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置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穿刺置管装置.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83322.5 (22)申请日 2015.11.06 A61M 25/06(2006.01) A61B 17/34(2006.01) (73)专利权人 邵永祥 地址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刘臣街 34 号 1 号 (72)发明人 邵永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郭亚芳 (54) 实用新型名称 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包括第 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针芯 ; 第一套管的侧壁和第 二套管的侧壁均开有纵向贯通口, 纵向贯通口。
2、的 开口度大于导流管的外径 ; 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 和针芯的外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二套 管外部并且紧密接触, 第二套管能够在第一套管 内转动 ; 针芯穿设在第二套管内部, 针芯能够在 第二套管内自由移动, 针芯具有尖端, 针芯的尖端 能够穿出第二套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 改变原有的手术开腹, 植入引流系统后再缝合的 繁琐操作过程, 只需简单的穿刺操作即可导入引 流管,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几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084175 U 2016.03.16 C。
3、N 205084175 U 1.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针芯; 第一套管的侧壁 和第二套管的侧壁均开有纵向贯通口, 纵向贯通口的开口度大于导流管的外径; 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针芯的外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二套管外部并且紧密接触, 第二套管 能够在第一套管内转动; 针芯穿设在第二套管内部, 针芯能够在第二套管内自由移动, 针芯 具有尖端, 针芯的尖端能够穿出第二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套管为塑料材质制成, 第二套管为金属材质制成, 针芯为金属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其特征在。
4、于, 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为金 属材质制成, 针芯为金属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套管的下端和第二套管 的下端均设置为外径逐渐向内收缩的钝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针芯上与针芯的尖端相对的 一端为施力端, 施力端的截面积大于针芯任意部位的截面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084175 U 2 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脑室腹腔引流术中, 脑室腹腔引流系统腹腔端的植入, 常常需要开腹, 然而神。
5、经 外科医师操作生疏, 往往需要普外科的医生来协助, 不但耗费时间、 增加感染的几率, 同时 还会增加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该装置改变原有的手术开腹, 植入引流系统后再缝合的繁琐操作过程, 只需简单的穿刺操 作即可导入引流管,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几率。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包括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针芯; 第一套管的侧壁和第二套管 的侧壁均开有纵向贯通口, 纵向贯通口的开口度大于导流管的外径; 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 针芯的外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套。
6、设在第二套管外部并且紧密接触, 第二套管能够在第一 套管内转动; 针芯穿设在第二套管内部, 针芯能够在第二套管内自由移动, 针芯具有尖端, 针芯的尖端能够穿出第二套管。 0006 纵向贯通口的开口度大于导流管的外径, 是为了方便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在穿刺 结束后从导流管上顺利取出操作; 导流管为在手术中用于导流脑腔积液到腹腔的管子。 0007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为塑料材质制成, 第二套管为金属材质制成, 针芯为金属材质 制成。 0008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为金属材质制成, 针芯为金属材质制成。 0009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的下端和第二套管的下端均设置为外径逐渐向内收缩的钝 头。。
7、 0010 为了便于穿刺过程中对针芯施力, 进一步地, 针芯上与针芯的尖端相对的一端为 施力端, 施力端的截面积大于针芯任意部位的截面积。 0011 应用在具体手术操作中时, 首先组装好第一套管、 第二套管和针芯, 即第二套管穿 在第二套管内, 针芯穿在第二套管内, 针芯的尖端穿出第二套管, 并且第一套管的纵向贯通 口和第二套管的纵向贯通口完全错开; 然后利用针芯的尖端对腹腔进行穿刺, 从而第二套 管和第一套管被带入腹腔内, 拔出针芯, 将导流管穿进第二套管内; 最后转动第二套管, 使 第一套管的纵向贯通口和第二套管的纵向贯通口对齐, 从而在第一套管的侧壁与第二套管 的侧壁上形成一开口, 利用。
8、形成的开口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从导流管中取出, 缝合皮肤, 手术完毕。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084175 U 3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0013 图2是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组装示意图; 0014 图3是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说明如下: 0016 1、 第一套管; 2、 第二套管; 3、 针芯; 4、 纵向贯通口; 5、 尖端; 6、 施力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 图2、 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腹腔穿刺置管装置, 包括第一套管1、 第二 套管2和针芯3; 第一套管1的侧壁和第二套管2的侧壁均开有纵向贯通口4, 。
9、纵向贯通口4的 开口度大于导流管的外径; 第二套管2的上端高于第一套管1的上端, 第一套管1、 第二套管2 和针芯3的外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1套设在第二套管2外部并且紧密接触, 第二套管2能够 在第一套管1内转动; 针芯3穿设在第二套管2内部, 针芯3能够在第二套管2内自由移动, 针 芯3具有尖端5, 针芯3的尖端5能够穿出第二套管2。 0018 进一步地, 第二套管2的结构与第一套管1的结构相同, 仅在第二套管2的外径小于 第一套管1的外径。 0019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1为塑料材质制成, 第二套管2为金属材质制成, 针芯3为金属 材质制成。 0020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
10、均为金属材质制成, 针芯3为金属材质制成。 0021 进一步地, 第一套管1的下端和第二套管2的下端均设置为外径逐渐向内收缩的钝 头。 0022 为了便于穿刺过程中对针芯3施力, 进一步地, 针芯3上与针芯3的尖端5相对的一 端为施力端6, 施力端6的截面积大于针芯3任意部位的截面积。 0023 实施例: 0024 应用在具体手术操作中时, 首先组装好第一套管1、 第二套管2和针芯3, 即第二套 管2穿在第二套管2内, 针芯3穿在第二套管2内, 针芯3的尖端5穿出第二套管2, 并且第一套 管1的纵向贯通口4和第二套管2的纵向贯通口4完全错开; 然后利用针芯3的尖端5对在引流 管腹腔端皮肤切口内。
11、进行穿刺, 从而第二套管2和第一套管1被带入腹腔内, 穿刺成功后, 拔 出针芯3, 将导流管穿进第二套管2内; 最后转动第一套管1, 使第一套管1的纵向贯通口4和 第二套管2的纵向贯通口4对齐, 从而在第一套管1的侧壁与第二套管2的侧壁上形成一开 口, 利用形成的开口将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从导流管中取出, 缝合皮肤, 手术完毕。 002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 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 近似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084175 U 4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084175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