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99492.0 (22)申请日 2016.04.03 (71)申请人 徐金成 地址 453600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城关镇 东新庄新一巷97号 (72)发明人 徐金成 (51)Int.Cl. A01M 23/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弹簧 管、 弹簧、 发射管、 棘爪、 支撑架、 转换臂、 击发锤 和电磁铁组成一个发射装置, 设在击发锤内的滚 珠开关、 电磁铁、 方形框下方的滚珠开关。
2、串联形 成一个回路, 导向杆一端与发射管顶端固定连 接, 导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 连杆两端固 定连接有左框和右框; 发射管底部固定在连杆中 部, 方形框上间隔排列有针孔, 针孔内上下滑动 连接有定位针; 设在前框上的定位针上端与横梁 固定连接在一起; 设在前框、 后框上的定位针下 端间隔排列有纵向针。 本发明可以捕捉到活的不 受伤的鼢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 CN 107279123 A 2017.10.24 CN 107279123 A 1.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弹簧管滑动连接在发射管内且外面设置有弹簧, 弹簧被定位 在弹簧管下端与发射管上端之间, 棘爪上端与发射管铰。
3、链在一起, 发射管上设有棘爪孔, 设 在棘爪上部的卡榫设在棘爪孔内; 支撑架的横向支架左端固定在发射管下部右侧, 支撑架 的横向支架左端设有限位孔, 棘爪下端与推杆左端相对应设置, 推杆左端滑配在限位孔内, 转换臂的竖向支臂下端与推杆右端铰链, 转换臂的横向支臂右端与竖向支臂上端交汇处与 支撑架的竖向支架上端铰链, 支撑架的竖向支架设在其横向支架的右端, 击发锤位于转换 臂的横向支臂左端上方, 击发锤的锤把与发射管通过铰链轴铰链在一起; 电磁铁固定在发 射管一侧, 电磁铁中间设有动铁芯, 锤把下端与动铁芯相对应设置, 面向锤把的电磁铁端固 定连接有挡铁, 设在击发锤内的滚珠开关、 电磁铁、 方。
4、形框下方的滚珠开关串联形成一个回 路, 其特征在于: 导向杆一端与发射管顶端固定连接, 导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 方形 框由前框、 后框、 左框、 右框依次固定连接而成, 连杆两端固定连接有左框和右框; 发射管底 部固定在连杆中部, 前框、 后框、 左框、 右框上均间隔排列有针孔, 针孔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定 位针; 设在前框上的定位针上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设在前框、 后框上的定位针下端间 隔排列有纵向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针高于定位针下 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框和右框之间 固定有支。
5、撑发射管之外的连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管上端设有拉 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279123 A 2 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鼠器械, 特别是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号为20101029567.5, 名称为一种智能式鼢鼠捕杀装置的专利, 虽然能够很方 便的捕捉到鼢鼠, 但是, 捕捉到的是被针扎过的受伤的鼢鼠, 严重的会被扎死; 鼢鼠身上的 毛皮价值很高, 因毛皮被扎透导致利用价值降低; 捕捉到的受伤的鼢鼠也不利于集中起来 进行人工饲养, 开发利用鼢鼠的药用价值。 。
6、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捕捉到活的没有受伤的鼢鼠捕捉器。 0004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 一种鼢鼠活体捕捉器, 弹簧管滑动连接在发射管 内且外面设置有弹簧, 弹簧被定位在弹簧管下端与发射管上端之间, 棘爪上端与发射管铰 链在一起, 发射管上设有棘爪孔, 设在棘爪上部的卡榫设在棘爪孔内; 支撑架的横向支架左 端固定在发射管下部右侧, 支撑架的横向支架左端设有限位孔, 棘爪下端与推杆左端相对 应设置, 推杆左端滑配在限位孔内, 转换臂的竖向支臂下端与推杆右端铰链, 转换臂的横向 支臂右端与竖向支臂上端交汇处与支撑架的竖向支架上端铰链, 支撑架的竖向支架设在其 横向支架。
7、的右端, 击发锤位于转换臂的横向支臂左端上方, 击发锤的锤把与发射管通过铰 链轴铰链在一起; 电磁铁固定在发射管一侧, 电磁铁中间设有动铁芯, 锤把下端与动铁芯相 对应设置, 面向锤把的电磁铁端固定连接有挡铁, 设在击发锤内的滚珠开关、 电磁铁、 方形 框下方的滚珠开关串联形成一个回路, 导向杆一端与发射管顶端固定连接, 导向杆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横梁; 方形框由前框、 后框、 左框、 右框依次固定连接而成, 连杆两端固定连接有 左框和右框; 发射管底部固定在连杆中部, 前框、 后框、 左框、 右框上均间隔排列有针孔, 针 孔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针; 设在前框上的定位针上端与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8、 设在前框、 后框上的定位针下端间隔排列有纵向针。 0005 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 所述纵向针高于定位针下端。 0006 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 所述左框和右框之间固定有支撑发射管之外的连杆。 0007 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 所述弹簧管上端设有拉环。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因本发明能将捕捉到的鼢鼠封闭在一个逃不出的空间里, 鼢鼠没有被扎伤, 可以提高鼢鼠的毛皮价值, 也可以更好集中起来进行人工饲养, 开发利用 鼢鼠的药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0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0011 图3为图1部分带剖面的右视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
9、279123 A 3 0012 图4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0013 图5为图1中的支撑架和转换臂连接在一起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0015 图7为图5的右视图。 0016 图8为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9为栅栏式方形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弹簧管31滑动连接在发射管18内且外面设 置有弹簧, 弹簧被定位在弹簧管31下端与发射管18上端之间, 棘爪12上端与发射管18铰链 在一起, 发射管18上设有棘爪孔, 设在棘爪上部的卡榫26设在棘爪孔内; 如图1、 图5、 图6、 图 7所示, 支撑架。
10、的横向支架7左端焊接在发射管下部右侧, 支撑架的横向支架7左端设有限位 孔28, 棘爪12下端与推杆8左端相对应设置, 推杆8左端滑配在限位孔28内, 转换臂的竖向支 臂6下端与推杆8右端铰链, 转换臂的横向支臂14右端与竖向支臂6上端交汇处与支撑架的 竖向支架5上端铰链, 支撑架的竖向支架5设在其横向支架7的右端, 击发锤2位于转换臂的 横向支臂14左端上方, 击发锤的锤把3与发射管18通过铰链轴4铰链在一起; 电磁铁19固定 在发射管一侧, 电磁铁19中间设有动铁芯30, 锤把3的下端与动铁芯30相对应设置, 面向锤 把3的电磁铁端固定连接有挡铁25, 设在击发锤2内的滚珠开关、 电磁铁1。
11、9、 设在方形框下的 滚珠开关10串联形成一个回路, 导向杆29一端与发射管18顶端焊接, 导向杆另一端焊接有 横梁1; 如图4所示, 方形框由前框15、 后框21、 左框23、 右框17依次焊接而成, 连杆22两端焊 接有左框23和右框17; 发射管18底部焊接在连杆中部24处, 前框15、 后框21、 左框23、 右框17 上均间隔排列有针孔20, 针孔20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定位针13; 设在前框15上的定位针上端 与横梁1焊接在一起; 如图1、 图2所示, 设在前框15、 后框21上的定位针下端间隔排列有纵向 针26, 定位针与定位针以及纵向针与纵向针之间的间隔要小于鼢鼠身体宽度。 001。
12、9 为提高捕捉效果, 平插的纵向针要高于定位针下端, 防止鼢鼠从纵向针与定位针 间形成的过大空隙而逃走。 0020 为方便向上拉动弹簧管, 在弹簧管上端连接有拉环。 0021 设置时, 首先要保证针与针间的间隔小于鼢鼠身体宽度, 这样鼢鼠不能从针与针 之间的间隙逃跑; 如图1所示, 人工先开挖出一个鼢鼠洞口剖切面, 将方形框顺着洞口走向 放在洞口9上方的地面上, 前框15远离洞口, 后框21接近洞口, 沿着后框、 左框、 右框上的针 孔向地下插定位针, 确保插入地下的定位针下端在一个平面内, 将纵向针间隔的平插在定 位针下端偏上一点, 纵向针要设置在洞口下方的土层内, 上端带有插针的滚珠开关1。
13、0插在 洞口内, 将洞口进行伪装后, 上拉弹簧管18, 使卡榫26卡住弹簧管下端; 如图1所示, 让推杆 左端拌住棘爪12下端; 再将锤把3下端用挡铁25拌住, 接通电源后, 向上抬起的锤头内的滚 珠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线路中连接的指示灯没有被点亮, 说明滚珠开关10处于断开状态, 此 时, 本发明设置完毕。 当洞中的鼢鼠碰到滚珠开关10后, 滚珠开关10接通电源, 电磁铁19工 作, 电磁铁上的动铁芯30向外运动, 动铁芯30推动锤把3脱离挡铁25的阻挡, 在重力的作下, 击发锤2迅速下落砸在转换臂的横向支臂14左端上, 横向支臂14左端下移, 带动竖向支臂6 下端向右上方抬起, 推杆8在竖。
14、向支臂6的带动下向右侧移动, 棘爪12下端脱离推杆8的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279123 A 4 制, 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 脱离卡榫阻挡的弹簧管31带动定位针13迅速下落, 定位针13将进 入洞中的鼢鼠封闭在由定位针和纵向针形成的空间内, 下落的击发锤2内的滚珠开关处于 断开状态, 切断了电源, 从而完成捕捉鼢鼠过程。 为提高捕捉鼢鼠的成功率, 可先用横梁下 的定位针下扎其下面土层, 该处的土层中形成一排与定位针相对应的针孔, 这样能够减少 定位下扎时的阻力。 0022 为防止鼢鼠从方形框处挖洞逃跑, 可将方形框做成封闭形式; 如图9所示, 也可做 成栅栏式, 就是在左。
15、框和右框之间焊接有固定发射管之外的连杆, 连杆之间的距离小于鼢 鼠身体的宽度, 确保鼢鼠不能从连杆之间脱逃。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279123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6 CN 107279123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7 CN 107279123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8 CN 107279123 A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9 CN 107279123 A 9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0 CN 107279123 A 10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1 CN 107279123 A 11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2 CN 107279123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