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镁合金管螺纹连接放射性粒子链.pdf

  • 上传人:e1
  • 文档编号:6608653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741.3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52981.7

    申请日:

    20140331

    公开号:

    CN204170122U

    公开日:

    20150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51/12,A61K51/00

    主分类号:

    A61K51/12,A61K51/00

    申请人:

    张福君

    发明人:

    张福君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介入二科

    优先权:

    CN201420152981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孟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它由放射性粒子(螺栓)、镁合金管(螺母)组成。放射性粒子两端表面存在螺纹,其螺纹形状、尺寸大小与镁合金管套两端内腔螺纹吻合。螺纹方向为右旋螺纹,螺纹的平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锯齿形。本实用新型粒子链各单元连接处具备紧密、稳固等特点,利用镁合金所具备的优异的机械性能,能保证连接的粒子链在手术植入的过程中植入方便,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或术后粒子链各单元不会发生滑脱、移位。镁合金管生物安全性高,且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这些都给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带来极大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由放射性粒子(1)、镁合金套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放射性粒子(1)两端表面设置外螺纹(3),镁合金套管(2)两端内腔表面设置内螺纹(4),内外螺纹相互匹配吻合,旋紧固定,镁合金套管(2)将各放射性粒子连接成粒子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其特征在于放射性粒子(1)之间等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其特征在于放射性粒子(1)的主体外径为0.8mm,粒子长度为5.0~8.0mm,单侧螺纹范围为1.0~2.0mm,侧螺纹外径为0.6~0.8mm;镁合金套管(2)外径为0.8~1.0mm,壁厚0.2mm,长度5.0~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其特征在于放射性粒子(1)两端表面螺纹螺距0.1~0.2mm,螺纹方向为右旋螺纹,螺纹的平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锯齿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以特定方式连接的放射性粒子链。

    背景技术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恶性肿瘤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PS)的设计方 案,在现代医学影像学引导下通过微创方式将放射性粒子按照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 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得肿瘤组织遭受 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粒子 植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近距离照射高度适形,周围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因此此项治疗方法在 临床上逐渐得到重视。但目前放射性粒子多使用钛合金作为包装外壳,表面光滑,体积短小, 易发生移位和迁移,造成肿瘤区局部放射剂量改变,甚至远处移位造成器官栓塞,严重时需 要二次手术将其取出。文献报到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粒子移位至肺的发生率达17%~ 18%。并且在粒子植入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粒子的直线排列及粒子之间的 距离,使得粒子剂量分布极为不均,影响了临床放射性粒子的近距离治疗的整体疗效。先前 通过端口套接而构成的粒子链,由于套接方式的局限性,放射性粒子链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 植入后由于机体运动引起粒子链脱离、分散。本实用新型放射性粒子链各单元通过螺纹连接, 具有稳固、紧密等特点,能保证连接的粒子链在手术植入的过程中或术后粒子链各单元不会 发生滑脱、移位,较先前通过套接方式的粒子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人体内仅次于钾、钠、钙的细胞内阳离子,在人体内总量 约20多克。参与蛋白质合成,能催化和激活体内300多钟酶系,调节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活动,保障心肌正常收缩,几乎参与人体内所有新陈代谢过程。从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各 方面对镁及镁合金的报道不难发现,镁作为医用植入材料,与现在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各种金 属植入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②生物可控降解性;③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镁在水介质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镁离子,镁离子通过体内的吸收和肾脏的 代谢来调节平衡,从而使镁合金材料在体内逐渐被降解吸收。初步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镁 对于骨髓细胞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也没有发现细胞溶解现象。大鼠体内植入镁及镁合金试 验显示大鼠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波动,肝、肾病理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放射性粒子链连接方式,所 制成的粒子链各单元连接处具备紧密、稳固。用于弥补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单个放射性粒子植 入治疗肿瘤时存在的剂量分布不均或传统粒子链术后各粒子单元滑脱移位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由放射性粒子(1)、镁合金套管(2)组成,通过在放射性粒 子(1)两端表面设置外螺纹(3),镁合金套管(2)两端内腔表面设置内螺纹(4),内外螺 纹相互匹配吻合,旋紧固定,使镁合金套管(2)得以将各放射性粒子连接成粒子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性粒子为金属被壳密封的放射性核素,这种金属被壳目前使用的 多为钛合金,放射性核素可为碘-125,金-198和钯-103。

    所述的镁合金套管2为镁含量大于80%的镁铝系列合金、镁锌系列合金、镁锰系列合金、 镁钙系列合金、镁锆系列合金、镁稀土系列合金、镁银系列合金或镁锂系列合金的一种或由 这些体系组成的二元、三元或多元系镁合金。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制成的粒子链,其各单元通过螺纹连接,具有稳固、紧密等特点,利用镁合 金所具备的优异的机械性能,能保证连接的粒子链在手术植入的过程中植入方便,缩短手术 时间,术中或术后粒子链各单元不会发生滑脱、移位。

    2、本发明采用的镁合金生物安全性高,合金中主要成分是镁,其他成分包括锌、锰、钙、 铝、锆等多为人体必需的元素,另外可能含有不可避免的杂质因含量甚微,对人体的危害也 几乎为零。初步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镁对于骨髓细胞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也没有发现细 胞溶解现象。大鼠体内植入镁及镁合金试验显示:观察18周,大鼠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波动, 肝、肾病理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3、本发明采用的镁合金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镁合金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2Mg→2Mg++2e(阳极反应)

    Mg++2OH-→Mg(OH)2

    2H++2e→H2(阴极反应)

    2H2O+2e→2OH-+H2

    由于Mg(OH)2的保护作用很弱,特别是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表面的Mg(OH)2 会被氯离子侵蚀而发生如下反应:

    Mg(OH)2+Cl→MgCl2+2OH-

    因此镁合金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很容易被腐蚀。因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故镁合金 在人体能快速降解,研究表明镁合金在体内大约2个月可完全降解。

    目前镁合金在医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降解血管支架、可降解骨钉、骨缝合线,人 造骨用的医疗设备。在此方面,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来降低镁合金的腐蚀性;但是加速镁 合金的腐蚀,以缩短镁合金在体内的降解时间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发明通过调整镁合金的 组成成份以及各成份的比例,使镁合金加速降解,使其降解时间保持在10~40天,并且可控, 达到与核素放射性衰减匹配,最终使放射性粒子的间距在肿瘤缩小的同时逐渐缩小。

    4、本发明将会给临床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带来极大的方便,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从而减少医务工作者与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接触的时间,降低医务工作者辐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放射性粒子结构图;

    图2:镁合金套管结构图;

    图3:放射性粒子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镁合金管连接放射性粒子链由放射性粒子(1)、镁合金套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放射 性粒子(1)两端表面设置外螺纹(3),镁合金套管(2)两端内腔表面设置内螺纹(4),内 外螺纹相互匹配吻合,旋紧固定,镁合金套管(2)将各放射性粒子连接成粒子链。放射性粒 子(1)之间等距排列。

    放射性粒子(1)的主体外径为0.8mm,粒子长度可以为5.0~8.0mm,单侧螺纹范围为 1.0~2.0mm,侧螺纹外径为0.6~0.8mm;镁合金套管(2)外径为0.8~1.0mm,壁厚0.2mm, 长度5.0~8.0mm。放射性粒子(1)两端表面螺纹螺距0.1~0.2mm,螺纹方向为右旋螺纹,螺 纹的平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锯齿形。

    将粒子设计为总长度为5.0~8.0mm,单侧螺纹范围为1.0~2.0mm,最大管外径为0.8mm, 其两侧端表面存在螺纹(如图1)。并设计与该密封有放射性核素的碘粒子(螺栓)两端螺 纹形状相匹配的镁合金管(螺母)(如图2),通过两者螺纹连接,制成一定长度的放射性 粒子链(如图3)。手术中将制成的粒子链装入匹配的植入枪,按术前计划在医学影像设备 的引导下植入到肿瘤瘤体内。放射性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放 射性碘-125粒子在植入瘤体后的10~40天内对肿瘤的杀伤效益最大。

    本发明可以替代原来的单个放射性粒子,广泛用于不能开颅的脑肿瘤;需要保留重要功 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器官的肿瘤;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对化疗不敏感的实体肿 瘤;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剂量不足,作为外照射的局部剂量补充。适宜粒子链植入的治疗的病 种十分广泛,包括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鼻咽癌、眶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口 咽癌、舌癌、口底癌、颊粘膜癌;颈部转移瘤;肺癌、胸腺瘤、胸膜间皮瘤、乳腺癌;胰腺 癌、胆管癌、肝癌;前列腺癌、妇科肿瘤;骨肿瘤。

    关 键  词:
    镁合金 螺纹 连接 放射性 粒子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镁合金管螺纹连接放射性粒子链.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6086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