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放射损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由 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浸膏和沙棘4味药材提取组成的治疗放射损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如各种广播电视 设备,手机电脑产品,家用电器辐射,还有医学上广泛应用的X光透视、CT、核 磁共振以及肿瘤病人需要长期放射治疗,另外,建筑材料的辐射也越来越多,随 着核电站建设速度加快,潜在的核辐射也不容忽视等等。
各种放(辐)射即可引起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应激反应如视力模糊, 神经错乱,胸闷、呼吸急促、头痛、咳嗽等周身剧烈不适;随后可导致人体骨髓 造血、免疫和生殖等组织器官功能、结构、代谢、酶学和自由基及生物大分子等 一系列急性损伤。
因此,研究防治放射损伤药物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但 我国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于防治放射损伤的药物,多为化学合成药,其毒副作用大, 且无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开发治疗放射损伤的天然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而且应用范 围广泛的治疗放射损伤的药物。
本发明目的的实施方式为:由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浸膏和沙棘四味药材组 成的最优化比例为(按照其重量比):红景天10份,黄芪20份,刺五加浸膏10 份,沙棘90份;其特征是采用下列制备工艺制成胶囊剂:将黄芪和沙棘混合水煎 两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0(80℃)的浸膏;所得浸膏和刺 五加浸膏及粉碎的红景天细粉混合拌匀,60℃下烘干,打粉,过80目筛,制粒, 80℃以下烘干,装入0号胶囊即得。临床上治疗轻中度的辐射损伤,其用法是每 日三次,每次3粒,连服4周为一疗程。
方中红景天为君药,为青藏特有名贵药材。主治脑缺氧、抗疲劳、活血止血、 清肺止咳、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等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和烧烫伤。主 要有效成份有红景天甙(Salidroside)C14H20O7酪醇(Tyrosol)C6H10O2,此外含有淀粉、 蛋白质、脂肪、鞣质、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微量挥发油,还含有具有生 物活性的微量元素铁、铝、锌、银、钴、镉、钛、钼、锰等,叶与茎中含有少量 生物硷。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便有“神药—苏罗玛宝” 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中称其为“本草上品”,康熙皇帝赐名为“仙 赐草”;红景天含有丰富的红景天苷,黄酮,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据药理 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红景天以被证明是一种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 疗效的天然草药。它可清除血中过多的脂质,防止动脉粥状斑块的形成,降低血 液粘滞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并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降低动脉压。 红景天能够有效地扩展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脏功能,亦可改善脑组织 的血液循环,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也 有显著功效。长期服用红景天可预防或减缓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红景天治疗 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疾病及其所引发 的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失眠,神疲乏力,高原反应等的良药,对多种癌 症亦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有效地扩展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脏功能,亦 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增 强记忆力等也有显著功效。黄芪性甘,温,归肺、脾经,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 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 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 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历代名医对黄芪多有推崇,现代药理也证实黄芪多种成分 都可以防治辐射损伤;刺五加浸膏是刺五加的提取物,刺五加也叫五加参,味辛、 微苦、性微温,归脾、肾、心经,可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 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刺五加见 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上品乃指无毒,久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而无害。 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原主产于黑龙江省山区, 地方土名习称“老虎潦”,在日本则称为虾夷五加,而在前苏联又称为西伯利亚 人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 花。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从刺五加根茎中分离得到七种配醣体(刺五 加甘Elentheroside),A、B、C、D、E、F、G七种。Eleutheroside于根部含0.6-0.9 %,于茎部含0.6-1.5%,此外还含有多糖和异黄酮。刺五加苷A为胡萝卜素,人 参中也含这类成分。在人体内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防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 高症。刺五加苷B为紫丁香素(Syringin),是刺五加的主要强壮成分,有促性腺、 抗辐射、抗疲劳等作用,具有与人参皂苷相似的生理活性。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刺 五加的作用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具有调节机体紊乱,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有 良好的抗疲劳作用,较人参显著,并能明显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 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沙棘为蒙古族、藏族习用 药材,本品酸、涩,温,可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 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等,在唐代和清代的著名医学典籍中都 有记载。《月王药珍》:“沙棘医治培根、增强体阳、开胃舒胸、饮食爽口、易消 化”,《四部医·秘诀部》:“沙棘利肺止咳、活血散瘀、清除痰湿。”《晶珠 本草》:“中等沙棘的果实犹如粮食颗粒,坚硬干燥,一对黄色核仁,含微量油 质,补益人体血液”。《四部医典》注释本《兰琉璃》药物性味曰:“沙棘性温 味微甘,大补元气,增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体质,消除‘龙’病、‘培根’ 病、‘赤巴’病”。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 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 (isorhamnet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等。方中 刺五加浸膏和沙棘为臣药,辅佐红景天的活血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等 功效。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目的的实施方式为:由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浸膏和沙棘4味药材组 成的最优化比例为(按照其重量比):红景天10份,黄芪20份,刺五加10份, 沙棘90份。
其特征是采用下列制备工艺制成胶囊剂:
1)将黄芪和沙棘混合水煎两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0 (80℃)的浸膏;
2)以上所得浸膏和刺五加浸膏打粉混合拌匀;
3)红景天打细粉过100目筛;
4)将以上四味药材(提取物)混合拌匀,60℃下烘干,打粉,过80目筛, 制粒,80℃以下烘干,装入0号胶囊。
下面实验和临床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抗低剂量辐射损伤的作用
例1:动物实验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健康SPF级昆明种小鼠50只,雄性,体重18~22g,6~8周龄, 雌雄各半,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照射条件 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剂量率3.2s/cGy,照射野25 cm×25cm,SSD 80cm,照射剂量6Gy,本校60Co照射中心进行。
1.3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60Coγ射线6Gy一次性 全身照射,照射后第2天,分别给予1.0g/kg/d(高剂量组)、0.5g/kg/d(中剂量 组)和0.25g/kg/d(低剂量组)灌胃,连续15d。另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及照 射对照组(60Coγ射线6Gy照射+生理盐水)。
1.4观察指标
1.4.1血象分析 于照射当天,取小鼠尾血约250μl加ED-TA-K220μL抗凝,送校 药理教研室自动分析仪检测。分别于照射后第8、15天,再各取血1次,测量白 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值。
1.4.2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照射后15天脱臼处死小鼠,置超净工作台,解剖小鼠, 取其左侧股骨,用7号针头刺穿股骨末端,再用10mLRPMI1640培养液冲洗骨髓, 至少冲洗10遍,直至股骨冲为白色为止,将冲出的骨髓液通过4号针头过滤待用, 取10μL混匀的骨髓细胞溶液,加入冰醋酸,充分混合,然后滴入计数板,在显微 镜下计数有核细胞。有核细胞数(L)=4个大方格有核细胞总数/4×104×稀释倍数。
1.4.3骨髓DNA含量测定 取其右侧股骨,剔去肌肉,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去 两端骨骺,用7号针头刺穿股骨末端,用5mmol/L的CaCl210ml冲洗骨髓,将全 部骨髓冲入离心管中,至少冲洗10遍,直至股骨冲为白色为止。4℃冰箱放置30min, 然后25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加入0.2mol/L的HClO45ml将沉淀物充分 混匀,90℃加热15min,冷却,用滤纸过滤,滤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8nm处 测定吸光度A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根股骨所含DNA(μg):DNA(μg)=40×50×A。
1.4.4脾结节计数(CFU-S) 照射后15d脱臼处死小鼠,取其脾脏,称重后,将脾脏 放入Bouin’s液(用苦味酸饱和水溶液、37%~40%、15∶5∶1)固定24h,取出后冲 洗干净,肉眼计数脾脏表面的白点,即脾结节数。
1.4.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a=0.05作 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本发明对辐照后小鼠血象的影响
对小鼠白细胞的影响 小鼠接受60Co-γ射线6Gy照射后,白细胞数明显降低 (P<0.01),照射后给予本发明,与模型组相比,可促进白细胞的恢复,有显著的 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对小鼠红细胞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照射后各组小鼠红细胞数明显降低, 无论照后第8、15天,各照射组红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表1 本发明对辐射小鼠白细胞的影响(×109/L;n=10)
aP<0.05,bP<0.01与模型组比较。
义(P<0.05);经本发明治疗后可减缓红细胞的下降,大、中、小剂量组均有较好 的保护红细胞的作用,3个给药组红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本发明对辐射小鼠红细胞的影响(×1012/L;n=10)
aP<0.05,bP<0.01与模型组比较。
对小鼠血小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照射后各组小鼠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在照后15d下降更明显;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对血小板保护作用较显著,3个 给药组血小板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本发明照后给药对小鼠骨髓DNA含量、有核细胞数及脾结节的影响从表4 可以看出,照射组小鼠骨髓DNA含量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 发明对骨髓DNA有保护作用;而有核细胞计数,本发明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发明能促进髓外造血,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照射后 小鼠出现脾结节,本发明低剂量组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上说明本发明对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增 殖分化,保护骨髓DNA来实现的。
表3 本发明对辐射小鼠血小板的影响(×1012/L;n=10)
aP<0.05,b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4 本发明对辐射小鼠骨髓DNA含量、有核细胞数及脾结节含量的影响
aP<0.05,bP<0.01与模型组比较。
3 急性毒性试验
按最大给药量测定法,将本发明药粉配成20%水混悬液,对30只小鼠、大鼠 一日内灌胃给药两次,总剂量为16g/kg(相当于原生药43.2g),观察一周,结果 无动物死亡。实验表明该药的无毒性,对小鼠灌胃无法测得其LD50。其一日内对小 鼠的最大给药量大于16g/kg;该剂量是临床成人用剂量(0.045g/kg)的355倍, 证明该药是安全的。
例2:临床试验
广西某长波电台(导航台)应用50人、某驻地部队应用45人,服药一个月 两个疗程后,可改善工作人员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力减弱、视力下降、烦躁不安、 乏力、失眠),心血管症状(心慌、气短),毛发脱落等作用。对头昏、烦躁不安、 记忆力减退、消瘦有明显改善,对白细胞、血小板有明显提高作用。
通过以上动物试验和部分临床观察,发现本发明对辐射损伤具有很好的对症 治疗作用,且动物试验证明其没有任何毒性作用,可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