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多方通话终端及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pdf

  • 上传人:000****221
  • 文档编号:662510
  • 上传时间:2018-03-02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1.4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56433.8

    申请日:

    2013.12.06

    公开号:

    CN104125540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4/08申请日:20131206|||公开

    IPC分类号:

    H04W4/08(2009.01)I; H04W4/06(2009.01)I

    主分类号:

    H04W4/08

    申请人:

    三星SDS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文允敬; 尹熙兑; 申成勋; 李晨; 金英光

    地址:

    韩国首尔市

    优先权:

    2013.04.25 KR 10-2013-004638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韩芳;王彬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方通话终端及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用于终端在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用于终端在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终端向多方通话服务器注册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在所述终端,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NAT类型、所述终端的公共网络地址、私设网络地址、注册有所述终端的中继服务器的地址。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
    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结束所述多方通话;
    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
    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优先顺序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的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
    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结束所述多方通话。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
    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优先顺序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某一个参与方终端接收点对点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结束所述多方通话,并与发送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的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11.
      一种多方通话终端,包括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及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代码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
    为了在所述终端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下过程:
    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享过程包括如下过程:
    向多方通话服务器注册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NAT类型、所述终端的公共网络地址、私设网络地址、注册有所述终端的中继服务器的地址。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过程还包括如下过程:
    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
    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结束所述多方通话;
    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过程还包括如下过程:
    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
    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优先顺序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的过程还包括如下过程:
    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
    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结束所述多方通话。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过程还包括如下过程:
    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
    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优先顺序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20.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方通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过程还包括如下过程:
    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某一个参与方终端接收点对点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结束所述多方通话,并与发送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的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

    说明书

    多方通话终端及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网络的多方通话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使用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增加,利用3G、LTE网等移动通信网及无线互联网(WiFi网)等的多媒体网际网路传播(MoIP,Multimedia over IP)服务也正在扩大。
    在网络上提供MoIP服务的方法大致上可分为点对点(P2P;Peer-To-Peer)方式和服务器中继方式。点对点方式为通过终端之间直接连接而提供MoIP服务的方式,主要应用于一对一音频/视频通话之中。而且,服务器中继方式为各个终端连接于多点会议单元(MCU;Multipoint Conference Unit)等专门的服务器,并在所连接的服务器中将参与方的音频及视频进行混合之后提供的方式,主要应用于具有三名以上的参与方的多方通话之中。
    如此,在MoIP服务中,一对一通话和多方通话的提供其服务的方式不同,且为提供服务而使用的协议也不同,因此原本执行多方通话的终端因部分使用者结束通话而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时,结束原有的多方通话并专门生成一对一通话呼叫的过程中,会发生连接中断。据此,需要一种将终端之间的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时最小化连接中断的转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终端之间的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高效的手段。
    为了达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为终端在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终端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 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终端包括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及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代码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为了在所述终端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下过程: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执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各个参与方的点对点连接信息预先进行共享,从而可以快速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同时,可最小化在此过程中使用者所感受到的中断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系统100的方框图。
    图2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200的顺序图。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转换方法300的顺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00:多方通话系统
    102:发信终端
    104:收信终端1
    106:收信终端2
    108:中继服务器
    110:多方通话服务器
    112:网络
    114:中心服务器
    116:MCU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对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而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在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使用者、应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变化。因此,其定义应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的内容来定。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由权利要求所决定,以下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高效地说明给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图1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系统100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系统100包括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中继服务器108以及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但是,图示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于对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由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这三台构成的一示例进行说明的,需要留意的是随着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的数量,收信终端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前述的各个构成要素构成为相互之间通过网络112收发消息或数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络112是指用于中继多方通话系统100的各个构成要素的消息或数据的收发的媒介,例如可包括3G或LTE网络等移动通信网、有线/无线互联网等可执行包通信的所有种类的通信网络。
    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以及收信终端2106是由多方通话系统100提供的多方会议服务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例如可包括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便携式终端、或者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等设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以及收信终端2106为均可以实现通过点对点通信的一对一通话及通过后述的多方通话服务器110的多方通话的终端,包括用于所述一对一通话或多方通话的软件和硬件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分别连接于开设于后述的多方通话服务器110的会议室而执行多方通话。此时,发信终端102是指最初开设所述会议室的终端,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是指接收到请求参加发信终端102所开设的会议室的请求而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如前所述,虽然图中示出收信终端为两个的例,但这仅仅是示例,本 发明的实施例中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的数量并不受限制。而且,本实施例和以下实施例中,需要留意的是“通话”包括一般的音频通话、视频通话或者文本/多媒体聊天等可利用终端执行的用户之间的所有种类的沟通。同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不过是将相同种类的终端根据其执行的功能而进行了区分,构成本发明的各个功能的执行主体可根据需要构成为多种多样。
    如上所述,在多个终端之间执行多方通话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可发生多方通话的参与者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形。例如,可能会发生正在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中的部分终端因用户的操作而结束通话或者因网络异常而导致部分用户的连接中断的情形。如此,因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中的部分终端结束通话等而导致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的数量变为两个时(即,没有必要继续维持多方通话的情形),仍滞留于多方通话的终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例如,当正参与多方通话的收信终端2106结束多方通话时,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断开与开设于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上的会议室的连接,生成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之间的直接的点对点连接,据此可以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当正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的数量减少时,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原因如下。对于多方通话来说,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通话,即各个终端连接到开设于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上的会议室,多方通话服务器110对于来自各个终端的音频和视频进行混合(mixing)而提供给各个终端。因此,多方通话与终端之间通过点对点连接的一对一通话相比,将消耗更多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器资源,据此与一对一通话相比,通话品质将下降或者发生通话延迟的可能性变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执行多方通话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可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时,立即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据此节省服务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同时,谋求通话品质的提高。
    中继服务器108为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以及收信终端2106分别将自身的终端信息进行注册的服务器。图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在网络上设置一个中继服务器108的实施例,但根据实施例,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及收信终端2106可以构成为分别在不同的中继服务器上注册终端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继服务器108用于在终端之间以点对点方式连接时因防火墙等导致终端之间无法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中继终端之间的消息 的收发。例如,假设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之间构建点对点连接时,发信终端102首先试图直接向收信终端1104发送消息,如果所述直接发送消息失败,则可以经由与收信终端1104连接的中继服务器传送所述消息。
    多方通话服务器110是根据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等终端的请求而提供多方通话服务的服务器。如图所示,多方通话服务器110包括中心服务器114、多点控制单元(MCU)116。
    中心服务器114根据终端的请求而在MCU116上开设用于多方通话的会议室,并将用于连接到所开设的会议室的信息提供给各个终端。此时,所述信息可包括所开设的会议室的识别信息和开设会议室的MCU116的连接信息。而且,中心服务器114在从正参与多方通话的各个终端得到各个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的注册时,将其与正参与多方通话的其他终端进行共享。同时,中心服务器114管理整个的多方通话,如存储和管理参与多方通话的各个终端的信息,并在参与多方通话的终端中的部分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等情况下,向各个终端发送通知该事件的消息(例如,推送消息)等。
    MCU116根据中心服务器114的控制而开设用于多方通话服务的会议室。而且,MCU116从连接到所开设的会议室的各个终端接收音频或视频,并将音频和视频混合而提供给各个终端。
    图2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200的顺序图。在执行本过程之前,假设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收信终端2106分别连接到开设在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上的会议室而执行多方通话。
    首先,发信终端102、收信终端1104以及收信终端2106在执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分别将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参与多方通话的其他终端进行共享。例如,发信终端102将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收信终端1104和收信终端2106进行共享,而同样地,收信终端1104和收信终端2106也分别将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进行共享。此时,所述点对点连接信息是指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时为了执行一对一通话而用来执行点对点连接的必要的信息。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共享过程则如下。
    首先,发信终端102在执行多方通话的过程中可将发信终端102的终端信息注册到中继服务器108(202)。具体而言,发信终端102首先在STUN服务器(未图示)执行Stun测试而从所述STUN服务器接收发信终端102的 NAT类型信息,并将包含所接收的自身的NAT类型信息和自身的私设网络地址(Private IP/Port)的注册请求消息发送给中继服务器108,据此可以将终端信息注册到中继服务器108上。而且,在此过程中,发信终端102可从中继服务器108获取自身的公共网络地址(Public IP/Port)。
    当完成向中继服务器108的终端信息的注册时,随后发信终端102将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注册到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上(204)。此时,发信终端102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可包括发信终端的NAT类型、公共网络地址、私设网络地址以及注册有发信终端102的中继服务器的地址。于是,多方通话服务器110向正参与多方通话的收信终端1104和收信终端2106传递经注册的所述发信终端102的点对点连接信息(206、208)。
    另外,在图中仅对发信终端102的向中继服务器108的注册过程以及点对点连接信息的注册过程进行了说明,但如前所述,收信终端1104和收信终端2106也会经过相同的过程而在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中分别注册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即,经过上述过程,参与多方通话的各个终端分别将自身的点对点连接信息注册到多方通话服务器110的同时,从多方通话服务器110中接收其他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
    如此,在各个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被共享之后,因部分终端结束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为两名的情况下,仍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终端利用所共享的所述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对此进一步详细说明则如下。在以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假设收信终端2106结束多方通话。
    如前所述,收信终端2106结束多方通话时(210),多方通话服务器110向各个终端通知收信终端2106结束通话(212、214)。此时,因收信终端2106结束通话,滞留于多方通话的终端减少为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这两个,因此没有必要继续保持多方通话。据此,感测到此状态的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分别结束多方通话(216、218),利用已获得的对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之间的点对点会话进行连接,开始一对一通话(220、222)。
    另外,在所述214步骤中,收信终端1104因网络故障等没有接收到上述通话结束通知或者延迟而接收时,收信终端1104由于无法知道收信终端2106已结束通话,因此将无法结束多方通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 成为,在从发信终端102接收到点对点会话连接请求(220步骤)的时间点结束所述多方通话,并与发送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的参与者终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于发信终端102)执行点对点连接。
    另外,在所述220、222步骤中,为了连接点对点会话,需要使连接对象终端中的某一个终端将点对点会话连接请求发送至对方终端,此时哪一终端发送所述会话连接请求则根据已设定的连接优先顺序而不同。即,发信终端102和收信终端1104分别计算自身的连接优选顺序和对方的连接优先顺序,据此计算出的优先顺序更高的终端向对方终端发送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确定所述连接优先顺序的方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用于确定终端之间的顺序的任何方法。例如,所述优先顺序可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终端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或者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而进行计算。例如,将多方通话的发信方作为第一顺序,在发信方结束多方通话时,按照参与多方通话的时间顺序,当参与多方通话的时间相同时,可以将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升序或降序排列而确定连接优先顺序。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作为多方通话发信方的发信终端102的优先顺序高于作为收信方的收信终端1104,因此构成为由发信终端102发送用于点对点会话连接的请求消息。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执行多方通话的中途将各个参与方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事先共享,从而可以将多方通话快速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据此可最小化用户所感到的中断感。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300的顺序图。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除了结束多方通话而构建点对点会话连接的过程之外,其余与图2的各个步骤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于具有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步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时,首先设定终端之间的点对点会话(302、304),在建立所述会话之后,才结束多方通话(306、308),这一点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如此构成时,即便在滞留的终端之间的点对点会话设定失败,也可以通过仍在保持的已有多方通话会话进行终端之间的通话,因此相比图2的实施例,在稳定性方面更具优点。但是,在此情况下,保持多方通话而设定点对点会话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网络负荷等,因此管理者可考虑终端的处理性能以及网络状态等选择适当的转换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方通话终端包括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代码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为了在所述终端与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进行多方通话的中途从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下过程: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共享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和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每一个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在所述终端,当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还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将所述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
    此时,所述共享过程可包括向多方通话服务器注册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的过程以及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的过程。
    而且,所述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可包括所述终端的NAT类型、所述终端的公共网络地址、私设网络地址以及注册有所述终端的中继服务器的地址。
    另外,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过程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的过程;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结束所述多方通话的过程;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而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的过程。
    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过程可包括: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的过程;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的过程。所述连接优先顺序可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而且,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过程还可包括:从所述多方通话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的通知的过程;因所述部分其他参与方终端结束多方通话而导致所述多方通话的总参与方人数减少到两名时,利用滞留于所述多方通话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点对点连接信息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的过程;结束所述多方通话的过程。
    执行所述点对点连接的过程可包括:计算所述终端和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连接优先顺序的过程;当计算出的连接优先顺序高于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的优先顺序时,向所述滞留的其他参与方终端发送点对点连接请求的过程。所述连接优先顺序可考虑相关终端是否为所述多方通话的发信方、相关终端的所述多方通话的收信时刻、相关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一个以上来计算。
    所述将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过程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多个其他参与方终端中的某一个参与方终端接收点对点连接请求的过程;根据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结束所述多方通话,并与发送所述点对点连接请求的参与方终端执行点对点连接的过程。
    关于所揭示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本说明书中记述的多种的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及算法步骤可通过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为了明确例示硬件和软件的这种相互交换的可能性,多种的示例性的元件、块、模块、电路及步骤通过其功能进行了描述。这样的功能能否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则依赖于特定的应用例以及整个系统所持有的设计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为了实现特定的应用例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这样的实现方式并不能解释为是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关于本说明书中揭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多种示例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可编程的逻辑装置、单独门或逻辑晶体管、单独硬件元件、或者设计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的这些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选择性地,处理器可以是任意的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或者状态机(state machine)。处理器还可以由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芯相关的一个以上的微处理器,或者任意的其他构造来实现。
    关于本说明书中揭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步骤可通过硬件直接实现,或者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由这两者的组合实现。软件模块可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拆卸盘、CD-ROM或本领域所熟知的任意的其他 形态的存储介质之内。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连接于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能够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将信息记录到存储介质。选择性地,存储介质可集成于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设置于ASIC之内。ASIC可设置于用户终端之内。选择性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用户终端内的单独元件而设置。
    以上,通过代表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更。
    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不仅由权利要求书确定还可以由等同于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来确定。

    关 键  词:
    多方 通话 终端 转换 一对一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多方通话终端及从多方通话转换为一对一通话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25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