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氨基酸为连接子的多聚谷氨酸-药物偶合物及其 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的药物为吉西他滨(gemcitabine)、 紫杉醇(paclitaxel)或多烯紫杉醇(docetaxel)。
背景技术
吉西他滨、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肿瘤药 物,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吉西他滨为胞嘧啶核苷衍生物,是抗代谢类的抗肿瘤药物。临 床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对多种肿瘤有效。对于胰腺癌,吉西他 滨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成为治疗胰腺 癌的一线药物;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用药,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 首选方案之一;在欧洲,吉西他滨还被批准用于进展期乳腺癌治疗; 此外,吉西他滨还被用于膀胱癌、卵巢癌、淋巴瘤、消化道癌等肿 瘤的治疗。但是,吉西他滨生物半衰期短,体内易代谢为无活性代 谢物。
紫杉醇类药物是具有微管蛋白抑制活性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及其衍生物多烯紫杉醇能促使微管蛋白聚集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 上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紫杉醇和多烯紫杉 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有显著 的疗效,并且能够与其它抗肿瘤药物如顺铂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但是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水溶解 度很差。
尽管吉西他滨、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 是作为细胞毒类的抗肿瘤药物,这些药物均具有骨髓抑制及胃肠道 反应等副作用,不良反应大。
将抗肿瘤药物与多聚谷氨酸、聚乙二醇等大分子载体偶合,利 用肿瘤血管组织对大分子偶合物的高渗透性,将药物选择性投放于 肿瘤组织,能够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而且利 用偶合物的缓释作用,延长药物的体内半衰期,可以提高疗效。
药物与大分子偶合物的偶联键是影响偶合物疗效的重要因素。 理想的偶联键必须在血液中保持稳定,而在靶组织中能够充分释放 活性药物。
中国专利CN1217662A及美国专利US 6262107、US 6515017、 US 6730699、US 6884817公开了水溶性的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与多聚 谷氨酸(poly-(L)-glutamic acid,PLGA)的偶合物。在以上公开 的专利中,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在缩合剂二环基碳二亚胺的作用下 直接与多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形成酯键偶联。
从化学结构可以看出,吉西他滨、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分子中 含有多个羟基,因此,将药物分子中的羟基在碳二亚胺作用下直接 与多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偶联,将形成不同位置羟基与羧基连接 的混合物。由于化学性质或立体位阻的不同,吉西他滨、紫杉醇及 多烯紫杉醇分子中不同羟基与多聚谷氨酸的偶联键具有不同的化学 稳定性,因此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根据上述专利技术不能分离得 到单一的多聚谷氨酸与药物分子中特定羟基连接的的偶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通过氨基 酸与多聚-(L)-谷氨酸连接形成的偶合物,在这些偶合物中,多聚 -(L)-谷氨酸通过氨基酸与药物分子中特定的羟基连接。通过选择适 当的氨基酸连接子可以实现游离药物的控制释放。
优选地,在药物通过氨基酸与多聚-(L)-谷氨酸连接形成的偶合 物中,氨基酸分子中的α位羧基与吉西他滨分子中5’-位羟基或 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分子中2’-位羟基成酯键,氨基酸分子中 α位氨基与多聚-(L)-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成酰胺键。
优选地,用于连接药物与多聚-(L)-谷氨酸的氨基酸为甘氨酸、 (L)-丙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 (L)-脯氨酸、(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或(L)-谷氨酰 胺。
优选地,多聚-(L)-谷氨酸的分子量为25000-50000,其N 端为游离氨基或烷酰化氨基。
优选地,偶合物中吉西他滨的含量在5-30%(重量比)范围内, 偶合物中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含量在10-40%(重量比)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通过氨基酸与多 聚-(L)-谷氨酸连接形成的偶合物的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无 机金属离子的钠盐、钾盐或有机胺的盐。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通过氨基酸 与多聚-(L)-谷氨酸连接形成的偶合物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最后还提供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与多聚-(L)- 谷氨酸的偶合物及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包含式该偶合 物或其非毒性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作为 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通过氨基酸与多聚 -(L)-谷氨酸连接形成的偶合物的合成可以分为药物氨基酸衍生物 的合成及药物氨基酸衍生物与多聚-(L)-谷氨酸的偶联两个部分。
吉西他滨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按照如下合成路线制备:
N-苄氧羰基氨基酸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吉西他滨缩 合,将反应产物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5’-O-(N-苄氧羰基氨基 酰)-吉西他滨,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5’-O-(氨基酰)-吉西他滨。 R1为氢、甲基、异丙基、异丁基、2-甲基丙基或苯甲基等氨基酸侧 链。
类似地,N-苄氧羰基氨基酸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紫 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缩合,将反应产物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2’- O-(N-苄氧羰基氨基酰)-紫杉醇或2’-O-(N-苄氧羰基氨基酰)- 多烯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氨基酰)-紫杉醇或2’ -O-(氨基酰)-多烯紫杉醇:
R1为氢、甲基、异丙基、异丁基、2-甲基丙基或苯甲基等氨基 酸侧链。R2=苯基,R3=乙酰基时为紫杉醇,R2=特丁氧基,R3=H时为多烯紫杉醇。
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氨基酸衍生物分子中的氨基 可以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直接与多聚-(L)-谷氨酸分子中的 羧基缩合,形成酰胺键:
吉西他滨、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氨基酸衍生物也可以通过活 泼酯法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偶联:
多聚-(L)-谷氨酸先与乙酸酐反应,制得N-乙酰化的多聚-(L)- 谷氨酸,N-乙酰化的多聚-(L)-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在二环己基碳 二亚胺作用下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成活泼酯,最后与吉西他滨、紫 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氨基酸衍生物分子中的氨基成酰胺键。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这些实 施例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多聚-(L)-谷氨酸]-[5’-O-(甘氨酰)-吉西他 滨]偶合物(I1)的制备
1.15’-O-(甘氨酰)-吉西他滨的合成
将0.4克(2mmol)N-苄氧羰基-甘氨酸和0.02克4-二甲基 氨基吡啶溶解在2ml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中,冷却至5℃,加入0.6 克(2mmol)吉西他滨。搅拌下,加入0.42克(2mmol)二环己 基碳二亚胺,于5℃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除去白色沉淀。将滤液 减压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 (5∶5∶0.1)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蒸干,得5’-O-(N-苄氧羰 基甘氨酰)-吉西他滨0.34克。
将0.34克5’-O-(N-苄氧羰基甘氨酰)-吉西他滨溶于5毫 升二氧六环中,加入0.1克5%的钯炭,在1个大气压的氢气下搅拌 4小时后,滤去催化剂。将滤液减压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离, 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8∶2∶0.5)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蒸干, 得5’-O-(甘氨酰)-吉西他滨0.23克。核磁共振氢谱:δ(ppm, DMF-d7):8.02(d,1H);6.32(d,1H);6.15(d,1H);4.48(m, 1H);4.19(m,1H);3.96(m,2H);3.88(m,2H)。
1.2[多聚-(L)-谷氨酸]-[5’-O-(甘氨酰)-吉西他滨]偶 合物(I1)的合成
将2克多聚-(L)-谷氨酸钠(分子量范围25000-50000,Sigma 公司产品)用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至酸性,用双蒸水透析,冰冻 干燥得到多聚-(L)-谷氨酸1.5克。
取多聚-(L)-谷氨酸100毫克溶于2毫升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 加入32毫克(0.1mmol)5’-O-(甘氨酰)-吉西他滨,20.6毫克 (0.1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过滤,将滤 液减压蒸干,将残留物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用双蒸水透析,冰冻 干燥得到I1119毫克。取I120毫克用氢氧化钠溶液水解后,用HPLC 法测定游离吉西他滨的含量为3.8毫克,计算偶合物I1中吉西他滨的 含量为19%(重量比)。
实施例2[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5’-O-(甘氨酰)- 吉西他滨]偶合物(I2)的制备
将2克多聚-(L)-谷氨酸钠用水溶解,加入0.5毫升乙酸酐,室 温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液用盐酸调节pH至酸性,用双蒸水透析, 冰冻干燥得到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1.4克。
取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100毫克溶于2毫升干燥的二甲 基甲酰胺,加入14毫克(0.1mmol)N-羟基琥珀酰亚胺,20.6毫 克(0.1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过滤,在 滤液中加入32毫克(0.1mmol)5’-O-(甘氨酰)-吉西他滨,搅拌 反应过夜,然后将反应液减压蒸干,将残留物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用双蒸水透析,冰冻干燥得到I2106毫克。
取I220毫克用氢氧化钠溶液水解后,用HPLC法测定游离吉西 他滨的含量为3.5毫克,计算偶合物I2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 17.5%(重量比)。
实施例3[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紫杉醇] 偶合物(I3)的制备
3.12’-O-(甘氨酰)-紫杉醇的合成
将0.2克(1mmol)N-苄氧羰基-甘氨酸和0.01克4-二甲基 氨基吡啶溶解在2ml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中,冷却至5℃,加入0.85 克(1mmol)紫杉醇。搅拌下,加入0.21克(1mmol)二环己基 碳二亚胺,于5℃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除去白色沉淀,将滤液减压 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5∶5∶0.1) 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蒸干,得2’-O-(N-苄氧羰基甘氨酰)- 紫杉醇0.79克。
将0.79克2’-O-(N-苄氧羰基甘氨酰)-紫杉醇溶于5毫升 二氧六环中,加入0.1克5%的钯炭,在1个大气压的氢气下搅拌4 小时后,滤去催化剂。将滤液减压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离, 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8∶2∶0.5)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蒸干, 得2’-O-(甘氨酰)-紫杉醇0.62克。核磁共振氢谱:δ(ppm, DMSO-d6):9.26(d,1H);8.41(br s,2H);8.02-7.20(m,15H); 6.32(s,1H);5.83(t,1H);5.59(t,1H);5.45(d, 1H);5.41(d,1H);4.92(dd,1H);4.90(brs,1H);4.63(s,1H); 4.11(dd,1H);3.95-4.06(m,3H);3.57(d,1H);2.34(m,1H); 2.24(s,3H);2.10(s,3H);1.86(s,3H);1.80(dd,1H);1.64(t,1H); 1.52(s,3H);1.06(s,3H);1.02(s,3H)。
3.2[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紫杉醇]偶合 物(I3)的合成
取多聚-(L)-谷氨酸100毫克溶于2毫升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 加入46毫克(0.05mmol)2’-O-(甘氨酰)-紫杉醇,11毫克(0.05 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过滤,将滤液减压 蒸干,将残留物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将水 层用双蒸水透析,冰冻干燥得到I3126毫克。取I320毫克用氢氧 化钠溶液水解后,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依次用1M盐 酸、1M碳酸氢钠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将有机层干燥后,减压蒸干, 得游离的紫杉醇5.9毫克,计算偶合物I3中紫杉醇的含量为 29.5%(重量比)。
实施例4[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 紫杉醇]偶合物(I4)的制备
取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100毫克溶于2毫升干燥的二甲 基甲酰胺,加入7毫克(0.05mmol)N-羟基琥珀酰亚胺,11毫克 (0.05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过滤,在滤 液中加入46毫克(0.05mmol)2’-O-(甘氨酰)-紫杉醇,搅拌反 应过夜,然后将反应液减压蒸干,将残留物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用 二氯甲烷提取3次,将水层用双蒸水透析,冰冻干燥得到I4117毫 克。取I420毫克用氢氧化钠溶液水解后,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合 并提取液,依次用1M盐酸、1M碳酸氢钠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将 有机层干燥后,减压蒸干,得游离的紫杉醇5.4毫克,计算偶合物 I4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7%(重量比)。
实施例5[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多烯紫 杉醇]偶合物(I5)的制备
5.12’-O-(甘氨酰)-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将0.2克(1mmol)N-苄氧羰基-甘氨酸和0.01克4-二甲基 氨基吡啶溶解在2ml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中,冷却至5℃,加入0.81 克(1mmol)多烯紫杉醇。搅拌下,加入0.21克(1mmol)二环 己基碳二亚胺,于5℃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除去白色沉淀,将滤液 减压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 (5∶5∶0.1)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蒸干,得2’-O-(N-苄氧羰 基甘氨酰)-多烯紫杉醇0.68克。
将0.68克2’-O-(N-苄氧羰基甘氨酰)-多烯紫杉醇溶于5 毫升二氧六环中,加入0.1克5%的钯炭,在1个大气压的氢气下搅 拌4小时后,滤去催化剂。将滤液减压浓缩,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分 离,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8∶2∶0.5)洗脱,收集所需组分,减压 蒸干,得2’-O-(甘氨酰)-多烯紫杉醇0.42克。核磁共振氢谱:δ (ppm,DMSO-d6):9.25(d,1H);8.48(br s,2H);8.05-7.32(m,10H); 6.38s,1H);5.80t,1H);5.57t,1H);5.42(d,1H);5.36(d,1H); 4.94(dd,1H);4.82(br s,1H);4.61(s,1H);4.14(dd,1H); 3.95-4.06(m,3H);3.57(d,1H);2.34(m,1H);2.24(s,3H); 1.86(s,3H);1.80(dd,1H);1.64(t,1H);1.52(s,3H);1.40(s,9H); 1.06(s,3H);1.02(s,3H)。
5.2[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多烯紫杉醇] 偶合物(I5)的合成
取多聚-(L)-谷氨酸100毫克溶于2毫升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 加入43毫克(0.05mmol)2’-O-(甘氨酰)-紫杉醇,11毫克(0.05 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6小时。过滤,将滤液减压 蒸干,将残留物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将水 层用双蒸水透析,冰冻干燥得到I5126毫克。取I520毫克用氢氧化 钠溶液水解后,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依次用1M盐酸、 1M碳酸氢钠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将有机层干燥后,减压蒸干,得 游离的多烯紫杉醇5.6毫克,计算偶合物I5中多烯紫杉醇的含量为 28%(重量比)。
实施例6[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甘氨酰)- 多烯紫杉醇]偶合物(I6)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甘氨酰)-多烯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应, 制得I6,测定偶合物I6中多烯紫杉醇的含量为21%(重量比)。
实施例7[多聚-(L)-谷氨酸]-[5’-O-(L-丙氨酰)-吉 西他滨]偶合物(I7)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1.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丙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吉西他滨反应得到5’-O-(N-苄氧羰基- L-丙氨酰)-吉西他滨,催化氢化后制得5’-O-(L-丙氨酰)-吉西他 滨。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F-d7):7.94(d,1H);6.28(d, 1H);6.13(d,1H);4.45(m,1H);4.16(m,1H);3.88(m,2H); 3.54(q,1H);1.26(d,3H)。
参考实施例1.2的方法,用5’-O-(L-丙氨酰)-吉西他滨代替 5’-O-(甘氨酰)-吉西他滨,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7,测定偶合物I7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 16.5%(重量比)。
实施例8[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5’-O-(L-丙氨 酰)-吉西他滨]偶合物(I8)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5’-O-(L-丙氨酰)-吉西他滨代替5’ -O-(甘氨酰)-吉西他滨,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 应,制得I8,测定偶合物I8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15%(重量比)。
实施例9[多聚-(L)-谷氨酸]-[2’-O-(L-丙氨酰)-紫杉 醇]偶合物(I9)的制备
9.12’-O-(L-丙氨酰)-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丙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L- 丙氨酰)-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丙氨酰)-紫杉 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0(d,1H); 8.02-7.22(m,15H);6.31(s,1H);5.86(t,1H);5.61(t,1H); 5.45(d,1H);5.38(d,1H);4.92(dd,1H);4.90(br s,1H); 4.64(s,1H);4.10(dd,1H);4.05(d,1H);4.02(d,1H); 3.59(d,1H);3.54(q,1H);2.35(m,1H);2.26(s,3H);2.12(s, 3H);
1.86(s,3H);1.64(t,1H);1.52(s,3H);1.24(d,3H);1.06(s,3H); 1.02(s,3H)。
9.2[多聚-(L)-谷氨酸]-[2’-O-(丙氨酰)-紫杉醇]偶合 物(I9)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丙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L)- 谷氨酸缩合,制得I6,测得偶合物I6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5.5%(重量 比)。
实施例10[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丙氨 酰)-紫杉醇]偶合物(I10)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丙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应, 制得I10,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3.6%(重量比)。
实施例11[多聚-(L)-谷氨酸]-[2’-O-(L-丙氨酰)-多烯 紫杉醇]偶合物(I11)的制备
11.12’-O-(L-丙氨酰)-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5.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丙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多烯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 -L-丙氨酰)-多烯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丙氨 酰)-多烯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5(d,1H); 8.48(br s,2H);8.05-7.32(m,10H);6.38s,1H);5.80t,1H); 5.57t,1H);5.42(d,1H);5.36(d,1H);4.94(dd,1H); 4.82(br s,1H);4.61(s,1H);4.14(dd,1H);4.01(d,1H); 4.04(d,1H);
3.57(d,1H);3.55(q,1H);2.34(m,1H);2.24(s,3H); 1.86(s,3H);1.80(dd,1H);1.64(t,1H);1.52(s,3H);1.40(s,9H); 1.22(d,3H);1.06(s,3H);1.02(s,3H)。
11.2[多聚-(L)-谷氨酸]-[2’-O-(丙氨酰)-多烯紫杉醇] 偶合物(I11)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丙氨酰)-多烯紫杉醇 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 聚-(L)-谷氨酸缩合,制得I11,测得偶合物I11中多烯紫杉醇的含量 为23.4%(重量比)。
实施例12[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丙氨 酰)-多烯紫杉醇]偶合物(I12)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丙氨酰)-多烯紫杉醇代 替2’-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 酯反应,制得I12,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3.1%(重量比)。
实施例13[多聚-(L)-谷氨酸]-[5’-O-(L-异亮氨酰)- 吉西他滨]偶合物(I13)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1.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异亮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吉西他滨反应得到5’-O-(N-苄氧羰基 -L-异亮氨酰)-吉西他滨,催化氢化后制得5’-O-(L-异亮氨酰)- 吉西他滨。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F-d7):7.94(d,1H);6.28(d, 1H);6.13(d,1H);4.45(m,1H);4.16(m,1H);3.88(m,2H); 3.54(q,1H);1.35(m,1H);1.03(m,2H);0.82(d,3H);0.64(t,3H)。
参考实施例1.2的方法,用5’-O-(L-异亮氨酰)-吉西他滨代 替5’-O-(甘氨酰)-吉西他滨,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13,测定偶合物I13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 14.2%(重量比)。
实施例14[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5’-O-(L-异亮 氨酰)-吉西他滨]偶合物(I14)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5’-O-(L-异亮氨酰)-吉西他滨代替 5’-O-(甘氨酰)-吉西他滨,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 酯反应,制得I8,测定偶合物I14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13.4%(重量比)。
实施例15[多聚-(L)-谷氨酸]-[2’-O-(L-异亮氨酰)-紫 杉醇]偶合物(I15)的制备
15.12’-O-(L-异亮氨酰)-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异亮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 L-异亮氨酰)-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异亮氨酰)- 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3(d,1H); 8.02-7.22(m,15H);6.31(s,1H);5.86(t,1H);5.61(t,1H); 5.45(d,1H);5.37(d,1H);4.92(dd,1H);4.90(br s,1H); 4.64(s,1H);4.12(dd,1H);4.05(d,1H);4.02(d,1H);3.64(m,1H); 3.59(d,1H);2.35(m,1H);2.26(s,3H);2.12(s,3H);1.86(s,3H); 1.64(t,1H);1.52(s,3H);1.35(m,1H);1.06(s,3H);1.03(m,2H); 1.02(s,3H);0.82(d,3H);0.64(t,3H)。
15.2[多聚-(L)-谷氨酸]-[2’-O-(异亮氨酰)-紫杉醇] 偶合物(I15)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异亮氨酰)-紫杉醇代 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15,测得偶合物I15中紫杉醇的含量为 21.3%(重量比)。
实施例16[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异亮 氨酰)-紫杉醇]偶合物(I16)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异亮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应, 制得I16,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0.8%(重量比)。
实施例17[多聚-(L)-谷氨酸]-[2’-O-(L-异亮氨酰)-多 烯紫杉醇]偶合物(I17)的制备
17.12’-O-(L-异亮氨酰)-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5.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异亮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多烯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 基-L-异亮氨酰)-多烯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 异亮氨酰)-多烯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 9.25(d,1H);8.48(br s,2H);8.05-7.32(m,10H);6.38s,1H); 5.80t,1H);5.57t,1H);5.42(d,1H);5.36(d,1H); 4.94(dd,1H);4.82(brs,1H);4.61(s,1H);4.14(dd,1H); 4.01(d,1H);4.04(d,1H);3.64(m,1H);3.57(d,1H);2.34(m, 1H);2.24(s,3H);1.86(s,3H);1.80(dd,1H);1.64(t,1H); 1.52(s,3H);1.40(s,9H);1.35(m,1H);1.06(s,3H); 1.03(m,2H);1.02(s,3H);0.82(d,3H);0.64(t,3H)。
17.2[多聚-(L)-谷氨酸]-[2’-O-(异亮氨酰)-多烯紫杉 醇]偶合物(I17)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异亮氨酰)-多烯紫杉 醇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 多聚-(L)-谷氨酸缩合,制得I17,测得偶合物I17中多烯紫杉醇的含 量为22.1%(重量比)。
实施例18[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异亮 氨酰)-多烯紫杉醇]偶合物(I18)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异亮氨酰)-多烯紫杉醇 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 泼酯反应,制得I18,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1.5%(重量比)。
实施例19[多聚-(L)-谷氨酸]-[5’-O-(L-缬氨酰)-吉 西他滨]偶合物(I19)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1.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缬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吉西他滨反应得到5’-O-(N-苄氧羰基- L-缬氨酰)-吉西他滨,催化氢化后制得5’-O-(L-缬氨酰)-吉西他 滨。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F-d7):7.94(d,1H);6.28(d, 1H);6.13(d,1H);4.45(m,1H);4.16(m,1H);3.69(m, 1H);3.88(m,2H);2.25(m,1H);0.91(m,6H)。
参考实施例1.2的方法,用5’-O-(L-缬氨酰)-吉西他滨代替 5’-O-(甘氨酰)-吉西他滨,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19,测定偶合物I19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 16.2%(重量比)。
实施例20[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5’-O-(L-缬氨 酰)-吉西他滨]偶合物(I20)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5’-O-(L-缬氨酰)-吉西他滨代替5’ -O-(甘氨酰)-吉西他滨,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 应,制得I20,测定偶合物I20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15%(重量比)。
实施例21[多聚-(L)-谷氨酸]-[2’-O-(L-缬氨酰)-紫杉 醇]偶合物(I21)的制备
21.11’-O-(L-缬氨酰)-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缬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L- 缬氨酰)-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缬氨酰)-紫杉 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3(d,1H); 8.02-7.22(m,15H);6.31(s,1H);5.86(t,1H);5.61(t,1H); 5.45(d,1H);5.40(d,1H);4.92(dd,1H);4.90(br s,1H); 4.64(s,1H);4.10(dd,1H);4.05(d,1H);4.02(d,1H);3.69(m, 1H);3.59(d,1H);2.35(m,1H);2.26(s,3H);2.21(m,1H); 2.12(s,3H);1.86(s,3H);1.64(t,1H);1.52(s,3H);1.06(s,3H); 1.02(s,3H);0.91(m,6H)。
21.2[多聚-(L)-谷氨酸]-[2’-O-(缬氨酰)-紫杉醇]偶 合物(I21)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缬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L)- 谷氨酸缩合,制得I21,测得偶合物I21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5.5%(重 量比)。
实施例22[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缬氨 酰)-紫杉醇]偶合物(I22)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缬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应, 制得I22,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3.6%(重量比)。
实施例23[多聚-(L)-谷氨酸]-[2’-O-(L-缬氨酰)-多烯 紫杉醇]偶合物(I23)的制备
23.12’-O-(L-缬氨酰)-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5.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缬氨酸代替N- 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多烯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 -L-缬氨酰)-多烯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缬氨 酰)-多烯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5(d,1H); 8.48(br s,2H);8.05-7.32(m,10H);6.38s,1H);5.80t,1H); 5.57t,1H);5.42(d,1H);5.36(d,1H);4.94(dd,1H); 4.82(br s,1H);4.61(s,1H);4.14(dd,1H);4.01(d,1H); 4.04(d,1H);3.69(m,1H);3.57(d,1H);2.34(m,1H);2.25(m, 1H);2.24(s,3H);1.86(s,3H);1.80(dd,1H);1.64(t,1H); 1.52(s,3H);1.40(s,9H);1.06(s,3H);1.02(s,3H);0.91(m,6H)。
23.2[多聚-(L)-谷氨酸]-[2’-O-(缬氨酰)-多烯紫杉醇] 偶合物(I23)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缬氨酰)-多烯紫杉醇 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 聚-(L)-谷氨酸缩合,制得I23,测得偶合物I23中多烯紫杉醇的含量 为23.4%(重量比)。
实施例24[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缬氨 酰)-多烯紫杉醇]偶合物(I24)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缬氨酰)-多烯紫杉醇代 替2’-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 酯反应,制得I24,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3.1%(重量比)。
实施例25[多聚-(L)-谷氨酸]-[5’-O-(L-苯丙氨酰)- 吉西他滨]偶合物(I25)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1.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苯丙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吉西他滨反应得到5’-O-(N-苄氧羰基 -L-苯丙氨酰)-吉西他滨,催化氢化后制得5’-O-(L-苯丙氨酰)- 吉西他滨。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F-d7): 7.94(d,1H);7.23(m,5H);6.28(d,1H);6.13(d,1H); 4.52(m,1H);4.45(m,1H);4.16(m,1H);3.88(m,2H); 3.15(dd,1H);3.01(dd,1H)。
参考实施例1.2的方法,用5’-O-(L-苯丙氨酰)-吉西他滨代 替5’-O-(甘氨酰)-吉西他滨,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25,测定偶合物I25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 17.2%(重量比)。
实施例26[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5’-O-(L-苯丙 氨酰)-吉西他滨]偶合物(I26)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5’-O-(L-苯丙氨酰)-吉西他滨代替 5’-O-(甘氨酰)-吉西他滨,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 酯反应,制得I26,测定偶合物I26中吉西他滨的含量为16.5%(重量 比)。
实施例27[多聚-(L)-谷氨酸]-[2’-O-(L-苯丙氨酰)-紫 杉醇]偶合物(I27)的制备
27.12’-O-(L-苯丙氨酰)-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苯丙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基- L-苯丙氨酰)-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苯丙氨酰)- 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9.23(d,1H); 8.02-7.22(m,20H);6.31(s,1H);5.86(t,1H);5.61(t,1H); 5.45(d,1H);5.40(d,1H);4.92(dd,1H); 4.90(br s,1H);4.64(s,1H);4.52(m,1H);4.10(dd,1H); 4.05(d,1H);4.02(d,1H);3.59(d,1H); 3.15(dd,1H);3.01(dd,1H);2.35(m,1H);2.26(s,3H);2.12(s,3H); 1.86(s,3H);1.64(t,1H);1.52(s,3H);1.06(s,3H);1.02(s,3H)。
27.2[多聚-(L)-谷氨酸]-[2’-O-(苯丙氨酰)-紫杉醇] 偶合物(I27)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苯丙氨酰)-紫杉醇代 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多聚 -(L)-谷氨酸缩合,制得I27,测得偶合物I27中紫杉醇的含量为 26.6%(重量比)。
实施例28[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苯丙 氨酰)-紫杉醇]偶合物(I28)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苯丙氨酰)-紫杉醇代替2’ -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泼酯反应, 制得I28,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4.5%(重量比)。
实施例29[多聚-(L)-谷氨酸]-[2’-O-(L-苯丙氨酰)-多 烯紫杉醇]偶合物(I29)的制备
29.12’-O-(L-苯丙氨酰)-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5.1的方法,用N-苄氧羰基-(L)-苯丙氨酸代替 N-苄氧羰基-甘氨酸,与多烯紫杉醇缩合制得2’-O-(N-苄氧羰 基-L-苯丙氨酰)-多烯紫杉醇,催化氢化脱保护得到2’-O-(L- 苯丙氨酰)-多烯紫杉醇。核磁共振氢谱:δ(ppm,DMSO-d6): 9.25(d,1H);8.48(br s,2H);8.05-7.32(m,15H);6.38s,1H); 5.80t,1H);5.57t,1H);5.42(d,1H);5.36(d,1H); 4.94(dd,1H);4.82(br s,1H);4.61(s,1H); 4.52(m,1H);4.14(dd,1H);4.01(d,1H);4.04(d,1H);3.57(d, 1H);3.15(dd,1H);3.01(dd,1H);2.34(m,1H);2.24(s,3H); 1.86(s,3H);1.80(dd,1H);1.64(t,1H);1.52(s,3H);1.40(s,9H); 1.06(s,3H);1.02(s,3H)。
29.2[多聚-(L)-谷氨酸]-[2’-O-(苯丙氨酰)-多烯紫杉 醇]偶合物(I29)的合成
参考实施例3.2的方法,用2’-O-(L-苯丙氨酰)-多烯紫杉 醇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用下,与 多聚-(L)-谷氨酸缩合,制得I29,测得偶合物I29中多烯紫杉醇的含 量为24.0%(重量比)。
实施例30[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2’-O-(L-苯丙 氨酰)-多烯紫杉醇]偶合物(I30)的制备
参考实施例4的方法,用2’-O-(L-苯丙氨酰)-多烯紫杉醇 代替2’-O-(甘氨酰)-紫杉醇,与N-乙酰基多聚-(L)-谷氨酸的活 泼酯反应,制得I30,测定偶合物中紫杉醇的含量为23.8%(重量比)。
实施例31小鼠体内抗人肝癌移植瘤的活性评价
取Ba l b/c-nu/nu裸鼠(5-7周龄,16-20克),随机分组, 皮下接种0.1毫升含106个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悬液,至瘤 体积达到50立方毫米。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偶合物及游离药物,于 该药后20天,处死动物,测定体重及肿瘤重量,按下式计算肿瘤抑 制率:
肿瘤抑制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 组平均瘤重]×100%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化合物 剂量 (mg/kg) 动物数 (终/始) 体重变化 (g) 瘤重 (g) 抑制率 (%) 生理盐水 6/6 +9.32 1.26 吉西他滨 5 4/6 +4.77 0.45 64.28 I1 5 6/6 +9.94 0.31 75.40 I8 5 6/6 +8.77 0.67 46.82 紫杉醇 100 5/6 +5.38 0.54 57.14 I4 100 6/6 +9.03 0.36 71.43 I10 100 6/6 +8.69 0.21 83.33 I22 100 6/6 +7.35 0.47 62.70 多烯紫杉醇 100 6/6 +6.92 0.56 55.56 I6 100 6/6 +8.49 0.32 74.60 I12 100 6/6 +9.00 0.44 65.08 I18 100 6/6 +8.75 0.38 69.84
给药剂量折算成游离药物量。
实施例32小鼠体内抗人乳腺癌移植瘤的活性评价
取Ba l b/c-nu/nu裸鼠(5-7周龄,16-20克),随机分组, 皮下接种0.1毫升含106个人乳腺癌细胞(Bacp-37)的细胞悬液, 至瘤体积达到50立方毫米。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偶合物及游离药 物,于该药后20天,处死动物,测定体重及肿瘤重量,计算肿瘤抑 制率,结果见表2。
表2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化合物 剂量 (mg/kg) 动物数 (终/始) 体重变化 (g) 瘤重 (g) 抑制率 (%) 生理盐水 6/6 +9.76 1.38 吉西他滨 5 5/6 +5.08 0.51 63.08 I1 5 6/6 +9.42 0.46 71.01 I8 5 6/6 +8.25 0.39 71.73 紫杉醇 100 5/6 +5.91 0.48 65.22 I4 100 6/6 +9.24 0.42 69.56 I10 100 6/6 +9.06 0.29 78.99 I22 100 6/6 +8.30 0.41 70.29 多烯紫杉醇 100 6/6 +6.29 0.35 74.64 I6 100 6/6 +10.12 0.47 65.94 I12 100 6/6 +8.86 0.34 75.36 I18 100 6/6 +9.16 0.73 47.10
由表1、表2可知,与游离药物相比,目标化合物对实体瘤的 抑制作用相当或更好;而对体重的影响低于游离药物,表明目标化 合物的毒副作用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