于液体肥料池9的底部,而排液体肥料管15距 液体肥料池9底部高50-70厘米。

    以下是有关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比较结果:

    一、本发明肉生态循环牛养殖场与传统肉牛养殖场比较结果

    表1对牛舍建设成本的影响

    表2对肉牛平均日增长量和发病率的影响

    表3对肉牛养殖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4对粪便污水生产固体和液体肥的影响

    项目 固体有机肥发酵时间(天) 液体有机肥发酵时间(天) 本发明 20 21 传统肉牛养殖场 30 40

    关 键  词:
    一种 生态 循环 肉牛 养殖场 构建 方法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生态循环肉牛养殖场的构建方法及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2850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