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摄像装置.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62579
  • 上传时间:2018-03-02
  • 格式:PDF
  • 页数:92
  • 大小:21.3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60264.3

    申请日:

    2014.04.21

    公开号:

    CN104125379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N 5/225登记生效日:201512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N 5/225申请日:20140421|||公开

    IPC分类号:

    H04N5/225; H04N5/232

    主分类号:

    H04N5/225

    申请人: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村达之; 山宫国雄; 野中修; 森一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04.23 JP 2013-090759; 2013.05.15 JP 2013-103343; 2013.05.15 JP 2013-103285; 2014.01.21 JP 2014-00887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黄纶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主体部,其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从被摄体区域会聚的光,生成图像数据;光学瞄准部,其具有发出光束的光源部、以及透射来自所述被摄体区域的光并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的反射光学元件,在所述被摄体区域内或该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的虚像;以及脚部,其以在所述光学瞄准部的起动时能够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至少所述反射光学元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部,其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从被摄体区域会聚的光,生成图像数据;
    主体部,其具有所述摄像部;
    光学瞄准部,其具有发出光束的光源部、以及透射来自所述被摄体区域的光并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的反射光学元件,在所述被摄体区域内或该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的虚像;以及
    脚部,其以在所述光学瞄准部的起动时能够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至少所述反射光学元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脚部或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光学瞄准部的驱动时退避到所述光学瞄准部的视野区域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光学元件是半反镜或设有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的多层介质膜的反射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脚部的收纳部,
    所述脚部的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光源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或所述脚部上,
    所述光学瞄准部具有以能够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进行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的支承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闪光发光部,该闪光发光部设置在所述脚部的前端,对所述被摄体区域照射照明光,
    所述反射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闪光发光部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部中,在与穿过所述反射光学元件的线交叉的位置设置了具有能够朝向 所述前表面侧进行开闭的罩部件的开口部,
    在所述脚部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罩部件打开。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弹出机构,该弹出机构具有:向使所述脚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对所述脚部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所述脚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时使所述脚部与所述主体部卡定的卡定部;以及传递来自外部的力而解除所述卡定部的卡定的操作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闪光发光部,该闪光发光部对所述被摄体区域照射照明光,
    所述光学瞄准部具有在透明基板上设有所述反射光学元件的导光部,
    所述脚部的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脚部保持所述闪光发光部和所述光学瞄准部,并且,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背面,在与穿过所述导光部的线交叉的位置形成有分别能够透射来自所述被摄体区域的光的第1窗部和第2窗部,
    所述导光部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经由所述第2窗部向所述背面反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部具有:
    脚下部,其呈托盘状,在与穿过连接了所述导光部的基体部和所述导光部的线交叉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第1窗部,固定所述闪光发光部和所述光源部;以及
    脚上部,其以与所述脚下部的内表面侧对置的方式与所述脚下部连接,与所述脚下部一起呈大致筐体,在与所述线交叉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第2窗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闪光发光部设置在所述脚部的前端,
    所述光学瞄准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闪光发光部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光学元件是半反镜或设有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的多层介质膜的反射镜。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瞄准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光源部与所述导光部之间且能够进行射束整形的光学元件,
    所述反射光学元件是反射单色光的全息元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息元件将来自所述光源部的光束整形为平行光束或单向性的光束。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是单一透镜、单一棱镜或接合了单透镜和棱镜的反射型光学元件中的任意一方。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一对位置检测部,该一对位置检测部设置在所述脚部上,在关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对称的位置检测该摄像装置的位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励振部,该励振部设置在所述脚部上,对所述反射光学元件施加振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从该摄像装置的背面侧向该摄像装置的前表面侧转动,该显示部能够显示与由所述主体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有:
    所述光学瞄准部,其在所述被摄体区域内产生光束的虚像;
    被摄体检测部,其检测与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
    视场角判定部,其在所述光学瞄准部产生所述虚像时,判定由所述被摄体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是否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内;以及
    输出部,其在所述视场角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被摄体不在所述视场角内的情况下,输出表示所述被摄体从所述视场角内脱离的警告。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焦点距离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以及
    瞄准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焦点距离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光学瞄准 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输入部,该输入部受理用于设定所述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指示信号的输入,
    所述被摄体检测部检测与由所述输入部受理了输入的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被摄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能够显示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并且在该图像上重叠显示所述警告。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摄体在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特征在画面内满足特定的位置条件。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通过间歇射出所述光束或改变所述光束的明暗来输出所述警告。

    24.
      一种摄像方法,该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从被摄体区域会聚的光,生成图像数据;
    通过具有发出光束的光源部、以及透射来自所述被摄体区域的光并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的反射光学元件的光学瞄准部,在所述被摄体区域内或该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的虚像;以及
    在所述光学瞄准部的起动时,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方法还具有:
    虚像生成步骤,在所述视野区域内产生光束的虚像;
    被摄体检测步骤,检测与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
    视场角判定步骤,在产生所述虚像时,判定所述被摄体是否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内;以及
    输出步骤,在判定为所述被摄体不在所述视场角内的情况下,输出表示所述被摄体从所述视场角内脱离的警告。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方法还具有:
    焦点距离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以及
    瞄准控制步骤,根据在所述焦点距离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光学瞄准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方法还具有输入步骤,在该输入步骤中,受理用于设定所述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指示信号的输入;
    在所述被摄体检测步骤中,检测与通过所述输入步骤受理了输入的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被摄体。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步骤中,显示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并且在该图像上重叠显示所述警告。

    29.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摄体在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特征在画面内满足特定的位置条件。

    30.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通过间歇射出所述光束或改变所述光束的明暗来输出所述警告。

    说明书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并进行显示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技术:在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便携电话中,设置用于确认照相机的摄像范围的瞄准器,在拍摄者进行自拍时,根据从瞄准器发散的瞄准光,掌握照相机的摄像范围(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13649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瞄准器用于拍摄者的自拍,所以,在将其应用于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进行望远拍摄的情况下,很难对期望的被摄体进行取景(framing)。
    并且,在以外接的方式在摄像装置的热靴等上设置瞄准器的情况下,存在摄像装置大型化这样的用户便利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摄像装置:不会导致大型化,即使在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容易地对期望的被摄体进行取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主体部,其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从被摄体区域会聚的光,生成图像数据;光学瞄准部,其具有发出光束的光源部、以及透射来自所述被摄体区域的光并使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向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的反射光学元件,在所述被摄体区域内或该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束的虚像;以及脚部,其以在所述光学瞄准部的起动时能够使所述反射光学元件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至少所述反射光学元件。
    如果结合附图一并阅读以下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则能够进一步理解以上叙述的 内容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产业上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收纳在主体部中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收纳在收纳部中时的开口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收纳部弹出时的开口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在光学瞄准器的驱动时位于光学瞄准器的视野区域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在光学瞄准器的驱动时退避到光学瞄准器的视野区域外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侧视图。
    图23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光学瞄准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主体上表面进行切除后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主体上表面进行切除后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3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的被摄体检测部要检测的检测区域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34是示出拍摄者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的光学瞄准部拍摄被摄体时的状况的图。
    图35是示出在图34所示的状况下拍摄者进行摄像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36是示出在图3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装置进行摄像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37是示意地示出从被摄体到摄像光学系统的距离与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8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的视场角判定部判定被摄体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内的判定方法的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被摄体的一侧的结构的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用户的一侧的结构的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43A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背面显示部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的状况的图。
    图43B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背面显示部显 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以广角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的状况的图。
    图43C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背面显示部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拍摄被摄体时的状况的图。
    图44是示意地示出一边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目镜显示部确认被摄体的取景一边进行拍摄时的状况的图。
    图4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内置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46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4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49是示意地示出一边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的目镜显示部确认被摄体的取景一边进行拍摄时的状况的图。
    图50是示出在图49所示的状况下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1是示意地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的目镜显示部确认被摄体的取景并进行拍摄时的状况的图。
    图52是示出在图51所示的状况下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55A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5B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5C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不由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进而,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进而,附图是示意性的,需要留意到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件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并且,在附图相互之间,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摄像装置1的固有坐标系,设与摄像装置的光轴O垂直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设与摄像装置1的光轴O垂直的铅直方向为Y轴方向,设与摄像装置1的光轴O平行的厚度方向(摄像方向)为Z轴方向。
    图1~图4所示的摄像装置1具有由摄像光学系统2和摄像元件8构成的摄像部以及具有该摄像部的主体部100,该摄像光学系统2通过利用摄像元件8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2从规定视野区域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主体部100具有摄像光学系统2、镜头驱动部3、光圈4、光圈驱动部5、快门6、快门驱动部7、摄像元件8、摄像元件驱动部9、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图像处理部12、AE处理部13、AF处理部14、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输入部16、脚部17、显示部18、记录介质19、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20、时钟21、闪存22、焦点距离检测部23、总线24、控制部25。
    摄像光学系统2设置在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摄像光学系统2使用1个或多个透镜构成,从规定视野区域会聚光。摄像光学系统2具有改变焦点距离(视场角)的变焦光学系统2a和调整焦点的对焦光学系统2b。变焦光学系统2a例如在24mm~1200mm(35mm换算)的范围内改变摄像装置1的焦点距离。摄像光学系统2设置在主体部100的前表面侧。
    镜头驱动部3使用DC马达或步进马达等构成,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通过使摄像光学系统2沿着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移动,进行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位置和焦点距离的变更。镜头驱动部3具有使变焦光学系统2a沿着光轴O移动的变焦镜头驱动部3a、以及使对焦光学系统2b沿着光轴O移动的对焦镜头驱动部3b。
    光圈4通过限制摄像光学系统2会聚的光的入射量,进行摄像元件8接收的光量的调整。
    光圈驱动部5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通过驱动光圈4,对摄像装置1的光圈值(F值)进行变更。使用步进马达等构成光圈驱动部5。
    快门6将摄像元件8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使用中心式快门或焦面式快门构成快门6。
    快门驱动部7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驱动快门6。使用步进马达等构成快门驱动部7。
    使用接收由摄像光学系统2会聚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构成摄像元件8。摄像元件8通过接收摄像光学系统2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模拟电信号),将该图像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部10。
    摄像元件驱动部9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在规定定时从摄像元件8向信号处理部10输出图像数据(模拟信号)。在这个意义上,摄像元件驱动部9作为电子快门发挥功能。并且,摄像元件驱动部9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使摄像元件8以规定帧率(例如30fps或60fps)输出图像数据。进而,摄像元件驱动部9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通过对摄像元件8的规定行、例如偶数行或奇数行进行间疏,使摄像元件8以高速帧率(例如120fps)向信号处理部10输出图像数据。
    信号处理部10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对从摄像元件8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模拟处理,并将其输出到A/D转换部11。具体而言,信号处理部10针对图像数据,在降低了复位噪声等的基础上进行波形整形,然后进行增益放大,以使其成为目标明亮度。
    A/D转换部11对从信号处理部10输出的模拟图像数据进行A/D转换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将该数字图像数据(RAW数据)经由总线24输出到SDRAM20。
    图像处理部12经由总线24从SDRAM20取得图像数据(RAW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将该处理图像数据经由总线24输出到SDRAM20。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12对图像数据进行至少包含光学黑减法处理、白平衡(WB)调整处理、彩色矩阵运算处理、伽马校正处理、颜色再现处理和边缘强调处理等的基本图像处理。另外,在摄像元件8为拜耳排列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2进行图像数据的同时化处理。
    AE处理部13经由总线24取得SDRAM20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设定进行静态图像拍摄或动态图像拍摄时的曝光条件。具体而言,AE处理部 13根据图像数据计算亮度,根据计算出的亮度决定例如光圈值的设定、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从而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曝光。
    AF处理部14经由总线24取得SDRAM20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调整。例如,AF处理部14从图像数据中取出高频成分的信号,通过对该高频成分的信号进行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运算处理,决定摄像装置1的对焦评价,从而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调整。另外,AF处理部14也可以使用光瞳分割相位差法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调整。进而,AF处理部14也可以根据摄像元件8中设置的相位差像素的输出值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调整。
    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经由总线24从SDRAM20取得图像数据和处理图像数据中的任意一方,按照规定形式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将该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输出到SDRAM20或记录介质19。这里,规定形式是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象专家组)方式、MotionJPEG方式和MP4(H.264)方式等。并且,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经由总线24和存储器I/F(未图示)取得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其输出到SDRAM20。另外,代替记录介质19,也可以在摄像装置1的内部另外设置记录部。
    输入部16具有将摄像装置1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电源开关16a、受理用于给出静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静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释放开关16b、对摄像装置1中设定的各种拍摄模式进行切换的拍摄模式切换开关16c、受理用于给出动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动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动态图像开关16d、受理用于指示摄像装置1的各种设定的指示信号的输入的菜单开关16e、受理用于决定菜单画面中指示的内容的指示信号的输入的决定开关16f。释放开关16b能够通过从外部进行按压而进退,在半按的情况下,受理用于指示拍摄准备动作的第一释放信号的输入,另一方面,在全按的情况下,受理用于指示静态图像拍摄的第二释放信号的输入。
    脚部17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0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100上,以能够向远离主体部100并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垂直的方向移动(弹出)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00上。脚部17具有朝向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照射照明光的闪光发光部300、以及用于瞄准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内的期望被摄体的光学瞄准部400。
    这里,对脚部1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所示,脚部17在配置有主体部100的释放开关16b等的主体部100的上表面侧的、主体部100的未图示的轴支承部上固定有第1轴R1(基端),以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100上。
    脚部17具有与主体部100的第1轴R1嵌合且能够旋转的未图示的主体部100的轴承部(未图示)、呈托盘状(船底形状)且在内部保持光学瞄准部400的脚下部210、以与脚下部210的内表面侧对置的方式与该脚下部210连接并与脚下部210一起呈大致筐体的脚上部220(罩部)。进而,脚部17具有:闪光发光部300,其对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照射照明光;光学瞄准部400,其在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内或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光束的虚像;以及弹出机构500,其使脚部17与主体部100的收纳部110卡定,并且,根据来自外部的力使脚部17从主体部100的收纳部110分开并使闪光发光部300向照明位置移动。并且,还具有检测脚部17的弹出的未图示的弹出检测部900。
    在脚下部210的前端设有闪光发光部300。并且,脚下部210具有从外部保护闪光发光部300的发光窗212以及从外部保护光学瞄准部400的第1窗部213。并且,脚下部210具有在内部支承光学瞄准部400的基体部(称为凹部的底面)210a以及在基体部210a上呈凸部的阶梯差形状的透明基板支承部211。脚下部210与脚上部220的接合面H是在以脚下部210的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为基准的情况下与支承透明基板支承部211的基体部210a进行接合的面。
    在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的状态(竖起的状态)下,闪光发光部300配置在从主体部100分开的位置。这里,分开的位置是指脚部17和主体部100所成的角度为规定角度(例如大致30度)的位置。在脚部17从主体部100分开后的位置,闪光发光部300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对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照射照明光(闪光)。使用LED和LED驱动器等构成闪光发光部300。
    第1窗部213设置在比脚下部210的中央靠前端侧。具体而言,第1窗部213形成在与从后述光学瞄准部400的导光部403射出的光束交叉的位置。第1窗部213呈大致矩形形状。例如使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部件形成第1窗部213。
    透明基板支承部211设置在脚下部210的背面侧的中央,支承光学瞄准部400。 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与脚下部210一体形成。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以夹持形成有构成光学瞄准部400的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的两面的方式支承透明基板,或者,直接利用粘接剂接合透明基板并进行支承。另外,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也可以通过导光部403的一面、或点、或角部以及它们的组合来支承导光部403。
    光学瞄准部400具有:光源部401,其集成发散红色瞄准光(光束)的激光器芯片或LED芯片和驱动电路,利用透明基板密封发光面并进行封装;整形光学元件(以下称为“自由曲面棱镜”)402,其将从光源部401射出的发散光引导至导光部403;以及作为反射光学元件的导光部403,其在透明基板上设有反射单色光的全息元件。光学瞄准部400是利用透射率高的粘接剂接合光源部401的发光面和作为射束整形元件的自由曲面棱镜402并进行一体化的光学单元。根据导光部403的期望位置接合该光学单元。这样构成的光学瞄准部400使由光源部401发散的光束在自由曲面棱镜402进行多次反射并进行射束(光束)整形,使该整形后的光束入射到导光部403。入射到导光部403的平行光束向与摄像装置1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交叉的区域(与光轴O平行的方向)传播。
    关于光源部401,集成半导体激光器并进行封装的激光器集成单元参照日本特开2006-78376号公报,半导体激光器也可以置换为面发光元件,半导体激光器、LED可以置换为按照规定规则配置的激光器阵列或LED阵列等。由此,当改变发散光的颜色或配置多重发光的LED时,能够根据期望被摄体和环境进行选择。
    另外,代替射束整形光学元件的自由曲面棱镜402,通过使用准直透镜、圆柱透镜、具有这些透镜功能的反射型全息元件(体积型全息图元件)构成,可以从导光部403发出仅单向性的平行光(线射束)的红色瞄准光。并且,为了光源部401发散的光束与导光部403的光轴大致平行配置,通过在反射棱镜或平行平板上形成多层介质膜并在光源部401与导光部403之间配置反射红色的反射镜,光学瞄准部400成为扁平的光学元件单元,针对脚部17的组装工序容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在脚下部210上结合了自由曲面棱镜(一个光学元件)的光源部401与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接合,但是,在一个光学元件使用单一的透镜即准直透镜、圆柱透镜、复曲面透镜、单一直角棱镜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脚部17上固定一个光学部件和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这样,罩部仅作为盖(未安装部件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连接)。
    使用玻璃或透明性高的塑料等构成导光部403。导光部403与日本特开 2002-162598号公报中使用的能够进行射束整形的自由曲面棱镜和导光板相同,在入射区域和射出区域中,作为衍射(回折)光学元件的具有对射束(光束)进行整形的整形功能的第1HOE(体积型全息元件)403a、第2HOE403b和实施了仅反射单色(红色)的多层介质膜的第3HOE403c形成在透明基板的正反两面。由此,从自由曲面棱镜402入射的平行光束在具有射束(光束)的整形功能的第1HOE403a、第2HOE403b进行多次衍射反射。衍射反射后的光束在实施了仅反射单色(红色)的多层介质膜的第3HOE403c被整形为平行光(例如圆形状),向背面侧射出。用户能够通过第2窗部221视觉辨认该射出的平行光。
    脚上部220具有保护光学瞄准部400不受来自外部的外力影响的第2窗部221。
    第2窗部221设置在比脚上部220的中央靠基端侧,呈大致矩形形状。具体而言,第2窗部221形成在脚下部210的与穿过第1窗部213和导光部403的光束交叉的位置。例如使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部件形成第2窗部221。由此,在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用户能够经由第1窗部213、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和第2窗部221视觉辨认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
    另外,第1窗部213和第2窗部221呈矩形形状,但是,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关于大小,第2窗部221可以比第1窗部213大或小,或者,当然也可以选择相同形状、不同形状。
    设置在摄像装置1的主体部100的配置有释放按钮等的上表面侧的收纳部110呈沿着脚部17的形状,具有固定第1轴R1的轴支承部(未图示)。
    返回图1~图4,继续说明摄像装置1的结构。
    显示部18设置在主体部100的背面侧,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构成的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部18。并且,显示部18适当显示摄像装置1的操作信息和与拍摄有关的信息。这里,在图像的显示中包含将刚刚拍摄之后的图像数据显示规定时间(例如3秒)的确认显示、对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显示、和以时间序列依次显示与摄像元件8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等。
    使用从摄像装置1的外部安装的存储卡等构成记录介质19。记录介质19经由存储器I/F(未图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1上。在记录介质19中由记录 图像处理部12或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使用易失性存储器构成SDRAM20。SDRAM20具有作为临时存储经由总线24从A/D转换部11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12输入的处理图像数据和摄像装置1的处理中的信息的临时存储部的功能。例如,SDRAM20临时存储经由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和总线24由摄像元件8按照每帧依次输出的图像数据。
    时钟21具有计时功能和拍摄日期时间的判定功能。时钟21对控制部25发送日期数据,以对图像数据附加日期数据。在该日期数据中包含日期和时间。
    闪存22具有:程序记录部22a,其记录用于使摄像装置1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程序的执行中使用的各种数据;以及镜头信息记录部22b,其记录用于确定摄像装置1的制造编号、摄像光学系统2的镜头特性、例如焦点距离、变焦倍率、明亮度和色差等镜头信息。
    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变焦光学系统2a的当前的焦点距离,将该检测结果经由总线24输出到控制部25。使用光遮断器或编码器等构成焦点距离检测部23。
    总线24使用连接摄像装置1的各部的传送路等构成,将摄像装置1的内部产生的各种数据传送到摄像装置1的各部。
    控制部25使用CPU构成,根据经由总线24从输入部16发送的指示信号,对构成摄像装置1的各部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指示信号的发送,从而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1的动作。
    这里,对控制部2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控制部25具有闪光控制部25a、瞄准控制部25b、摄像控制部25c、显示控制部25d。
    闪光控制部25a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使闪光发光部300朝向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发出照明光。具体而言,闪光控制部25a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检测闪光发光部300是否处于可使用位置,在检测到闪光发光部300处于可使用位置、例如处于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的状态的情况下,使闪光发光部300朝向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发出照明光。并且,闪光控制部25a根据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和被摄体的明亮度,使闪光发光部300发光。并且,在摄像装置1设定为闪光模式的情况下,闪光控制部25a使闪光发光部300发光。
    瞄准控制部25b通过对光学瞄准部400的驱动进行控制,来对光学瞄准部400射出的光束和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瞄准控制部25b使光学瞄准部400 连续或断续地发出光束,并对该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并且,瞄准控制部25b判断摄像装置1的模式是否处于可使用位置、或光学瞄准部400是否处于可使用位置、或摄像装置1是否优选使用光学瞄准部400的状态等,对光学瞄准部400进行控制。例如,瞄准控制部25b根据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使光学瞄准部400射出光束。例如,瞄准控制部25b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使光学瞄准部400射出光束。瞄准控制部25b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检测光学瞄准部400是否处于可使用位置,在检测到光学瞄准部400处于可使用位置、例如处于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光学瞄准部400射出光束。
    摄像控制部25c进行如下控制:在经由释放开关16b输入了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1的静态图像拍摄动作。这里,摄像装置1的拍摄动作是指如下动作: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和图像处理部12对通过快门驱动部7和摄像元件驱动部9的驱动而由摄像元件8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在摄像控制部25c的控制下,这样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中按照规定形式被压缩,经由总线24和存储器I/F(未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19中。并且,摄像控制部25c进行如下控制:在从动态图像开关16d输入了动态图像拍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1的动态图像拍摄动作。
    显示控制部25d对显示部18的显示形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25d使显示部18显示以规定时间显示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确认显示、对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显示、以时间序列依次显示与摄像元件8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等,并且,在该显示上重叠显示拍摄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且,在光学瞄准部400进行驱动时,显示控制部25d使显示部18在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表示光学瞄准部400正在进行驱动的图标。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摄像装置1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摄像装置1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显示控制部25d使显示部18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02)。
    接着,控制部25判断变焦光学系统2a的焦点距离是否为望远(步骤S103)。具体而言,控制部25根据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变焦光学系统2a的当前的焦点 距离,判断变焦光学系统2a是否为望远。例如,控制部25在检测到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变焦光学系统2a的当前的焦点距离为100mm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变焦光学系统2a为望远。另外,可以通过由拍摄者操作菜单开关16e而适当设定对光学瞄准部400进行驱动时的焦点距离,但是,优选设定为100mm以上,更优选设定为70mm以上。在控制部25判断为变焦光学系统2a的焦点距离为望远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4。与此相对,在控制部25判断为变焦光学系统2a的焦点距离不是望远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步骤S110。
    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25根据从弹出检测部900输入的检测结果,判断光学瞄准部400是否处于可使用位置。具体而言,控制部25根据从弹出检测部900输入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处于脚部17从主体部100弹出的状态。在控制部25根据从弹出检测部900输入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光学瞄准部400处于可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5。与此相对,在控制部25根据从弹出检测部900输入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光学瞄准部400不处于可使用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步骤S106。
    在步骤S105中,瞄准控制部25b驱动光学瞄准部400。由此,拍摄者通过使从光学瞄准部400发散的光束经由第1窗部213、导光部403和第2窗部221对准能够视觉辨认的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内的期望被摄体,即使摄像装置1的摄像光学系统2为望远或超望远,也能够容易地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图像的取景。该情况下,在脚部17未从主体部100弹出时,显示控制部25d也可以使显示部18在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表示使脚部17弹出的图标。
    接着,在从释放开关16b输入了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摄像控制部25c使摄像元件8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107)。
    然后,显示控制部25d使显示部18对与摄像元件8进行静态图像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示规定时间例如3秒钟(步骤S108)。
    接着,在操作电源开关16a而使摄像装置1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摄像装置1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未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6中,在未从释放开关16b输入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6: 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10中,在光学瞄准部400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瞄准控制部25b使光学瞄准部400停止(步骤S111)。在步骤S111之后,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10中,在光学瞄准部400不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1中,在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当摄像装置1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112:是),摄像装置1执行使显示部18显示与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113)。在步骤S113之后,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01中,在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当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112: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9。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不会使摄像装置1大型化,在望远拍摄时或超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通过使视线稍微从光学瞄准部400能够瞄准被摄体的位置偏移,能够确认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其结果,能够在确认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追踪画面内拍入的期望被摄体。
    例如,当按压图4所示的再现开关211f时,从拍摄状态变成再现状态。然后,在显示部18中显示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图4中未图示的变焦杆的操作,能够对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根据需要,能够通过裁剪处理或构图引导的重合显示来进行所再现的图像的编集。此时,在弹出状态下,在光学瞄准器400的光源发光的情况下切换为再现状态时,使该光源熄灭。当再次按压再现开关211f时,从再现状态返回拍摄状态。显示部18从再现图像切换为实时取景图像。在再次成为弹出状态的情况下,光学瞄准器400的光源发光。
    通常,在确认了接通弹出开关或半按释放开关18b的状态而开始进行动作时,光学瞄准器400的光源发光。
    对图4中未示出的变焦杆进行操作时,能够阶段地对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在全景拍摄模式下,停止从光学瞄准器的光源发光。这样,通过在进行再现的状态或全景拍摄模式下停止从光学瞄准器400的光源发光,能够减少电池的 消耗。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由于脚部17或主体部100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光学瞄准部400的驱动时退避到光学瞄准部400的视野区域外,所以,能够使经由光学瞄准部400看到的视野变大,并且,能够使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和光学瞄准部400的配置接近,能够减小被拍摄的图像数据和光学瞄准部400的视差。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瞄准控制部25b在摄像装置1的望远时驱动光学瞄准部400,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持续从释放开关16b输入第一释放信号的期间内驱动光学瞄准部400。由此,能够通过光学瞄准部400减少消耗电力,并且,能够在对焦到期望被摄体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画面内的取景。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利用具有复曲面透镜或圆柱透镜的具有射束整形功能的全息元件构成导光部403的全息元件。由此,光源部401发散的圆形状的光束能够以单向性的平行光(线)的形式射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瞄准控制部25b根据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对光学瞄准部400的驱动进行控制,但是,例如,在摄像装置1的其他模式中,瞄准控制部25b也可以根据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对光学瞄准部400的驱动进行控制。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脚部的俯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脚部17a具有脚下部210、脚上部220。
    脚下部210具有第1窗部213。脚下部210通过小螺钉(未图示)固定与脚上部220(罩部)接合的接合面(附图所示的单点划线所示)。
    并且,脚部17a具有第1轴R1,该第1轴R1以在配置有释放开关16b(参照图3)的上表面侧贯通左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轴支承部111上。脚下部210构成为,轴支承部111的基端(一端)与第1轴R1嵌合,基端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 旋转。在脚下部210的内部保持设于脚下部210的前端(另一端)的闪光发光部300。
    并且,脚部17a具有:光源部401,其使用于瞄准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内的期望被摄体的光束(例如红色光)朝向与主体部100的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拍摄者侧)射出;光学瞄准部400,其具有形成有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等;以及弹出机构500,其利用脚上部220的钩部504和设于主体部100的卡定部505进行卡定,并且,根据来自外部的力使脚部17从主体部100分开,使光学瞄准部400向照射位置移动。
    脚下部210具有呈托盘状(船底形状)且在内部保持光学瞄准部400的基体部210a、以及在基体部210a上利用凸部呈阶梯差形状的透明基板支承部211。脚下部210具有能够配置并收纳光学瞄准部400的收纳部(凹部的底面侧的基体部)。由此,脚下部210的布线有针对各发光部的驱动信号线的柔性基板的组装容易。
    并且,脚下部210在基体部210a上支承具有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的光学瞄准部400。脚下部210具有从导光部403的上表面观察配置成期望角度并支承在2个部位的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以及从外部保护光学瞄准部400的第1窗部213。
    光学瞄准部400是发散红色瞄准光的激光器或LED(发光二极管),保持在支承准直透镜的透镜框上,并固定在基体部210a上。在从该保持框射出照射光的表面接合有直角棱镜。瞄准光在将从光学瞄准部400的光源部401射出的发散光引导至导光部403的准直透镜402a中成为平行光,在直角棱镜进行反射,入射到形成有导光部403的透明基板。
    在导光部403的背面形成有反射型全息元件,瞄准光的平行光入射到该反射型全息元件。进行该反射后的照射光在透明基板中传播,从与摄像装置1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交叉的区域射出光束。并且,光源部401使多个发光元件阵列与形成有微透镜的透明基板抵接,能够使发光元件阵列一体化(单元化)。并且,在准直透镜402a与导光部403之间配置有电流计镜(例如MEMS型的二维驱动的反射镜)。而且,通过在电流计镜驱动电路中对摄像装置主体的抖动(在与摄影镜头的光轴垂直的平面内、水平或垂直方向抖动)的校正信号进行加减运算,能够抑制由于抖动而引起的照射光的光束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主体部100上具有基端220aa以固定于轴支承部111的第1轴R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脚部17a,但是,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置换为,从表面观察,在摄像镜头系统的背面,配置在主体部100的上表面上并仅进行上下移动。
    设置在摄像装置1的主体部100的上表面上的弹出机构500具有操作按钮501、用于将脚部17a按压到上表面上的第2施力部件503、用于使操作按钮501返回初始位置的第1施力部件502、设置在脚上部220上的钩部504、以及用于将脚部17a收纳在主体部100中并进行保持的卡定部505。
    操作按钮501呈大致棒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形成在收纳部110上的槽部110a进行进退。操作按钮501将来自外部的按压力传递到卡定部505。操作按钮501传递来自外部的力并解除卡定部505的卡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按钮501作为操作部发挥功能。
    第1施力部件502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的一端构成在主体侧,另一端构成在与操作按钮501的轴结合的E环之间,利用设于脚上部220的钩部504和卡定部505进行锁定,朝向外部对操作按钮501进行施力。
    第2施力部件503使用扭转螺旋弹簧构成,一端设置在收纳部110中并与轴销110b连接,另一端与设于脚上部220的钩部504连接。第2施力部件503朝向使脚部17a的前端远离主体部100的方向对脚部17a进行施力。
    在以使闪光发光部300的照射面与主体部100的收纳部110接触的方式收纳闪光发光部300时,钩部504设置在脚上部220上,通过夹持利用突起而呈板形状的L字形状的钩部504和支承保持固定该钩部504的卡定部505,卡定脚上部220以阻止其抬起。
    卡定部505与操作按钮501直接连接,根据操作按钮501的动作而从钩部504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弹出机构500中,在与第1施力部件502的施力相比朝向内部按压操作按钮501的情况下,操作按钮501的一端按压卡定部505,从而使钩部504和卡定部505脱离,由此,通过钩部504解除卡定部505的锁定。由此,通过第2施力部件503的施力,脚部17a从收纳部110抬起(弹出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不会使摄像装置1大型化,在望远拍摄时或超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容易地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3 的摄像装置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1的脚部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所示,脚部600具有光学瞄准部610来代替光学瞄准部400而。光学瞄准部610具有光源部611、直角棱镜612、导光部613。
    使用在一个基板上集成红色LED或红色激光光源的集成芯片构成光源部611,该光源部611朝向直角棱镜612射出瞄准光。
    直角棱镜612使光源部611发散的瞄准光向导光部613反射。直角棱镜612在进行入射的入射面与光源部611接合,射出瞄准光的射出面与导光部613接合。
    使用利用玻璃或塑料等形成的透明基板构成导光部613。导光部613具有被实施了HOE的凹部613a。由此,从直角棱镜612入射的瞄准光在凹部613a进行衍射反射而被转换为平行光,在导光部613内进行多次反射,导光部613的临界角以下的瞄准光在被实施了多层介质膜的HOE面进行反射,从第2窗部221向摄像装置1的背面侧射出。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不会使摄像装置1大型化,在望远拍摄时或超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通过使视线稍微从光学瞄准部610能够瞄准被摄体的位置偏移,能够确认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其结果,能够在确认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追踪画面内拍入的期望被摄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也可以代替导光部613的凹部613a,在直角棱镜612的射出面与导光部613的入射面之间隔着具有准直功能的单透镜接合直角棱镜612和导光部613。由此,能够使光学瞄准部610更加小型化,所以,能够防止摄像装置1的大型化。
    实施方式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0是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1的脚部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主视图。图11 是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1的脚部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脚部700具有光学瞄准部710来代替光学瞄准部400。光学瞄准部710具有光源部711、导光部712。
    使用在一个基板上集成红色LED光源的集成芯片构成光源部711,该光源部711朝向导光部712射出瞄准光。光源部711与导光部712的斜面接合。
    使用利用玻璃或塑料等形成的板状的透明基板构成导光部712,将来自光源部711的发散光转换为平行光,向拍摄者侧(背面侧)射出照射光。导光部712的四角的一部分被切掉,在这部分接合光源部711。导光部712具有将光源部711发散的瞄准光转换为平行光的具有准直透镜功能的反射型的第1HOE712a以及具有角度选择性的反射型的第2HOE712b。由此,从光源部711发散的瞄准光在第1HOE712a被转换为平行光并进行反射。在第1HOE712a进行反射后的光在导光部712内进行多次反射,在被实施了仅反射红色的多层介质膜的第2HOE712b中,红色的瞄准光进行反射并向背面侧射出,朝向第2窗部22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不会使摄像装置1大型化,在望远拍摄时或超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通过使视线稍微从光学瞄准部710能够瞄准被摄体的位置偏移,能够确认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其结果,能够在确认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追踪画面内拍入的期望被摄体。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由于可以不设置自由曲面棱镜或直角棱镜,所以能够更加小型化。
    实施方式5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脚部。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2是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主视图。图13是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100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脚部收纳在主体部100中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2~图14所示,脚部800的下端与穿过主体部10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 第1轴R1连结,以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00上。具体而言,脚部800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0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100上。并且,脚部上端部810具有:闪光发光部300,其设置在脚部800的上端,朝向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射出照明光;光学瞄准部820,其设置在脚部800内,朝向拍摄者侧射出瞄准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内的期望被摄体的光束;以及弹出机构500,其使脚部800从主体部100分开。并且,脚部800使闪光发光部300照射照明光的照射面朝向视野区域(拍摄方向)来保持闪光发光部300。
    光学瞄准部820具有:光源部821,其朝向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发散瞄准光;反射光学元件822,其使来自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的光透射,并且使光源部821发散的光束朝向与摄像装置1的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支承部823,其以能够使反射光学元件822相对于主体部100进行转动的方式支承反射光学元件822;以及开口部824,其设置在与穿过反射光学元件822的线交叉的位置,形成为能够使保护反射光学元件822的罩部件824a朝向被摄体侧进行开闭。另外,罩部件824a在后面详细叙述。
    光源部821使用红色LED或LED驱动电路等构成,朝向反射光学元件822射出光束。光源部821设置在脚部上端部810的下部,使瞄准光朝向被摄体侧的斜上方并射出照射光。
    反射光学元件822由半反镜或设有仅反射特定波长的光例如红色的多层介质膜的反射镜构成。反射光学元件822使光源部821发散的瞄准光朝向背面侧反射,并且透射来自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的光。反射光学元件822具有在脚部800弹出时朝向背面侧弯曲的抛物面或近似抛物面的球面。
    支承部823具有:一对第1连接件823a,它们的下端与穿过主体部10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第2轴R2连结,能够以第2轴R2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以及一对第2连接件823b,它们与第1连接件823a的上端部连结,相对于第1连接件823a,能够以穿过下端部的连结部位的与第2轴R2平行的第3轴R3为旋转轴进行转动,并且,穿过脚部上端部810的左右方向,与第2轴R2和第3轴R3连结,能够以第4轴R4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第2连接件823b在内部的两端支承反射光学元件822。第1连接件823a在内部的两端支承第2连接件823b。
    开口部824具有能够朝向被摄体侧进行开闭的罩部件824a,设置在与穿过反射 光学元件822的线交叉的位置。具体而言,开口部824设置在闪光发光部300与主体部100之间。开口部824在闪光发光部300移动到照射照明光的照射位置(弹出状态)时,罩部件824a打开。进而,开口部824在脚部上端部810收纳在主体部100中时(收起状态),罩部件824a保护光学瞄准部820不受来自外部的外力影响。
    图15是示意地示出脚部上端部810收纳在收纳部110中时的罩部件824a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是示意地示出脚部上端部810从收纳部110分开时的罩部件824a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和图16所示,罩部件824a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开口部824朝向被摄体侧进行开闭,在脚部上端部810从收纳部110分开时,朝向被摄体侧打开。由此,用户能够经由开口部824和反射光学元件822视觉辨认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并且,能够视觉辨认光学瞄准部820发出的瞄准光。
    这样构成的光学瞄准部820在脚部800从主体部100弹出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光源部821,将瞄准光(瞄准点)投影到反射光学元件822。具体而言,反射光学元件822在被摄体区域内或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光源部821射出的瞄准光的虚像。该情况下,由于瞄准光相对于反射光学元件822被投影到大致无限远(参照图13的平行光),所以,只要不使摄像装置1相对于被摄体移动,则即使拍摄者移动眼睛位置,也不会从瞄准光偏离。由此,拍摄者通过使瞄准光对准期望被摄体,能够在视野区域内(图像内)的大致中央对被摄体进行取景。进而,即使期望被摄体为运动的被摄体,拍摄者通过使瞄准光持续对准被摄体,也能够容易地在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内(图像内)持续捕捉期望被摄体。并且,即使光源部821的移动不是机械移动,通过使用具有以线状或面状分割的发光部的元件,也能够以电气的方式进行移动。
    并且,关于脚部800,由于脚部上端部81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前端在光学瞄准部820的驱动时退避到光学瞄准部820的视野区域外,所以,能够减小光学瞄准部820的视野的遮光,能够进一步减小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与光学瞄准部820的反射光学元件822中显示的瞄准光的虚像的视差。例如,如图17所示,由于脚部800的前端不从拍摄者的视野区域退避,所以,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与光学瞄准部820的反射光学元件822中显示的瞄准光的虚像的视差L1增大。与此相对,如图18所示,通过使脚部800的前端从拍摄者的视野区域退避,能够使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与光学瞄准部820的反射光学元件822中显示的瞄准光的虚像的视差L2小于图17 的视差L1(视差L2<视差L1)。由此,即使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为望远,也能够减小由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与光学瞄准部820的反射光学元件822中显示的瞄准光的虚像的视差而引起的基于到被摄体的距离的瞄准偏移,能够更加可靠地使瞄准光对准期望的被摄体区域内或被摄体区域附近。
    并且,在脚部上端部810要收纳在收纳部110中时,支承部823以第3轴R3为中心使第1连接件823a和第2连接件823b向拍摄者侧折曲,从而使脚部800收纳在主体部100的收纳部110中(参照图14)。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不会使摄像装置1大型化,在望远拍摄时或超望远拍摄时,也能够容易地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拍摄者使视线稍微从光学瞄准部820能够瞄准的眼睛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观看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所以,能够在确认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追踪被摄体。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由于脚部800或主体部100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光学瞄准部820的驱动时退避到光学瞄准部820的视野区域外,所以,能够使经由光学瞄准部820看到的视野变大,并且,能够使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和光学瞄准部820的配置接近,能够减小被拍摄的图像数据和光学瞄准部820的视差。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沿着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当然能够在构成光学瞄准部820的光源部821上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倾摆的倾摆机构(あおり機構)或沿着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机构。
    实施方式6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9和图20所示的摄像装置1a具有主体部100a,该主体部100a通过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2从规定视野区域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
    主体部100a具有摄像光学系统2、镜头驱动部3、光圈4、光圈驱动部5、快门 6、快门驱动部7、摄像元件8、摄像元件驱动部9、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图像处理部12、AE处理部13、AF处理部14、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输入部16、脚部17b、记录介质19、SDRAM20、时钟21、闪存22、焦点距离检测部23、总线24、控制部25、姿势检测部911、菜单显示部910、显示单元920。
    脚部17b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0a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100a上,以能够向远离主体部100a且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垂直的方向移动(弹出)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00a上。脚部17b具有闪光发光部300、光学瞄准部400、位置检测部901,该位置检测部901接收从构成测定地面物体位置的测定单元即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多个GPS卫星发送的卫星的轨道信息,根据该接收到的轨道信息,取得拍摄时的摄像装置1a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是经度、纬度和时刻信息。
    这里,对脚部17b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1是脚部17b的俯视图,是取下脚上部220的俯视图。图22是脚部17b的侧视图。图23是从侧面观察脚部17b的局部剖视图。图24是从背面观察脚部17b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在图21~图24中,为了简化说明,对取下闪光发光部300和光学瞄准部400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21~图24所示,脚部17b在配置有主体部100a的释放开关16b等的主体部100a的上表面侧的基端侧固定在第1轴R1(基端),以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100a上。脚部17b具有呈托盘状(船底形状)且在内部保持闪光发光部300、光学瞄准部400和位置检测部901的脚下部210、以及以与脚下部210的内表面侧对置的方式与该脚下部210连接并与脚下部210一起呈大致筐体的脚上部220(罩部)。
    在脚下部210上设有位置检测部901。具体而言,位置检测部901以关于光轴O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左右的脚下部210内。具体而言,位置检测部901以关于脚部17b的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左右的脚下部210内。位置检测部901具有屏蔽板901a、印刷基板901b、GPS单元901c。
    屏蔽板901a的截面呈大致C字状,以覆盖印刷基板901b的方式形成为薄板状。屏蔽板901a对来自外部的电磁场和电波进行遮蔽,以使得GPS单元901c不接收来自卫星的电波中的在地面或摄像装置1a的内部反射的不需要的电波。屏蔽板901a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在脚下部210上。
    印刷基板901b配置有GPS单元901c以及用于与主体部100a的电源和控制部25连接的连接用连接器901d。印刷基板901b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屏蔽板901a上。
    GPS单元901c固定在印刷基板901b上。GPS单元901c取得摄像装置1a的位置信息。使用天线一体型模块构成GPS单元901c。另外,图21所示的2个虚线(圆形记号)表示用于在脚上部220上螺纹固定脚下部201的位置。
    返回图19和图20,继续说明摄像装置1a的结构。
    菜单显示部910基于显示控制部25d的控制,设置在摄像装置1a的上表面(参照图19)。菜单显示部910显示摄像装置1a的记录介质19的容量和电池的余量等。并且,菜单显示部910在显示控制部25d的控制下显示位置检测部901的接收状态和动作状态。进而,菜单显示部910在显示控制部25d的控制下显示光学瞄准部400的动作状态、例如表示光学瞄准部400的动作中的标记或文字等。使用液晶或有机EL等显示监视器构成菜单显示部910。
    姿势检测部911检测摄像装置1a的姿势状态。具体而言,姿势检测部911通过检测摄像装置1a中产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检测摄像装置1a的姿势,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25。例如,姿势检测部911分别检测摆出拍摄横长图像的状态(以下称为“横位置”)并进行保持的情况、在拍摄纵长图像时摆出拍摄模式切换开关16c为上侧的状态(以下称为“纵位置1”)并进行保持的情况、以及在拍摄纵长图像时摆出释放开关16b为上侧的状态(以下称为“纵位置2”)并进行保持的情况,将结果输出到控制部25。使用分别检测各轴向的加速度成分的3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等构成姿势检测部911。
    显示单元920以能够从摄像装置1a的背面侧朝向摄像装置1a的前表面侧进行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00a上,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示单元920具有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显示部921、以及保持显示部921的显示框922。
    显示部921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用液晶或有机EL等构成显示部921。
    显示框9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通过水平支承轴R10支承在主体部100a上。显示框922被支承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大致180°,并且能够绕垂直支承轴R10转动180°。并且,显示框922被支承为能够绕水平支承轴R20转动180°,设置成能够 从摄像装置1a的背面侧朝向摄像装置1a的前表面侧进行转动。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a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5是示出摄像装置1a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25所示,摄像控制部25c使摄像元件8生成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201)。
    接着,控制部25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判断脚部17b是否处于弹出中(步骤S202)。在控制部25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判断为脚部17b处于弹出中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摄像装置1a转移到后述步骤S203。与此相对,在控制部25根据弹出检测部900的检测结果判断为脚部17b不处于弹出中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摄像装置1a转移到后述步骤S205。
    在步骤S203中,在闪光发光部300不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瞄准控制部25b驱动光学瞄准部400(步骤S204)。在步骤S204之后,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3中,在闪光发光部300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05。
    接着,在从释放开关16b输入了第一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5:是),摄像控制部25c驱动变焦镜头驱动部3a,使变焦光学系统2a向Tel侧移动(步骤S206)。
    接着,在从释放开关16b输入了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摄像控制部25c使摄像元件8执行拍摄(步骤S208)。
    然后,摄像控制部25c将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和位置检测部901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在记录介质19中(步骤S209)。
    接着,在操作电源开关16a而使摄像装置1a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210:是),摄像装置1a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不操作电源开关16a而不断开摄像装置1a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摄像装置1a返回步骤S201。
    在步骤S207中,在未从释放开关16b输入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10。
    在步骤S205中,在未从释放开关16b输入第一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5:否),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11。
    接着,在从输入部16输入了对位置检测部901的GPS单元901c进行驱动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姿势检测部911检测摄像装置1a的姿势(步骤 S212)。
    接着,控制部25根据姿势检测部911检测到的摄像装置1a的姿势,驱动GPS单元901c(步骤S213)。具体而言,在姿势检测部911将摄像装置1a的姿势检测为纵位置1的情况下,控制部25驱动GPS单元901cR,另一方面,在姿势检测部911将摄像装置1a的姿势检测为纵位置2的情况下,控制部25驱动GPS单元901cL。
    然后,位置检测部901检测摄像装置1a的位置(步骤S214)。该情况下,位置检测部901将摄像装置1a的位置输出到控制部25。在步骤S214之后,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10。
    在步骤S211中,在未从输入部16输入对GPS单元903c进行驱动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摄像装置1a转移到步骤S21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脚部17b上设置一对位置检测部901,根据摄像装置1a的姿势对位置检测部901进行驱动,所以,能够在高感光度的状态下检测摄像装置1a的位置。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能够在使显示部92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大致180°的状态下使用光学瞄准部400,所以,能够一边观看光学瞄准部400的光束和显示部921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瞄准期望被摄体。
    实施方式7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7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脚部内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7的摄像装置的脚部内的光学瞄准部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从主体部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6所示,脚部1000的下端与穿过主体部10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第1轴R1连结,以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00上。并且,脚部1000具有光学瞄准部1100,该光学瞄准部1100朝向拍摄者侧射出瞄准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内的规定被摄体的光束。
    光学瞄准部1100具有:光源部1101,其朝向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发散瞄准光;反射光学元件1102,其使来自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的光透射,并且使光源部1101发散的光束朝向与摄像装置1的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支承部1103,其 支承反射光学元件1102;励振部1104,其针对反射光学元件1102激励振动;以及保持部1105,其以能够使反射光学元件1102相对于主体部100进行转动的方式经由支承部1103保持反射光学元件1102。
    光源部1101使用红色LED或LED驱动电路等构成,朝向反射光学元件1102射出光束。
    反射光学元件1102由半反镜或设有仅反射特定波长的光例如红色的多层介质膜的反射镜构成。反射光学元件1102使光源部1101发散的瞄准光朝向背面侧反射,并且透射来自摄像装置1的视野区域的光。反射光学元件1102具有在脚部1000弹出的情况下向背面侧弯曲的抛物面或近似抛物面的曲面。
    支承部1103呈矩形状,支承反射光学元件1102。支承部1103借助粘接剂等安装反射光学元件1102。
    励振部1104借助硅系粘接剂(例如凝胶状的粘接剂(以下称为“凝胶粘接剂”)安装在反射光学元件1102上,针对反射光学元件1102激励振动。使用压电元件和驱动器等构成励振部1104。每当脚部1000弹出时(例如刚刚弹出之后或收纳瞄准器后、或者摄像装置的情况为电源接通或断开时),励振部1104针对反射光学元件1102激励振动,由此,去除附着于反射光学元件1102的灰尘或污物等。
    保持部1105的截面呈大致C字状。保持部1105通过凝胶粘接剂将励振部1104安装在第1轴R1附近,并且将反射光学元件1102安装在第1轴R1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并且,保持部1105借助粘接剂安装有支承部1103。在与反射光学元件1102相面对的整个区域、或等间隔地在例如4个部位或6个部位使用凝胶粘接剂。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每当脚部1000弹出时,励振部1104使反射光学元件1102振动,所以,能够去除附着于反射光学元件1102的灰尘或污物等。
    实施方式8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8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8的摄像装置的脚部中的光学瞄准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光学瞄准部的局部剖视图。图27所示的光学瞄准部1200在摄像装置1的被摄体区域内或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光束的虚像。
    光学瞄准部1200具有光源部401、自由曲面棱镜402、导光部403、支承导光部403的矩形状的支承部件1201、对导光部403激励振动的励振部1202。导光部403借助凝胶粘接剂固定在透明基板支承部211上。
    励振部1202借助凝胶粘接剂安装在导光部403上,对导光部403激励振动。使用压电元件和驱动器等构成励振部1202。每当脚部17弹出时,励振部1202对导光部403激励振动,由此去除附着于导光部403的灰尘或污物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每当脚部17弹出时,励振部1202使导光部403振动,所以,能够去除附着于导光部403的灰尘或污物等。
    实施方式9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具有光学瞄准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9中,望远镜(例如双筒镜或单筒镜)具有光学瞄准部。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9的双筒镜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主体上表面进行切除后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是被镜头罩保护而不可使用的状态下的望远镜的剖视图。图3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望远镜的主体上表面进行切除后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是镜头罩打开而能够使用的状态下的望远镜的剖视图。
    图28所示的望远镜2000以及图29和图30所示的望远镜2000具有:第1镜筒2003L,其由第1光轴O20相同的左侧的目镜系统2001L和物镜2002L构成;第2镜筒2006R,其由与第1光轴O20平行的第2光轴O30相同的右侧的目镜系统2004R和物镜2005R构成;主体部2007,其在内部收纳第1镜筒2003L和第2镜筒2006R;脚部2008,其设置在主体部2007的上表面上,以能够以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在主体部2007上,能够向远离主体部2007且与第1光轴O20和第2光轴O30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及光学瞄准部2009,其设置在脚部2008的内部,在望远镜2000的被摄体区域内或被摄体区域附近产生光束的虚像。
    脚部2008具有设置在主体部2007上的脚下部2008a、以及能够以设于脚下部2008a的第1轴R1为旋转轴进行转动并在内部保持光学瞄准部2009的托盘状的脚上部2008b。关于脚部2008,在对未图示的弹出机构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脚上部2008b 向远离主体部2007的方向弹出。并且,在脚上部2008b上具有罩部件2008c,该罩部件2008c设置在与穿过光学瞄准部2009的线交叉的位置,保护光学瞄准部2009,并且在脚上部2008b弹出时进行开闭。
    使用朝向望远镜2000的被摄体区域发散瞄准光的光源部、以及透射来自望远镜2000的被摄体区域的光并且使光源部发散的光束朝向与望远镜2000的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的反射光学元件等,构成光学瞄准部2009。另外,光学瞄准部2009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7中的任意一方。特别是在使用罩部件2008c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在图26所示的反射光学元件上附着灰尘或污物,所以,最好内置由压电元件和驱动器构成的励振部。进而,在脚上部2008c等的弹出时,优选防止由于用户拿捏的凹部或旋转轴R1的旋转而与主体部2007接触,以使得污物或灰尘不会堆积在主体部2007上。并且,在用户使用望远镜时,能够利用一只眼睛观察镜筒内的目镜,利用另一只眼睛观看瞄准器,便利性提高。进而,当可开闭的脚部和主体部(望远镜)使用合成树脂材料时,供设于主体部的脚部抵接的未图示的抵接部发挥弹性作用,能够实现平稳化。并且,在主体部上具有未图示的用于检测脚部开闭的检测用开关、支承弹簧的弹簧座、支承旋转轴的支承部。在主体部中,为了减小从旋转轴周边的上表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也可以在旋转轴上对使用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磁铁、磁性材料来锁定脚部的锁定机构进行一体化。并且,脚部与主体部的分离线位置(从上表面方向观察是与旋转轴平行的线,在脚部闭合在主体部上时,是主体部和脚部分开而看到的间隙的直线)最好构成为比旋转轴位置靠前方方向(例如本申请发明的图19所示的铰链构造部)。采用这种构造时,不会在设于主体部的旋转轴附近的间隙中堆积灰尘或污物。
    在图29和图30所示的望远镜2000中,采用如下构造:对罩操作旋钮进行操作,使各镜头罩在一对目镜系统2001L、2004R和物镜系2002L、2005R的保护位置出没,能够保护镜头不受灰尘影响且不会被损伤。配置有安装了这一对齿条部件(未图示)的移动板。在该移动板的正下方,在沿着第1镜筒2003L和第2镜筒2006R的间隙中配置电池室(未图示)。从上表面方向观察,电池室配置在第1镜筒2003L与第2镜筒2006R之间。在目镜侧显示为了进行拆装而能够开闭的电池盖、电源开关按钮、瞄准器的LED光源的发光动作、反射光学元件的防尘动作状态。电路基板配置成位于电池室与移动板的空间中。这样,当电池收纳室与电路基板接合或接近时,能够简 化组装。
    并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与电池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置电路基板。采用具有使一对目镜侧退避的开口部、且具有连接该一对开口部的连接区域的一张矩形形状的电路基板。在该电路基板上配置有接合了反射光学元件的压电元件的驱动器和控制电路(CPU)。同样实现间隙的有效利用,全体实现小型化。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望远时或超望远时,也能够对期望被摄体进行取景。
    实施方式10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结构不同,而且,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不同。因此,下面,在对本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本实施方式10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31所示的摄像装置3000具有主体部3100,该主体部3100通过接收经由设于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2从规定视野区域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
    主体部3100具有摄像光学系统2、镜头驱动部3、光圈4、光圈驱动部5、快门6、快门驱动部7、摄像元件8、摄像元件驱动部9、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图像处理部12、AE处理部13、AF处理部14、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输入部3116、脚部3117、显示部18、记录介质19、SDRAM20、时钟21、闪存22、焦点距离检测部23、总线24、弹出检测部900、控制部3125。
    脚部3117具有闪光发光部300、光学瞄准部400。另外,关于脚部3117的详细结构,由于具有与上述图12~16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输入部3116具有电源开关16a、释放开关16b、拍摄模式切换开关16c、动态图像开关16d、菜单开关16e、决定开关16f、触摸面板16g,该触摸面板16g重叠在显示部18的显示画面上,受理来自外部的与接触位置对应的位置信号的输入。
    控制部3125使用CPU构成,根据经由总线24从输入部3116发送的指示信号,对构成摄像装置3000的各部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指示信号的发送,从而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3000的动作。
    这里,对控制部312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控制部3125具有明亮度检测部3125a、 距离检测部3125b、被摄体检测部3125c、视场角判定部3125d、瞄准控制部3125e、闪光控制部3125f、摄像控制部3125g、显示控制部3125h。
    明亮度检测部3125a根据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检测视野区域的明亮度。具体而言,明亮度检测部3125a根据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检测视野区域的明亮度或摄像光学系统2的对焦区域的明亮度。
    距离检测部3125b根据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检测从摄像装置3000到被摄体的距离。
    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具体而言,被摄体检测部3125c经由触摸面板16g在显示部18显示的图像内检测对被摄体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内的特征点,将包含该特征点的区域(轮廓)检测为主要被摄体。这里,特征点是指亮度、对比度和颜色直方图。另外,被摄体检测部3125c也可以根据摄像光学系统2的对焦区域信息,检测图像中的检测区域内的被摄体。进而,被摄体检测部3125c也可以根据由明亮度检测部3125a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明亮度信息或由距离检测部3125b检测到的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来检测被摄体。进而,被摄体检测部3125c也可以使用图案匹配等公知技术,检测人(包含婴儿)或动物例如鸟、猫和狗、转动的球、行驶的自行车、空中浮现的肥皂泡等作为被摄体。
    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具体而言,视场角判定部3125d通过判定被摄体的颜色或对比度的连续性是否在图像周边中断、并且图像的周边部是否包含空白部分,判定被摄体是否在当前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例如,在被摄体的对比度在图像周边连续的情况下,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被摄体从当前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偏离(视场角外)。
    瞄准控制部3125e根据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使光学瞄准部800射出光束。具体而言,在检测到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为望远、例如为100mm(35mm换算)以上的情况下,瞄准控制部3125e使光学瞄准部800射出光束。并且,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不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情况下,瞄准控制部3125e对光学瞄准部800的驱动进行控制,通过使光学瞄准部800射出的光束闪烁,进行表示被摄体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的警告。
    闪光控制部3125f使闪光发光部300朝向摄像装置3000的视野区域照射照明光。在脚部3117从主体部3100弹出时,闪光控制部3125f根据明亮度检测部3125a检测到的明亮度,使闪光发光部300照射照明光。
    摄像控制部3125g进行如下控制:在经由释放开关16b输入了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3000的静态图像拍摄动作。这里,摄像装置3000的拍摄动作是指如下动作:信号处理部10、A/D转换部11和图像处理部12对通过快门驱动部7和摄像元件驱动部9的驱动而由摄像元件8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在摄像控制部3125g的控制下,这样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压缩解压缩部15中按照规定形式被压缩,经由总线24和存储器I/F(未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19中。并且,摄像控制部3125g进行如下控制:在从动态图像开关16d输入了动态图像拍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3000的动态图像拍摄动作。
    显示控制部3125h对显示部18的显示形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摄像装置3000正在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在光学瞄准部800射出光束时,显示控制部3125h使显示部18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表示光学瞄准部800进行驱动的图标。
    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3000在脚部3117从主体部3100弹出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光源部821,将光束(瞄准点)投影到反射光学元件822。具体而言,反射光学元件822在视野区域内或视野区域附近产生光源部821射出的光束的虚像。该情况下,由于光束相对于反射光学元件822被投影到大致无限远(参照图13的平行光),所以,只要不使摄像装置3000相对于被摄体移动,则即使拍摄者移动眼睛位置,也不会从光束偏离。由此,拍摄者通过使光束对准期望被摄体,能够在视野区域内(图像内)的大致中央对被摄体进行取景。进而,即使期望被摄体为运动的被摄体,拍摄者通过使光束持续对准被摄体,也容易在摄像装置3000的视野区域内(图像内)持续捕捉期望被摄体。
    接着,对上述摄像装置30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32是示出摄像装置300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32所示,在摄像装置3000被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101:是),控制部3125经由总线24取得摄像光学系统2的镜头信息(步骤S1102)。具体而言,控制部3125经由总线24取得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当前的变焦光学系统2a的 焦点距离。此时,控制部3125也可以取得光圈4的光圈值。
    接着,摄像控制部3125g通过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9,使摄像元件8执行摄像(步骤S1103)。
    然后,摄像装置3000根据与由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检测视野区域的明亮度、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步骤S1104)。具体而言,明亮度检测部3125a根据与由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检测视野区域的明亮度。并且,距离检测部3125b根据与由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检测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接着,闪光控制部3125f判断视野区域是否需要基于闪光发光部300的闪光(步骤S1105)。具体而言,在明亮度检测部3125a检测到的视野区域的明亮度小于规定明亮度的情况下,闪光控制部3125f判断为需要基于闪光发光部300的闪光。在闪光控制部3125f判断为视野区域需要基于闪光发光部300的闪光的情况下(步骤S1105: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20。与此相对,在闪光控制部3125f判断为视野区域不需要基于闪光发光部300的闪光的情况下(布骤S1105: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06。
    在步骤S1106中,控制部3125判断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是否为望远。具体而言,控制部3125根据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变焦光学系统2a的当前的焦点距离,判断摄像光学系统2是否为望远。例如,在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摄像光学系统2的当前的焦点距离为100mm(35mm换算)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3125判断为摄像光学系统2为望远。在控制部3125判断为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为望远的情况下(步骤S1106: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13。与此相对,在控制部3125判断为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不是望远的情况下(步骤S1106: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07。
    在步骤S1107中,瞄准控制部3125e停止光学瞄准部800。由此,在摄像装置3000的摄像光学系统2以标准(例如24mm~70mm)和广角(12mm~24mm)的焦点距离进行拍摄时,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另外,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根据通过操作菜单开关16e而在摄像装置3000中设定的驱动光学瞄准部800的焦点距离,停止光学瞄准部800的驱动。
    接着,显示控制部3125h使显示部18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 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108)。
    然后,在经由触摸面板16g触摸了显示部18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1109:是),摄像控制部3125g使摄像元件8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1110)。
    接着,在操作电源开关16a而使摄像装置3000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111:是),摄像装置3000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不操作电源开关16a而不断开摄像装置300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1111:否),摄像装置3000返回步骤S1101。
    在步骤S1109中,在未经由触摸面板16g触摸显示部18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1109:否),在从释放开关16b输入了释放信号时(步骤S1112: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0。
    在步骤S1109中,在未经由触摸面板16g触摸显示部18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1109:否),在未从释放开关16b输入释放信号时(步骤S1112: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13中,控制部3125使脚部3117从主体部3100弹出。
    接着,瞄准控制部3125e驱动光学瞄准部800(步骤S1114)。由此,拍摄者通过使从光学瞄准部800射出的瞄准光的虚像经由开口部824和反射光学元件822对准能够视觉辨认的摄像装置3000的视野区域内的期望被摄体,即使摄像装置3000的摄像光学系统2为望远或超望远,也能够容易地对被摄体进行图像的取景。该情况下,在脚部3117未从主体部3100弹出时,显示控制部3125h也可以使显示部18在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表示使脚部3117弹出的图标。
    然后,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内设定了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步骤S1115: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18。与此相对,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内未设定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步骤S1115: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16。另外,关于主要被摄体的设定,可以假定如下的简单方法:如果是飞翔的鸟的情况,则如后述图38那样,背景为天空,在没有对比度的部分中存在具有对比度的部分,在特定颜色的背景中存在特定颜色。该情况下,针对没有对比度的背景,设定具有特定对比度或颜色的部分作为主要被摄体。当然,如果是鸟,则也可以在检测到鸟的羽毛或头的形状图案后,将其作为主要被摄体。并且,在从预先登记的图像数据库中的图像中进行选择的方法中,也可以设定与图像辞典相似的部分作为主要被摄体。并且,也可以是如下方法:在停在树枝或屋顶上的期间内捕捉为图像, 存储此时的图像内的对象物的形状和颜色,以能够追踪该图像。总之,设定图像的特征与特定图案或颜色一致的部分作为主要被摄体即可。也可以是如下的切换方式:如果向上,则进行以天空为前提的自动设定,如果为横向,则设定从辞典中选出的图像作为主要被摄体候选等。当然,如果具有能够判定距离分布的摄像部,则其结果,也可以将位于有限距离(天空为无限)内的被摄体作为主要被摄体。将这种图案、颜色、距离作为所得到的图像部的特征即可。
    在步骤S1116中,控制部3125判断是否经由触摸面板16g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内设定了对主要被摄体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具体而言,如图33所示,控制部3125根据从触摸面板16g连续输入的位置信号的轨迹,判断是否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W1内设定了对主要被摄体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M1。在控制部3125判断为经由触摸面板16g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内设定了对被摄体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1116: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1117。与此相对,在控制部3125判断为未经由触摸面板16g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内设定对主要被摄体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1116: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09。
    在步骤S1117中,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经由触摸面板16g设定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检测范围内的主要被摄体。具体而言,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实时取景图像的检测区域内的特征点,将包含该特征点的区域检测为主要被摄体。在步骤S1117之后,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09。另外,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与特定图像特征相似的图像部分是否位于相当于检测范围的检测用图像范围内(画面内的特定位置),在存在该图像部分的情况下,将其作为主要被摄体进行追踪。被摄体检测部3125c开始判定画面内是否存在该图像部分,位于画面内的哪个位置的坐标等。当然,也可以判断是否正好收敛于检测范围内,在不是仅检测出特定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与目标图案之间的相似度等。即,也可以设完全一致为1,设完全不一致时为0,在此其间利用模拟数值进行判定。
    图34是示出拍摄者使用摄像装置3000的光学瞄准部800拍摄被摄体时的状况的图。图35示出在图34所示的状况下拍摄者进行摄像的图像的一例。图36是示出在图3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装置3000进行摄像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37是示意地示出从被摄体A1到摄像光学系统2的距离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之间的关系的图。 另外,在图34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摄像光学系统2的最大视场角Z1,利用单点划线示出当前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Z2。
    如图34所示,摄像者通过使光学瞄准部800射出的光束B1对准被摄体A1,在摄像光学系统2为望远时,也能够容易地对被摄体A1进行取景(参照图34的图像W2)。该状况下,在拍摄者利用摄像装置3000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即使认为能够拍摄图35这样的被摄体A1位于中央的图像W2,有时也会拍摄出图36所示的被摄体A1的一部分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露出的图像W3。具体而言,如图37所示,根据从被摄体A2到摄像光学系统2的距离和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在光学瞄准部800的光轴O2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O1之间产生视差,所以,即使拍摄者使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束B1(瞄准光)对准被摄体A2,由摄像装置3000拍摄的图像也不会成为期望的取景,有时成为被摄体A2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露出的图像。
    这里,视差是指摄像镜头光学系统2的中心与光学瞄准器400(反射球面镜)的中心间隔的距离d。视线(眼睛)、看起来宛如透射过反射球面镜而照射到物体的点P2、从LED的光源部821照射的红色光在反射光学元件822的球面镜进行反射,能够利用眼睛观察到平行的光射束。看起来该光射束的延长线(虚线)宛如照射到物体。在设拍摄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为f的情况下,拍摄光学系统2与摄像元件8的位置成为f。此时的拍摄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为视场角α1。当拍摄光学系统2向望远侧移动并在望远位置停止时,此时的拍摄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成为视场角α2。此时,实际上,由于具有使光源部821(LED)相对于光轴倾摆的倾摆机构,所以,能够使光射束的位置从点P2移动到点P1或从点P1移动到点P2。点P1是在物体的中心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交叉的交点。点P3是连接点P1和视线位置的直线与视场角α1的交点。进而,点P4是连接物体中心和视线位置的直线与视场角α2的交点。这里,由于是“离开屏幕(frame out)后进行警告”的发明,所以,情况很复杂,没有特意言及。这样,在点P1或点P4,视场角α1时没有问题,但是,当成为视场角α2时,由于LED照射位置位于视场角α2的外侧,所以,物体从摄像元件8上偏离,离开屏幕(frame out)。
    返回图32,继续说明步骤S1118以后的步骤。
    在步骤S1118中,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主要被摄体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
    图38是示意地示出视场角判定部3125d对被摄体A1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进行判定的判定方法的图。
    如图38所示,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A1是否在当前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具体而言,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从被摄体A1中心(例如B1)朝向图像周边的对比度的变化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例如,如图38所示,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被摄体A1的朝向图像W2的周边(箭头Y1~Y4)的对比度的变化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另外,在图38中,视场角判定部3125d在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上对被摄体A1的对比度的变化量进行扫描,但是,例如,对被摄体A1的对比度的变化量进行扫描的方向也可以是倾斜方向,或者,也可以从被摄体A1的中心起每隔规定角度(例如5度)对对比度的变化量进行扫描。另外,视场角判定部3125d也可以在对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后进行边缘提取,从而判定被摄体A1是否在当前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进而,视场角判定部3125d也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判定被摄体A1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另外,关于主要被摄体的设定,想到如下的简单方法:如果是飞翔的鸟的情况,则如图38那样,背景为天空,在没有对比度的部分中存在具有对比度的部分,在特定颜色的背景中存在特定颜色,除了该方法以外,还想到各种方法。当然,如果是鸟,则也可以在检测到鸟的羽毛或头的形状图案后,将其作为主要被摄体。并且,在从预先登记的图像数据库中的图像中进行选择的方法中,也可以设定与图像辞典相似的部分作为主要被摄体。并且,也可以是如下方法:在停在树枝或屋顶上的期间内捕捉为图像,存储此时的图像内的对象物的形状和颜色,以能够追踪该图像。总之,设定图像的特征与特定图案或颜色一致的部分作为主要被摄体即可。也可以是如下的切换方式:如果向上,则进行以天空为前提的自动设定,如果为横向,则设定从辞典中选出的图像作为主要被摄体候选等。当然,如果具有能够判定距离分布的摄像部,则其结果,也可以将位于有限距离(天空为无限)内的被摄体作为主要被摄体。将这种图案、颜色、距离作为所得到的图像部的特征即可。
    在步骤S1118中,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情况下(步骤S1118: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09。与此相对,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不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情况下(步骤S1118:否),摄像装置3000 转移到步骤S1119。这里,视场角判定部3125d记载为是否位于画面内,但是,也可以判定模拟的一致度,如果大致一致,则分支到“是”。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中,例如,也可以如图38那样,如果鸟的整体映入则设为1,如果仅无法检测到鸟的形状的前端部则设为0.9,视为大致一致,分支到“是”。也可以由用户任意变更以哪个数值分支到“是”。这样,根据用户的喜好,采用与摄像装置3000的摄像元件8分开的光学瞄准器,仅通过对其进行观察,就能够判定实际拍摄时的主要被摄体位置和画面内的映入情况。并且,也可以根据视场角判定部3125d的判定结果而到达改变警告级别的分支,但是,为了简化说明,这里采用简单的流程。
    在步骤S1119中,瞄准控制部3125e通过间歇地射出光源部821照射的光束,进行表示被摄体A1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的警告。由此,通过使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束闪烁,拍摄者能够直观地掌握被摄体A1从当前的视场角内偏离。此时,显示控制部3125h也可以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表示被摄体A1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的消息或图标等,从而进行警告。在步骤S1119之后,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09。另外,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根据所述条件的满足情况,改变警告的图案或颜色,在利用声音进行警告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更音色或声音模式,进行使用户容易认知等的研究。
    在步骤S1120中,控制部3125驱动弹出机构500,使脚部3117从主体部3100弹出。
    接着,显示控制部3125h使显示部18显示与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121)。
    然后,瞄准控制部3125e停止驱动光学瞄准部800(步骤S1122)。由此,在摄像装置3000的摄像光学系统2以标准和广角的焦点距离进行拍摄时,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接着,在经由触摸面板16g触摸了显示部18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1123:是),摄像装置3000执行闪光拍摄(步骤S1124)。具体而言,闪光控制部3125f使闪光发光部300朝向视野区域照射照明光,并且,摄像控制部3125g使摄像元件8执行静态图像拍摄,在记录介质19中记录图像数据。在步骤S1124之后,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23中,在未经由触摸面板16g触摸显示部18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 骤S1123: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25。
    接着,在从释放开关16b输入了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25:是),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24。与此相对,在未从释放开关16b输入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25: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01中,在摄像装置3000未设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101:否),在摄像装置3000设定了再现模式时(步骤S1126:是),摄像装置3000执行使显示部18再现记录介质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1127)。在步骤S1127之后,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01中,在摄像装置3000未设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101:否),在摄像装置3000未设定再现模式时(步骤S1126:否),摄像装置3000转移到步骤S111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并非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全体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情况下,瞄准控制部3125e对光学瞄准部800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光学瞄准部800间歇地射出光束,从而进行表示被摄体从视场角内偏离的警告,所以,在光学瞄准部800射出光束时,能够防止主要被摄体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在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为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不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3125h使显示部18在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表示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被摄体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的警告的消息或图标等信息,所以,在拍摄者观看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束和显示部18的实时取景图像并进行拍摄时,能够防止被摄体从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偏离。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在脚部3117从主体部3100弹出时,瞄准控制部3125e根据焦点距离检测部23检测到的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对光学瞄准部800进行驱动,所以,即使摄像光学系统2为望远或超望远,也能够对期望的被摄体进行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通过使视线稍微从光学瞄准部800能够瞄准被摄体的位置偏移,能够确认显示部18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其结果,能够在确认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追踪画面内拍入的期望被摄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根据明亮度检测部3125a检测到的摄像装置3000的视野区域的明亮度,对光源部821射出的光束的明亮度或光束的形状进行调整。由此,能够以最适合摄像装置3000的环境的明亮度的光束瞄准被摄体。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视场角判定部3125d判定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全部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但是,例如,也可以判定被摄体的一部分是否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进而,视场角判定部3125d也可以判定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区域是否为摄像光学系统2的视场角内的规定以上(例如80%以上)。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根据距离检测部3125b检测到的摄像装置3000到被摄体的距离,对光源部821射出的光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变更,从而改变光源部821在反射光学元件822上产生的光束的位置。由此,能够校正摄像装置3000与光学瞄准部800的视差。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按照被摄体检测部3125c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类别、例如面部或动物,对光学瞄准部800射出的光束的颜色或形状等进行变更并射出光束。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对光源部821射出的光的角度或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光源部821在反射光学元件822上产生的光束的位置对准摄像装置3000的AF区域或AE区域。进而,在摄像装置3000指定了被摄体追踪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光学瞄准器800的光束的位置相应移动。该情况下,在无法追踪要追踪的被摄体时,瞄准控制部3125e进行使光源部821射出的光束闪烁等的警告显示。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在摄像装置3000成为不可拍摄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可拍摄张数为0张时或摄像装置3000成为无法自动对焦的状态时等,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利用使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源部821闪烁等手段进行警告显示。与此相对,在成为推荐拍摄者进行拍摄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摄像装置3000的自动对焦成为对焦状态时等,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利用使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源部821闪烁等手段进行显示。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也可以与拍摄者选择出的摄像装置3000的模 式联动地对光学瞄准部800的动作和/或设定进行变更。例如,在通过拍摄者对拍摄模式切换开关16c进行操作而从拍摄模式切换开关16c输入了例如指示野鸟专用模式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瞄准控制部3125e也可以使光学瞄准部800从主体部3100自动弹出,使光源部821射出光束。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也可以使用液晶面板或有机EL构成光学瞄准部800的光源部821,不仅显示光学瞄准部800的中心位置,还显示摄像光学系统2的摄像范围的距离,并且,与摄像装置3000的变焦联动地变化并进行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在摄像光学系统2的焦点距离为望远时,瞄准控制部3125e驱动光学瞄准部800,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持续从释放开关16b输入第一释放信号的期间内驱动光学瞄准部800。由此,能够通过光学瞄准部800减少消耗电力,并且,能够在对焦到期望被摄体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画面内的取景。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使用半反镜作为反射光学元件822,但是,例如也可以对由设有多层介质膜的全息元件构成的导光板和棱镜等进行组合来构成反射光学元件822。
    实施方式11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被摄体的一侧(前表面侧)的结构的图。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用户的一侧(背面侧)的结构的图。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9~图41所示的摄像装置4000具有主体部4200和相对于主体部4200拆装自如的镜头部4300,该镜头部4300从规定视野区域会聚光,并且能够进行光学变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中,镜头部4300作为摄像光学系统发挥功能。
    首先,对主体部4200进行说明。主体部4200具有快门4201、快门驱动部4202、摄像元件4203、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信号处理部4205、A/D转换部4206、图像处理部4207、AE处理部4208、AF处理部4209、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输入部4211、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方位检测部4213、运动检测部4214、目镜显示部4215、眼睛传感器4216、背面显示部4217、时钟4218、记录介质4219、存储器I/F4220、SDRAM4221、闪存4222、主体通信部4223、总线4224、主体控制部4225。这里,摄像部由镜头部4300、快门4201、摄像元件4203构成。并且,也可以采用仅快门4201和摄像元件4203能够拆装、或者使镜头部4300、快门4201、摄像元件4203一 体化的构造。
    快门4201将摄像元件4203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使用中心式快门或焦面式快门构成快门4201。
    快门驱动部4202根据从主体控制部4225输入的指示信号驱动快门4201。使用步进马达或DC马达等构成快门驱动部4202。
    摄像元件4203通过接收镜头部4300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电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摄像元件4203使用接收由镜头部4300会聚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CCD或CMOS等构成,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在规定定时从摄像元件4203向信号处理部4205输出图像数据(模拟信号)。在这个意义上,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作为电子快门发挥功能。并且,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在主体控制部4225的控制下,使摄像元件4203以规定帧率(例如30fps或60fps)输出图像数据。进而,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在主体控制部4225的控制下,通过对摄像元件4203的规定行、例如偶数行或奇数行进行间疏,使摄像元件4203以高速帧率(例如120fps)向信号处理部4205输出图像数据。
    信号处理部4205对从摄像元件4203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复位噪声降低处理、波形整形处理和增益放大处理等模拟处理,将其输出到A/D转换部4206。
    A/D转换部4206通过对从信号处理部4205输入的模拟图像数据进行A/D转换,生成数字图像数据(RAW数据),经由总线4224输出到SDRAM4221。
    图像处理部4207经由总线4224从SDRAM4221取得图像数据(RAW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将其输出到SDRAM4221。这里,图像处理是光学黑减法处理、白平衡调整处理、彩色矩阵运算处理、伽马校正处理、颜色再现处理、边缘强调处理、对多个图像数据进行合成的合成处理、以及摄像元件4203为拜耳排列的情况下的图像数据的同时化处理等。
    AE处理部4208经由总线4224取得SDRAM4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设定摄像装置4000进行静态图像拍摄或动态图像拍摄时的曝光条件。具体而言,AE处理部4208根据图像数据计算亮度,根据计算出的亮度决定例如光圈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从而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自动曝光。
    AF处理部4209经由总线4224取得SDRAM4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自动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焦点调整。例如,AF处理部4209从图像数 据中取出高频成分的信号,通过对高频成分的信号进行AF(Auto Focus)运算处理,决定摄像装置4000的对焦评价,从而自动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焦点调整。另外,AF处理部4209也可以使用光瞳分割相位差法自动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焦点调整。
    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经由总线4224从SDRAM4221取得图像数据,按照规定形式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经由存储器I/F4220将该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记录介质4219。这里,规定形式是JPEG方式、MotionJPEG方式和MP4(H.264)方式等。并且,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经由总线4224和存储器I/F4220取得记录介质4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其输出到SDRAM4221。
    输入部4211具有将摄像装置4000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电源开关4211a、受理用于给出静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静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释放开关4211b、切换摄像装置4000的各种设定的模式开关4211c、使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摄像装置4000的各种设定的菜单开关4211d、受理用于给出动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动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动态图像开关4211e、受理用于再现记录介质4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指示信号的输入的再现开关4211f、重叠设置在背面显示部4217的显示画面上并受理与来自外部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位置信号的输入的触摸面板4211g。释放开关4211b能够通过从外部进行按压而进退,在半按的情况下,受理用于指示拍摄准备动作的指示信号的第一释放信号的输入,另一方面,在全按的情况下,受理用于指示静态图像拍摄的第二释放信号的输入。
    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接收从构成测定地面物体位置的测定单元即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多个GPS卫星发送的卫星的轨道信息,根据该接收到的轨道信息检测摄像装置4000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是经度、纬度和时刻信息。
    在镜头部4300的光轴O1为大致水平的情况下,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将镜头部4300的光轴O1朝向视野区域的方向作为基准方位时的摄像装置4000的方位作为方位信息。具体而言,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地磁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成分,检测将北作为基准的基准方位与摄像装置4000的光轴O1所成的角度作为方位角,由此检测摄像装置4000的方位。通过磁方位传感器等构成方位检测部4213。
    运动检测部4214通过检测摄像装置4000中产生的加速度,检测摄像装置4000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4225。具体而言,在用 户对摄像装置4000进行俯仰操作(倾摆操作)的情况下,运动检测部4214检测摄像装置4000相对于水平面的极坐标作为倾斜角度。使用分别检测各轴向的加速度成分的3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等构成运动检测部4214。
    目镜显示部4215在主体控制部4225的控制下,显示与经由总线4224记录在SDRAM4221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并且,透射来自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的光。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11中,目镜显示部4215作为显示装置发挥功能。
    这里,对目镜显示部421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目镜显示部4215具有内置显示部4215a、光学元件4215b、目镜部4215c、遮光部4215d。
    内置显示部4215a在主体控制部4225的控制下,显示与经由总线4224记录在SDRAM4221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或与摄像元件4203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镜头部4300有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有关的视场角信息和/或包含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的中心的中心信息。例如,内置显示部4215a利用框来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图像信息。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构成的显示面板和驱动器等构成内置显示部4215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中,内置显示部4215a作为显示部发挥功能。
    光学元件4215b透射镜头部4300会聚的来自视野区域的光,并且,在透射该视野区域的区域中产生由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信息的虚像。具体而言,通过透射来自球面形状的光学元件4215a的视野区域的光,并且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图像朝向目镜部4215c反射,由此,在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内产生由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图像的虚像。并且,光学元件4215b在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或视野区域附近产生表示由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和/或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的中心的光束的虚像。通过朝向背面侧弯曲而形成的半反镜或设有多层介质膜的反射镜构成光学元件4215b。
    目镜部4215c透射来自光学元件4215b的光。具体而言,使用平行透镜、玻璃和塑料等构成目镜部4215c。
    遮光部4215d设置在光学元件4215b的前表面侧,对来自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使用遮断外光的遮光部件构成遮光部4215d。
    这样构成的目镜显示部4215作为电子实时取景器(EVF)发挥功能,并且还作 为瞄准器发挥功能。
    眼睛传感器4216检测用户接近目镜显示部4215,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4225。使用接触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等构成眼睛传感器42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中,眼睛传感器4216作为检测部发挥功能。
    背面显示部4217在主体控制部4225的控制下,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等构成的显示面板和显示驱动器等构成背面显示部4217。这里,在图像的显示中包含将刚刚拍摄之后的图像数据显示规定时间(例如3秒)的确认显示、对记录介质4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显示、和以时间序列依次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在时间上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等。并且,背面显示部4217适当显示摄像装置4000的操作信息和与拍摄有关的信息。
    时钟4218具有计时功能和拍摄日期时间的判定功能。时钟4218将日期时间数据输出到主体控制部4225,以对由摄像元件4203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附加日期时间数据。
    使用从摄像装置4000的外部安装的存储卡等构成记录介质4219。记录介质4219经由存储器I/F422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4000上。在记录介质4219中写入RAW数据、以及由图像处理部4207或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且,通过主体控制部4225读出记录介质4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
    SDRAM4221临时记录经由总线4224从A/D转换部4206输入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4207输入的图像数据和摄像装置4000的处理中的信息。例如,SDRAM4221经由信号处理部4205、A/D转换部4206和总线4224临时记录由摄像元件4203按照每帧依次输出的图像数据。
    闪存4222具有程序记录部4222a。在程序记录部4222a中记录有用于使摄像装置4000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程序的执行中所使用的各种数据、图像处理部4207进行图像处理动作所需要的各图像处理的参数等。
    主体通信部4223是用于与安装在主体部4200上的镜头部4300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主体通信部4223还包含与镜头部4300接触的电触点。
    使用连接摄像装置4000的各结构部位的传送路等构成总线4224。总线4224将摄像装置4000的内部产生的各种数据转送到摄像装置4000的各结构部。
    主体控制部4225根据来自输入部4211的指示信号对构成摄像装置4000的各部进行指示或数据的转送等,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4000的动作。使用CPU等构成主体控制部4225。
    这里,对主体控制部422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主体控制部4225具有视场角计算部4225a、摄像控制部4225b、显示控制部4225c。
    视场角计算部4225a根据经由主体通信部4223和总线4224而与主体部4200连接的镜头部4300的镜头信息,计算摄像装置4000的视场角。具体而言,视场角计算部4225a根据镜头部4300的镜头信息中包含的当前的焦点距离信息,计算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视场角。
    摄像控制部4225b进行如下控制:在从释放开关4211b输入了第二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静态图像拍摄动作。这里,摄像装置4000的静态图像拍摄动作是指如下动作:信号处理部4205、A/D转换部4206和图像处理部4207对通过快门驱动部4202和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的驱动而由摄像元件4203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在摄像控制部4225b的控制下,这样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中按照规定形式被压缩,经由总线4224和存储器I/F4220记录在记录介质4219中。并且,摄像控制部4225b进行如下控制:在从动态图像开关4211e输入了动态图像拍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动态图像拍摄动作。
    显示控制部4225c对内置显示部4215a和背面显示部4217的显示形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或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与由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也可以使具有以上结构的主体部4200具有声音输入输出功能、闪光功能和能够与外部双向通信的通信功能等。
    接着,对镜头部4300进行说明。镜头部4300具有变焦光学系统4301、变焦驱动部4302、变焦位置检测部4303、光圈4304、光圈驱动部4305、光圈值检测部4306、对焦光学系统4307、对焦驱动部4308、对焦位置检测部4309、镜头操作部4310、镜头闪存4311、镜头通信部4312、镜头控制部431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中,镜头部4300作为摄像光学系统发挥功能。
    变焦光学系统4301使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通过沿着镜头部4300的光轴O1 移动,对镜头部4300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视场角)进行变更。例如,变焦光学系统4301能够在12mm~600mm之间变更焦点距离。
    变焦驱动部4302在镜头控制部4313的控制下,通过使变焦光学系统4301沿着光轴O1移动,进行摄像装置4000的光学变焦的变更。使用DC马达或步进马达等构成变焦驱动部4302。
    变焦位置检测部4303检测变焦光学系统4301在光轴O1上的位置,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4313。使用光遮断器等构成变焦位置检测部4303。
    光圈4304通过限制由变焦光学系统4301会聚的光的入射量,进行曝光的调整。
    光圈驱动部4305在镜头控制部4313的控制下,通过驱动光圈4304,对摄像装置4000的光圈值(f值)进行变更。使用步进马达等构成光圈驱动部4305。
    光圈值检测部4306根据光圈4304的当前状态检测光圈值,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4313。使用光遮断器或编码器等构成光圈值检测部4306。
    对焦光学系统4307使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通过沿着镜头部4300的光轴O1移动,对镜头部4300的焦点位置进行变更。
    对焦驱动部4308在镜头控制部4313的控制下,通过使对焦光学系统4307沿着光轴O1移动,对镜头部4300的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使用DC马达或步进马达等构成对焦驱动部4308。
    对焦位置检测部4309检测对焦光学系统4307在光轴O1上的位置,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4313。使用光遮断器等构成对焦位置检测部4309。
    镜头操作部4310是设置在镜头部4300的镜头镜筒周围的操作环,受理用于指示镜头部4300中的光学变焦的变更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或用于指示镜头部4300中的焦点位置的调整的指示信号的输入。另外,镜头操作部4310也可以是按压式开关或杆式开关等。
    镜头闪存4311记录用于分别决定变焦光学系统4301、光圈4304和对焦光学系统4307的位置和移动的控制程序,以及镜头部4300的镜头特性和各种参数。这里,镜头特性是镜头部4300的色差、明亮度信息(f值)和焦点距离信息(例如12mm~600mm)。
    镜头通信部4312是用于在将镜头部4300安装于主体部4200上时与主体部4200的主体通信部4223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镜头通信部4312还包含与主体部4200接 触的电触点。
    使用CPU等构成镜头控制部4313。镜头控制部4313根据来自镜头操作部4310的指示信号或来自主体部4200的指示信号,对镜头部4300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镜头控制部4313根据来自镜头操作部4310的指示信号,驱动对焦驱动部4308进行对焦光学系统4307的焦点调整,驱动变焦驱动部4302进行变焦光学系统4301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的变更。另外,镜头控制部4313也可以在将镜头部4300安装于主体部4200上时,周期地将镜头部4300的镜头特性和识别镜头部4300的识别信息发送到主体部4200。进而,镜头控制部4313也可以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图像数据的帧率同步地将镜头信息发送到主体部4200。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40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2是示出摄像装置400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42所示,在摄像装置4000被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101:是),主体控制部4225经由总线4224、主体通信部4223、镜头通信部4312和镜头控制部4313取得镜头部4300的镜头信息(步骤S2102)。这里,镜头信息中至少包含有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焦点距离信息。
    接着,摄像控制部4225b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使摄像元件4203进行摄像(步骤S2103)。
    然后,在眼睛传感器4216检测到拍摄者的情况下(步骤S2104:是),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2111。与此相对,在眼睛传感器4216未检测到拍摄者的情况下(步骤S2104:否),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2105。
    在步骤S2105中,显示控制部4225c使背面显示部4218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
    图43A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摄像装置4000的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的状况的图。图43B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摄像装置4000的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在镜头部4300的广角侧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的状况的图。图43C是示意地示出一边观看摄像装置4000的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拍摄被摄体时的状况的图。另外,在图43A中,区域Z41表示镜头部4300可拍摄的最大视场角,区域Z42表示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视场角。
    如图43A所示,在拍摄者希望利用摄像装置4000以图像W41这样的构图来拍摄鸟等被摄体A41时,如图43B所示,首先,拍摄者对镜头操作部4310进行操作,使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成为广角侧,观看实时取景图像W42并移动摄像装置4000的摄像方向,以使得被摄体A41进入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内,并且,逐渐向望远侧缩小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同时决定被摄体A41的构图并进行拍摄。该情况下,拍摄者结合被摄体A41的飞翔路线或移动速度,调整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和摄像装置4000的摄像方向并尝试进行拍摄,但是,在被摄体A41的飞翔路线随机且被摄体A41的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很难使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与被摄体一致,所以,有时被摄体A41偏离到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外,只能进行图43C所示的图像W43这样的拍摄,最差的情况下,看不到被摄体A41。这是因为,以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视场角(摄像视场角Z43)显示背面显示部4217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摄像元件4203生成图像数据到利用背面显示部4217进行显示存在延时,或者,从拍摄者的操作到该操作反映在摄像装置4000中存在延时。
    在步骤S2106中,显示控制部4225c停止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由此,在拍摄者观看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并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能够抑制内置显示部4215a的消耗电力。
    然后,在经由触摸面板4211g触摸了背面显示部4217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2107:是),摄像控制部4225b使摄像装置4000执行静态图像拍摄(步骤S2108)。此时,摄像控制部4225b将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到的方位信息和从时钟4218输入的日期时间信息与图像数据对应起来记录在记录介质4219中。
    接着,在操作电源开关4211a而使摄像装置4000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2109:是),摄像装置4000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不操作电源开关4211a而不断开摄像装置400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2109:否),摄像装置4000返回步骤S2101。
    在步骤S2107中,在未经由触摸面板4211g触摸背面显示部4217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2107:否),在从释放开关4211b输入了释放信号时(步骤S2110:是),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步骤S2108。
    在步骤S2107中,在未经由触摸面板4211g触摸背面显示部4217的画面内的情况下(步骤S2107:否),在未从释放开关4211b输入释放信号时(步骤S2110:否), 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步骤S2109。
    在步骤S2111中,显示控制部4225c停止背面显示部4217的显示。由此,在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4215进行被摄体的取景时,能够抑制背面显示部4217的消耗电力。
    接着,视场角计算部4225a根据镜头部4300的镜头信息,计算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视场角(步骤S2112)。
    然后,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2113),使内置显示部4215a在实时取景图像上重叠显示与由视场角计算部4225a计算出的视场角对应的框(步骤S2114)。在图42的步骤S2114之后,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步骤S2110。
    图44是示意地示出利用摄像装置4000的目镜显示部4215确认来自被摄体的光束的取景并进行拍摄时的状况的图。图45是示出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46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4215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这里,对目镜显示部421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目镜显示部4215具有内置显示部4215a、光学元件4215b、正透镜群的目镜部4215c、遮光部(也称为机械快门)4215d。内置显示部4215a和光源部821(例如半导体激光器LD、650nm的红色LED)配置在光学元件4215b的成像点。该内置显示部4215a和光源部821配置在共轭位置。配置偏振分束器4215f(是透射100%的P偏振光、反射100%的S偏振光的偏振光依赖性光学元件)。来自光源部821的光束透射第1偏光板4215e,仅成为与纸面垂直的偏振光束。然后,使在偏振分束器4215f进行反射后的发散光入射到光学元件4215b。
    光学元件4215b例如是复曲面反射镜、非球面凹面镜或复曲面凹面镜。通过使从点光源位置(瞄准器的发光点)到凹面镜的反射面的距离与凹面镜的焦点距离相等,来自凹面镜的反射光束成为平行光。凹面镜是由正弯月透镜和负弯月透镜构成的接合负透镜群,该光学元件4215b的最靠像面侧的反射面被实施了反射50%的瞄准光束的S偏振光、透射100%的P偏振光(来自被摄体的光束非偏振)的多层介质膜。在该光学元件4215b进行反射后的平行光透射过目镜部4215c和保护玻璃4215h,用户能够对其进行观察。同样,内置显示部4215a的光束透射第2偏光板4215g,与纸面平行的光束透射偏振分束器4215f。透射的光束在光学元件4215(凹面镜)进行反射, 反射后的光束透射目镜部4215c和保护玻璃4215h,用户能够观察显示部4215c中显示的图像。用户的操作是在内置显示部4215a所显示的画面上重叠要瞄准的光束。或者,也可以关闭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而使进行瞄准的光源部821动作。能够在取景器内利用瞄准用的光束捕捉被摄体。其结果,不一直观看实时取景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也能够进行拍摄。另外,光源部821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取景器框上下倾摆。
    如图44所示,拍摄者能够经由光学元件4215b视觉辨认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该情况下,如图45所示,显示控制部4225c在与遮光部4215d对应的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区域W411中显示缩小了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后的缩小图像M411,并且,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视场角计算部4225a计算出的视场角对应的框T41。此时,通过将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图像投影到光学元件4215b上,能够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显示图像在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或视野区域附近产生框T41的虚像。由此,通过使框T41瞄准期望被摄体A41,能够对图46所示的来自被摄体的光束即被摄体A41进行期望的取景。进而,如图46所示,拍摄者在经由目镜部4215c和光学元件4215b以视野区域大的视野进行确认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框T41瞄准被摄体A41并确认实际可拍摄的缩小图像M411的构图。由此,即使摄像装置4000为望远拍摄,也能够瞄准期望的被摄体A41并对被摄体A41进行取景。
    该情况下,内置显示部4215a表示电子取景器(EVF)中使用的目镜显示部4215。具体而言,将与目镜显示部4215、导光板接合的三色LED或白色LED作为背光的光源部821。内置显示部4215a在该光源部821上经由具有开口部的框架(框)形状的支承部件(固定在主体部上)接合了仅使一个方向的光穿过的偏光板(P或S偏振光)4215e和带彩色滤光片的透射型显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这样,当驱动内置显示部4215a时,能够经由目镜部4215c和保护玻璃4215h观察显示图像。
    这里,当使用反射型显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时,存在由于来自光源部821的偏振光2次穿过彩色滤光片而使光量降低、由于插入偏振分束器4215f而使内置显示部4215a大型化的缺点。
    以上,内置显示部4215a使用透射型显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用户能够根据使用情况来切换电子取景器(EVF)和光学取景器(OVF),便利性提高。通过使内置显示部4215a接近目镜部4215c并使光学元件4215b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或 复曲面等形状,能够使目镜显示部4215小型化。
    返回图42,继续进行说明。
    在步骤S2101中,在摄像装置4000未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101:否),在摄像装置4000被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2115:是),摄像装置4000执行再现记录介质4219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2116)。在步骤S2116之后,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步骤S2109。
    在步骤S2101中,在摄像装置4000未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101:否),在摄像装置4000未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2115:否),摄像装置4000转移到步骤S2109。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光学元件4215b透射来自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的光,并且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信息朝向与摄像装置4000的前表面相反的背面侧反射,由此,在摄像装置4000的视野区域内产生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的信息的虚像,所以,在望远拍摄时,能够瞄准期望的被摄体。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所以,能够利用目镜显示部4215确认被摄体的取景并进行拍摄。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所以,能够直观地掌握针对被摄体的取景。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显示控制部4225c在与对光学元件4215b的一部分进行遮光的遮光部4215d的区域对应的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缩小后的实时取景图像,所以,在望远时,也能够经由光学元件4215b确认实际拍摄的被摄体的构图并拍摄期望的被摄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中,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根据光学元件4215b的曲面,校正内置显示部4215a中显示的图像的形状并进行显示。该情况下,显示控制部4225c对内置显示部4215a中显示的图像实施梯形校正处理并显示在内置显示部4215a中即可。进而,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根据镜头部4300的光轴O1与目镜显示部4215的光轴O2的视差,对内置显示部4215a中显示的图像实施校正像差的像差校正,并显示在内置显示部4215a中。
    实施方式1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的目镜显示部的结构以及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不同。因此,下面,在对本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的目镜显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本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1的摄像装置40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4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47所示的摄像装置5000具有主体部5101、镜头部4300。
    主体部5101具有快门4201、快门驱动部4202、摄像元件4203、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信号处理部4205、A/D转换部4206、图像处理部4207、AE处理部4208、AF处理部4209、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输入部4211、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方位检测部4213、运动检测部4214、眼睛传感器4216、背面显示部4217、时钟4218、记录介质4219、存储器I/F4220、SDRAM4221、闪存4222、主体通信部4223、总线4224、目镜显示部5400、主体控制部5401。
    目镜显示部5400具有内置显示部4215a、光学元件4215b、目镜部4215c、遮光部5400a、遮光驱动部5400b。
    遮光部5400a设置在目镜显示部5400的光轴O2上,且设置在光学元件4215b的前表面上。遮光部5400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设置在光轴O2上,将光学元件4215b切换为遮光状态或能够透射来自摄像装置5000的视野区域的光的状态。使用机械快门或液晶快门等构成遮光部5400a。
    遮光驱动部5400b在主体控制部5401的控制下,使遮光部5400a在目镜显示部5400的光轴O2上移动。使用步进马达或DC马达等构成遮光驱动部5400b。
    主体控制部5401对构成摄像装置5000的各部进行指示或数据的转送等,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5000的动作。使用CPU等构成主体控制部5401。主体控制部5401具有视场角计算部4225a、摄像控制部4225b、显示控制部4225c、遮光控制部5401a。
    在从输入部211输入了对来自摄像装置5000的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遮光控制部5401a驱动遮光驱动部5400b,使遮光部5400a对来自摄像装置5000的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50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8是示出摄像装置 500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48所示,步骤S2201~步骤S2211分别对应于图42的步骤S2101~步骤S2111。
    在步骤S2212中,主体控制部5401判断摄像装置5000是否设定为构图确认模式。具体而言,在眼睛传感器4216检测到拍摄者的情况下,主体控制部5401判断是否从镜头操作部4310输入了指示信号、或者经由触摸面板4211g输入了用于选择背面显示部4217显示的图标的选择指示信号。在主体控制部5401判断为摄像装置5000设定了构图确认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12:是),摄像装置5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2213。与此相对,在主体控制部5401判断为摄像装置5000未设定构图确认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12:否),摄像装置5000转移到后述步骤S2215。
    在步骤S2213中,遮光控制部5401a通过驱动遮光驱动部5400b,使遮光部5400a闭合(参照图49)。由此,拍摄者无法经由光学元件4215b视觉辨认摄像装置5000的视野区域。
    接着,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在整个画面中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2214)。具体而言,如图50所示,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W420。由此,拍摄者能够经由目镜显示部5400确认针对被摄体A51的构图。在步骤S2214之后,摄像装置5000转移到步骤S2210。
    在步骤S2215中,遮光控制部5401a通过驱动遮光驱动部5400b,使遮光部5400a打开(参照图51)。由此,如图52所示,拍摄者能够在经由光学元件4215b确认摄像装置5000的视野区域中的期望被摄体A41的同时,使用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T41瞄准被摄体A41。
    步骤S2216~步骤S2220分别对应于图42的步骤S2112~步骤S2116。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所以,能够一边利用目镜显示部5400确认被摄体的取景一边进行拍摄。
    实施方式1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5000的闪存和主体控制部的结构以及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不同。 因此,下面,在对本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的闪存和主体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本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摄像装置50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5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53所示的摄像装置6000具有主体部6100、镜头部4300。
    主体部6100具有快门4201、快门驱动部4202、摄像元件4203、摄像元件驱动部4204、信号处理部4205、A/D转换部4206、图像处理部4207、AE处理部4208、AF处理部4209、图像压缩解压缩部4210、输入部4211、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方位检测部4213、运动检测部4214、眼睛传感器4216、背面显示部4217、时钟4218、记录介质4219、存储器I/F4220、SDRAM4221、主体通信部4223、总线4224、目镜显示部5400、闪存6501、主体控制部6502。
    闪存6501具有程序记录部4222a、地标信息记录部6501a。地标信息记录部6501a将包含多个地标(Landmark)的位置信息、方位信息、名称和海拔等在内的地标信息与各地标图像数据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这里,地标图像数据是拍摄地标得到的图像数据、缩略图图像数据、变形表现的图像、文字和照片中的任意一方。并且,方位信息是从规定拍摄位置观看地标的方位例如北或南等。并且,位置信息是地标的经度和纬度。
    主体控制部6502对构成摄像装置6000的各部进行指示或数据的转送等,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6000的动作。使用CPU等构成主体控制部6502。主体控制部6502具有视场角计算部4225a、遮光控制部5401a、摄像控制部4225b、显示控制部4225c、地标检索部6502a。
    地标检索部6502a根据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取得的位置信息和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到的方位信息,检测与摄像元件4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拍入的地标的地标信息。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600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4是示出摄像装置600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54所示,步骤S2301~2315分别对应于图48的步骤S2201~步骤S2215。
    在步骤S2316中,地标检索部6502a分别取得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到的方位信息和运动检测部4214检测到的仰角。
    接着,视场角计算部4225a根据从镜头部4300取得的镜头信息,计算当前的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步骤S2317)。
    然后,地标检索部6502a判定镜头部4300的最大视场角内(广角端)的地标(步骤S2318),从地标信息记录部6501a取得判定出的地标信息(步骤S2319)。
    接着,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由地标检索部6502a从地标信息记录部6501a取得的地标信息(步骤S2320),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视场角计算部4225a计算出的镜头部4300的当前的视场角对应的框(步骤S2321)。
    图55A~图55C是示出拍摄者经由目镜显示部5400视觉辨认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如图55A所示,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由地标检索部6502a取得的地标信息M520和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T11。该情况下,显示控制部4225c根据位置信息检测部4212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方位检测部4213检测到的方位信息和运动检测部4214检测到的仰角,在作为地标的被摄体A52附近的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显示区域中显示地标信息M520。由此,拍摄者能够经由目镜显示部5400直观地掌握摄像装置6000的视野区域内的地标。
    进而,拍摄者移动摄像装置6000的摄像方向,使框T41与被摄体A52一致,对镜头操作部4310进行操作来变更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图55A→图55B→图55C),由此,能够进行对被摄体A52进行了期望取景的拍摄(图像W531→图像W532→图像W533)。该情况下,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使内置显示部4215a仅显示与从输入部4211输入的指示信号对应的地标信息。
    进而,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根据地标的类别以及地标与摄像装置6000之间的距离,选择摄像装置6000的视野区域内的地标并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地标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如果是3000m级的山,则显示控制部4225c在到100k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使内置显示部4215a进行显示,并且,如果是1000m级的山,则显示控制部4225c在到50k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使内置显示部4215a进行显示。在步骤S2321之后,摄像装置6000转移到步骤S2310。
    步骤S2323和步骤S2324分别对应于图48的步骤S2219和步骤S222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所以,能够利用目镜显示部5400确认被摄体的取景并进行拍摄。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显示控制部4225c使内置显示部4215a显示由地标检索部6502a从地标信息记录部6501a中检索到的地标信息,所以,能够利用目镜显示部5400确认被摄体的取景并直观地掌握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内拍入的地标。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根据视野区域的明亮度,对内置显示部4215a的明亮度和框的大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以最适合摄像装置6000的环境的明亮度瞄准被摄体。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根据从输入部4211输入的指示信号,对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框的位置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镜头部4300的光轴O1与目镜显示部4215的光轴的视差进行校正。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按照被摄体的类别、例如面部或动物来变更与视场角对应的框的颜色和形状等,使内置显示部4215a进行显示。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显示控制部4225c也可以使内置显示部4215a在摄像装置6000的AF区域中显示与镜头部4300的视场角对应的光束。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使用半反镜作为光学元件4215b,但是,例如也可以对由设有多层介质膜的全息元件构成的导光板和棱镜等进行组合来构成光学元件4215b。
    其他实施方式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除了镜头一体型的数字照相机以外,还能够应用于自由拆装镜头的数字单反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电话或平板型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不是必须具有使闪光发光部和光学瞄准部成为一体的脚部,也能够应用闪光发光部和光学瞄准部是分别单独弹出的机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光源部与反射光学元件之间设置缝,通过该缝的形状形成容易视觉辨认光学瞄准部射出的光束的视准标记。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发散能够显示十字等的5个激光(多射束)的激光光源构成光源部。该情况下,当进一步设置有对具有圆柱形效果的4个光射束和圆形状的光射束进行合成的光学系统时,该光学系统复杂,成本上升。因此,形成 投影标线(Reticle)图案的光学滤镜作为导光部的透明基板的反射面的一部分即可。而且,通过设置具有由十字线等构成的视准用标记的标线(视野刻度),使用激光以使该分度发光而容易观看,使来自该标线的照明光集中于点图案的中心,由此实现即可。由此,能够以土星(サターン)、主交叉(マスタークロス)、点和十字这4个种类显示光源部发散的瞄准光。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除了应用显示部与主体部一体的一体型数字照相机以外,还能够应用于显示部能够相对于主体部的背面进行转动的数字照相机、数字单反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等。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执行的程序以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数据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USB介质、闪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执行的程序也可以经由网络下载并记录在闪存或记录介质等中。进而,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提供或发布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执行的程序。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流程的说明中,使用“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现明示了步骤间的处理的前后关系,但是,并不通过这些表现而唯一确定实施本发明所需要的处理的顺序。即,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对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流程中的处理顺序进行变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和变形例。由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式不限于以上表现并记述的特定的详细实施方式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能够在不脱离由附加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物定义的总括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
    【附记项1】
    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设置在与被摄体对置的前表面侧的摄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具有: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信息;以及
    光学元件,其透射由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会聚的来自视野区域的光,并且在透射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的区域中产生所述信息的虚像。
    【附记项2】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具有能够变更视场角的变焦光学系统,
    所述信息至少包含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有关的视场角信息。
    【附记项3】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附记项1所述的显示装置;
    摄像部,其通过接收由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从所述视野区域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与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附记项4】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缩小所述图像并使所述显示部对其进行显示。
    【附记项5】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遮光部,该遮光部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前表面侧,对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与设有所述遮光部的区域对应的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中缩小显示所述图像。
    【附记项6】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有:
    遮光部,其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前表面侧,能够切换对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的遮光状态和透射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的透射状态;
    遮光驱动部,其驱动所述遮光部;
    输入部,其受理用于对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以及
    遮光控制部,其在从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指示信号的情况下,驱动所述遮光驱动部,使所述遮光部对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
    在所述遮光部对来自所述视野区域的光进行遮光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 述显示部在整个画面中显示所述图像。
    【附记项7】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计算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视场角的视场角计算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以与由所述视场角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视场角对应的大小显示所述信息。
    【附记项8】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有:
    地标信息记录部,其记录包含多个地标各自的名称、位置信息和方位信息的地标信息;
    位置信息检测部,其检测该摄像装置的位置信息;
    方位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为大致水平的情况下,将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朝向所述视野区域的方向作为基准方位时的该摄像装置的方位信息;以及
    地标检索部,其根据由所述位置信息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和由所述方位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方位信息,从所述地标信息记录部中检索所述视野区域内的地标,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与由所述地标检索部检测到的地标有关的地标信息。
    【附记项9】
    根据附记项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背面显示部,其显示与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拍摄者接近该摄像装置,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拍摄者接近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拍摄者接近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背面显示部显示所述图像。
    【附记项10】
    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用于经由物镜和目镜观察被摄体的光束的电子取景器、对经由该取景器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的所述被摄体的光束的通过或遮断进行控制的遮光部件、以及由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构成的内置显示部,在对所述内置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进行观察时,控制所述遮光部件遮断所述被摄体的光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是反射型凹面镜,
    在对所述被摄体的光束进行观察时,控制所述遮光部件使所述被摄体的光束通过,使瞄准器的光源发光,对准所述被摄体的光束和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引导至观察者的眼睛。
    【附记项11】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摄像镜头的焦点距离为规定值以上(望远状态下)时,所述光源部发光。
    【附记项12】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置显示部与所述反射型凹面镜之间配置有偏振分束器,将来自所述瞄准器的光源的光束和来自所述内置显示部的光束引导至所述反射型凹面镜。

    关 键  词:
    摄像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摄像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25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