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内燃机的消音器内设置多孔隔壁的消音装置。
在实开昭56-83622号专利文献中所出示的消音装置,是把消音器内部用数个隔壁隔开,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数个膨胀室,各膨胀室之间用连通管连通,同时在与排气管相连的导入管的出口附近设置了多孔隔壁。
然而,如果不能某种程度地确保导入管的出口和多孔隔壁之间的距离,就会影响排气的效率,因为上述的多孔隔壁与导入管的轴线成直角配置,所以不能使导入管的出口太靠近多孔隔壁,其结果消音器的整体往往就大型化了。
另外,在导入管和连通管重叠的情况下,因为在导入管和连通管之间配置了多孔隔壁,所以必须使多孔隔壁弯曲,其结果是多孔隔壁的形状复杂化了。
再有,当有多根导入管和连通管接近或贯通多孔隔壁时,在多孔隔壁上各管延长的位置上,必须避免形成小孔,因此,当导入管和连通管的数目较多时,构成多孔隔壁的小孔的形成范围就受到了限制,这样就减少了小孔的开口面积。
可是,如果要同时解决上述问题,消音器的内部构造就复杂化了,多孔隔壁、导入管、连通管及隔壁的配置自由度也显著地被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的消音装置,备有与内燃机的排气管相连地消音器,该消音器内部用隔壁隔离成数个膨胀室,膨胀室之间用连通管连通,而且在与排气管相连接的导入管的出口附近配置了多孔隔壁,其特征是,把多孔隔壁与导入管大致平行地设置在上述的膨胀室内。
这时,就可以以把多孔隔壁包围在导入管的外部周围的方式进行设置。
而且,还可以将前述多孔隔壁向消音器的中心凸出地弯曲。
因为将多孔隔壁与导入管平行地设置在膨胀室内,所以在消音器的横断方向上,由多孔隔壁将膨胀室内部又划分出多个小室(下面,将这种间隔形式称为纵向分割,也将多孔隔壁的配置形式称为纵向设置)。
因此,在导入管的轴线延长线方向上,没必要与导入管的出口保持规定以上的距离地配置多孔隔壁,仅此一点消音器整体就可缩短而小型化。
另外,仅因为多孔隔壁与导入管平行配置,就可以简化多孔隔壁的形状,即使是例如导入管和连通管重叠的情况,也没必要将多孔隔壁做成复杂的形状。
而且,因为导入管和连通管没有贯通多孔隔壁,或者在它们的延长线上没有放置多孔隔壁,多孔隔壁的大致全体都可以形成小孔,这就能充分地确保全部小孔的综合开口面积。
因而,虽然上述的各项问题都可同时地解决,但是因为消音器内的构造被简单化,对多孔隔壁、导入管、连通管及隔壁的配置限制变少,所以关于消音器的内部的构成零件的配置的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再有,如果以包围导入管的方式设置多孔隔壁,多孔隔壁就可以做得比较小。而且,即使在其近旁存在数个导入管和连通管、从而配置空间有制约的情况下也能比较容易配置。
而且,如果将多孔隔壁向消音器的中心方向凸出地弯曲,多孔隔壁就可以更加缩小,由多孔隔壁围起来的空间也就可以尽可能的缩小。而且,由于使之弯曲,在狭小空间里的配置就变得更容易,同时,因为刚性得到提高所以防震性也提高了。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消音器的纵向分割剖面模式图。
图2是它的具体产品的相同剖视图。
图3是图2的3-3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2的4-4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放大剖视图。
图6是多孔隔壁的展开图。
图7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的模式剖视图。
图1是用沿机动二轮车用消音器的长度方向的纵向分割剖视图表示的模式图。图2是其具体产品的相同剖面图。图3是图2的3-3放大剖面图。图4是图2的4-4放大剖面图。图5是图2的5-5放大剖面图。图6是多孔壁的展开图。
在图中,消音器配备有圆筒状的管壳1、设置在其前端的前盖2、设置在其后端的尾盖3。在消音器的内部,通过隔壁4、5和6,从上流侧向下流侧依次地形成第一膨胀室7、第二膨胀室8、第三膨胀室9和第四膨胀室10。
与图中未示的排气管连接的第一导入管11贯通前盖2、隔壁4和隔壁5,作为从隔壁5开始的下流侧部分的端部12进入第三膨胀室9内,其出口部13向第3膨胀室9内开放。
第1导入管11的端部12的周壁上形成有很多小孔14,另外,第一多孔隔壁15与端部12大致平行地被配置着,在第3膨胀室9内又划分出围绕着第一导入管11的第五膨胀室17。
第一多孔隔壁15与它前后的隔壁5和6相连接地被配设着,在其全部表面上加工形成很多小孔16,而且在第一导入管11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与隔壁5和隔壁6相连接。
另外,第一膨胀室7内设置了贯通前盖2并与别的排气管相接的第二导入管20,它的出口21位于隔壁4的上流侧,周壁上加工形成很多小孔22。
与第二导入管20大致平行的第二多孔隔壁23设置在第一膨胀室7内,全部表面上形成有小孔24,同时两端与前盖2和隔壁4相连接,因此在第一膨胀室7内,又划分出包围着第二导入管20的第六膨胀室25。
第一膨胀室7和第二膨胀室8用贯通隔壁4的第一连通管30连通,第三膨胀室9和第四膨胀室10用贯通隔壁6的第二连通管31连通。
另外第四膨胀室10与大气用贯通尾盖3的第一尾导管32连通,同样,第二膨胀室8和大气用贯通隔壁5、隔壁6及尾盖3的第二尾导管33连通。
另外,在第一尾导管32和第二尾导管33的第四膨胀室10内的部分周围上分别安装了消音构件34和35。
如图2所示,第一尾导管32的上流侧端部用盖36堵住,在其附近的四周壁上形成有小孔37,另外消音构件34所覆盖的部分上也形成有小孔38。
第二尾导管33的对着第二膨胀室8内的上流侧端部也用盖40堵住,它的附近四周壁上形成有小孔41,用消音构件35覆盖的部分上也加工成有小孔42。
如图3所示,第二多孔隔壁23包围着第二导入管20,并向着管壳1的中心凸出弯曲而形成为大致半圆锥状,在与前盖2和隔壁4相接处被焊接着。
如图4所示,第一连通管30与第一导入管11用厚板45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多孔隔壁15也与第二多孔隔壁23形状相同,将其两端在与隔壁6和隔壁5相接触的部分进行焊接。
如图6所示,第二多孔隔壁23由平板状原材料冲成小孔24,同时下料形成平板中间构件46、然后冲压成形为弯曲形状而成为第二多孔隔壁23。
下面说明一下本实施例的作用。
在图1中,第一导入管11的排出的气体,如箭头所示,从出口部13及端部12的小孔14向第五膨胀室17内膨胀,同时从第一多孔隔壁15的小孔16再向第五膨胀室9内膨胀。其后从第三膨胀室9进入到第二连通管31,再在第四膨胀室10内膨胀,之后再通过第一尾导管32排到大气中。
同样,第二导入管20内的排出气体,从出口21和小孔22膨胀到第六膨胀室25内,同时从第二多孔隔壁23的小孔24再膨胀到第一膨胀室7内。
其后,从第一膨胀室出来通过连通管30,再在第二膨胀室8内膨胀,之后通过第二尾导管33排到大气中。
这样,若将第一多孔隔壁15及第二多孔隔壁23纵向配置,就没必要在第一导入管11和第二导入管20各自的延长线上,自各导入管的出口保持规定的距离设置多孔隔壁,仅此就能使得消音器整体缩短而小型化。
另外,因为只将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与第一导入管11和第二导入管20平行地配置,多孔隔壁的形状就能简单化,即使是例如导入管和连通管重叠的情况,多孔隔壁也没必要做成复杂的形状。
而且,第一导入管11和第二导入管20不贯通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在它们的延长线上又没有放置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所以各多孔隔壁的几乎整体上都可以形成小孔16、24,所以就可以充分确保全体小孔产生的开口面积。
虽然可以同时地解决上述各项问题,但因为消音器的结构简单化了,对各多孔隔壁(15、23)和导入管(11、20)、连通管(30、31)和隔壁(4、5和7)的配置限制减少了,所以在消音器的内部构造中的构成零件的配置的自由度也提高了。
因为用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包围各导入管(11、20),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分别可以做得比较小,而且即使是导入管和连通导管多数靠近地存在、并且配置空间有制约的情况下也能比较容易配置。
而且,因为第一多孔隔壁15和第二多孔隔壁23分别做成向消音器中心方向凸出弯曲的形状,能将这些多孔隔壁(15、23)再做小些。用多孔隔壁(15、23)所围起来的空间(第五膨胀室17和第六膨胀室25)也可以尽可能的做小,而且由于使其弯曲,狭小的空间的配置就更容易,同时因刚性提高所以防振性能也提高了。
图7是另一实施例的模式图,在这个例子中,将第一连通管30的从隔壁4开始的上流侧部分51有很长一部分与伸入到第一膨胀室7内的导入管50相重合。
还有,在导入管50和第一连通管30的上流侧部分51之间设置与前述第二多孔隔壁23同样构造的多孔隔壁52,它们包围第一连通管30的上流侧部分51和导入管50,其上设置了很多小孔53。
这样,是消音器最一般的构成,即使是只有一根导入管50,因为是导入管和连通管有很长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可以避免多孔隔壁52的形状复杂化,因而应用本申请的发明的场合的效果是显著的。另外,与前实施例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