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5月31日、申请号为:200580030802.6、 发明名称为“超声波处置器具、超声波处置器具用探针、处置部以及粗 径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来进行处置的超声波 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活体组织从而进行处置的超声波处 置器具。在这样的超声波处置器具中,在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 上连接有探针,该探针利用从超声波振子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置。 这样的探针的一例已在美国专利5,324,299号中公开。
美国专利5,324,299号的探针是用于切开活体组织的外科用刀片。该 外科用刀片具有传递超声波振动的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该振动传递部 件的基端部与超声波振子连接。另一方面,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是长 板状,并形成利用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切开活体组织的刃部。在该刃部 的一侧端面部上形成有用于保持活体组织的凹状的钩部。
在对活体组织进行处置时,将振动传递部件的基端部连接在超声波 振子上。然后将活体组织的隆起部嵌入钩部来保持活体组织。然后利用 超声波振子产生超声波振动,并利用振动传递部件将所产生的超声波振 动从基端侧向前端侧传递,从而使刃部进行超声波振动。然后,在由钩 部保持活体组织的同时,利用刃部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活体组织,从而 切开活体组织。另外,还进行这样的处置:通过处置部前端的超声波振 动使组织乳化、破碎。此外,在由超声波进行这样的处置的情况下,有 以下优点:能够根据组织的性质和状态来改变超声波的传递速度,保留 血管,只对周围的组织进行处置等。
根据想要实现的手术操作将超声波处置器具以各种方式进行使用。 例如有以下方式:通过探针的前端面部按压活体组织,将超声波振动从 前端面部施加给活体组织并进行凝固等处置。如果要利用像专利文献1 的外科用刀片那样的探针进行这样的手术操作,则活体组织由于探针的 超声波振动而打滑,难以可靠地进行处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处置器具,该 超声波处置器具能够防止处置对象打滑而可靠地进行处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处 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上述前端面 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处置部的前端面部的保持部来保持处置对象, 另一方面,由超声波振子产生超声波振动,利用振动传递部件将所产生 的超声波振动向处置部传递,将处置部的前端面部按压在处置对象上来 施以超声波振动,由此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优选的是,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还具备表示上述保持部的特征的标 识。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标识识别保持部的特征。
优选的是,上述保持部的特征包含上述保持部的配置或种类。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标识识别保持部的配置或种类。
优选的是,上述处置部和上述振动传递部件具有周面部,上述标识 形成在上述处置部或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周面部。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在处置部或振动传递部件的周面部 的标识,来识别处置部的前端面部的保持部的特征。
优选的是,上述振动传递部件和上述处置部具有通道,该通道从基 端侧向前端侧贯通上述振动传递部件和上述处置部并在上述前端面部具 备开口部,上述通道的内径在上述开口部比在上述开口部的基端侧小。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通道,从前端面部的开口部进行送液和 抽吸等。
优选的是,上述前端面部由陶瓷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探针,其用于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 并具备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的振动传递部件和处置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并且其中,上述处置部具有从 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细径部和设在上述细径部的前端部的粗径部,以 及上述粗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 径,大于上述细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 的外径,并且其中,上述粗径部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具有前端面部和 与上述细径部的前端部连接的基端面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处 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基端侧与 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该处置部传递由上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 动,并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设在前端侧的前 端面部,上述前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处置部的前端面部的保持部保持处置对象,另 一方面,由超声波振子产生超声波振动,利用处置部传递所产生的超声 波振动,并且将前端面部按压在处置对象上从而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 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优选的是,上述处置部具有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细径部和设在 上述细径部的前端部的粗径部,上述粗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 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大于上述细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 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其中,上述粗径部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并具有前端面部和与上述细径部的前端部连接的基端面部。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设在细径部的前端部并且外径大于细径 部的外径的粗径部,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且其中,上述处置部具有从基 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细径部和设在上述细径部的前端部的粗径部,且上 述粗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大 于上述细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 径,且,上述处置部具有刃状的边缘部,该边缘部设在上述细径部上或 者上述细径部和上述粗径部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刃状的边缘部,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基端侧 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该处置部传递由上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 振动,并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其中,上述处置部具有设在前 端侧的前端面部,且上述前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以 及其中,上述处置部具有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细径部和设在上述细 径部的前端部的粗径部,且上述粗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直的 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大于上述细径部的与上述细径部的纵长轴垂 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且上述处置部具有刃状的边缘部,该边缘 部设在上述细径部上或者上述细径部和上述粗径部之间。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以及其中,上述保持部仅形成 为在上述前端面部中延伸的槽状凹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以及其中,上述保持部具有在 上述前端面部中延伸且彼此交叉的的两个槽状凹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以及其中,上述保持部具有半 球形的凹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以及上述前 端面部具有能够保持处置对象的保持部,以及其中,上述保持部仅形成 为凸部,且上述前端面部仅形成有第一平面部、阶梯部和第二平面部, 上述第一平面部由上述凸部的顶面形成,上述阶梯部由上述凸部的侧面 形成,上述第二平面部由在上述前端面部中没有形成上述凸部的部分形 成。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 处置器具具备:超声波振子,其产生超声波振动;细长的振动传递部件, 其基端部与上述超声波振子连接,并且该振动传递部件从基端部向前端 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和处置部,其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的前端部,并 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上述处置部具有前端面部,且上述前端 面部为平面形状并具有粗糙面部,上述粗糙面部形成在上述前端面部的 至少一部分上并通过上述粗糙面部和上述处置对象之间的摩擦保持上述 处置对象。
优选的是,上述处置部具有通道,该通道从基端侧向前端侧贯通上 述处置部并在上述前端面部备有开口部。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通道,从前端面部的开口部进行送液和 抽吸等。
优选的是,上述通道的内径在上述开口部比在上述开口部的基端侧 小。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前端面部,由开口部以外的部分对处置对 象进行处置。
优选的是,上述处置部装卸自如地设在上述振动传递部件上。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能够更换处置部。
优选的是,上述粗径部装卸自如地设在上述细径部上。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能够更换粗径部。
优选的是,上述前端面部由陶瓷形成。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由耐用性高的陶瓷形成前端面部。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处置部,其用于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 且装卸自如。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是一种粗径部,其用于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 且装卸自如。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处置对象打滑而可靠地进行处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 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 体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另一超声波处 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和 超声波振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和超 声波振子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俯视图。
图12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主视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三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2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四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十五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 器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立体图。
图2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 俯视图。
图2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2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29C是沿着图29B中的XXIXC-XXIXC线剖切表示本发明的第十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横剖面图。
图3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图3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 具的处置部的俯视图。
图30C是沿着图30B中的XXXC-XXXC线剖切表示本发明的第十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横剖面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 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 的纵剖面图。
图3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立体 图。
图3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 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 的纵剖面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分解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 的分解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处置部 的分解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 的处置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和图1B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A表示本 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整体的示意结构。该超声波处置器具12 具有操作者所把持的把持部14。在该把持部14的主体部16中容纳有产 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17。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超声波振子17, 使用螺栓紧固朗之万型振子(BLT:Bolt-clamped Langevin Type Transducer)。此外,超声波振子17只要具有将电振动转换为机械振动的 功能即可,还可以是叠层压电体振子、磁致伸缩振子、电致伸缩高分子 振子、气隙型静电致动器等。
在该超声波振子17的前端侧配设有输出超声波振动的输出端18。 该输出端18是大致圆柱状,从主体部16的前端面突出。另外,在输出 端18的前端面中心部向前端侧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外螺纹部。此外,在 主体部16的前端面的周缘部配设有用于装卸后述的护套20的装卸部22。 该装卸部22由C形环、O形环等形成。另一方面,导线24从主体部16 的基端部延伸出来,其传递用于驱动超声波振子17的电信号。该导线24 的延伸端部与未图示的驱动电源连接。
在超声波振子17上连接有探针26,探针26利用从超声波振子17 传递来的超声波振动进行处置。该探针26具有传递超声波振动的细长圆 柱状的振动传递部件28。在该振动传递部件28的基端部形成有大径部 30,该大径部30具有大致与超声波振子17的输出端18相同的外径。在 该大径部30的基端面贯穿设置有沿振动传递部件28的轴向延伸的未图 示的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与输出端18的外螺纹部对应,通过将内螺纹 部旋合于外螺纹部,从而将振动传递部件28连接在超声波振子17上。
另一方面,在大径部30的前端侧连接有锥部32,该锥部32的外径 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减小。该锥部32用于将在振动传递部28中传递的超 声波振动放大。进而,在锥部32的前端侧连接有细长的小径部34。在本 实施方式中,小径部34的前端部是长板状,并形成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 作为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的处置部3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36 与振动传递部件28形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超声波振子17和振动传递部件28进行纵向振动。 另外,超声波振子17和振动传递部件28连接后的全长是超声波振动的 1/2波长的整数倍的长度,以使处置部36位于超声波振动的波腹位置。 另外,在振动传递部件28的小径部34的超声波振动的波节位置处,外 装有环状的支承部件38。该支承部件38具有弹性,例如由硅酮橡胶形成。 另外,支承部件38由后述的护套20的内周面保持,并支承振动传递部 件28。
在振动传递部件28上外装有圆筒状的护套20。在该护套20的基端 部上,形成有可装卸于超声波振子17的装卸部22上的装卸部承受部40。 通过将装卸部22嵌合在装卸部承受部40上,从而将护套20安装在超声 波振子17上。另一方面,护套20的前端侧由插入管42形成,振动传递 部件28的小径部34贯穿插通于该插入管42中。小径部34的支承部件 38的外周部抵接并保持在插入管42的内周面上。另外,振动传递部件 28的前端部的处置部36从护套20的前端开口突出。
如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36是长板状。即,处置部 36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前端面部46和周面部48,周面部48具有宽度较窄 的第一和的第二细侧面部48a、48b和宽度较宽的第一和第二粗侧面部 48c、48d。在第一细侧面部48a上形成有作为钩状凹部的钩部50。另外, 在前端面部46形成有凹部52,该凹部52沿前端面部46的宽度方向横穿 前端面部46地延伸。这些钩部50和凹部52用于保持所嵌入的活体组织, 通过凹部52形成保持部。
再次参照图1A,通过振动传递部件28的纵向振动将压力波从处置 部36的前端面部46释放到按压在前端面部46的活体组织上。从前端面 部46释放出的压力波,在凹部52的作用下朝向凹部52的曲率半径的中 心进行收敛。即,凹部52具有使施加给活体组织的超声波振动在前端面 部46的前方进行收敛的作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在使用超声 波处置器具12时,振动传递部件28的大径部30的内螺纹部旋合于超声 波振子17的输出端18的外螺纹部,从而将振动传递部件28连接在超声 波振子17上。然后将护套20外装在振动传递部件28上,使超声波振子 17的装卸部22嵌合在护套20的装卸部承受部40上,从而将护套20安 装在超声波振子17上。另外,预先将超声波振子17的导线24连接在驱 动电源上。
然后,把持把持部14进行操作,使处置部36接近活体组织的目标 部位。在此,存在血管在表层部走行而隆起的部位等在活体组织上形成 隆起部的部位。在对这样的部位进行处置的情况下,将处置部36的前端 面部4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使活体组织的隆起部嵌入前端面部46的凹 部52中,从而利用凹部52保持活体组织。
在该状态下,将电信号从驱动电源输入超声波振子17并产生超声波 振动,然后利用振动传递部件28将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传递给处置部36。 处置部36在通过凹部52来保持活体组织的同时,将超声波振动从前端 面部46施加给被保持的活体组织,从而对活体组织进行凝固等处置。此 外,从前端面部46施加给活体组织的超声波振动在凹部52的作用下在 前端面部46的前方收敛。根据需要,在由钩部50保持活体组织的同时, 将超声波振动从第一细侧面部48a施加给被保持的活体组织,从而对活 体组织进行切开等处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起到以下效果。在本实施方 式中,将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使活体组织的隆 起部嵌入前端面部46的凹部52,由凹部52保持活体组织,然后将超声 波振动施加给被保持的活体组织并进行处置。因此,防止了活体组织在 处置过程中打滑,从而能够可靠地对目标部位进行处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传递部件28与处置部36形成为一体, 但是也可以在振动传递部件28的前端部分体设置处置部36。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 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变形例在第一实 施方式的处置部36中,把第一和第二细侧面部48a、48b与前端面部46 平滑地连接起来。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36 是圆柱状且具有圆形的前端面部46。在该前端面部46形成有沿前端面部 46的直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通过这些第一和 第二凹部53a、53b来分别形成保持活体组织的保持部。此外,第一和第 二凹部53a、53b大致相互正交。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存在血管走 行的部位等在活体组织上形成细长的隆起部的部位。在对这样的部位进 行处置时,使处置部36接近目标部位,然后对把持部14进行操作,使 振动传递部件28绕轴方向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使前端面部46的槽状的 第一或第二凹部53a、53b的朝向(纵长方向)与活体组织的细长隆起部 的朝向(纵长方向)一致。然后,将前端面部4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使 活体组织的隆起部嵌入并保持在前端面部46的第一或第二凹部53a、53b。 此外,将第一凹部53a和第二凹部53b中、以较少的旋转操作量就能使 其朝向与隆起部的朝向一致的凹部52用于保持活体组织。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起到以下效果。本实施方式 的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由于是槽状,所以适于保持形成有细长隆起 部的活体组织。
另外,在保持形成有细长隆起部的活体组织时,需要对振动传递部 件28绕轴方向进行旋转操作,使第一或第二凹部53a、53b的朝向与隆 起部的朝向一致。在此,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大致相互正交,将第 一凹部53a和第二凹部53b中、以较少的旋转操作量就能使其朝向与隆 起部的朝向一致的凹部53、53b用于保持活体组织。因此,使朝向一致 的操作变得容易。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 53a的宽度大于第二凹部53b的宽度。存在不同粗细的多条血管走行的部 位等在活体组织上形成各种宽度的细长隆起部的部位。在对这样的部位 进行处置的情况下,对于宽度较宽的隆起部使用第一凹部53a来保持活 体组织,对于宽度较窄的隆起部使用第二凹部53b来保持活体组织。这 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活体组织的细长隆起部的宽度,选择性地使 用宽度较宽的第一凹部53a和宽度较窄的第二凹部53b。因此,能够避免 隆起部的宽度相对于凹部53a、53b的宽度过大或者过小而不能充分地保 持活体组织的情况发生。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 前端面部46形成有作为保持部的半球形的凹部54。存在在活体组织上形 成有半球形的隆起部的部位,在对这样的部位进行处置的情况下,使半 球形的隆起部嵌入并保持在半球形的凹部54中。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作 为保持部的凹部54适于保持形成有半球形的隆起部的活体组织。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 前端面部46上形成有作为保持部的凸部55。通过该凸部55的顶面而形 成第一按压面56a,通过前端面部46的未形成凸部55的部分而形成第二 按压面56b。另外,在第一按压面56a和第二按压面56b之间,通过凸部 55的侧面部而形成有阶梯差6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横穿前端面部46 的方式呈直线状地配置阶梯差60,并且第一按压面56a小于第二按压面 56b。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存在在活体 组织上几乎没有隆起部的平坦部位。在对这样的部位进行处置的情况下, 将前端面部4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并利用第一按压面56a和第二按压面 56b按压活体组织。其结果为,通过凸部55的侧面部而形成的阶梯差60 抵接并卡合在活体组织上,从而保持活体组织。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实现以下效果。在本实施方 式中,利用第一按压面56a和第二按压面56b按压活体组织,并使通过 凸部55的侧面部而形成的阶梯差60抵接并卡合在活体组织上,从而保 持活体组织。因此,即使是没有隆起部的活体组织,超声波处置器具12 也能够可靠地保持活体组织。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 前端面部46形成有作为保持部的粗糙面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侧区 域的表面粗糙度比横穿前端面部46的带状中央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大,通 过这些两侧区域而形成粗糙面部62。在对几乎没有隆起部的平坦的活体 组织进行处置的情况下,将前端面部4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并使粗糙面 部62抵接在活体组织上。其结果为,利用粗糙面部62与活体组织的摩 擦来保持活体组织。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于处置部36的前 端面部46的表面粗糙度较大的粗糙面部62,而形成保持活体组织的保持 部。即,在前端面部46不形成突起形状,从而防止了通过突起形状对活 体组织施加过剩的力。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对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具有 表示保持部的特征的标识64a、64b。详细地讲,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 的结构大致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结构相同。不过,在处置部36 的周面部48上,配置有表示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的配置的第一和 第二标识64a、64b。这些第一和第二标识64a、64b是椭圆形,并且相对 于振动传递部件28的轴向对齐配置在槽状的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 的一端部。通过第一和第二标识64a、64b,能够推测出第一和第二凹部 53a、53b的配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在对活体组 织进行处置时,使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接近活体组织。这时,虽然 难以视觉辨认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但是比较容易地视觉辨认到处置 部36的周面部48。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标识64a、64b推测出第一和 第二凹部53a、53b的配置,并使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与活体组织 的隆起部对齐。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实现以下效果。本实施方式 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具有表示保持部的特征的标识64a、64b。因此,无 需直接对保持部进行视觉辨认等,而通过对标识64a、64b进行视觉辨认 等就能够间接地识别保持部的特征。
另外,在使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接近活体组织时,难以视觉辨 认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标识64a、64b配置在处 置部36的周面部48上,所以即使在难以视觉辨认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 46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辨认周面部48的标识64a、64b也能够识别保持 部的特征。
图9A和图9B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对与第七 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 9A和图9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根据作为保持部的凹部54、57的种类, 使用三角形、长方形的标识64c、64d。因此,通过视觉辨认标识64c、 64d,能够识别保持部的种类。
图9C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本实施方式的处置 部36的结构大致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结构相同。不过,在处 置部36的周面部48上配置有表示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的配置和种 类的第一和第二标识64e、64f。第一标识64e是椭圆形,并且相对于振 动传递部件28的轴向对齐配置在较宽的槽状第一凹部53a的一端部上。 另一方面,第二标识64f是比第一标识64e小的椭圆形,并且相对于振动 传递部件28的轴向对齐配置在较窄的槽状第二凹部53b的一端部上。通 过这些第一和第二标识64e、64f能够推测出第一和第二凹部53a、53b的 配置,另外,由于第一标识64e和第二标识64f的大小的不同,因此能够 区分出较宽的第一凹部53a和较窄的第二凹部53b的种类。
在此,借助于标识,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保持部的配置,在其 第一变形例中表示了保持部的种类,在第二变形例中表示了保持部的配 置和种类,但是借助标识所表示的保持部的特征不限于这些。标识还可 以是,例如表示凹凸量等保持部的形状、作为保持部的凹部等的个数的 标识。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借助标识的大小识别了保持部的特征, 但是还可以借助标识的长度、深度等形状上的其他特征来识别保持部的 特征。另外,也可以借助标识的个数、颜色等来识别保持部的特征。进 而,使保持部与标识对应,例如在保持部是半球形的凹部的情况下使用 半球形的凹部的标识,在保持部是槽状的凹部的情况下使用槽状的凹部 的标识,或者在保持部是较深的凹部的情况下使用较深的凹部的标识, 在保持部是较浅的凹部的情况下使用较浅的凹部的标识,由此能够直观 地把握保持部的特征。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 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0所示,超声波振子17 的输出端18是直径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减小并且将超声波振动放大的喇叭 形状。处置部36直接连接在该输出端18的前端部。在利用超声波处置 器具12进行处置时,由超声波振子17产生超声波振动,并通过处置部 36传递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并且将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按压在活 体组织上,从而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活体组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 处置部36直接与超声波振子17连接,而不使用长条的振动传递部件28 (参照图1A),所以能够使超声波处置器具12小型化。此外,在本实施 方式中,作为处置部36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但是也可以使 用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的任意一个处置部36。
图11至图12C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对与第八实施方式具有 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处置部36具有细径部68,该细径部68从基端侧向前 端侧延伸并且具备纵长轴。粗径部70连接在该细径部68的前端部上, 该粗径部70的与上述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比细径部 68的与上述纵长轴垂直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径大。
详细地说明,如图11至图12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超声波振 子17的输出端18的前端部上连接有大致圆柱形状的细径部68的基端部。 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粗径部70以其基端面与细径部68的中心轴大致垂直 的方式连接在该细径部68的前端面上,粗径部70的与上述中心轴垂直 的截面是大致长方形形状。该长方形形状的长边和短边大于细径部68的 直径。另外,在粗径部70的整个前端面上形成有作为保持部的凹部72a, 在与上述两长边平行的截面中,该凹部72a是朝向前端侧开口的三角形 形状。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以下说明肝 脏的切除及胃、大肠的粘膜的剥离等通过空穴现象(cavitation)将混有 纤维质的组织破碎进行处置的情况。由超声波振子17产生超声波振动, 并通过处置部36传递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使处置部36的粗径部70纵 向振动,并将处于振动状态的粗径部70按压在组织上。其结果为,组织 的纤维质集中在凹部72a,由前端面部46通过所产生的空穴现象来将纤 维质破碎,并且粗径部70嵌入组织中,由此使纤维质挂在粗径部70的 基端面上,并由粗径部70的基端面通过所产生的空穴现象将纤维质破碎。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实现以下效果。在本实施方 式的处置部36中,在细径部68的前端部设置的粗径部70的外径,大于 细径部68的外径。因此,在进行肝脏切除及胃、大肠的粘膜的剥离等时, 能够通过粗径部70产生较大的空穴现象,从而提高了超声波处置器具12 的处置能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部36直接与超声波振子17连接,但 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 在振动传递部件28的前端部上配设有处置部36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 这一点在以下所有的实施方式中都是同样的。
图13A至图27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十五变形例。 对与第九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 明。这些变形例用于提供与处置或处置对象对应的最佳处置部。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第一变形例的粗径部70中,与第九实 施方式同样地,在整个前端面形成有作为保持部的凹部72b,该凹部72b 在与前端面的两长边平行的截面中,是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半圆形形状。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第二变形例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延 伸设置有槽状的凹部72c,该凹部72c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平行的方式 延伸设置在前端面的大致中央。该槽状凹部72c的与其纵长方向垂直的 截面大致是正方形形状。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第三变形例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 呈十字状地形成有槽状的第一和第二凹部72d、73d。即,槽状的第一和 第二凹部72d、73d分别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和长边平行的方式配置在 前端面的大致中央,槽状的第一和第二凹部72d、73d的与其纵长方向垂 直的截面大致是正方形形状。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在第四变形例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 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平行的方式无间隙地并列设置有槽状的多个凹部 72e。这些槽状的多个凹部72e的与其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是朝向前端侧 开口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与第四变形例同样地,在第五变形例的粗 径部70的前端面上,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平行的方式无间隙地并列设 置有槽状的多个凹部72f。这些槽状的多个凹部72f的与其纵长方向垂直 的截面是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大致半圆形形状。
如图18A和图18B所示,在第六变形例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 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有槽状的多个凹部72g,槽状 的多个凹部72g在前端面的长边方向上以预定的距离间隔开。这些槽状 的多个凹部72g的与其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大致是正方形形状。
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在第七变形例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 呈棋盘格状地延伸设置有槽状的多个凹部72h。即,槽状的多个凹部72h 以大致与前端面的短边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而在前端面的长边方向上 以预定的距离间隔开,并且槽状的多个凹部72h以大致与前端面的长边 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而在前端面的短边方向上以预定的距离间隔开。 这些槽状的多个凹部72h的与其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大致是正方形形状。
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在第八变形例中,在第九实施方式的粗径 部70的前端面部46上,配设有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作为保持部的粗 糙面部62。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第九变形例的粗径部70是其中心轴与细 径部68共轴的大致短圆柱状。在粗径部70的整个前端面上形成有作为 保持部的凹部72i,该凹部72i具有与细径部68的中心轴大致正交的大致 直线形状的基底部。另外,在垂直于其基底部的截面上,凹部72i是朝向 前端侧开口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第十变形例的粗径部70是,其中心轴与 细径部68共轴的大致短三棱柱状。在粗径部70的整个前端面上形成有 凹部72j,该凹部72j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基底部,该基底部与细径部68 的中心轴大致正交并且通过大致三棱柱状的顶角部。另外,在垂直于其 底部的截面上,凹部72j是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第十一变形例的粗径部70是,其中心轴 与细径部68共轴的大致短菱形柱状。在粗径部70的整个前端面上形成 有凹部72k,该凹部72k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基底部,该基底部与细径部 68的中心轴大致正交并且通过大致菱形柱状的相对的两顶角部。另外, 凹部72k在垂直于其基底部的截面是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如图24A和图24B所示,第十二变形例的粗径部70是大致短多棱 柱状,其中心轴与细径部68共轴并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放射状突起 部。在粗径部70的前端面上,在多个放射状突起之间分别形成有凹部721。
如图25A至图25C所示,第十三变形例的粗径部70在第九实施方 式的粗径部70中,使与细径部68中心轴垂直的截面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的短边的长度连续变化,以使在基端面上比细径部68的直径长,在前端 面上比细径部68的直径短。
如图26A至图26C所示,第十四变形例的粗径部70在第九实施方 式的粗径部70中,使与细径部68中心轴垂直的截面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的短边的长度小于细径部68的直径。
如图27所示,在第十五变形例中,在细径部68与粗径部70连接的 连接部上,形成有R倒角或C倒角以提高强度。
图28A和图28B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对与第九实施方式具 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细径部68与粗径部70的连接部上,沿细径部68的纵长方向延伸设置 有刃状的边缘(edge)部76。在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的情况下,使 处置部36进行超声波振动并使边缘部76沿其延伸设置方向进行纵向振 动,将边缘部76挂在活体组织上,从而进行切开处置。在本实施方式中, 利用刃状的边缘部76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由此提高了切开效率。
图29A至图30C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变形例。 如图29A至图29C所示,第一变形例的细径部68的与其中心轴垂直的 截面是大致菱形形状。另外,对应于该菱形形状的各顶点,在细径部68 上沿细径部68的轴向延伸设置有第一至第四边缘部76。另外,如图30A 至图30C所示,第二变形例的细径部68的与其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大致 三角形形状。另外,对应于该三角形形状的各顶点,在细径部68上沿细 径部68的轴向延伸设置有第一至第三边缘部76。在利用第一和第二变形 例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对处置对象进行切开处置的情况下,使处置部36 进行超声波振动并使边缘部76沿其延伸设置方向进行纵向振动,将边缘 部76按压在活体组织上,从而进行切开处置。
图31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对与第八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 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 和超声波振子17上,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形成有通道78。该通道78的前 端部在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的凹部52的基底部开口,从而形成前端 开口部80。另一方面,通道78的基端部与配设在容纳超声波振子17的 主体部16(参照图1A)上的接头连通,该接头通过管等与抽吸装置、送液 装置等连接。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作用。与第九实施 方式同样地,说明通过空穴现象将混有纤维质的组织破碎进行处置的情 况。在利用处置部36对纤维质进行处置时,根据需要把超声波处置器具 12连接在抽吸装置上,使抽吸装置动作并从前端开口部80进行抽吸,将 纤维质拉入凹部52中并通过前端面部46进行处置,并且从前端开口部 80对处置所生成的破碎组织进行回收。然后,把超声波处置器具12连接 在送液装置上,使送液装置动作并从前端开口部80输送生理盐水,在处 置部36浸在生理盐水中的状态下对纤维质进行处置,由此产生较大的空 穴现象而将纤维质破碎。然后,使送液装置动作并从前端开口部80向出 血部输送酒精等止血剂,由此进行出血部的止血。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实现以下效果。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利用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进行处置时,能够从在前端面部 46的凹部52的基底部形成的前端开口部80进行抽吸送液。即,通过将 前端面部46进行的处置与来自前端开口部80的抽吸送液组合,从而能 够对处置对象进行最佳的处置。
图32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对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 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36 的通道78的直径,在前端开口部80小于在前端开口部80的基端侧。在 利用处置部36的前端面部46进行处置的情况下,由前端面部46的前端 开口部80以外的部分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道 78的直径在前端开口部80变小,所以与不变小的情况相比,在前端面部 46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部分变大,从而提高了处置能力。
图33A和图33B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对与第九实施方式 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 中,与第十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2上形 成有通道78、前端开口部80和接头。因此实现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的作 用效果。
图34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具有相同 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变形例中,通道78 的前端部分叉,在前端面部46上形成有多个前端开口部80。在进行抽吸 送液时,从前端面部46的多个前端开口部80进行抽吸送液。这样,在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前端面部46的多个前端开口部80进行抽吸送液, 所以能够在整个前端面部46进行抽吸送液。
图35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对与第九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 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九实施 方式中,使处置部36相对于超声波振子17装卸自如。即,在处置部36 的细径部68的基端部上,沿细径部68的中心轴方向延伸设置有外螺纹 部82,在超声波振子17的输出端18上,沿振动方向贯穿设置有与细径 部68的外螺纹部82对应的内螺纹部84。另外,细径部68的外螺纹部 82装卸自如地旋合在超声波振子17的内螺纹部84上。在因持续使用超 声波处置器具12而使处置部36发生磨损的情况下,从超声波振子17上 卸下处置部36,并安装新的处置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超声波处置 器具12内,处置部36最容易发生磨损,但是在处置部36发生磨损的情 况下能够更换处置部36,所以延长了整个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寿命。
图36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 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是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使处置部36相对于超声波振子17装卸自如。即, 在细径部68的基端部上,沿细径部68的中心轴方向延伸设置有外螺纹 部82,通道78贯通外螺纹部82并在外螺纹部82的基端面开口。另一方 面,通道78在超声波振子17的输出端18的前端面开口,在超声波振子 17的通道78的前端部上,沿振动方向延伸设置有与细径部68的外螺纹 部82对应的内螺纹部84。另外,细径部68的外螺纹部82装卸自如地旋 合在超声波振子17的内螺纹部84上,从而将超声波振子17的通道78 与处置器具的通道78连通。
图37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对与第九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 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九实施 方式中,使粗径部70相对于细径部68装卸自如,并且粗径部70由耐用 性高的陶瓷形成。即,在处置部36的粗径部70的基端面上突出设置有 大致与基端面垂直的外螺纹部82,在细径部68的前端部上,沿细径部 68的中心轴方向贯穿设置有与粗径部70的外螺纹部82对应的内螺纹部 84。另外,粗径部70的外螺纹部82装卸自如地旋合在细径部68的内螺 纹部84上。另外,粗径部70由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形成。
在利用超声波处置器具12进行处置时,在处置部36内主要利用粗 径部70进行处置。另外,在因持续使用超声波处置器具12而使粗径部 70发生磨损的情况下,从细径部68上卸下粗径部70,并安装新的粗径 部7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超声波处置器具12内,粗径部70最容易发 生磨损,但是该粗径部70通过由耐用性高的陶瓷形成而不易发生磨损, 并且在粗径部70发生磨损的情况下能够更换粗径部70。因此延长了整个 超声波处置器具12的寿命。
图38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十六实施方式 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处置部36的粗径部70中,只有前端面部46由陶瓷形成。即,在 处置部36的粗径部70的前端面钎焊有薄板状的耐用部件86,该耐用部 件86由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形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波处置器具,其可以防止处置对象打滑而能够 可靠地进行处置,且将超声波振动施加给处置对象来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