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搅拌部件、搅拌杯组件及面食加工电器.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6572361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1.4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95725.9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号:

    CN108925600A

    公开日:

    2018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1C1/14

    主分类号:

    A21C1/14

    申请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榕,徐建飞,钱云飞,唐燕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乐路19号

    优先权:

    CN201710395725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海国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生活电器领域,公开了搅拌部件、搅拌杯组件及面食加工电器,其中,搅拌部件包括主杆体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主杆体外周的分支杆体,各分支杆体和主杆体一体成型,主杆体的外侧壁在任意相邻两分支杆体之间都设有加强结构。本发明在具体搅拌过程中,各分支杆体可从至少三个不同周向方位同时对面食进行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面食的充分搅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此外,本发明中,主杆体的外侧壁在任意相邻两分支杆体之间都设有加强结构,这样,利于防止在搅拌和面过程中主杆体出现变形的现象,有效加强了主杆体的强度,充分保证了搅拌部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搅拌部件,用于面食加工电器,其特征在于,该搅拌部件包括主杆体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主杆体外周的分支杆体,各所述分支杆体和所述主杆体一体成型,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在任意相邻两所述分支杆体之间都设有加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杆体都具有与所述主杆体连接的连接端部,各所述连接端部的上表面都分布在所述主杆体的同一圆周高度上,且/或,各所述连接端部的下表面都分布在所述主杆体的同一圆周高度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凹设于所述主杆体之外侧壁的凹槽或者凸设于所述主杆体之外侧壁的凸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半径R满足关系:4mm≤R≤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杆顶和杆底,所述主杆体内设有从所述杆底朝向所述杆顶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为D字型孔或者椭圆形孔或者双切边孔,所述双切边孔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孔壁和两相对的弧面孔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内设有从所述杆底朝向所述杆顶延伸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凸台,所述轴孔设于所述凸台内,所述凹腔的内壁与所述凸台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条连接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顶呈球面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杆体设有四根,该四根分支杆体分别为扫面分支杆体、压面分支杆体、第一搅面分支杆体和第二搅面分支杆体,所述扫面分支杆体和所述第一搅面分支杆体相对设于所述主杆体的两侧,所述压面分支杆体和所述第二搅面分支杆体相对设于所述主杆体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面分支杆体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一斜杆、第一横杆和扫面齿,所述第一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横杆从所述第一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所述扫面齿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之远离所述第一斜杆的端部,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面分支杆体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从所述第一横杆之远离所述第一斜杆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扫面齿包括底齿部和侧齿部,所述底齿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横杆的底部,所述侧齿部凸设于所述竖杆的侧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搅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二斜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横杆从所述第二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二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且/或,所述第一搅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三斜杆和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三横杆从所述第三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三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且/或,所述第二搅面分支杆体包括第四横杆、第四斜杆和第五横杆,所述第四横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四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所述第四斜杆从所述第四横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五横杆从所述第四斜杆之远离所述第四横杆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五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 14.一种搅拌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传动轴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搅拌部件,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伸于所述杯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杯体外,所述搅拌部件设于所述杯体内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15.一种面食加工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机座组件包括支撑所述杯体的机座主体和设于所述机座主体内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动力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面食加工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进面口,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座主体内的出面螺杆,所述出面螺杆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且所述出面螺杆沿所述杯体的径向延伸,所述进面口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出面螺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面食加工电器,其特征在于,该面食加工电器为面条机或者和面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涉及搅拌部件、具有该搅拌部件的搅拌杯组件及具有该搅拌杯组件的面食加工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条机等面食加工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然而,现有的面食加工电器,在具体应用中仍普遍存在由于搅拌部件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搅拌和面效果差、搅拌部件强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部件,其旨在解决现有面食加工电器由于搅拌部件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搅拌和面效果差、搅拌部件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搅拌部件,用于面食加工电器,该搅拌部件包括主杆体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主杆体外周的分支杆体,各所述分支杆体和所述主杆体一体成型,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在任意相邻两所述分支杆体之间都设有加强结构。

    可选地,各所述分支杆体都具有与所述主杆体连接的连接端部,各所述连接端部的上表面都分布在所述主杆体的同一圆周高度上,且/或,各所述连接端部的下表面都分布在所述主杆体的同一圆周高度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凹设于所述主杆体之外侧壁的凹槽或者凸设于所述主杆体之外侧壁的凸筋。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

    可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的半径R0满足关系:4mm≤R0≤10mm。

    可选地,所述主杆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杆顶和杆底,所述主杆体内设有从所述杆底朝向所述杆顶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为D字型孔或者椭圆形孔或者双切边孔,所述双切边孔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孔壁和两相对的弧面孔壁。

    可选地,所述主杆体内设有从所述杆底朝向所述杆顶延伸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凸台,所述轴孔设于所述凸台内,所述凹腔的内壁与所述凸台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条连接筋。

    可选地,所述杆顶呈球面状。

    可选地,所述分支杆体设有四根,该四根分支杆体分别为扫面分支杆体、压面分支杆体、第一搅面分支杆体和第二搅面分支杆体,所述扫面分支杆体和所述第一搅面分支杆体相对设于所述主杆体的两侧,所述压面分支杆体和所述第二搅面分支杆体相对设于所述主杆体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扫面分支杆体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扫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一斜杆、第一横杆和扫面齿,所述第一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横杆从所述第一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所述扫面齿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之远离所述第一斜杆的端部,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扫面分支杆体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从所述第一横杆之远离所述第一斜杆的端部向上延伸,所述扫面齿包括底齿部和侧齿部,所述底齿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横杆的底部,所述侧齿部凸设于所述竖杆的侧部。

    可选地,所述压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二斜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横杆从所述第二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二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且/或,

    所述第一搅面分支杆体包括第三斜杆和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斜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三横杆从所述第三斜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三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且/或,

    所述第二搅面分支杆体包括第四横杆、第四斜杆和第五横杆,所述第四横杆从所述主杆体的外侧壁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四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所述第四斜杆从所述第四横杆之远离所述主杆体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五横杆从所述第四斜杆之远离所述第四横杆的底端朝远离所述主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横杆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五横杆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杯组件,其包括杯体、传动轴和上述的搅拌部件,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伸于所述杯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杯体外,所述搅拌部件设于所述杯体内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食加工电器,其包括机座组件和上述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机座组件包括支撑所述杯体的机座主体和设于所述机座主体内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动力机构。

    可选地,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进面口,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座主体内的出面螺杆,所述出面螺杆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且所述出面螺杆沿所述杯体的径向延伸,所述进面口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出面螺杆。

    可选地,该面食加工电器为面条机或者和面机。

    本发明提供的搅拌部件、搅拌杯组件及面食加工电器,通过将搅拌部件设计为包括主杆体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主杆体外周的分支杆体,这样,在具体搅拌过程中,各分支杆体可从至少三个不同周向方位同时对面食进行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面食的充分搅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此外,本发明在任意相邻两分支杆体之间的主杆体局部外侧壁都设有加强结构,这样,利于防止在搅拌和面过程中主杆体出现变形的现象,有效加强了主杆体的强度,充分保证了搅拌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的右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的后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食加工电器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食加工电器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组件与机座组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1,用于面食加工电器,其特征在于,该搅拌部件1包括主杆体11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主杆体11外周的分支杆体,各分支杆体和主杆体11一体成型,主杆体11的外侧壁在任意相邻两分支杆体之间都设有加强结构。

    具体地,各分支杆体的一端都与主杆体11连接。此处,各分支杆体和主杆体11通过模具一体制造成型,具体应用中,只需制造出相应的模具,即可制造出搅拌部件1,这样,既利于保证各分支杆体和主杆体11的制造精度,又利于保证各分支杆体和主杆体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部件1,通过将搅拌部件1设计为包括主杆体11和至少三根沿周向间隔分布于主杆体11外周的分支杆体,这样,在具体搅拌过程中,各分支杆体可从至少三个不同周向方位同时对面食进行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面食的充分搅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在任意相邻两分支杆体之间的主杆体11局部外侧壁都设有加强结构,这样,利于防止在搅拌和面过程中主杆体11出现变形的现象,有效加强了主杆体11的强度,充分保证了搅拌部件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各分支杆体都具有与主杆体11连接的连接端部,优选地,各连接端部的上表面都分布在主杆体11的同一圆周高度上,且/或,各所述连接端部的下表面都分布在所述主杆体11的同一圆周高度上。采用这种分布方式,可使得搅拌部件1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且易于清洁。各连接端部的上表面具体为各连接端部之背对杯体2内底壁21的表面,各连接端部的下表面具体为各连接端部之朝向杯体2内底壁21的表面。各连接端部的上表面都分布在主杆体11的同一圆周高度上,即:各连接端部的上表面都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各连接端部的下表面都分布在主杆体11的同一圆周高度上,即:各连接端部的下表面都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4所示,加强结构为凹设于主杆体11之外侧壁的凹槽17,其除了可起到加强强度的作用外,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清洗的特点。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加强结构的设置形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加强结构设为凸设于主杆体11外侧壁的凸筋。

    优选地,凹槽17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表面光滑易于清洗、外形美观、加工工艺性好、且可很好地避免应力集中现象。

    优选地,弧形凹槽的半径R0满足关系:4mm≤R0≤10mm。R0取值于4mm-10mm之间,其加工工艺性好、过渡比较自然。

    优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主杆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杆顶111和杆底112,主杆体11内设有从杆底112朝向杆顶111延伸的轴孔113。轴孔113为从杆底112朝向杆顶111延伸的盲孔,其用于与传动轴3连接。轴孔113优选为D字型孔,传动轴3具有与该D字型孔适配的轴头,采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防止传动轴3带动搅拌部件1转动时,搅拌部件1与传动轴3之间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充分保证了搅拌部件1与传动轴3之间传动的可靠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轴孔11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椭圆形孔或者双切边孔,双切边孔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孔壁和两相对的弧面孔壁。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4所示,主杆体11内设有从杆底112朝向杆顶111延伸的凹腔114,凹腔114内设有凸台115,轴孔113设于凸台115内,凹腔114的内壁与凸台115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筋116。连接筋116的设置,可有效加强主杆体11的内部结构,防止主杆体11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

    优选地,杆顶111呈球面状,其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可利于避免应力集中,强度佳。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4所示,分支杆体设有四根,该四根分支杆体分别为扫面分支杆体12、压面分支杆体13、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和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扫面分支杆体12和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相对设于主杆体11的两侧,压面分支杆体13和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相对设于主杆体11的两侧。凹槽17对应设有四个。采用这种分布方式,搅拌部件1可从四个不同周向方位同时对面食进行搅拌,且扫面分支杆体12可有效将粘附于杯体2壁体上的面食刮起进行搅拌,压面分支杆体13可抵挡搅拌过程向上飞溅的面食,从而实现了对面食的充分搅拌,其搅拌和面效果非常好。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各分支杆体的设置数量和分布方式不限于此。

    具体地,上述各分支杆体与主杆体11连接的各连接端部包括扫面分支杆体12与主杆体11连接的连接端部、压面分支杆体13与主杆体11连接的连接端部、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与主杆体11连接的连接端部、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与主杆体11连接的连接端部。

    优选地,扫面分支杆体12、两搅面分支杆体(即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与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和压面分支杆体13沿周向均匀等间隔分布。

    优选地,连接筋116设有四个,四个连接筋116从凸台115的外壁分别朝向四根分支杆体延伸设置,采取这种设置方式,其加强效果较好。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扫面分支杆体12与主杆体1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6。由于在搅拌和面过程中,扫面分支杆体12除了用于对面食进行搅拌,还用于扫刮粘附于杯体2壁体上的面食,因此,在各分支杆体中扫面分支杆体12的受力最大。本实施例正是依据在搅拌部件1的搅拌和面过程中,扫面分支杆体12受力最大的实际情况,在扫面分支杆体12与主杆体11的外侧壁之间增设加强筋16,从而有效加强了扫面分支杆体12与主杆体11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了扫面分支杆体12在搅拌和面过程中由于受力过大而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充分保证了搅拌部件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扫面分支杆体12包括第一斜杆121、第一横杆122和扫面齿123,第一斜杆121从主杆体11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第一横杆122从第一斜杆121之远离主杆体11的底端朝远离主杆体11的方向延伸,第一横杆122平行于水平面或者第一横杆12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扫面齿123设于第一横杆122之远离第一斜杆121的端部,加强筋16设于第一斜杆121与主杆体11的外侧壁之间。在面食加工电器中,搅拌部件1设置于杯体2内,杯体2具有内底壁21和沿内底壁21之外边缘环绕设置的内侧壁22。第一斜杆121的倾斜向下延伸,具体为第一斜杆121从主杆体11的外侧壁朝向内底壁21倾斜向下延伸;第一横杆122的横向延伸,具体为第一横杆122从第一斜杆121之远离主杆体11的底端朝向内侧壁22横向延伸。扫面齿123的设置,可将粘附于内底壁21的面食刮起进行搅拌,从而利于保证面食搅拌的充分性。加强筋16的设置,有效提高了第一斜杆121与主杆体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扫面分支杆体12还包括竖杆124,竖杆124从第一横杆122之远离第一斜杆121的端部向上延伸,扫面齿123包括底齿部1231和侧齿部1232,底齿部1231凸设于第一横杆122的底部,侧齿部1232凸设于竖杆124的侧部。竖杆124的向上延伸,具体为竖杆124从第一横杆122之远离第一斜杆121的端部朝远离内底壁21的方向竖向延伸。竖杆124的设置,一方面利于提高扫面齿123的强度;另一方面利于通过设置侧齿部1232来刮掉粘附于杯体2内侧壁22上的面食,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面食的搅拌充分效果。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和图6所示,底齿部1231与侧齿部1232之间还设有过渡圆角齿部1233,即底齿部1231与侧齿部1232之间通过圆角结构过渡连接。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4所示,压面分支杆体13包括第二斜杆131和第二横杆132,第二斜杆131从主杆体11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第二横杆132从第二斜杆131之远离主杆体11的底端朝远离主杆体11的方向延伸,第二横杆132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二横杆13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此处,通过对压面分支杆体13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既利于保证压面分支杆体13对向上飞溅之面食的抵挡作用,又利于保证压面分支杆体13对面食的搅拌效果。

    优选地,参照图1-4所示,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包括第三斜杆141和第三横杆142,第三斜杆141从主杆体11的外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第三横杆142从第三斜杆141之远离主杆体11的底端朝远离主杆体11的方向延伸,第三横杆142平行于水平面或者第三横杆14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

    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包括第四横杆151、第四斜杆152和第五横杆153,第四横杆151从主杆体11的外侧壁朝远离主杆体11的方向延伸,第四横杆151平行于水平面或者第四横杆151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第四斜杆152从第四横杆151之远离主杆体11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第五横杆153从第四斜杆152之远离第四横杆151的底端朝远离主杆体11的方向延伸,第五横杆153平行于水平面或者第五横杆153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且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

    本实施例中,第一搅面分支杆体14和第二搅面分支杆体15这两个搅面分支杆体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利于进一步提升面食的搅拌充分性,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

    进一步地,一并参照图5-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杯组件100,包括杯体2、传动轴3和上述的搅拌部件1,传动轴3的一端伸于杯体2内、另一端伸出杯体2外,搅拌部件1设于杯体2内并与传动轴3连接。具体地,传动轴3转动时,可以带动搅拌部件1转动,搅拌部件1的转动可以对杯体2内面食进行搅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杯组件10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搅拌部件1,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搅拌和面效果。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5-7所示,杯体2具有内底壁21和沿内底壁21之外边缘环绕设置的内侧壁22,扫面分支杆体12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1、压面分支杆体13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2及搅面分支杆体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3满足关系:H1<H3<H2。本实施例,通过将扫面分支杆体12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1、压面分支杆体13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2及搅面分支杆体与内底壁21之间的间距H3设计为满足关系:H1<H3<H2,这样,可使得扫面分支杆体12、压面分支杆体13、搅面分支杆体的底部在杯体2内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利于从不同高度对面食进行充分搅拌,且扫面分支杆体12可有效将粘附于杯体2内底壁21上的面食刮起进行搅拌,压面分支杆体13可抵挡搅拌过程向上飞溅的面食,这样,有效保证了杯体2内的面食可以得到充分搅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

    优选地,0.5mm≤H1≤3mm;且/或,10mm<H2≤40mm;且/或,10mm≤H3≤30mm。H1取值在0.5mm-3mm之间,扫面分支杆体12对粘附于杯体2内底壁21上的面食的扫刮效果较好。H2取值在10mm-40mm之间,压面分支杆体13对向上飞溅的面食的抵挡效果较好。H3取值在10mm-30mm之间,搅面分支杆体对面食的搅拌效果较好。作为优选地,0.5mm≤H1≤3mm;且10mm<H2≤40mm;且10mm≤H3≤30mm,这样,既利于保证扫面分支杆体12对粘附于杯体2内底壁21上的面食的扫刮效果,又利于保证压面分支杆体13对向上飞溅的面食的抵挡效果,同时还利于保证搅面分支杆体对面食的搅拌效果,其综合效果较好。

    具体地,H1等于扫面齿123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部到内底壁21的距离,即底齿部1231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部到内底壁21的距离;H2等于第二横杆132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部到内底壁21的距离;H3等于第三横杆142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面到内底壁21的距离,且等于第五横杆153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面到内底壁21的距离。

    优选地,第一横杆122之靠近内底壁21的底面到内底壁21的距离H4满足关系:1mm≤H4≤5mm。此处,将H4设置在1mm-5mm之间,既利于保证扫面分支杆体12对面食的扫刮效果,又利于保证扫面分支杆体12、搅面分支杆体、压面分支杆体13对面食的搅拌效果,其综合效果佳。

    优选地,参照图5-7所示,内底壁21与内侧壁22之间具有过渡圆角壁23,扫面分支杆体12与过渡圆角壁23之间的间距L0满足关系:0.5mm≤L0≤3mm;且/或,

    压面分支杆体13与内侧壁22之间的间距D1满足关系:10mm≤D1≤40mm;且/或,

    搅面分支杆体与内侧壁22之间的间距D2满足关系:1mm≤D2≤10mm。

    具体地,L0等于过渡圆角齿部1233到过渡圆角壁23的距离;D1等于第二横杆132之远离第二斜杆131的端部到内底壁21的距离;D2等于第三横杆142之靠近内侧壁22的端部到内侧壁22的距离,且等于第五横杆153之靠近内侧壁22的端部到内侧壁22的距离。L0取值在0.5mm-3mm之间,既利于防止扫面分支杆体12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杯体2碰撞,又利于保证扫面分支杆体12对粘附于杯体2内底壁21上的面食的扫刮充分性。D1取值在10mm-40mm之间,既利于保证压面分支杆体13对向上飞溅的面食的抵挡效果,又利于防止因压面分支杆体13长度过长而造成成本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利于减小搅拌部件1转动过程中的阻力。D2取值在1mm-10mm之间,利于保证搅面分支杆体对面食的搅拌充分性。作为优选地,0.5mm≤L0≤3mm;且10mm≤D1≤40mm;且1mm≤D2≤10mm,这样,取得的综合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中,两个搅面分支杆体虽然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但是两个搅面分支杆体的H3是相等的,两个搅面分支杆体的D2也是相等的,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利于进一步提升面食的搅拌充分性,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面食加工电器的搅拌和面效果。

    进一步地,一并参照图5-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面食加工电器,其包括机座组件200和上述的搅拌杯组件100,机座组件200包括支撑杯体2的机座主体201和设于机座主体201内并与传动轴3连接的动力机构202。本实施例提供的面食加工电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搅拌杯组件100,故,提高了面食的搅拌充分性,提高了产品的搅拌和面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02为电机与锥齿轮传动副的组合,电机的输出轴横向设置,传动轴3竖向设置,锥齿轮传动副可以将电机输出轴横向传递的动力传递到竖向设置的传动轴3上,其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可靠。

    优选地,上述的面食加工电器为面条机,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搅拌杯组件100,故,有效提高了面条机的搅拌和面效果,从而利于提升出面效果,让制得的面条更加劲道。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上述的面食加工电器不限于面条机,例如也可为和面机等。

    优选地,参照图7和图8所示,上述的面食加工电器为面条机,杯体2的底部设置有进面口24,进面口24具体为从杯体2的内底壁21向下设置,机座组件200还包括设于机座主体201内的出面螺杆203,出面螺杆203位于杯体2的下方,且出面螺杆203沿杯体2的径向延伸,进面口24至少覆盖部分出面螺杆203。出面螺杆203沿杯体2的径向延伸,即:出面螺杆203的轴向与杯体2的一径向平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搅拌 部件 组件 面食 加工 电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搅拌部件、搅拌杯组件及面食加工电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723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