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切草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堵塞切草器.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474256.0 (22)申请日 2015.08.0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0523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1.18 (73)专利权人 常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13034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 环保四路89号常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莫毅松 包建锋 朱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代理人 肖兴江 (51)Int.Cl. A01D 43/08(2。
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5071686 U,2016.03.09, CN 204929719 U,2016.01.06, CN 202773374 U,2013.03.13, CN 103650784 A,2014.03.26, CN 201869579 U,2011.06.22, CA 2714443 A1,2011.03.22, 审查员 田永华 (54)发明名称 防堵塞切草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塞切草器, 包括壳体、 转轴、 传动装置、 第一切刀、 第二切刀以及第三切 刀, 还包括过载保护机构, 该过载保护机构包括 第一座体、 第二座体以及弹簧, 第一座体。
3、固定在 壳体的底部, 第一座体上设有腔体, 第一座体的 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均设有条形孔, 第二座体的 两个端部分别间隙配合在所述条形孔中后, 第二 座体的中间部分位于第一座体的腔体内, 所述弹 簧的一端与第一座体抵顶, 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 座体的中间部分抵顶, 所述第二座体的两端分别 套有一个所述的第三切刀, 第三切刀与第一座体 铰接。 本发明可以防止桔杆等物料堵塞在第一切 刀与第三切刀或得第二切刀与第三切刀之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05052383 B 2017.06.23 CN 105052383 B 1.防堵塞切草器, 包括壳体、 转轴、 传动装置、 第一切刀。
4、、 第二切刀以及第三切刀, 转轴 的两端安装在壳体上, 转轴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 第三切刀安装在壳体的底部,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过载保护机构, 该过载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座体、 第二座体以及弹簧, 第一座体固 定在壳体的底部, 第一座体上设有腔体, 第一座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均设有条形孔, 第 二座体的两个端部分别间隙配合在所述条形孔中后, 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位于第一座体的 腔体内,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座体抵顶, 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抵顶, 所述 第二座体的两端分别套有一个所述的第三切刀, 第三切刀与第一座体铰接; 至少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 在第一安装座上设有轴孔, 第一安。
5、装座的轴向端面上设 有第一通孔, 各个第一切刀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上, 第一切刀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一拉杆 依次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切刀上的通孔穿过; 至少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座, 第二安装座上设有轴孔, 第二安装座的轴向端面上设有 第二通孔, 第二安装座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为一体后, 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沿转 轴的轴向呈交替布置, 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错开; 各个第二切刀分别固定在第二安 装座上, 第二切刀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二拉杆依次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第二切 刀上的通孔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体包括安装座、 支撑 。
6、板, 安装座上具有凹槽, 所述条形孔设置于安装座上, 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的 凹槽口后, 所述腔体由安装座和支撑板所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体还包括支撑座, 该 支撑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 支撑座上设有容纳腔,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通孔, 所述 弹簧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后进入到支撑座的容纳腔中并与支撑座形成抵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设有杆 状部件, 该杆状部件的一端从第一座体上设置的通孔伸出到第一座体的外部, 在支撑座的 底部也设有通孔, 杆状部件的一端依次从支撑板上的通。
7、孔、 支撑座上的通孔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第二座体的端部由两个对称的弧 形面和两个对称的截平面首尾相连接后所围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外表 面上均至少设有两个沿径向延伸的凸起,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安装座上的凸起上, 第二 通孔位于第二安装座上的凸起上, 第一切刀固定在第一安装座的凸起上, 第二切刀固定在 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第一安装座的凸起上还设有两个 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 所述第一切刀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 安。
8、装座的凸起上; 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两个第 二安装孔之间, 所述第二切刀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堵塞切草器, 其特征在于: 两个第一安装孔的中心与第一安 装座轴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两个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与第二安装座轴孔中心之间的间 距不相等。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052383 B 2 防堵塞切草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收割谷物后的桔杆处理装置, 尤其是一种将秸秆切碎的防 堵塞切草器, 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联合收割机收割作物后留下的秸秆若长度过长。
9、, 农户一般采用焚烧秸秆的方法清 理田地, 焚烧秸秆时产生大量的烟尘严重污染空气, 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大了大气中二 氧化碳的含量, 加剧了温室效应; 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要求背道而驰。 0003 为了避免出现前述状况,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采用低茬收割作物, 降低了农田里留 下的秸秆高度, 使其无法进行焚烧。 同时, 联合收割机割下的秸秆长度较长, 必须经过联合 收割机的切草器切碎后抛洒在农田里, 在拖拉机翻地时, 将农田里留下的秸秆和碎草翻入 土中充作肥料,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焚烧秸秆。 0004 如图7所示,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切草器沿轴套径向采用四个一组的刀片组合交叉 成十字形排列,。
10、 刀片组合在轴套轴向间隔排列六排, 每组刀片组合共有4个动刀片, 共计有 24个动刀片。 为了增加切碎效果, 可以通过增加转速和刀的数量来达到, 但当喂入不均匀和 作物潮湿时会出现堵塞造成传动部件损坏。 此外当喂入作物比较长是会缠绕在动刀轴上, 长时间使用会出现阻力增加和出现阻力, 影响工作效率。 这种切草器虽然通过加大切草器 主轴转速来提高其碎草性能, 但是, 切断的秸秆长度在15mm左右, 无法达到有效还田的目 的。 而且, 安装动刀片的安装座是通过焊接固定在轴套上的, 由于在切草时, 动刀片和轴套 所受阻力很大, 长期使用后, 容易导致安装座与轴套的焊接处断裂, 造成安装座连同动刀片 飞。
11、出的不利后果。 0005 另外, 由于驱动动刀转动的转轴直径小, 当输入的桔杆或者未被切断的桔杆容易 缠绕在转轴上, 例如, 转轴的直径为150mm, 桔杆的长度为200mm或以上, 由于桔杆的长度大 于转轴的直径, 因此, 容易造成桔杆容易缠绕在转轴上, 然而, 如果将转轴直径扩大会造成 安装动刀后与壳体形成干涉, 或者增加整机的体积和质量, 这样势必加大拖拉机的负荷, 因 此, 转轴的直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0006 此外, 当输入的到切草器中的桔杆的量过大时, 由于定刀片通过螺栓或销轴加垫 板直接锁紧在壳体的底部, 当桔杆堵塞在动刀片和定刀片之间时, 无法将桔杆切碎, 而定刀 。
12、片和动动刀片之间的间距无法改变, 无法将堵塞的桔杆及时排走, 引起过载而导致损坏传 动装置。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堵塞切草器, 本发明不但能够将桔杆 切得更碎, 而且还能够防止刀片飞出。 0008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 防堵塞切草器, 包括壳体、 转轴、 传动装置、 第一切刀、 第二切刀以及第三切刀, 转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052383 B 3 轴的两端安装在壳体上, 转轴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 第三切刀安装在壳体的底部, 还包括 过载保护机构, 该过载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座体、 第二座体以及弹簧, 第一座体固定在壳体。
13、的 底部, 第一座体上设有腔体, 第一座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均设有条形孔, 第二座体的两 个端部分别间隙配合在所述条形孔中后, 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位于第一座体的腔体内, 所 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座体抵顶, 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抵顶, 所述第二座体 的两端分别套有一个所述的第三切刀, 第三切刀与第一座体铰接。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一座体包括安装座、 支撑板, 安装座上具有凹槽, 所述条形孔设置 于安装座上, 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的凹槽口后, 所述腔体由安装座和支撑板 所围成。 0011 优选地, 所述第一座体还包括支撑座, 该支撑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 支 撑。
14、座上设有容纳腔,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通孔, 所述弹簧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后进入 到支撑座的容纳腔中并与支撑座形成抵顶。 0012 优选地, 所述第二座体的中间部分设有杆状部件, 该杆状部件的一端从第一座体 上设置的通孔伸出到第一座体的外部, 在支撑座的底部也设有通孔, 杆状部件的一端依次 从支撑板上的通孔、 支撑座上的通孔穿出。 0013 优选地, 第二座体的端部由两个对称的弧形面和两个对称的截平面首尾相连接后 所围成。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二座体的中部设有杆状部件, 该杆状部件的一端从第一座体上设 置的通孔伸出到第一座体的外部, 所述弹簧套在该杆状部件上。 0015 至少还包括第一组。
15、安装座和第二组安装座, 第一组安装座至少由两个第一安装座 组成, 第二组安装座至少由两个第二安装座组成; 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均设有轴 孔, 第一安装座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安装座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 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为一体后,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错开; 0016 各个第一切刀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上, 第一切刀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一 拉杆依次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切刀上的通孔穿过, 各个第二切刀的一端分 别固定在第二安装座上, 第二切刀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二拉杆依次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 通孔以及第二切刀上的通孔穿过。 00。
16、17 优选地, 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外表面上均至少设有两个沿径向延伸的凸 起,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安装座上的凸起上, 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安装座上的凸起上, 第一 切刀固定在第一安装座的凸起上, 第二切刀固定在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 0018 优选地, 第一安装座的凸起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两个第 一安装孔之间, 所述第一切刀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座的凸起上; 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 还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 所述第二切刀通过螺栓 固定在第二安装座的凸起上。 0019 优选地, 两个第一安装孔的中心与第一安装座轴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两个。
17、 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与第二安装座轴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0020 优选地, 第一切刀、 第二切刀以及第三切刀均为自磨刃口刀片。 002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当桔杆等原料从壳体的入口进入到壳体的内而无法被切断 时, 这时桔杆会堵塞在第一切刀与第三切刀, 或者第二切刀与第三切刀之间, 桔杆对第三切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052383 B 4 刀产生一个压力和推力, 第三切刀受到压力和推力时, 迫使第三切刀以其与第一座体的铰 接点为中心进行转动, 同时, 桔杆对第三切刀产生的推力传递到端部上, 端部克服弹簧的作 用力后使弹簧压缩, 从而端部在条形孔内位移, 这样, 使得第一切刀。
18、与第三切刀, 以及第二 切刀与第三切刀之间的开度增大, 让没有被切断或切碎的桔杆在第一切刀或者第二切刀的 推动下, 从壳体的出料口排出。 通过过载保护机构, 防止了堵塞时将作用力传递到转轴上, 避免造成损坏传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安装座的示意图; 0025 图4为过载保护机构与第三切刀连接的示意图; 0026 图5为图4中去掉一个第三切刀后的示意图; 0027 图6为过载保护机构中的第二座体的示意图; 0028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切草器的示意图。 0029 图1至图6中, 1为壳体, 2为转。
19、轴, 3为传动装置, 3a为皮带轮, 3b为轴套, 3c为第一支 杆, 3d为第二支杆, 3e为张紧轮, 3f为拉簧, 4为第一切刀, 5为第二切刀, 6为第三切刀, 7为第 一安装座, 7a为轴孔, 7b为第一通孔, 7c为凸起, 7d为第一安装孔,8为第二安装座, 9为第一 拉杆, 10为第二拉杆, 11为安装座, 11a为腔体, 12为支撑板, 13为条形孔, 14为支撑座, 14a为 容纳腔, 15为第二座体, 15a为端部, 15b为中间部分, 15c为弧形面, 15d为截平面, 15e为杆状 部件, 16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1。
20、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防堵塞切草器, 包括壳体1、 转轴2、 传动装置3、 第一切 刀4、 第二切刀5、 第三切刀6, 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以及过载保护机构, 下面对每部分 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所示转轴2的两端安装在壳体1上, 转轴2的一端与传动装置3连接, 传动装置 3包括皮带轮3a, 该皮带轮3a固定在转轴2的端部, 传动装置还包括一个张紧机构, 该张紧机 构由轴套3b、 第一支杆3c、 第二支杆3d、 张紧轮3e以及拉簧3f组成, 轴套3b套在转轴上, 第一 支杆3c的一端固定在轴套3b的圆周面上, 第一支杆3c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3d的一端连接。
21、, 所述张紧轮3e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支杆3d的另一端, 第二支杆3d的轴向与转轴2的轴向平 行, 拉簧3f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在壳体1侧壁面上的拉钩上, 拉簧3f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杆3c连 接。 0033 第一传动装置还可以采用齿轮传动、 链传动等机构。 0034 如图1和图3所示, 第一组安装座至少由两个第一安装座7组成, 第二组安装座至少 由两个第二安装座8组成; 在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上均设有轴孔7a, 第一安装座7的 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7b, 第二安装座8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安装座7和第 二安装座8套在转轴2上并与转轴2固定为一体后,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错开。 说 。
22、明 书 3/6 页 5 CN 105052383 B 5 0035 如图1和图3所示, 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的外表面上均至少设有两个沿径向 延伸的凸起7c, 优选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的外表面上均以120 度的间隔均布三个凸起, 凸起7c的与第一安装座7连接的一端为根部, 另一端为自由端, 凸 起7c的根部至其自由端呈逐渐收窄, 致使凸起7c的截面大致呈梯形的形状, 在凸起7c的自 由端与其一个侧壁之间通过倒角进行过渡。 当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与转轴2固定为 一体后, 第一安装座7上的凸起7c和第二安装座上的凸起位置相互错开, 即第一安装座7上 的凸起7。
23、c, 对应于第二安装座8上的两个凸起的间隔之间, 同样, 第二安装座8上的凸起, 对 应于第一安装座7上的两个凸起7c的间隔之间, 由于凸起7c用于安装用一刀片和第二切刀, 因此, 这种错位布置的好处在于, 不会让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同时对桔杆进行切碎的操作, 而是有一定的时间差或者是先后顺序, 这样可以减轻转轴以及传动装置的负担。 所述第一 通孔7b位于第一安装座7上的凸起7c上, 同样地, 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安装座8上的凸起上, 由 于第一安装座7上的凸起7c和第二安装座8上的凸起位置相互错开, 从而, 第一通孔7b和第 二通孔的位置也相互错开。 0036 如图3所示, 第一安装座7的凸起上还。
24、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7d, 两个第一安装孔的 中心与第一安装座7轴孔7a中心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所述第一通孔7b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孔 7d之间, 第一通孔7b与轴孔7a中心之间的间距, 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孔7d的中心与第一安装 座7轴孔7a中心距离之间, 因此, 两个第一安装孔7d与第一通孔7b在凸起7c上的排列方式 是, 由靠近凸起7c的自由端向该凸起7c的根部靠近, 并且三个孔的中心连线不在同一条直 线上。 第二安装座8的凸起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 第二通孔位于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 两个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与第二安装座轴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二通 孔的排列方式, 与第一安装孔7。
25、d和第一通孔7b的排列方式相同。 0037 如图1和图3所示, 第一切刀4、 第二切刀5均为自磨刃口刀片。 各个第一切刀4的一 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座7上, 优选地, 第一切刀4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座的凸起7c上。 各个第二切刀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安装座8上, 优选地, 第二切刀5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 安装座8的凸起上。 各个第一切刀4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一拉杆9依次从第一安装座7上的第 一通孔7b以及第一切刀上的通孔穿过, 通过第一拉杆, 将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切刀4串联 起来。 各个第二切刀5上设有通孔, 一个第二拉杆10依次从第二安装座8上的第二通孔以及 第二切刀上的通孔穿过。 通过第。
26、二拉杆10, 将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切刀5串联起来。 由于 第一切刀4和第二切刀5固定在凸起7c上后, 转轴2的旋转最终带动第一切刀4和第二切刀5, 因此第一切刀4和第二切刀5相当于动刀片。 0038 如图1所示, 第三切刀6均为自磨刃口刀片, 第三切刀6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 在壳体 1的底部设有豁口, 第三切刀6的一端穿过该豁口伸入到壳体1的内部, 第三切刀6的位于壳 体1外部的一端与所述过载保护机构连接, 过载保护机构固定在壳体的底部。 0039 本发明由于在转轴上套装了在第一安装座7和第二安装座8, 第一切刀4安装在第 一安装座7上后, 用第一拉杆9将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一切刀4串联起来,。
27、 第二切刀5安装在 第二安装座8上后, 用第二拉杆10将位于同一轴向上的第二切刀5串联起起, 这样的装配结 构, 即使某一第一切刀4与第一安装座7的连接松动或断裂, 或者某一第二切刀5与第二安装 座8的连接松动或断裂, 由于安装座与拉杆仍然保持着连接关系, 因此, 第一切刀4或者第二 切刀5不会向外飞出, 从而确保了切草器的安全性。 并且, 本发明的第一切刀4和第二切刀5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052383 B 6 错位布置, 加上上述连接的可靠性, 因此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切草器来说, 能够布置更多的 刀片, 这样可以使得工作过程中将桔杆等作物切得更碎, 本发明经过试验, 切。
28、碎后的桔杆等 作物的长度为510mm, 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切草器来说, 其长度得到了有效缩短, 从而更 有利于还田。 另外, 由于第一拉杆9和第二拉杆10围绕着转轴, 第一拉杆9和第二拉杆10所在 圆周的直径大于转轴2的直径, 第一拉杆9和第二拉杆10所在圆周的直径大于所输入的桔杆 等物料的长度, 因此, 通过这样的结构方式避免了桔杆缠绕在转轴上, 同时, 也避免了设计 时通过扩大转轴的直径而带来的如背景技术中的不利因素。 0040 如图1和图4所示, 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座体、 第二座体以及弹簧, 第一座体 固定在壳体的底部, 第一座体上设有腔体, 第一座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均设有条形。
29、孔, 所述第一座体包括安装座11、 支撑板12, 安装座11上具有凹槽, 所述条形孔13设置于安装座 11上, 所述支撑板12的一端固定(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上的凹槽口后, 所述腔体11a由 安装座11和支撑板12所围成。 0041 如图5和图6所示, 第二座体15的两个端部15a分别间隙配合在所述条形孔13中后, 第二座体15的中间部分15b位于第一座体的腔体内, 中间部分15b大致呈跑道形, 两个端部 15a为分别从中间部分15b两侧的非弧形面上沿径向延伸所形成的导杆, 端部15a由两个对 称的弧形面15c和两个对称的截平面15d首尾相连接后所围成, 端部15a采用这种结构的好 处在于。
30、,由于第三切刀6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1铰接, 并且第三切刀6还需要套在端部15a上, 当发生过载时, 第三切刀6以与安装座的铰接中心进行转动, 这时, 如果没有截平面15d, 那 么第三切刀6就无法发生转动, 因此, 由弧形面15c和截平面15d围成的端部15a为第三切刀6 的转动提供了让位空间。 0042 如图4和图5所示, 所述弹簧16的一端与第一座体抵顶, 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二座 体15的中间部分15b抵顶, 所述第二座体15的两个端部15a分别套有一个所述的第三切刀6, 第三切刀6与第一座体1铰接, 第三切刀6通过螺检与第一座体1铰接。 所述第一座体还包括 支撑座14, 该支撑座14的。
31、一端与支撑板12的另一端固定, 支撑座14上设有容纳腔14a, 支撑 座14的截面大致呈U型, 支撑座14的两个端部经转折后形成连接部, 该连接部通过螺钉与安 装板12固定连接, 从而使支撑座14与支撑板12紧固为一体。 所述支撑板12上设有通孔, 所述 弹簧16的一端穿过支撑板12上的通孔后进入到支撑座14的容纳腔14a中并与支撑座14形成 抵顶。 所述第二座体15的中间部分设有杆状部件15e, 该杆状部件15e的一端从第一座体上 设置的通孔伸出到第一座体的外部, 在支撑座14的底部也设有通孔, 杆状部件15e的一端依 次从支撑板12上的通孔、 支撑座14上的通孔穿出, 从而杆状部件15e伸。
32、出到第一座体的外 部, 由于弹簧16的一端与第二座体15的中间部分15b抵顶, 当弹簧16套在该杆状部件15e上 后, 弹簧16的一端与抵顶于支撑座14的底部。 0043 上述过载保护机构的工作过程为: 当桔杆等原料从壳体1的入口进入到壳体1的内 部时, 桔杆在第一切刀4与第三切刀6, 或者在第二切刀5与第三切刀6之间进行切碎, 当输入 的桔杆过多或者韧性过大而无法被切断时, 这时桔杆会堵塞在第一切刀4与第三切刀6, 或 者第二切刀5与第三切刀6之间, 桔杆在第一切刀4与第三切刀6的作用力下, 桔杆对第三切 刀6产生一个压力和推力, 第三切刀6受到压力和推力时, 迫使第三切刀6以其与第一座体的。
33、 铰接点为中心进行转动, 同时, 桔杆对第三切刀6产生的推力传递到端部15a上, 端部15a克 服弹簧16的作用力后使弹簧压缩, 从而端部15a在条形孔13内位移, 这样, 使得第一切刀4与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052383 B 7 第三切刀6, 以及第二切刀5与第三切刀6之间的开度增大, 让没有被切断或切碎的桔杆在第 一切刀4或者第二切刀5的推动下, 从壳体的出料口排出。 通过过载保护机构, 防止了堵塞时 将作用力传递到转轴上, 避免造成损坏传动装置。 0044 此外, 在壳体1的出口处设有罩壳17, 该罩壳17上间隔设置有多块隔板18, 被切碎 的桔杆从壳体1的出料口进。
34、入到罩壳17中, 再从罩壳17中的导隔板将其均匀分散, 从而避免 切碎的桔杆集中堆集, 利于进行还田。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 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052383 B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9 CN 105052383 B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0 CN 105052383 B 10 图3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1 CN 105052383 B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2 CN 105052383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