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口宰杀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牲口宰杀机.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4077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20 CN 102640773 B *CN102640773B* (21)申请号 201210113912.0 (22)申请日 2012.04.18 A22B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常熟市屠宰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地址 215534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董浜镇支 王路 27 号 (72)发明人 张屹 周建昌 张涛 姚毅 张雪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US 2008/0176499 A1,2008.07.24, EP 1377170 A2。
2、,2004.01.07, NZ 330561 A,2000.01.28, CN 202514504 U,2012.11.07, CN 102038026 A,2011.05.04, CN 201528625 U,2010.07.21, CN 101755886 A,2010.06.30, CN 101755883 A,2010.06.30, (54) 发明名称 牲口宰杀机 (57) 摘要 一种牲口宰杀机, 属于屠宰设备。 包括囚筒机 构, 其包括第一、 第二基座、 第一、 第二横梁、 顶、 底 板、 左、 右回转盘和牲口接应槽 ; 前推板, 其下部 的一端设在左回转盘上、 另一端设在右回转盘上。
3、 ; 后推板, 其下部的一端与左回转盘连接、 另一端与 右回转盘连接 ; 牲口臀部驱赶机构, 设在前推板 一侧的壁体上 ; 勒颈机构, 设在第一基座的居中 位置 ; 牲口头翻转机构, 设在勒颈机构上 ; 宰后牲 口推出机构, 设在前推板一侧的上部 ; 腔门启闭 机构, 设在右回转盘上 ; 动力传动机构, 设在基座 的一侧, 勒颈机构包括勒颈门作用缸和勒颈门, 牲 口头翻转机构包括翻头架作用缸、 翻头架、 连杆和 转臂。避免损及囚筒机构 ; 卡颈力的平衡性良好 ; 改善对牲口的喉部的压迫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曹俊静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3。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40773 B CN 102640773 B *CN102640773B* 1/3 页 2 1. 一种牲口宰杀机, 包括一囚筒机构 (1), 该囚筒机构 (1) 包括第一、 第二横梁 (13、 14)、 顶板 (15)、 底板 (16)、 左回转盘 (17)、 右回转盘 (18) 和用于接应宰杀后的牲口的牲口 接应槽 (19), 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彼此面对面设置, 第一、 第二横梁 (13、 14) 彼此并行, 并且该第一、 第二横梁 (13、。
5、 14) 的左端均与左回转盘 (17) 朝向右回转盘 (18) 的一侧固定, 而另一端与右回转盘 (18) 朝向左回转盘 (17) 的一侧固定, 顶板 (15) 和底板 (16) 彼此上 下对应, 并且固定在左、 右回转盘 (17、 18) 之间, 特征在于 : 所述囚筒机构 (1) 还包括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所述左回转盘 (17) 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基座 (11) 上, 并且在该左回转盘 (17) 上开设有一牲口头腔 (171) 和一既与牲口头腔 (171) 相通又与外界相通的用于将牲 口头逐出的牲口头逐出缺口 (172), 右回转盘 (18) 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基座 (12)。
6、 上, 并且在 该右回转盘 (18) 上构成有一牲口进入腔 (181), 牲口接应槽 (19) 枢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之间, 并且位于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的一端 ; 一前推板 (2), 该前推板 (2)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端枢轴设置在所述左回转盘 (17) 上, 而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 端则枢轴设置在所述的右回转盘(18)上 ; 一后推板(3), 该后推板(3)与所述的前推板(2) 相对应, 并且该后推板 (3)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端与所述的左回转盘 (17) 枢轴连接, 而 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右回转盘 (18) 枢轴连接 ; 一用。
7、于对牲口的臀部驱赶而 迫使牲口朝着所述左回转盘 (17) 的方向前进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 (4), 该牲口臀部驱赶机 构 (4) 设置在所述的前推板 (2) 背对所述后推板 (3) 的一侧的壁体上 ; 一用于将待宰牲口 的颈部勒紧的勒颈机构 (5), 该勒颈机构 (5) 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座 (11) 的长度方向的居 中位置, 并且还与所述的牲口头腔(171)相配合 ; 一用于将被所述勒颈机构(5)勒住颈部后 的牲口的牲口头向上翻转的牲口头翻转机构 (6), 该牲口头翻转机构 (6) 设置在勒颈机构 (5) 上 ; 一用于将宰杀后的牲口朝着所述的牲口接应槽 (19) 的方向推出的宰后牲口推出机 。
8、构(7), 该宰后牲口推出机构(7)设置在所述的前推板(2)朝向所述的后推板(3)的一侧的 长度方向的上部 ; 一用于对所述的牲口进入腔 (181) 开启或封闭的腔门启闭机构 (8), 该腔 门启闭机构 (8) 设置在所述的右回转盘 (18) 上 ; 一用于使所述的左回转盘 (17) 和右回转 盘 (18) 同时回转的动力传动机构 (9), 该动力传动机构 (9) 设置在第一基座 (11) 或第二 基座(12)的一侧, 并且同时与左回转盘(17)和右回转盘(18)传动连接, 其中 : 在所述的第 一横梁 (13) 上并且位于第一横梁 (13) 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与所述的后推板 (3) 连接的用于。
9、 将后推板(3)朝向所述前推板(2)的方向偏摆的后推板作用缸(131), 而在所述的第二横梁 (14) 上并且位于第二横梁 (14) 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与前推板 (2) 连接的用于将前推板 (2) 朝向后推板(3)的方位偏摆的前推板作用缸(141), 所述的牲口头腔(171)的高度方向的两 侧各设置有一横截面形状呈U形的勒颈门导轨(1711), 该对勒颈门导轨(1711)彼此纵向并 行, 所述的勒颈机构(5)包括勒颈门作用缸(51)和勒颈门(52), 勒颈门作用缸(51)固定在 所述的第一基座(11)上, 位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并且该勒颈门作用缸(51) 的勒颈门作用缸柱 (5。
10、11) 与勒颈门 (52) 连接, 而勒颈门 (52) 与一对勒颈门导轨 (1711) 滑 动配合, 在勒颈门 (52) 的中部凹设有一 U 形的置颈凹腔 (521), 所述的牲口头翻转机构 (6) 包括翻头架作用缸 (61)、 翻头架 (62)、 连杆 (63) 和转臂 (64), 翻头架作用缸 (61) 通过翻 头架作用缸座(612)固定在所述勒颈门(52)朝向外的一侧的壁体上, 并且该翻头架作用缸 (61) 的翻头架作用缸柱 (611) 与连杆 (63) 下端连接, 连杆 (63) 的上端与转臂 (64) 的一 端枢轴连接, 而转臂 (64) 的另一端与翻头架 (62) 固定连接, 翻头。
11、架 (62) 通过一对翻转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40773 B 2 2/3 页 3 轴座 (621) 枢轴设置在勒颈门 (52) 上, 并且与所述的置颈凹腔 (521) 相对应, 在该翻头架 (62) 的中部固定有一用于增大对牲口的喉部的接触面积的压块 (6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基座(11)的上部的两 端各枢轴设置有一左回转盘托轮 (111), 所述的左回转盘 (17) 转动地支承在左回转盘托轮 (111)上 ; 在所述的第二基座(12)的上部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一右回转盘托轮(121), 所述 的右回转盘 (18) 转动地支承在右。
12、回转盘托轮 (121) 上, 并且在对应于右回转盘 (18) 的所 述牲口进入腔(181)的位置配设有一用于将待宰牲口引入牲口进入腔(181)的牲口廊道进 入装置 (8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推板 (2) 上并且位于前 推板 (2) 背对所述后推板 (3) 的一侧固定有彼此上下并行的一对导轨 (21), 并且在前推板 (2)朝向所述右回转盘(18)的一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推臀板腔(22), 所述的牲口臀部驱 赶机构 (4) 与所述的一对导轨 (21) 相配合, 并且还与所述的推臀板腔 (22) 相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13、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 (4) 包括 第一、 第二作用缸 (41、 42)、 滑动板 (43) 和推臀板 (44), 第一作用缸 (41) 固定在所述的前 推板 (2) 上, 并且该第一作用缸 (41) 的第一作用缸柱 (411) 与滑动板 (43) 连接, 而滑动板 (43) 与所述的一对导轨 (21) 滑动配合, 第二作用缸 (42) 设置在滑动板 (43) 上, 并且该第 二作用缸 (42) 的第二作用缸柱 (421) 与推臀板 (44) 铰接连接, 而推臀板 (44) 则对应于所 述的推臀板腔 (2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宰后牲口。
14、推出机构 (7) 包 括推出架 (71) 和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 (72), 推出架 (71)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所述的前 推板 (2) 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枢轴连接, 并且朝向所述的后推板 (3), 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 (72) 固定在前推板 (2) 上, 分别对应于推出架 (71) 的两端, 并且该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 (72) 的推出架致动作用缸柱 (721) 与推出架 (71) 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右回转盘 (18) 上开设有 一连接轴导孔 (183), 在所述的牲口进入腔 (181) 两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 后挡板挡杆 (18。
15、11), 各后挡板挡杆 (1811) 具有一后挡板配合槽 (18111), 所述的腔门启闭 机构 (8) 包括后挡板作用缸 (81)、 连接轴 (82) 和后挡板 (83), 后挡板作用缸 (81) 设置在 右回转盘 (18) 的内侧, 并且该后挡板作用缸 (81) 的后挡板作用缸柱 (811) 与连接轴 (82) 的一端连接, 而连接轴(82)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连接轴导孔(183)后与位于右回转盘(18) 的外侧的后挡板 (83) 的一端连接, 并且后挡板 (83) 的该一端通过回转轴 (831) 与右回转 盘 (18) 枢轴连接, 而后挡板 (83) 的另一端伸展到所述后挡板挡杆 (181。
16、1) 上的后挡板配合 槽 (18111)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牲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 (9) 包括电机 (91)、 减速机 (92)、 链轮轴 (93)、 第一链条 (94) 和第二链条 (95), 电机 (91) 与减速机 (92) 传动配合, 并且由减速机 (92) 连同电机 (91) 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 链轮轴 (93) 与减 速机 (92) 传动连接, 该链轮轴 (93) 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基座 (11) 上并且探 入到第一基座 (11) 的第一基座腔 (112) 内, 而链轮轴 (93) 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 第二基座 (12。
17、) 上并且探入到第二基座 (12) 的第二基座腔 (122) 内, 其中 : 在探入到第一 基座腔 (112) 内的链轮轴 (93) 的所述一端固定有一第一链轮 (931), 而在探入到第二基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40773 B 3 3/3 页 4 (122) 内的链轮轴 (93) 的所述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链轮 (932), 第一链条 (94) 的两端固定 在所述的左回转盘 (17) 的盘缘上, 并且与所述的第一链轮 (931) 相啮合, 第二链条 (95) 的 两端固定在所述右回转盘 (18) 的盘缘上, 并且与所述的第二链轮 (932) 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牲。
18、口宰杀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牲口接应槽(19)包括一导板 (191) 和镂空托垫 (192), 导板 (191) 固定在所述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之间, 并且朝向镂 空托垫 (192) 的方向倾斜, 而镂空托垫 (192) 朝向导板 (191) 的一侧通过托垫轴 (1921) 枢 置于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40773 B 4 1/9 页 5 牲口宰杀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屠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牲口宰杀机, 适用于对诸如牛、 马、 驴、 骡子和骆驼之类的牲口的屠宰。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上面例举的但并。
19、不限于所例举的牛、 马、 驴、 骡子和骆驼之类的牲口的宰杀是 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因为需要多人参与, 共同协作方可完成, 不仅费工费时和宰杀效率低 下, 而且屠宰场所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不少屠宰 场所, 通常以电击的方式先将牲口击昏 (击倒) 而后实施宰杀 (放血) , 但如此宰杀方式不仅 受到业界的反对, 而且还遭到公众的质疑, 因为对处于昏死状态的牲口实施宰杀, 很难将体 内的血液放尽, 从而影响肉质, 况且如此宰杀方式不属于活杀范畴, 公众往往不接受这种肉 品。 0003 鉴于上述情形, 本申请人在 2009 年 10 月 19 日提出了 “屠宰机”。
20、 的专利申请 (公布 号为 CN101755883A) , 该专利申请方案弥补了前述的欠缺, 客观地体现了说明书第 0015 段 所称的宰杀效率高并且实施活杀、 无需由众人参与对牲口进行宰前擒持而可节省人力投入 和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并且屠宰现场环境好等优点。 0004 但是, 上述专利申请方案依仍存在以下缺憾 : 其一, 为了防止进入囚筒后的牲 口因恐惧而出现试图退出囚筒的现象, 因此在囚筒的入口处配备有一具体结构由公布号 CN101755886A 推荐的 “牲口屠宰机的待宰牲口驱赶机构” , 该机构的设置虽然可使待宰牲口 被迫地到达囚筒内的宰杀位置, 但是由于该机构的结构复杂, 从而增加了牲。
21、口屠宰机的整 机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具体可参见 CN101755886A 的说明书第 0004 段) ; 其二, 对进入到囚筒 内的待宰牲口的身躯两侧的挟持效果差, 易因牲口的顽固扎挣而损及囚筒, 因为专利申请 方案仅能通过依赖动力 (气缸) 的前框板 (专利申请称前挡板) 朝着后推板 (专利申请称后挡 板) 的方向偏摆而使待宰牲口挟持, 但由于后推板不具有朝向前推板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待 宰牲口的囚禁效果欠缺, 从而为待宰牲口留出了较大的扎挣空间, 其后果毫无疑问会损及 囚筒 ; 其三, 由于卡颈门致动机构 (也称囚头机构) 的结构及安装位置有失合理性, 因此对待 宰牲口的卡颈作用力有失平衡。
22、, 不仅导致牲口头部的卡颈门处出现扎挣而且存在损及卡颈 门之虞 ; 其四, 由于待宰牲口在囚筒内的退缩余地大, 因而难以迫使其颈部对应到囚筒的卡 颈门处, 因为 CN101755883A 是将闸门配备于前述的待宰牲口驱赶机构上的, 而该待宰牲口 驱赶机构位于囚筒的入牛口一端, 于是使囚筒增加了待宰牲口驱赶机构的宽度程度的距离 (即长度) , 而该距离为待宰牲口提供了退缩空间 (余地) , 影响牲口的头部探出卡颈部, 最终 影响卡颈动作的进行 ; 其五, 牲口头翻转机构的结构复杂,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翻转轴卡 滞乃至变形的情形。 0005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 本申请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下面将。
23、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说 明 书 CN 102640773 B 5 2/9 页 6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迫使自后回转盘进入囚筒后的待宰牲口朝着 前回转盘的宰杀口方向驱赶而藉以阻止退缩并且结构简练、 有利于对进入到囚筒内的待宰 牲口的身躯两侧实施有效夹持以缩小空间而藉以防止因待宰牲口顽固扎挣而损及囚筒、 有 益于保障对待宰牲口的颈脖部位体现理想的平衡卡颈力和有便于消除进入囚筒后的待宰 牲口的退缩余地而藉以保障待宰牲口的头部探出卡颈部位而使卡颈动作顺利进行以及有 助于简化牲口头翻转机构的结构而藉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滞情形的牲口宰杀机。 000。
24、7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牲口宰杀机, 包括一囚筒机构, 该囚筒机构包 括第一、 第二横梁、 顶板、 底板、 左回转盘、 右回转盘和用于接应宰杀后的牲口的牲口接应 槽, 第一、 第二基座彼此面对面设置, 第一、 第二横梁彼此并行, 并且该第一、 第二横梁的左 端均与左回转盘朝向右回转盘的一侧固定, 而另一端与右回转盘朝向左回转盘的一侧固 定, 顶板和底板彼此上下对应, 并且固定在左、 右回转盘之间, 所述囚筒机构还包括第一、 第 二基座, 所述左回转盘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基座上, 并且在该左回转盘上开设有一牲口头腔 和一既与牲口头腔相通又与外界相通的用于将牲口头逐出的牲口头逐出缺口, 。
25、右回转盘转 动地支承在第二基座上, 并且在该右回转盘上构成有一牲口进入腔, 牲口接应槽枢轴设置 在所述的第一、 第二基座之间, 并且位于第一、 第二基座的一端 ; 一前推板, 该前推板的长度 方向的下部的一端枢轴设置在所述左回转盘上, 而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端则枢轴设置在 所述的右回转盘上 ; 一后推板, 该后推板与所述的前推板相对应, 并且该后推板的长度方向 的下部的一端与所述的左回转盘枢轴连接, 而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右回转盘 枢轴连接 ; 一用于对牲口的臀部驱赶而迫使牲口朝着所述左回转盘的方向前进的牲口臀部 驱赶机构, 该牲口臀部驱赶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前推板背对所述后推板的一侧的。
26、壁体上 ; 一 用于将待宰牲口的颈部勒紧的勒颈机构, 该勒颈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的 居中位置, 并且还与所述的牲口头腔相配合 ; 一用于将被所述勒颈机构勒住颈部后的牲口 的牲口头向上翻转的牲口头翻转机构, 该牲口头翻转机构设置在勒颈机构上 ; 一用于将宰 杀后的牲口朝着所述的牲口接应槽的方向推出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 该宰后牲口推出机构 设置在所述的前推板朝向所述的后推板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 ; 一用于对所述的牲口进 入腔开启或封闭的腔门启闭机构, 该腔门启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右回转盘上 ; 一用于使所 述的左回转盘和右回转盘同时回转的动力传动机构, 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基座或。
27、第 二基座的一侧, 并且同时与左回转盘和右回转盘传动连接, 其中 : 在所述的第一横梁上并且 位于第一横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与所述的后推板连接的用于将后推板朝向所述前推板的 方向偏摆的后推板作用缸, 而在所述的第二横梁上并且位于第二横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与 前推板连接的用于将前推板朝向后推板的方位偏摆的前推板作用缸, 在所述的牲口头腔的 高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横截面形状呈 U 形的勒颈门导轨, 该对勒颈门导轨彼此纵向并 行, 所述的勒颈机构包括勒颈门作用缸和勒颈门, 勒颈门作用缸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基座上, 位于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并且该勒颈门作用缸的勒颈门作用缸柱与勒颈门连接, 而勒颈门与。
28、一对勒颈门导轨滑动配合, 在勒颈门的中部凹设有一 U 形的置颈凹腔, 所述的 牲口头翻转机构包括翻头架作用缸、 翻头架、 连杆和转臂, 翻头架作用缸通过翻头架作用缸 座固定在所述勒颈门朝向外的一侧的壁体上, 并且该翻头架作用缸的翻头架作用缸柱与连 杆下端连接, 连杆的上端与转臂的一端枢轴连接, 而转臂的另一端与翻头架固定连接, 翻头 说 明 书 CN 102640773 B 6 3/9 页 7 架通过一对翻转架轴座枢轴设置在勒颈门上, 并且与所述的置颈凹腔相对应, 在该翻头架 的中部固定有一用于增大对牲口的喉部的接触面积的压块。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第一基座的上部。
29、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 一左回转盘托轮, 所述的左回转盘转动地支承在左回转盘托轮上 ; 在所述的第二基座的上 部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一右回转盘托轮, 所述的右回转盘转动地支承在右回转盘托轮上, 并且在对应于右回转盘的所述牲口进入腔的位置配设有一用于将待宰牲口引入牲口进入 腔的牲口廊道进入装置。 00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前推板上并且位于前推板背对所述 后推板的一侧固定有彼此上下并行的一对导轨, 并且在前推板朝向所述右回转盘的一端的 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推臀板腔, 所述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与所述的一对导轨相配合, 并且还 与所述的推臀板腔相对应。 0010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
30、施例中, 所述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包括第一、 第二作 用缸、 滑动板和推臀板, 第一作用缸固定在所述的前推板上, 并且该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用 缸柱与滑动板连接, 而滑动板与所述的一对导轨滑动配合, 第二作用缸设置在滑动板上, 并 且该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与推臀板铰接连接, 而推臀板则对应于所述的推臀板腔。 0011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宰后牲口推出机构包括推出架和一对 推出架致动作用缸, 推出架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所述的前推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枢轴连 接, 并且朝向所述的后推板, 一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固定在前推板上, 分别对应于推出架的 两端, 并且该对推出架致动作用缸的推出。
31、架致动作用缸柱与推出架连接。 0012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右回转盘上开设有一连接轴导 孔, 在所述的牲口进入腔两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后挡板挡杆, 各后挡板挡 杆具有一后挡板配合槽, 所述的腔门启闭机构包括后挡板作用缸、 连接轴和后挡板, 后挡板 作用缸设置在右回转盘的内侧, 并且该后挡板作用缸的后挡板作用缸柱与连接轴的一端连 接, 而连接轴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连接轴导孔后与位于右回转盘的外侧的后挡板的一端连 接, 并且后挡板的该一端通过回转轴与右回转盘枢轴连接, 而后挡板的另一端伸展到所述 后挡板挡杆上的后挡板配合槽内。 0013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
32、施例中,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 减速机、 链 轮轴、 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 电机与减速机传动配合, 并且由减速机连同电机设置在使用场 所的地坪上, 链轮轴与减速机传动连接, 该链轮轴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基座上 并且探入到第一基座的第一基座腔内, 而链轮轴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二基座上 并且探入到第二基座的第二基座腔内, 其中 : 在探入到第一基座腔内的链轮轴的所述一端 固定有一第一链轮, 而在探入到第二基座内的链轮轴的所述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链轮, 第 一链条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的左回转盘的盘缘上, 并且与所述的第一链轮相啮合, 第二链条 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右回转盘的盘缘上, 并。
33、且与所述的第二链轮相啮合。 0014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牲口接应槽包括一导板和镂空托 垫, 导板固定在所述第一、 第二基座之间, 并且朝向镂空托垫的方向倾斜, 而镂空托垫朝向 导板的一侧通过托垫轴枢置于第一、 第二基座之间。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 其一, 由于将牲口臀 部驱赶机构直接设置在了前推板上, 因而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在对应于牲口进入腔的位置 说 明 书 CN 102640773 B 7 4/9 页 8 配套结构复杂的驱赶机构, 从而可以显著简化结构, 并且能起到对牲口臀部的理想的驱赶 作用 ; 其二, 由于摒弃了已有技。
34、术中配置于牲口进入腔部位的驱赶机构,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 牲口在进入囚笼机构后的进退徘徊空间, 确保牲口头部充分探入牲口头腔, 使卡颈动作得 以顺利进行 ; 其三, 由一对前推板作用缸将前推板朝后推板的方向偏摆, 又由一对后推板作 用缸将后推板朝前推板的方向偏摆, 从而可以有效地对牲口身躯两侧挟住, 避免因挣扎而 损及囚筒机构 ; 其四, 由于将勒颈机构设置于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 因此可体现 良好的卡颈力的平衡性 ; 其五, 牲口头翻转机构的结构简单, 并且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 翻转轴, 因而翻头架不会出现卡滞现象, 此外, 通过增设在翻头架上的压块可改善对牲口的 喉部的压迫效果。 。
35、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7 图 2 为图 1 所示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以及宰后牲口推出机构的结构图。 0018 图 3 为图 1 所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0019 图 4 为待宰牲口自牲口进入腔进入到囚筒机构内的示意图。 0020 图 5 为将宰杀后的牲口推出囚筒机构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 明方案的限制, 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 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
36、案范畴。 0022 请参见图 1, 给出了一囚筒机构 1, 该囚筒机构 1 由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第一、 第 二横梁13、 14、 顶底板15、 16、 左、 右回转盘17、 18和牲口接应槽19构成, 第一、 第二基座11、 12 彼此对应设置, 在使用状态下可将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直接安置于使用现场即屠宰场 所的地坪上。在第一基座 11 的上部的两端各通过左回转盘托轮轴 1111 转动地设置有一左 回转盘托轮 111, 由于第一基座 11 构成有一第一基座腔 112, 因此, 左回转盘托轮 111 对应 于第一基座腔 112 的上部, 并且略以探出第一基座腔 11。
37、2。在第二基座 12 的上部的两端各 通过右回转盘托轮轴 1211(图 1 和图 3 示) 转动地设置有一右回转盘托轮 121, 同样, 由于 第二基座12构成有一第二基座腔122, 因此, 右回转盘托轮121对应于第二基座腔122的上 部, 并且略以探出第二基座腔122。 第一横梁13以及第二横梁14优选使用横截面形状呈矩 形的管材, 但并不排斥使用横截面形状呈 U 形槽钢或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工字形钢, 甚 至还可使用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L形的型钢 (也称角钢) , 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结构, 均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目前由图 1 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 彼此并行的第一、 第二横梁 1。
38、3、 14 的左端与左回转盘 17 朝向右回转盘 18 的一侧固定, 而右端与右回转盘 18 朝向左回 转盘 17 的一侧固定, 藉由第一、 第二横梁 13、 14 而将左、 右回转盘 17、 18 联结为一个整体。 顶板 15 的一端即左端与左回转盘 17 固定, 而另一端即右端与右回转盘 18 固定, 由于左、 右 回转盘 17、 18 均呈圆盘状的构造, 因此优选地将顶板 15 设计成拱形。底板 16 对应于前述 的顶板 15 的下部, 该底板 16 的一端即左端与左回转盘 17 固定, 而另一端即右端与右回转 说 明 书 CN 102640773 B 8 5/9 页 9 盘 18 固定。
39、, 优选地将底板 16 设计成平板状的构造。左回转盘 17 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一对 左回转盘托轮111上, 并且在该左回转盘17上开设有一牲口头腔171, 在该牲口头腔171的 高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固定有一勒颈门导轨1711, 由图1所示, 一对横截面形状呈U形的勒 颈门导轨 1711 彼此纵向并行, 该对勒颈门导轨 1711 之间的间距应当确保与牲口的颈部的 直径相适应。又, 在左回转盘 17 上还开设有一牲口头逐出缺口 172, 该牲口头逐出缺口 172 与前述的牲口头腔 171 相通, 以便供宰杀后的牲口的颈部自该牲口头逐出缺口 172 离开左 回转盘17。 右回转盘18转动地支承在所述。
40、的一对右回转盘托轮121上, 并且在该右回转盘 18 上开设有一牲口进入腔 181。牲口接应槽 19 设置在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之间, 该牲口 接应槽 19 包括一导板 191 和一镂空托垫 192, 导板 191 固定在第一、 第二基座 11、 12 之间, 并且朝着镂空托垫 192 的方向倾斜, 镂空托垫 192 通过托垫轴 1921 而枢轴设置于第一、 第 二基座 11、 12 之间。 0023 一前推板 2 通过其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两侧的前推板枢置轴座 23 并且借助于锁轴 231 而枢轴连接于左、 右回转盘 17、 18 之间。一后推板 3 通过其下部的一端即左端的轴头 (。
41、图中未示出) 与左回转盘 17 枢轴连接, 而下部的另一端即右端同样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轴头 与右回转盘 18 枢轴连接。 0024 由图 1 所示, 在前述的第一横梁 13 上并且位于第一横梁 13 的两端通过后推板作 用缸连接座 1312 设置有一后推板作用缸 131, 该一对后推板作用缸 131 的后推板作用缸柱 1311 与后推板 3 连接。在第二横梁 14 上并且位于第二横梁 14 的两端各通过前推板作用缸 连接座 1412 设置有一前推板作用缸 141, 该一对前推板作用缸 141 的前推板作用缸柱 1411 与前推板 2 连接。由一对后推板作用缸 131 将后推板 3 朝着前推板 2。
42、 的方向偏摆, 同时由 一对前推板作用缸 141 将前推板 2 朝着后推板 3 的方向偏摆, 从而由前、 后推板 2、 3 的配合 而将牲口可靠地挟持。此外, 前述的前、 后推板作用缸 141、 131 在本实施例中均使用气缸, 然而如果改用油缸, 则应当视为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又, 通 过申请人的上述说明可知 : 由顶、 底板15、 16、 左、 右回转盘17、 18、 前推板2和后推板3的共 同配合而构成为一个整体的囚筒。 0025 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 在前推板2朝向外的一侧即前推板2背向后推板3的 一侧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对彼此上下对应的导轨 21, 并。
43、且在前推板 2 朝向前述的右回转盘 18 的一端开设有一推臀板腔 22, 该推臀板腔 22 对应于一对导轨 21 的之间, 并且位于一对 导轨 21 的右端的部位。 0026 本发明推荐的牲口臀部驱赶机构 4 直接设置在了前述的前推板 2 朝向外的一侧, 该牲口臀部驱赶机构 4 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 : 包括第一、 第二作用缸 41、 42、 滑 动板 43 和推臀板 44, 第一作用缸 41 通过第一作用缸座 412(图 2 示) 以水平状态设置于前 推板 2 上, 第二作用缸 42 通过第二作用缸座 422 以水平状态设置在滑动板 43 上, 具体是 : 在滑动板 43 上固定有一。
44、滑动板轴座 431, 在该滑动板轴座 431 上配设有一轴座销轴 4311, 前述的第一作用缸 41 的第一作用缸柱 411 以及第二作用缸 42 的第二作用缸座 422 与轴座 销轴 4311 同轴连接。第二作用缸 42 的第二作用缸柱 421 与推臀板 44 连接, 具体是 : 在推 臀板44上固定有一推臀板连接座441, 在该推臀板连接座441上设有转臂轴4411和一作用 缸柱连接轴 4412, 第二作用缸柱 421 与作用缸柱连接轴 4412 连接。在滑动板 43 上固定有 一转臂432, 前述的转臂轴4411与该转臂432枢轴连接, 从而使推臀板44与滑动板43实现 说 明 书 CN。
45、 102640773 B 9 6/9 页 10 枢轴连接并且可在对应于前述的推臀板腔22的位置活动。 滑动板43与前述的一对导轨21 的导轨槽 211 滑动配合。第一、 第二作用缸 41、 42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气缸, 但同样并不排斥 使用油缸。 0027 当第一作用缸 41 的第一作用缸柱 411 向缸体外伸出时, 由第一作用缸柱 411 通过 前述的轴座销轴 4311 推动滑动板轴座 431, 由于滑动板轴座 431 固定于滑动板 43 上, 因此 使滑动板 43 循着一对导轨 21 的导轨槽 211 移动, 即朝向图示位置状态下的右方移动, 反之 亦然。 当第二作用缸42的第二作用缸柱4。
46、21向缸体外伸出时, 则通过作用缸柱连接轴4412 带动推臀板连接座 441, 由于推臀板连接座 441 与推臀板 44 固定 ; 因此, 使推臀板 44 朝着 前推板 2 的内侧翻转, 由推臀板 44 对进入于牲口进入口 181 内的牲口的臀部驱赶, 迫使牲 口朝着前述的左回转盘 17 的方向挪移 (挪动) , 并且迫使牲口的牲口头探出牲口头腔 171, 以便由勒颈机构 5 对其颈即脖子勒住 (卡住) 。 0028 请重点见图 1, 上面提及的勒颈机构 5 包括勒颈门作用缸 51 和勒颈门 52, 勒紧门 作用缸 51 通过勒紧门作用缸座 512 固定在前述的第一基座 11 朝向外的一侧并且。
47、位于第一 基座 11 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 勒颈门作用缸 51 的勒项门作用缸柱 511 的末端铰接在勒 颈门作用缸柱连接座 5111 上, 而该勒颈门作用缸柱连接座 5111 固定在勒颈门 52 上, 并且 位于勒颈门 52 的偏下方的居中部位。勒颈门 52 与前述的一对勒颈门导轨 1711 的勒颈门 导轨槽 17111 滑动配合, 在该勒颈门 52 的上部的居中位置凹设有一形状大体上呈 U 形的用 于与牲口的颈脖相适应的置颈凹腔 521。在勒颈门 52 上配设有一用于对勒颈门 52 将牲口 的颈脖勒住状态下进而使牲口的头向上托仰即向上翻转的牲口头翻转机构 6。 0029 优选而非限于的牲。
48、口头翻转机构 6 包括翻头架作用缸 61、 翻头架 62、 连杆 63 和转 臂 64, 翻头架作用缸 61 通过翻头架作用缸座 612 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前述的勒颈门 52 朝向 外的一侧, 该翻头架作用缸 61 的翻头架作用缸柱 611 的末端 (朝向上) 与连杆 63 (也可称连 接片) 的下端铰接, 而连杆 63 的上端与转臂 64 的一端铰接, 转臂 64 的另一端与翻头架 62 固定。由图 1 所示, 翻头架 62 的两端枢轴连接在翻头架轴座 621 上, 而一对翻头号架轴座 621 固定在勒颈门 52 上, 该对翻头架轴座 621 中的其中一个翻头架轴座 621 位于前述的置 颈凹。
49、腔 521 的一侧, 而另一个翻头架轴座 621 则对应于置颈凹腔 521 的另一侧。由图所示, 在翻头架 62 的中部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压块 622, 藉由该压块 622 起到对牲口的喉部 的压迫效果。 0030 当前述的勒颈门作用缸51的勒颈门作用缸柱511向缸体外伸出时, 则由勒颈门作 用缸柱 511 借助于翻头架作用缸柱连接座 5111 而使勒颈门 52 循着一对勒颈门导轨 1711 的勒颈门导轨槽 17111 向上移动, 从而由勒颈门 52 上的置颈凹腔 521 对牲口的颈脖勒紧即 卡住。接着牲口头翻转机构 6 的翻头架作用缸 61 工作, 由从缸体中向外 (向上) 伸展的翻 头架作用缸柱 611 带动连杆 63, 进而由连杆 63 带动转臂 64, 由于转臂 64 与翻头架 62 固定 连接, 又由于翻头架 62 枢轴连接在一对翻头架轴座 621 上, 因此由转臂 64 使翻头架 62 向 上翻转, 即由该翻头架 62 在托住牲口下巴的状态下将牲口的头部向上昂起 (向上翻转) 。前 述的勒颈门作用缸51和翻头架作用缸61在本实施例中均选用气缸, 然而, 如果刻意改用油 缸, 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换而依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31 请依然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