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6590229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317.2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62848.2

    申请日:

    20111231

    公开号:

    CN102579668B

    公开日:

    201307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04,A61P31/04,A61P1/12

    主分类号:

    A61K36/804,A61P31/04,A61P1/12

    申请人:

    邵常雪

    发明人:

    邵常雪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考棚街15号兰山区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110462848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是由于感受暑湿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而致,以下痢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为发病特征。中医对症下药,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治则。本发明选择栀子、秦皮、蒲公英、穿心莲、马齿苋、生地黄、白薇、小茴香、青皮、乌药、荜澄茄、络石藤加水煎汁制成灌肠剂,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7.1%,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症状消失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且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栀子13g、秦皮9g、蒲公英11g、穿心莲8g、马齿苋10g、生地黄13g、白薇9g、小茴香13g、青皮11g、乌药8g、荜澄茄12g、络石藤11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细菌性痢 疾的中药灌肠剂。

    背景技术

    慢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夏秋季 高发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病变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 见。患儿长期反复腹泻引起脱水、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小儿的 生长发育。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 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等传染他人。患菌痢的 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浓血便为 主要症状。重症者可突发高烧、昏迷、抽痉、呼吸不畅等中毒性脑 病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等 休克现象,如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会导致生命危险。

    近年来由于不规则用药,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喹诺酮类与第三代头 孢霉素效果较著,但喹诺酮类对小儿软骨发育有影响,而第三代头 孢霉素又价格昂贵,必须寻找新的抗菌药物,选择新的给药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 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是由于感受暑湿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而致, 以下痢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为发病特征。中医对症下药, 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治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细菌性 痢疾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栀子10-15份、秦皮7 -11份、蒲公英9-13份、穿心莲7-9份、马齿苋9-12份、生地黄9 -15份、白薇7-10份、小茴香10-15份、青皮9-13份、乌药7-9 份、荜澄茄9-15份、络石藤9-13份。

    优选的,该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制成:栀子13份、秦皮9份、蒲公英11份、穿心莲8份、马齿苋 10份、生地黄13份、白薇9份、小茴香13份、青皮11份、乌药8份、 荜澄茄12份、络石藤11份。

    将以上各药按常规方法制成灌肠剂。

    方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秦皮清热燥湿,清肝 明目,收涩止痢;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蒲公英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 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 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 肿,燥湿,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马齿笕具有清热解 毒,止血通淋等功效。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白薇清热凉 血、利尿通淋;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荜澄茄温暖脾肾,健胃 消食;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选128例病例均为我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2 月入院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治疗组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 年龄自6月~12岁,平均5.5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 年龄自7月~11岁,平均5岁;两组患儿在发病情况、性别、年龄、 病情等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

    2、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8月国家卫生部关于《细 菌性痢疾诊断标准》(试行)。

    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灌肠剂保留灌肠。方选: 栀子13g、秦皮9g、蒲公英11g、穿心莲8g、马齿苋10g、生地黄13g、白 薇9g、小茴香13g、青皮11g、乌药8g、荜澄茄12g、络石藤11g。先置于 净水浸泡半小时,放入1000ml清水煮沸,改文火煎至500ml,静置去 其杂质,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深部保留灌肠,每次留置1 小时以上,每日3次,疗程1周;对照组用氨苄青霉素150mg/kg联合吡 哌酸片40mg/kg治疗,疗程1周。两组基础治疗予营养支持,纠正水、 电解质失衡,高热者予退热,腹痛剧烈者予解痉止痛等均相同。

    4、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停药3天后大 便连续培养3次呈阴性;好转:症状好转,大便培养阴性;未愈:症状 未减轻,大便性状与次数无改善,培养呈阴性。

    5、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68例,治愈39例(59.1%), 好转27例(39.7%),未愈2例(2.9%),总有效率97.1%;对照组60例, 治愈29例(48.3%),好转22例(36.7%),未愈9例(15.0%),总有效率 85.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症状消失 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2.5天,对照组4.6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栀子13g、秦皮9g、蒲公英11g、穿心莲8g、马 齿苋10g、生地黄13g、白薇9g、小茴香13g、青皮11g、乌药8g、荜 澄茄12g、络石藤11g。先置于净水浸泡半小时,放入1000ml清水煮 沸,改文火煎至500ml,静置去其杂质,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 100ml,深部保留灌肠,每次留置1小时以上,每日3次,疗程1周。

    实施例二:称取栀子15g、秦皮7g、蒲公英9g、穿心莲7g、马齿 苋12g、生地黄9g、白薇10g、小茴香15g、青皮9g、乌药7g、荜澄茄 15g、络石藤9g。先置于净水浸泡半小时,放入900ml清水煮沸,改 文火煎至450ml,静置去其杂质,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 深部保留灌肠,每次留置1小时以上,每日3次,疗程1周。

    实施例三:称取栀子10g、秦皮11g、蒲公英13g、穿心莲9g、马 齿苋9g、生地黄15g、白薇7g、小茴香10g、青皮13g、乌药9g、荜澄 茄9g、络石藤13g。先置于净水浸泡半小时,放入950ml清水煮沸, 改文火煎至500ml,静置去其杂质,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 深部保留灌肠,每次留置1小时以上,每日3次,疗程1周。

    关 键  词:
    一种 临床 护理 治疗 小儿 细菌性 痢疾 中药 灌肠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902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