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瓶.pdf(2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7230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102772304 B (21)申请号 201210285948.7 (22)申请日 2012.08.13 A61J 9/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庞永国 地址 51143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新月 明珠花园 4 座 805 房 (72)发明人 庞永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44238 代理人 刘新年 CN 202342489 U,2012.07.25, 说明书第 30-31 段, 权利要求 1, 附图 1-2. US 47236。
2、68 A,1988.02.09, 全文 . WO 2004002397 A1,2004.01.08, 全文 . CN 202822166 U,2013.03.27, 权利要求 1-10. CN 102626370 A,2012.08.08, 说明书第 6-23 段, 附图 1-5, 权利要求 1-5. (54) 发明名称 奶瓶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 所述奶瓶包括 : 瓶体, 瓶体具有上瓶颈及下瓶颈 ; 上瓶盖, 适于可拆卸 安装至上瓶颈 ; 奶嘴, 所述奶嘴固定在上瓶盖与 上瓶颈之间 ; 下瓶盖, 适于可拆卸安装至下瓶颈 ; 导气组件, 所述导气组件固定在下瓶颈与下瓶盖 之间 。
3、; 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弹性隔片及基座, 所述 弹性隔片可拆卸安装于基座上 ; 所述弹性隔片可 在密封位置与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 ; 弹性隔片处 于密封位置时, 弹性隔片阻隔奶液从瓶底流出瓶 外 ; 弹性隔片处于非密封位置时, 外界空气通过 瓶体、 下瓶盖、 弹性隔片以及基座之间形成的空气 通道进入瓶体内。本发明奶瓶可消除瓶体内负气 压, 降低奶液中维生素的流失。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吴军芳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0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
4、772304 B CN 102772304 B 1/1 页 2 1. 一种奶瓶,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瓶体, 瓶体具有上瓶颈及下瓶颈 ; 上瓶盖, 适于可拆卸 安装至上瓶颈 ; 奶嘴, 所述奶嘴固定在上瓶盖与上瓶颈之间 ; 下瓶盖, 适于可拆卸安装至下 瓶颈 ; 导气组件, 所述导气组件固定在下瓶颈与下瓶盖之间 ; 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弹性隔片 及基座, 基座覆盖于下瓶颈, 所述弹性隔片可拆卸安装于基座上 ; 所述弹性隔片可在密封位 置与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 ; 弹性隔片处于密封位置时, 弹性隔片阻隔奶液从瓶底流出瓶外 ; 弹性隔片处于非密封位置时, 外界空气通过瓶体、 下瓶盖、 弹性隔片以及基座之。
5、间形成的空 气通道进入瓶体内 ; 所述弹性隔片包括上部和由上部向下延伸的弹性膜, 当奶瓶处于直立 状态时, 所述弹性膜受奶液的压力压迫于所述基座时, 所述弹性膜处于密封位置 ; 当奶瓶处 于预定范围内的倾斜状态时, 所述弹性膜处于非密封位置 ; 所述基座包括圆形底板、 设于圆 形底部的第一通孔、 设于基座下部的第二凹槽 ; 所述第二凹槽一端位于基座外侧边缘, 一端 与第一通孔相接 ; 所述弹性隔片包括圆形上部、 从圆形上部向下延伸的环形周缘 ; 所述弹 性膜位于环形周缘外侧 ; 所述弹性隔片与基座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一 空腔下方 ; 所述弹性膜与圆形底板上表面形成第二空腔 ;。
6、 环形周缘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 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将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 ; 所述下瓶盖与下瓶颈之间的螺纹间隙、 第 二凹槽、 第一通孔、 第一空腔、 第一凹槽以及第二空腔组成所述空气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气体的流通, 并可阻挡 液体的流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弹性隔片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覆盖端 和管状杆, 且覆盖端下端的外径大于管状杆的外径 ; 部分所述空气通道形成于所述管状杆 与基座之间, 基于覆盖端上下移动, 使得外界空气可选择性地通过空气通道进入瓶体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奶瓶,。
7、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座包括环形基板以及于基板的中 心轴向上延伸的环形肋 ; 所述弹性隔片包括大体呈环形的基部, 所述管状杆位于基部的上 方 ; 所述覆盖端包括空心穹顶和环形肩部, 所述环形肩部的外侧连接于所述空心穹顶且其 内侧连接于管状杆的上端。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座包括环形基板以及于基板的中 心轴向上延伸的环形肋 ; 所述弹性隔片包括大体呈环形的基部, 所述管状杆位于基部的上 方 ; 所述覆盖端呈球状, 其球径的两倍大于环形肋的内径。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状杆与环形肋之间形成环形 的第一间隙 ; 所。
8、述管状杆壁面上设有第四通孔, 第四通孔将环形的第一间隙与管状杆内部 连通 ; 所述下瓶盖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与管状杆内部相连通 ; 所述环形的第一间 隙、 第四通孔、 管状杆的内部及第三通孔组成所述空气通道。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部与管状杆之间存在环形的 第二间隙, 所述环形的第二间隙与环形的第一间隙相连通 ; 所述基部与管状杆之间设有连 接杆, 所述基部与管状杆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起。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奶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状杆与环形肋之间形成环形的第 一间隙 ; 所述下瓶盖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与环形的第二间。
9、隙相连通 ; 所述第三通 孔、 环形的第二间隙、 环形的第一间隙组成所述空气通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72304 B 2 1/7 页 3 奶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奶瓶由瓶体、 瓶盖以及奶嘴组成, 奶瓶除了奶嘴上的小孔之外都是紧密密 封的, 在婴儿吮吸奶液时, 瓶内的奶液体积减少, 空气体积增大。 然而, 外界空气无法进入奶 瓶, 瓶内产生负气压。瓶内形成负气压后, 增加奶液从奶嘴流出的阻力, 从而迫使婴儿费力 地吮吸以获取奶液。 当瓶内形成较大负气压后, 外界空气容易随呼吸进入奶瓶内, 使奶瓶中 产生大量气泡。这些含有气泡的奶被。
10、婴儿吸吮进入腹内, 吸入腹内的气体累积达一定数量 后, 婴儿就会出现吐奶现象, 而且在胃和消化道中过量的空气会造成腹痛。维生素 C 具有很 强的还原性, 极容易被氧化流失。而当维生素 C 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后, 维生素 A 和 E 也开 始流失。 外界空气从奶嘴上的小孔进入瓶体的过程中, 空气与奶液的接触面积较大, 使奶液 中维生素 A、 C、 E 含量明显减低, 甚至完全流失。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申请号为 96197215.7 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具有通气装置的 奶瓶。 该通气装置包括一储液管, 该储液管在其上一端与一通向大气的通气管道相通, 其 下一端向下延伸至靠近瓶底位置。奶瓶。
11、处于喂奶姿势时, 所述储液管下一端以及通气管道 上通气孔位于液面之上, 通气管道与储液管将瓶内空气与外界连接, 从而防止吮吸奶液时 瓶内产生负气压。 为了保证奶瓶处于喂奶姿势时, 所述通气孔位于液面之上, 瓶体内奶液不 能超过所设定的液位线, 这使奶瓶内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即造成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奶瓶。 它可以防止在吮吸奶液时瓶内形 成负气压以及产生气泡, 而且这种奶瓶容易清洗。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奶瓶, 其中包括 : 瓶体, 用于容纳一定量的奶液以供饮用, 瓶体具有上瓶颈及 。
12、下瓶颈 ; 上瓶盖, 适于可拆卸安装至上瓶颈 ; 奶嘴, 帮助婴儿吮吸瓶体内奶液, 奶嘴固定在 上瓶盖与上瓶颈之间 ; 下瓶盖, 适于可拆卸地安装至下瓶颈 ; 导气组件, 当瓶体处于喂养姿 态时, 导气组件将外界空气与瓶体内空气导通, 导气组件固定在下瓶颈与下瓶盖之间。 0007 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弹性隔片及基座, 所述弹性隔片可拆卸安装于基座上。所述弹 性隔片可在密封位置与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瓶体内液体压力作用于弹性隔片时, 弹性隔 片处于密封位置, 弹性隔片阻隔奶液流至奶瓶的空气通道内。所述空气通道可将瓶体空气 与外界空气连通。 瓶体处于喂养姿态时, 弹性隔片由于其自身重力、 弹性回复力以及。
13、因婴儿 吮吸奶液导致施加于隔片的真空使弹性隔片处于非密封位置。 外界空气通过导气组件的空 气通道进入瓶内, 从而消除瓶体内负气压。 0008 本发明奶瓶, 其导气组件位于瓶体底部, 外界空气从瓶体底部进入瓶体。一方面, 瓶内不会产生气泡, 即婴儿在吸吮瓶体内奶液时, 不会将空气吸入体内, 进而防止婴儿出现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3 2/7 页 4 吐奶、 发生腹痛等现象。另一方面, 空气与瓶内奶液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短, 可降低奶液中 被空气氧化而流失的维生素 A、 C、 E。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0 图 2 为本发明的第一实。
14、施例的剖视图。 0011 图 3 为图 1 的 A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12 图 4 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容纳奶液且处于喂养姿态的剖视图。 0013 图 5 为图 4 的 B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14 图 6 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5 图 7 为图 6 的 C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16 图 8 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 9 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8 图 10 为图 9 的 D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19 图 11 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容纳奶液且竖直放置的剖视图。 0020 图 12 为图 11 的 E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21 图。
15、 13 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容纳奶液且处于喂养姿态的剖视图。 0022 图 14 为图 13 的 F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23 图 15 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 图 16 为图 15 的 G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25 图 17 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图。 0026 图 18 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容纳奶液且竖直放置的剖视图。 0027 图 19 为图 18 的 H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28 图 20 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容纳奶液且处于喂养姿态的剖视图。 0029 图 21 为图 20 的 I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30 图 22 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
16、0031 图 23 为图 22 的 J 部局部放大视图。 0032 图 24 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弹性隔片的立体图。 0033 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0034 导气组件 4 下瓶盖 5 弹性隔片 6、 9 0035 基座 7、 8 上瓶颈 11 下瓶颈 12 0036 分段式外螺纹 13、 33 固定部 21 环形上部 31 0037 裙部 32 第一空腔 41 第一间隙 42 0038 第三通孔 51 圆形上部 61 环形周缘 62 0039 第二通孔 63 第一凹槽 64 弹性膜 65 0040 环形柱 66 第二空腔 67 底板 71 0041 限位钉 72 第一通孔 73 。
17、锥形上部 74 0042 圆柱形下部 75 第二凹槽 76 环形基板 81 0043 环形肋 82 第二间隙 90 基部 91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4 3/7 页 5 0044 管状杆 92 覆盖端 93 周缘 94 0045 固定密封环 95 第四通孔 96 空心穹顶 97 0046 环形肩部 98 连接杆 99。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 描述。在接下来的说明中所用到的一些术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 而非限制性。描述中诸如 “高” 、“低” 、“左” 、“右” 等词汇是为了指示附图中的方向。 0048。
18、 图 1 至图 5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一实施例的奶瓶。 0049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奶瓶包括 : 0050 瓶体1, 用于接纳和保持一定量的奶液以供饮用, 瓶体1具有敞开的上瓶颈11及敞 开的下瓶颈 12。所述瓶体 1 总体上为圆柱形且绕中心轴对称。上瓶颈 11 与下瓶颈 12 上均 设置有两段分段式外螺纹 13。采用分段式外螺纹可方便对螺纹进行清洗, 瓶体 1 可由任何 合适的材料制成, 如聚丙烯、 聚醚砜树脂、 聚亚苯基砜或玻璃 ; 0051 奶嘴 2, 帮助婴儿吮吸瓶体 1 内奶液, 奶嘴 2 包括具有径向延伸的固定部 21, 固定 部 21 位于上瓶盖 3 与。
19、上瓶颈 11 之间。所述奶嘴 2 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如硅胶、 热塑 性聚氨酯或天然橡胶 ; 0052 上瓶盖3, 适于可拆卸地安装至上瓶颈11, 可将奶嘴2固定在上瓶盖3与上瓶颈11 之间。所述上瓶盖 3 包括环形上部 31 和从上部向下延伸的周向裙部 32。环形上部 31 内径 与奶嘴 2 固定部 21 的内径大小相等, 即奶嘴 2 一部分可通过环形上部 31。所述周向裙部 32 内侧设置有四段分段式外螺纹 33, 以便可拆卸地与上瓶颈 11 的分段式外螺纹 13 配合, 上瓶盖 3 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如聚丙烯、 聚醚砜树脂或聚亚苯基砜 ; 0053 导气组件 4, 所述导气。
20、组件 4 包括弹性隔片 6 及基座 7。所述弹性隔片 6 可拆卸地 安装在基座 7 上。所述弹性隔片 6 可由任何合适的弹性材料制成, 如硅胶、 热塑性聚氨酯或 天然橡胶, 基座 7 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如聚丙烯、 聚醚砜树脂或聚亚苯基砜 ; 0054 下瓶盖 5, 适于可拆卸地安装至下瓶颈 12, 可将导气组件 4 固定在下瓶颈 12 与下 瓶盖 5 之间。所述下瓶盖 5 总体上与上瓶盖 3 相同。 0055 如图 1 及图 3 所示, 所述基座 7 包括圆形底板 71 及设于圆形底板 71 中心位置的 限位钉 72。所述圆形底板 71 的外径与下瓶颈 12 的外径相等, 通过下瓶盖 。
21、5 将基座 7 固定 在下瓶颈 12 下部。为了加强圆形底板 71 与下瓶颈 12 之间的密封效果, 所述下瓶颈 12 与 圆形底板71之间还设有环形密封圈 (图中未画出) , 所述环形密封圈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 成, 如硅胶、 热塑性聚氨酯或天然橡胶。 应理解, 所述环形密封圈可以不是单一元件, 例如可 以通过二次包胶成型工艺或其他工艺将环形密封圈与基座 7 制为一件式。所述环形密封圈 外径与下瓶颈 12 外径相同, 环形密封圈内径与下瓶颈 12 内径相同。所述限位钉 72 包括锥 形上部 74 以及圆柱形下部 75, 其中, 锥形的上部 74 底面直径大于圆柱形下部 75 直径。限 位钉 。
22、72 圆柱形下部 75 与圆形底板 71 的上部相连接。所述圆形底板 71 与限位钉 72 一体 成型。所述圆形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73。 应该理解为所述基座 7 也可与下瓶盖 5 制为一件式的, 节省清洁的零部件。 0056 如图 1 及图 3 所示, 所述弹性隔片 6 总体上呈倒置的圆盘状, 包括圆形上部 61、 从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5 4/7 页 6 圆形上部 61 向下延伸的环形周缘 62 以及位于环形周缘 62 外侧的弹性膜 65。所述圆形上 部 61 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63, 所述第二通孔 63 的孔径小于限位钉 72 圆柱形下部 75 直径。
23、。应该理解, 弹性隔片 6 的上部可以为其它形状, 如正方形、 椭圆形等。弹性隔片 6 安 装于基座 7 后, 第二通孔 63 与限位钉 72 的下部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使瓶体 1 内液体不能 通过第二通孔 63 与限位钉 72 的间隙进入导气组件 4 内部。所述圆形上部 61 中部还设有 向下延伸的环形柱66, 所述环形柱66的下端面与环形周缘62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环形柱 66 的内径与圆柱形下部 75 的直径相等, 且环形柱 66 的高度与圆形上部 61 的 厚度略大于圆柱形下部 75 的高度, 弹性隔片 6 安装于基座 7 后, 环形柱发生形变, 使所述环 形周缘 62 。
24、紧贴在圆形底板 71 上表面。弹性隔片 6 与基座 7 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空腔 41, 所述第一通孔 73 位于环形的第一空腔 41 下方。图 2 至图 3 显示处于通常状况下, 弹性膜 65 向下弯曲, 其圆形外边缘紧靠基座 7 的圆形底板 71 上表面, 此时, 弹性膜 65 与圆形底板 上表面形成环形的第二空腔 67。所述环形周缘 62 下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64, 所述第 一凹槽 64 将环形的第一空腔 41 与环形的第二空腔 67 连通。 0057 所述下瓶盖 5 安装于下瓶颈 12 后, 下瓶盖 5 下部的第三通孔 51 与基座 7 的第一 通孔 73 相通。奶瓶竖直放置时, 。
25、弹性膜 65 受奶液压力的作用, 紧贴于圆形底板 71 上表面, 阻隔奶液进入导气组件 4 内部, 进而防止瓶底发生漏液。 0058 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漏效果, 所述第一凹槽 64 横截面的大小可设置为只容许空气 在空腔与瓶体之间流动 ; 而对于液体, 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及附着力等的作用, 液体不能在第 一凹槽 64 内自由流动。当弹性膜 65 由于老化等原因造成奶瓶竖直放置, 弹性膜 65 不能紧 贴于圆形底板71上表面时, 由于第一凹槽64横截面的大小满足只容许空气在其中流动, 同 样也可以防止瓶底发生漏液。 0059 如图 4 至 5 所示, 奶瓶处于喂养姿态, 吮吸奶液后, 所述弹性膜 6。
26、5 在自身重力及内 外空气压差的作用下, 离开圆形底板71上表面。 外界空气通过第三通孔51、 第一通孔73、 环 形的第一空腔 41、 第一凹槽 64 以及环形的第二空腔 67 进入瓶体 1 内。所述第三通孔 51、 第一通孔 73、 环形的第一空腔 41、 第一凹槽 64 以及环形的第二空腔 67 为所述空气通道。 0060 图 6 至图 7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奶瓶。 0061 如图 6 及图 7 所示, 本实施例奶瓶包括 : 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导气组件 4 以及 下瓶盖 5。所述奶嘴 2 安装于上瓶盖 3 与瓶体 1 的上瓶颈 11 之间, 所述导气。
27、组件 4 安装于 下瓶盖 5 与瓶体 1 的下瓶颈 12 之间。所述导气组件 4 包括弹性隔片 6 及基座 7, 所述弹性 隔片 6 可拆卸安装在基座 7 上。本实施例的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及弹性隔片 6 与第一 实施例的奶瓶相应元件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0062 本实施例的基座 7 与第一实施例的基座 7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基座 7 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 76, 所述第二凹槽 76 一端位于基座 7 外侧边缘, 一端与第一通 孔 73 相接。奶瓶竖直放置时, 弹性膜 65 受奶液压力的作用, 紧贴于圆形底板 71 上表面, 阻 隔奶液进入导气组件 4 。
28、内部, 进而防止瓶底发生漏液。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 外界空气通 过下瓶盖5与下瓶颈12之间的螺纹间隙、 第二凹槽76、 第一通孔73、 环形的第一空腔41、 第 一凹槽 64 以及环形的第二空腔 67 进入瓶体 1 内。所述下瓶盖 5 与下瓶颈 12 之间的螺纹 间隙、 第二凹槽 76、 第一通孔 73、 环形的第一空腔 41、 第一凹槽 64 以及环形的第二空腔 67 为所述空气通道。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6 5/7 页 7 0063 本实施例的下瓶盖5与第一实施例的下瓶盖5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瓶 盖 5 底部封闭。下瓶盖 5 将导气组件 4 包络在其中。
29、, 可防止外界杂物通过第三通孔 51 进入 导气组件 4, 堵塞空气通道甚至污染奶液。 0064 图 8 至 14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奶瓶。 0065 如图 8 及图 9 所示, 本实施例奶瓶包括 : 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导气组件 4 以及 下瓶盖 5。所述奶嘴 2 安装于上瓶盖 3 与瓶体 1 的上瓶颈 11 之间, 所述导气组件 4 安装于 下瓶盖 5 与瓶体 1 的下瓶颈 12 之间。本实施例的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与第一实施例的 奶瓶相应元件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所述导气组件 4 包括弹性隔片 9 及基座 8, 所述 弹性隔片 9。
30、 可拆卸安装在基座 8 上。 0066 如图 8 至图 9 所示, 所述基座 8 包括环形基板 81 以及于基板的中心轴向上延伸的 环形肋 82, 所述环形基板 81 的外径小于下瓶颈 12 的外径。所述基座 8 可由任何合适的材 料制成, 如聚丙烯、 聚醚砜树脂或聚亚苯基砜。 0067 如图 8 至图 9 所示, 所述弹性隔片 9 包括大体呈环形的基部 91、 从基部 91 的中心 轴向上延伸的管状杆92及大体呈蘑菇状的覆盖端93。 所述覆盖端93的下表面与管状杆92 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基部 91 的外径与环形基板 81 的外径相等, 所述基部 91 还设有向上 延伸的周缘 94, 周缘 。
31、94 的高度与所述基座 8 的环形基板 81 的厚度相等, 且周缘 94 的外径 与所述下瓶颈 12 的外径相等。所述周缘 94 的上部还设有向内轴向延伸的固定密封环 95。 基部 91、 周缘 94 及固定密封环 95 可将基座 8 固定在弹性隔片 9 上, 而弹性隔片 9 由合适的 弹性材料制成, 如硅胶、 热塑性聚氨酯或天然橡胶, 可掰开固定密封环 95, 将基座 8 从弹性 隔片9中取出。 导气组件4安装于下瓶颈12时, 固定密封环95与下瓶颈12接触, 而固定密 封环 95 由弹性材料制成, 固定密封环 95 发生形变, 从而可保证导气组件 4 与下瓶颈 12 之 间的密封。所述管状。
32、杆 92 的外径小于基座 8 的环形肋 82 内径, 即管状杆 92 外壁与环形肋 82 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间隙 42。所述管状杆 92 的壁面上还设有第四通孔 96, 所述第 四通孔 96 位于环形肋 82 上端面以下, 将环形的第一间隙 42 与管状杆 92 内部连通。蘑菇 状的覆盖端 93 包括空心穹顶 97、 环形肩部 98 ; 所述环形肩部 98 外侧与空心穹顶 97 连接, 内侧与管状杆 92 连接。所述覆盖端 93 内部与管状杆 92 内部相连通。 0068 如图 8 至图 9 所示, 所述下瓶盖 5 总体上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元件基本相同, 不同 之外在于, 第三通孔 51 。
33、的直径与管状杆 92 的内径相等, 所述第三通孔 51 与管状杆 92 内部 相连通。应该理解, 第三通孔 51 的直径还可以大于或小于管状杆 92 的内径。所述环形的 第一间隙 42、 第四通孔 96、 管状杆 92 内部及第三通孔 51 形成空气通道, 所述空气通道可将 外界空气与瓶体 1 内空气连通。 0069 如图 10 至图 11 所示, 瓶体 1 容纳一定量的奶液。竖直放置奶瓶, 液体压力作用于 蘑菇状覆盖端 93, 所述管状杆 92 发生形变, 向下压缩。环形肩部 98 紧贴于环形肋 82 上端,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密封位置, 阻隔瓶体 1 内奶液进入空气通道, 从而保证了瓶体。
34、 1 下部的密 封。 0070 如图 13 至图 14 所示, 奶瓶处于喂养姿态, 弹性隔片 9 覆盖端 93 由于自身重力及 管状杆 92 弹性回复力的作用, 其环形肩部 98 离开环形肋 82 上端,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非密 封位置。婴儿吮吸奶液后, 外界空气通过第三通孔 51、 管状杆 92 内部、 第四通孔 96 及环形 的第一间隙 42 进入瓶体 1 内部。为了防止外界杂物通过第三通孔 51 进入瓶内, 可在下瓶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7 6/7 页 8 盖 5 底部与导气组件 4 之间设置过滤网 (图中未画出) 。所述过滤网可将第三通孔 51 完全 覆盖。 0。
35、071 图 15 至图 21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四实施例的奶瓶。 0072 如图 15 至图 16 所示, 本实施例奶瓶包括 : 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导气组件 4 以 及下瓶盖 5。所述奶嘴 2 安装于上瓶盖 3 与瓶体 1 的上瓶颈 11 之间, 所述导气组件 4 安装 于下瓶盖 5 与瓶体 1 的下瓶颈 12 之间。所述导气组件 4 包括弹性隔片 9 及基座 8, 所述弹 性隔片 9 可拆卸安装在基座 8 上。本实施例的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下瓶盖 5 与第三实 施例的奶瓶相应元件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0073 如图 15 至图 17 所示。
36、, 所述基座 8 总体上与第三实施例对应元件基本相同, 所不同 之处在于, 所述基座8的环形基板81上表面处向上延伸的抓握突出部83。 所述抓握突出部 83 提供了手指抓握件以便于拆卸基座 8 与弹性隔片 9。在清洗奶瓶的过程中, 抓住抓握突 出部 83, 并拉动抓握突出部 83 就可以将基座 8 与弹性隔片 9 分开。 0074 如图 15 至图 16 所示, 所述弹性隔片 9 总体上与第三实施例对应元件基本相同, 所 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覆盖端 93 呈球状, 其球径的两倍大于环形肋 82 的内径。覆盖端 93 的 球径的两倍大于环形肋 82 的内径是为了保证管状杆 92 压缩时, 覆盖端。
37、 93 下球面可紧贴于 环形肋 82 上端面。应该理解, 所述覆盖端 93 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如倒锥形, 倒三角体等。 0075 如图 18 至图 19 所示瓶体 1 容纳一定量的奶液后, 竖直放置奶瓶, 液体压力作用于 弹性隔片 9 的球状覆盖端 93, 管状杆 92 压缩。使覆盖端 93 下球面紧贴于管状杆 92 上端 面,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密封位置, 阻隔奶液进入环形的第一间隙 42, 从而保证奶液不会从瓶 底泄露出去。 0076 如图 20 至图 21 所示, 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 覆盖端 93 受自身重力及管状杆 92 弹性回复力的作用, 覆盖端 93 的球面离开管状杆 92。
38、 上端面,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非密封位 置。外界空气可通过第三通孔 51、 管状杆 92 内部、 第四通孔 96 及环形的第一间隙 42 进入 瓶体 1。 0077 图 22 至图 24 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披露的第五实施例的奶瓶。 0078 如图 22 至图 23 所示, 本实施例奶瓶包括 : 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导气组件 4 以 及下瓶盖 5。所述奶嘴 2 安装于上瓶盖 3 与瓶体 1 的上瓶颈 11 之间, 所述导气组件 4 安装 于下瓶盖 5 与瓶体 1 的下瓶颈 12 之间。所述导气组件 4 包括弹性隔片 9 及基座 8, 所述弹 性隔片 9 可拆卸安装在基座 8 。
39、上。本实施例的瓶体 1、 奶嘴 2、 上瓶盖 3、 下瓶盖 5、 基座 8 与 第三实施例的奶瓶相应元件相同, 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0079 如图22至图24所示, 所述弹性隔片9总体上与第三实施例对应元件基本相同。 所 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管状杆 92 上不存在第四通孔 ; 所述基部 91 与管状杆 92 之间存在环形 的第二间隙 90, 所述环形的第二间隙 90 与环形的第一间隙 42相连通。所述基部 91 与管状 杆 92 通过连接杆 99 连接在一起。 0080 瓶体 1 容纳一定量的奶液后, 竖直放置奶瓶, 液体压力作用于蘑菇状覆盖端 93, 所 述连接杆 99 发生形变, 向下弯。
40、曲。环形肩部 98 紧贴于环形肋 82 上端,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 密封位置, 阻隔瓶体 1 内奶液进入空气通道, 从而保证了瓶体 1 下部的密封。奶瓶处于喂养 姿态时, 弹性隔片9覆盖端93由于自身重力及连接杆99弹性回复力的作用, 其环形肩部98 离开环形肋 82 上端, 即弹性隔片 9 处于非密封位置。婴儿吮吸奶液后, 外界空气通过第三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8 7/7 页 9 通孔 51、 环形的第二间隙 90、 环形的第一间隙 42 进入瓶体 1 内部。第三通孔 51、 环形的第 二间隙 90、 环形的第一间隙 42 为所述空气通道。 0081 以上所述实施例中。
41、, 上瓶盖 3、 下瓶盖 5 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瓶体 1 上。应该理解, 也可以采用其形式的结构以供上瓶盖 3、 下瓶盖 5 与瓶体 1 之间形成可拆卸 接连。例如, 上瓶盖 3、 下瓶盖 5 与瓶体 1 之间采用卡扣连接。 0082 本发明奶瓶, 其导气组件 4 均设置在瓶体 1 底部, 外界空气从瓶体 1 底部进入瓶体 1。一方面, 瓶内不会产生气泡, 即婴儿在吸吮瓶体 1 内奶液时, 不会将空气吸入体内, 进而 防止婴儿出现吐奶、 发生腹痛等现象。另一方面, 空气与瓶内奶液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短, 可降低奶液中被空气氧化而流失的维生素 A、 C、 E。 0083 导气组件 4 。
42、的弹性隔片 6 或者弹性隔片 9 均以弹性材料制成, 可将其扒开清洗内 部。且导气组件 4 的空气通道均采用开放式孔或槽, 方便清洗。 008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2772304 B 9 1/20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0 2/20 。
43、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1 3/20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2 4/20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3 5/20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4 6/20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5 7/20 页 16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6 8/20 页 17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7 9/20 页。
44、 18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8 10/20 页 19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19 11/20 页 20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0 12/20 页 21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1 13/20 页 22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2 14/20 页 23 图 16 图 1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3 15/20 页 24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4 16/20 页 25 图 1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5 17/20 页 26 图 2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6 18/20 页 27 图 2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7 19/20 页 28 图 2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8 20/20 页 29 图 23 图 2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72304 B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