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及方法.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6587260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08.2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598013.7

    申请日:

    20170720

    公开号:

    CN107295836A

    公开日:

    201710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7/06,A01C5/06,A01C5/08

    主分类号:

    A01C7/06,A01C5/06,A01C5/08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明人:

    付作立,黄玉祥,何东健,李卫,苏宝峰

    地址: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优先权:

    CN20171059801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芙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开沟铲、缓释肥肥管、第一开沟圆盘、速效肥肥管、第二开沟圆盘、覆土器、镇压轮、种箱、四杆仿形机构、速效肥箱、缓释肥箱和机架,所述的速效肥箱和缓释肥箱并列安装在机架上,缓释肥肥管与缓释肥箱连接并置于开沟铲的后面,速效肥肥管与速效肥箱连接并置于第一开沟圆盘的后面,所述机架通过四杆仿形机构与播种单体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种、肥施放深度一致性,实现精准分层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沟铲(1)、缓释肥肥管(2)、第一开沟圆盘(3)、速效肥肥管(4)、第二开沟圆盘(5)、覆土器(6)、镇压轮(7)、种箱(8)、四杆仿形机构(9)、速效肥箱(10)、缓释肥箱(11)和机架(12),所述的速效肥箱(10)和缓释肥箱(11)并列安装在机架(12)上,缓释肥肥管(2)与缓释肥箱(11)连接并置于开沟铲(1)的后面,速效肥肥管(4)与速效肥箱(10)连接并置于第一开沟圆盘(3)的后面,所述种箱(8)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上部;所述覆土器(6)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的后面,将种沟填满;所述镇压轮(7)位于覆土器(6)的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杆仿形机构(9)包括上拉杆(13)、弹簧(14)和下拉杆(15),其中所述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两端分别与机架(12)和种箱(8)铰接;所述弹簧(14)分别连接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沟圆盘(3)与机架(12)铰接。 4.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开沟铲(1)在土壤中进行深开沟,位于开沟铲(1)后方的缓释肥肥管(2)将缓释肥施入深层沟内;第一开沟圆盘(3)采用前大开口,后小开口排列方式,一方面将开沟铲(1)形成的深沟覆平,另一方面将速效肥施入两侧的浅层沟内,完成施肥作业;种子落入第二开沟圆盘(5)开出的沟槽内,通过覆土器(6)进行覆土,镇压轮(7)进行镇压,完成播种作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肥分层深施过程中,现有的技术和装备大多采取在一个施肥铲上不同高度位置开排肥口,分层施肥精度低,无法保证分层效果。并且是以一种肥料进行分层施放,在种子周围布满肥料,其实质还是作为种肥使用,无法替代追肥供作物后期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及方法,提高种、肥施放深度一致性,实现精准分层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包括开沟铲1、缓释肥肥管2、第一开沟圆盘3、速效肥肥管4、第二开沟圆盘5、覆土器6、镇压轮7、种箱8、四杆仿形机构9、速效肥箱10、缓释肥箱11和机架12,所述的速效肥箱10和缓释肥箱11并列安装在机架12上,缓释肥肥管2与缓释肥箱11连接并置于开沟铲1的后面,速效肥肥管4与速效肥箱10连接并置于第一开沟圆盘3的后面,所述种箱8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上部,将种子施入所开出沟中;所述覆土器6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的后面,将种沟填满;所述镇压轮7位于覆土器6的后面,将种子周围土壤压实,提高吸水能力同时降低土壤内部水分蒸发。

    进一步,所述四杆仿形机构9包括上拉杆13、弹簧14和下拉杆15,其中所述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两端分别与机架12和种箱8铰接;所述弹簧14分别连接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起到预紧和调整拉力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沟圆盘3与机架12铰接。

    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沟铲1在土壤中进行深开沟,位于开沟铲1后方的缓释肥肥管2将缓释肥施入深层沟内;第一开沟圆盘3采用前大开口,后小开口排列方式,一方面将开沟铲1形成的深沟覆平,另一方面将速效肥施入两侧的浅层沟内,完成施肥作业;种子落入第二开沟圆盘5开出的沟槽内,通过覆土器6进行覆土,镇压轮7进行镇压,完成播种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两套不同形式的开沟施肥系统,保障了作业质量,具体表现为,开沟铲采用固定于机架的铲式开沟器,保障了缓释肥的深施,同时具有耕作区松土作用,为圆盘式开沟器的高质量作业提供条件;

    第一开沟圆盘与机架铰接,并采取弹簧仿形机构,在不平整土壤条件下浮动施肥,实现了种、肥间隔一致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第一开沟圆盘采取前大开口,后小开口排列方式,将开沟铲扰动的地表填平,便于进行后续作业,同时将速效肥料施入浅层土壤内,即完成了施肥作业,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利用后续播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包括开沟铲1、缓释肥肥管2、第一开沟圆盘3、速效肥肥管4、第二开沟圆盘5、覆土器6、镇压轮7、种箱8、四杆仿形机构9、速效肥箱10、缓释肥箱11和机架12,所述的速效肥箱10和缓释肥箱11并列安装在机架12上,缓释肥肥管2与缓释肥箱11连接并置于开沟铲1的后面,速效肥肥管4与速效肥箱10连接并置于第一开沟圆盘3的后面,所述种箱8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上部,将种子施入所开出沟中;所述覆土器6安装在第二开沟圆盘5的后面,将种沟填满;所述镇压轮7位于覆土器6的后面,将种子周围土壤压实,提高吸水能力同时降低土壤内部水分蒸发。

    所述四杆仿形机构9包括上拉杆13、弹簧14和下拉杆15,其中所述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两端分别与机架12和种箱8铰接;所述弹簧14分别连接上拉杆13和下拉杆15,起到预紧和调整拉力的作用。

    所述第一开沟圆盘3与机架12铰接。

    开沟圆盘通过四杆仿形机构能够进行随地仿形,实现排肥带与种带自适应功能,解决了种、肥相距过远或近造成的肥料利用率低或烧苗问题。

    开沟圆盘成对使用,并采用前大开口,后小开口分布方式,在两侧开沟施肥的同时,能够将开沟铲形成的深沟填平,为后续播种作业提供平整的地表条件。

    缓释肥和速效肥分别置于速效肥箱和缓释肥箱中,并进行一次性施肥,缓释肥深施,速效肥作为施入种子两侧。

    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沟铲1在土壤中进行深开沟,位于开沟铲1后方的缓释肥肥管2将缓释肥施入深层沟内;第一开沟圆盘3采用前大开口,后小开口排列方式,一方面将开沟铲1形成的深沟覆平,另一方面将速效肥施入两侧的浅层沟内,完成施肥作业;种子落入第二开沟圆盘5开出的沟槽内,通过覆土器6进行覆土,镇压轮7进行镇压,完成播种作业。

    本发明的装置经过具体应用达到以下要求,4行,作业速度10Km/h,施肥量稳定性及变异系数符合标准规定;应用研发的装置及方法后,可减少肥料施用量;10%-15%,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施肥效率是人工施肥的10倍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分层 施肥 播种 装置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分层深施肥播种装置及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872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