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中贝类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 本牡蛎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原产于东南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地。由于其味道 鲜美、经济价值高,于1943年被贝类学家引入美国,形成了世界上熊本牡蛎养殖产业,在美 国市场上其单个的价格是长牡蛎、美洲牡蛎的2倍左右。在我国,它是我国华南沿海养殖贝 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喜欢生活在近河口或附近有淡水注入的半咸水区域中的中高盐海域,主 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江苏南通除外),包括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由于熊本牡蛎壳色千差万别,形态各异,这为研究其壳色品系提供了基础。以往,国内 外贝类学家对牡蛎壳色研究主要集中在左壳上(王庆志,2011),学者们先后研究了长牡蛎左 壳颜色变化机理,认为黄色是超显性表达,白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表达,而黑色则是隐形表 达(Ge等,2014)。利用左壳颜色标记,学者们培育出左壳金黄色长牡蛎、葡萄牙牡蛎新品 系(李琪等2014,曾志楠等2014)。然而,尚未见以右壳为标记的牡蛎制种工艺。为此,本 发明首次将右壳颜色划分为背景颜色和放射条带及其二者叠加组合类型,利用右壳颜色稳定 遗传的特性,定制了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熊本牡蛎品系制种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熊本牡蛎养殖业中没有优质新品系(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右 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但可以培育出了外观漂亮、壳型整 齐的新品系,也为其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契机。
本发明的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右壳颜色划分:按熊本牡蛎右壳的背景颜色和放射条带颜色进行划分;
b、以步骤a划分的某背景颜色或者某放射条带颜色或者某背景颜色和某放射条带颜色叠 加组合作为筛选标准,选取颜色一致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自繁,之后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 模式养成,子代再以同样的筛选标准进行连续若干代的选育,获得筛选标准稳定遗传的熊本 牡蛎品系。
一般熊本牡蛎右壳的背景颜色可划分为:白色、黄色、橙色、紫色和黑色等,放射条带 颜色可以划分为:白色条带、黄色条带、橙色条带、紫色条带和黑色条带等。
右壳壳色遗传评估:经本申请人观察步骤b中自繁品系子代与亲本的壳色稳定性,发现 背景颜色及放射条带均具有很好的遗传定性,95%以上与其亲本右壳颜色一致。由此可见, 熊本牡蛎右壳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将其作为遗传标记,可以培育出一系列熊本牡蛎壳色 新品系(种)。
所述的右壳颜色划分,可分为背景颜色和放射条带,所有的牡蛎均由这两种形式中一种 或者两种叠加组成,因此可以选择背景颜色或放射条带颜色作为筛选标准,或者选择背景颜 色和放射条带颜色同时作为筛选标准,选择一致的个体作为亲本自繁,然后再以该筛选标准 筛选,子代再经若干代,如2~3代的选育,就可以获得作为筛选标准的右壳颜色稳定遗传的 熊本牡蛎品系。
所述的右壳壳色品系自繁,必须选用壳色一致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育,确保子代壳色表 达的一致性。
所述的右壳壳色遗传评估是采用稚贝阶段10-20mm及其亲本阶段双重标准进行界定,确 保牡蛎的右壳颜色稳定遗传。
本发明不同于对比文件1(闫喜武、张跃环、杨凤、张国范、张澎、潘发林、张力群,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11753.7)和对比文件2(李 琪、王庆志、孔令峰,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010537255.3)。对比文件1是以菲律宾蛤仔壳色为标记进行的壳色新品系定向选育,由于 蛤仔两个壳之间壳色100%对称,遗传机理完全相同;这不同于本发明,因为本发明的熊本牡 蛎贝壳颜色,左右壳间不对称,且遗传机制完全不同,这也说明对比文件1与本发明不具有 任何可比性,其创新点完全不同。对比文件2是长牡蛎纯色品系的制种方法,该对比文件主 要集中在左壳黑、白颜色变化上,至于右壳颜色,仅仅提到了右壳金色遗传稳定性,由于金 壳色在牡蛎左右壳均是超显性表达(无论什么条件下,均表现为金色),故这对于牡蛎右壳颜 色的研究不构成任何原创性毁坏;而本发明主要集中在右壳颜色变化上,还将其系统的划分 为背景颜色及其放射条带,首次证实了熊本牡蛎右壳颜色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这为熊本牡蛎 右壳颜色新品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根据熊本牡蛎右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右壳颜 色划分、右壳壳色品系自繁、右壳壳色遗传评估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一系列熊本牡蛎壳色 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本发明以稳定遗传的右壳颜色作为制种指标,改变了 以往国内外学者将牡蛎左壳壳色作为选育常规标准的现状,回避了左壳壳色经常出现遗传分 离,个体间颜色变化差异大等育种风险。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右壳颜色划分:于2013年5月,以湛江野生熊本牡蛎1200个作为亲本,通过阴干流 水刺激进行子代自繁,利用波纹板作为附着基采苗,当稚贝生长至10-20mm时,筛选出右壳 金黄色(背景颜色)稚贝1500个,剥离波纹板以单体形式单独养成;
b、右壳颜色品系自繁:于2014年5月,发现筛选出的背景颜色为金黄色的1500个体养 成后存活1206个,且右壳均为金黄色,但是存在着色度差异,以右壳金黄色明显的作为选择 标准,筛选出630个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子二代自繁,利用波纹板采苗,当稚贝生长至10-20mm 时,进行右壳金黄色品系的二次筛选,随机抽取右壳金黄色品系9600个,之后以单体形式在 湛江官渡生蚝养殖区养成;
c、右壳壳色遗传稳定性评估:经过观察发现,步骤b所获得熊本牡蛎品系养成后为8149 个,100%右壳颜色均为金黄色,且彼此间色度整齐、个体间差异小,说明右壳金黄色可以稳 定遗传。
此后,于2015年5月,我们抽取1000个子二代右壳金黄色体个体进行第三次筛选,发 现子三代稚贝阶段(10-20mm)右壳金黄色比率达100%。说明以右壳金黄色为标准,经过连 续2~3代选育,既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右壳金黄色(背景颜色)熊本牡蛎品系。
实施例2
a、右壳颜色划分:于2013年5月,以湛江野生熊本牡蛎1200个作为亲本,通过阴干流 水刺激进行子代自繁,利用波纹板作为附着基采苗,当稚贝生长至10-20mm时,筛选出右壳 黑色(背景颜色)稚贝1800个,剥离波纹板以单体形式单独养成;
b、右壳颜色品系自繁:于2014年5月,发现筛选出的1800个体养成后存活1609个, 且右壳背景颜色均为黑色,但是存在着色度差异,以右壳背景颜色黑色明显的作为选择标准, 筛选出963个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子二代自繁,利用波纹板采苗,当稚贝生长至10-20mm时, 进行右壳黑色的二次筛选,随机抽取右壳黑色品系8300个,之后以单体形式在湛江官渡生蚝 养殖区养成;
c、右壳壳色遗传稳定性评估:经过观察发现,步骤b所获得熊本牡蛎品系养成后为6753 个,100%右壳颜色均为黑色,且彼此间色度整齐、个体间差异小,说明右壳黑色可以稳定遗 传。
此后,于2015年5月,我们抽取1500个子二代右壳黑色体个体进行第三次筛选,发现 子三代稚贝阶段(10-20mm)右壳黑黄色比率达100%。说明以右壳黑色为标准,经过连续 2~3代选育,既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右壳黑色熊本牡蛎品系。
实施例3
a、右壳颜色划分:于2013年5月,以湛江野生熊本牡蛎1200个作为亲本,通过阴干流 水刺激进行子代自繁,利用波纹板作为附着基采苗,当稚贝生长至10-20mm时,筛选出右壳 两道黑色(放射条带颜色)稚贝1600个,剥离波纹板以单体形式单独养成;
b、右壳颜色品系自繁:于2014年5月,发现筛选出的1600个体养成后存活1107个, 且右壳放射条带颜色均为两道黑色,但是存在着色度差异,以右壳放射条带颜色黑色明显的 作为选择标准,筛选出925个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子二代自繁,利用波纹板采苗,当稚贝生 长至10-20mm时,进行右壳两道黑色的二次筛选,随机抽取右壳两道黑色品系7560个,之 后以单体形式在湛江官渡生蚝养殖区养成;
c、右壳壳色遗传稳定性评估:经过观察发现,步骤b所获得熊本牡蛎品系养成后为5927 个,100%右壳颜色均为两道黑色,且彼此间色度整齐、个体间差异小,说明右壳放射条带颜 色两道黑色可以稳定遗传。
此后,于2015年5月,我们抽取1350个子二代右壳两道黑色体个体进行第三次筛选, 发现子三代稚贝阶段(10-20mm)右壳两道黑色比率达100%。说明以右壳放射条带颜色为标 准,经过连续2~3代选育,既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右壳两道黑色熊本牡蛎品系。
上述仅为发明的3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构思对本发 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