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565238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509.7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201262.1

    申请日:

    20100525

    公开号:

    CN201691998U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225

    主分类号:

    A61B17/225

    申请人:

    北京中科健安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建华,王绮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1号

    优先权:

    CN20102020126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赵红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具体涉及一种解除人体内结石的双定位机器。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通过冲击波源运动装置与三维运动装置连接,三维运动装置包括上下移动装置、前后移动装置和左右移动装置,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包括C形臂运动机构和冲击波源运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定位方法直观且操作简单,完全利用机械结构实现多方位的检测移动,成本低廉,采用三套运动装置组合的三维运动装置,可以完全实现两套系统的运动调整,提高了效率,利用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可以将焦点拖动到任何结石位置,定位精准、方便快捷,B超与X射线透视定位可同时使用,可以同时实现阴性结石、阳性结石的检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包括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7),B超检测系统包括B超探头(1)和B超监控器(2),X光检测系统包括弧形摆臂(3)和分别安装在弧形摆臂两端的X光线机(4)、X光线影像系统(5),以及与X光线影像系统连接的X光线监视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通过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与三维运动装置(9)连接,所述三维运动装置安装在固定框架(10)内,三维运动装置包括上下移动装置、安装在上下移动装置上的前后移动装置,安装在前后移动装置上的左右移动装置,所述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包括C形臂运动机构和冲击波源运动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4)、轴支撑座(15)、运动架A(17)、电动缸A(18)和两个滑动轴A(16),固定支架和轴支撑座安装在固定框架的同一侧边,轴支撑座位于固定支架上方,轴支撑座上有两个平行于固定框架侧边的轴孔,运动架A位于轴支撑座的上方,两个滑动轴A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的底部,另一端插入轴支撑座的轴孔中,电动缸A一端固定在固定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上,所述前后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B(19)、电动缸B(20)和两个滑动轴B(21),两个滑动轴B相互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A上,且垂直于固定框架的侧面,运动架B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B上,电动缸B一端与运动架A连接另一端与运动架B连接,所述左右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C(23)、电动缸C(22)和两个滑动轴C(24),两个滑动轴C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B上且垂直于滑动轴B,运动架C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C上,运动架C的一端有空心套管(25),电动缸C一端固定在运动架B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C上,所述C形臂运动机构包括电机(26)、电机驱动的蜗杆(27)、蜗杆带动的蜗轮和同轴齿轮(28)和C形臂(29),C形臂截面为工字型且上面固定有齿条(30),蜗轮带动同轴齿轮与齿条啮合,C形臂的一端固定有固定轴(31),固定轴另一端插入运动架C的空心套管(25)内利用螺栓固定,所述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包括活动端(32)、活动端侧边固定的冲击波源固定架(33)、与活动端连接的多级套管(34),驱动多级套管的液压缸(35),冲击波源(7)安装在冲击波源固定架上,所述弧形摆臂(3)的内弧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缸D(11),电动缸D一端通过销轴(36)固定在弧形摆臂一侧边上,另一端通过销轴(36)固定在与C形臂连接的固定轴(3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源(7)的轴线与B超探头(1)的轴线有一个固定夹角,且冲击波源的焦点(12)位于B超探头的探点(13)后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内安装有活动端行程测量器(3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探头(1)通过固定支杆(39)与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解除人体内结石的双定位机器。

    背景技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是一种治疗人体沁尿系统结石病的一种医疗器械,目前常用的X光检测系统和B超检测系统,两种检测系统分别检测阳性结石和阴性结石,如果单一使用上述X光检测系统,在病人的病灶是阴性结石情况下,就需要再用另一个系统进行检测,耽误时间,而且多数医院也只配有单一检测系统,使得病人的病情如果不与系统匹配则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双定位系统的机器,即在一个装置中包括了X光检测系统和B超检测系统,可以同时对病人的两种结石情况作出检测和治疗,但目前使用双系统检测的机器都是采用数字控制定位的方法,造价高,控制复杂,而且机器中B超定位是围绕冲击波源旋转的定位方法,其定位精度和操作不但非常复杂,而且精度不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医疗设备中数控双定位碎石机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机械部件实现人体外灵活定位的碎石机,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包括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B超检测系统包括B超探头和B超监控器,X光检测系统包括弧形摆臂和分别安装在弧形摆臂两端的X光线机、X光线影像系统,以及与X线影像系统连接的X线监视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通过冲击波源运动装置与三维运动装置连接,所述三维运动装置安装在固定框架内,三维运动装置包括上下移动装置、安装在上下移动装置上的前后移动装置,安装在前后移动装置上的左右移动装置,所述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包括C形臂运动机构和冲击波源运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轴支撑座、两个滑动轴A、运动架A、电动缸A,固定支架和轴支撑座安装在固定框架的同一侧边,轴支撑座位于固定支架上方,轴支撑座上有两个平行于固定框架侧边的轴孔,运动架A位于轴支撑座的上方,两个滑动轴A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的底部,另一端插入轴支撑座的轴孔中,电动缸A一端固定在固定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上,

    所述前后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B、电动缸B和两个滑动轴B,两个滑动轴B相互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A上,且垂直于固定框架的侧面,运动架B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B上,电动缸B一端与运动架A连接另一端与运动架B连接,

    所述左右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C、电动缸C和两个滑动轴C,两个滑动轴C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B上且垂直于滑动轴B,运动架C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C上,运动架C的一端有空心套管,电动缸C一端固定在运动架B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C上。

    所述C形臂运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驱动的蜗杆、蜗杆带动的蜗轮和C形臂,C形臂截面为工字型且上面固定有齿条,蜗轮与齿条啮合,C形臂的一端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另一端插入运动架C的空心套管内利用螺栓固定,

    所述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包括活动端、活动端侧边固定的冲击波源固定架、与活动端连接的多级套管,驱动多级套管的液压缸,冲击波源安装在冲击波源固定架上,

    所述弧形摆臂的内弧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缸D,电动缸D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弧形摆臂一侧边上,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与C形臂连接的固定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冲击波源的轴线与B超探头的轴线有一个固定夹角,且冲击波源的焦点位于B超探头的探点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内安装有活动端行程测量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B超探头通过固定支杆与冲击波源运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定位方法直观且操作简单,完全利用机械结构实现多方位的检测移动,成本低廉,采用三套运动装置组合的三维运动装置,可以完全实现两套系统的运动调整,提高了效率,利用C形臂可使B超围绕人体旋转45度,同时电动缸驱动的弧形摆臂的上升、前移、左右各运动可使X光在人体内多角度的搜寻和确定结石位置,利用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可以将焦点拖动到任何结石位置,定位精准、方便快捷,一旦B超确定了病灶位置,可以单独移动冲击波源,不会影响病灶的位移,能够快速确定且精准击碎病灶,冲击波B超与X射线透视可同时使用,可以同时实现阴性结石、阳性结石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运动体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源运动体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摆臂运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定位体外碎石机包括B超检测系统、X光检测系统和冲击波源,本方案利用全机械机构在一个病灶上实现B超检测和X光检测,操作简单,且可实现全方位移动,提高检测效率及冲击结石的精确度。

    如图1、2所示,B超检测系统和X光检测系统的移动依靠三维移动装置9,三维移动装置可以调整两个检测系统的全方位移动。三维移动装置安装在一个固定框架10中,包括三套不同方向上的移动装置:上下移动装置、前后移动装置和左右移动装置。其中上下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4、轴支撑座15、运动架A17、电动缸A18和两个滑动轴A16,固定支架和轴支撑座安装在固定框架的同一侧边,轴支撑座位于固定支架上方,轴支撑座上有两个平行于固定框架侧边的轴孔,运动架A位于轴支撑座的上方,两个滑动轴A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的底部,另一端插入轴支撑座的轴孔中,电动缸A一端固定在固定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A上,活动架A在电动缸A的作用下,利用滑动轴A在轴支撑座上的轴孔中来回运动,实现活动架A的上下运动,滑动轴A起到支撑和限定作用。

    前后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B19、电动缸B20和两个滑动轴B21,两个滑动轴B相互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A上,且垂直于固定框架的侧面,两个滑动轴B分别位于两个滑动轴A上面,运动架B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B上,电动缸B一端与运动架A连接另一端与运动架B连接,活动架B在电动缸B的作用下,以活动架A为支撑体,实现活动架B在滑动轴B上的前后移动。

    左右移动装置包括运动架C23、电动缸C22和两个滑动轴C24,两个滑动轴C平行的安装在运动架B上,两个滑动轴C位于两个滑动轴B之间且与两个滑动轴B垂直,运动架C通过两端的轴孔安装在两个滑动轴C上,运动架C的一端有空心套管25,电动缸C一端固定在运动架B上,另一端固定在运动架C空心套管的相对端上,活动架C在电动缸C的作用下,以活动架B为支撑体,实现活动架C在滑动轴C上的左右移动。

    如图3所示, B超探头1通过固定支杆39与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连接,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包括C形臂运动机构和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包括活动端32、活动端侧边固定的冲击波源固定架33、与活动端连接的多级套管34,驱动多级套管的液压缸35,冲击波源7安装在冲击波源固定架33上,冲击波源的轴线与B超探头的轴线有一个固定夹角,且冲击波源的焦点12位于B超探头的探点13的后方。活动端32的中间有孔,安装B超头的固定支杆39从孔中伸入固定在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内,活动端在多级套管的作用下运动时,与固定支杆之间互不影响,活动端的运动带动冲击波源前后移动,从而调整冲击波源的焦点,方便轰击结石。一旦B超头确定结石的位置,此时就要调整冲击波源的位置,以求焦点与结石重合,其中冲击波源运动装置内安装有活动端行程测量器37,用于测量焦点12与结石之间需要移动的距离。

    C形臂运动机构包括电机26、电机驱动的蜗杆27、蜗杆带动的蜗轮28和C形臂29,C形臂截面为工字型且上面固定有齿条30,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活动套接在C形臂上,卡合结构与C形臂的工字形截面对应,蜗轮与齿条啮合,C形臂的一端固定有固定轴31,运动架C上的空心套管25朝向固定框架10外,固定轴另一端插入运动架C的空心套管内并利用螺栓固定,当电机驱动蜗杆时,蜗杆带动蜗轮,蜗轮与齿条啮合,从而在齿条上行进,完成冲击源运动装置的小范围运动。

    如图1、4所示,X光检测系统包括弧形摆臂3和分别安装在弧形摆臂两端的X光线机4、X光线影像系统5,以及与X光线影像系统连接的X线监视器6,固定轴上套有轴套,弧形摆臂的中间有轴孔,弧形摆臂通过轴孔安装在轴套上且以轴孔为支点旋转。弧形摆臂的内弧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缸D11,电动缸D一端通过销轴36固定在弧形摆臂一侧边上,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与C形臂连接的固定轴31上,由于电动缸D两端都是通过销轴连接,当电动缸D工作时,电动缸D与固定轴连接一端以销轴为支点旋转,另一端也以销轴为支点旋转,从而推动弧形摆臂以轴孔为旋转点实现偏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工作时,电动缸A调整活动架A的上下距离,实现了B超探头和X光线机的上下位置调整,当上下位置确定后,再利用电动缸B来调整活动架B的前后距离,实现了B超探头和X光线机的前后位置调整,当前后位置确定后,再利用电动缸C调整活动架C的左右距离,实现了B超探头和X光线机的左右位置调整,上述三方式的调整可以依次调整,也可以仅调整其中的一或二项。C形臂运动机构还可以结合三维运动装置再进行小范围内B超头位置调整。

    当X光线机4查出病灶时,X光线影像系统5接收后将病灶显像于X光线监视器6,此时驱动三维运动装置使焦点与影像重合,病灶影像定位于监视器的十字线标记后,弧形摆臂在电动缸D的作用下摆动,运动到一定的斜度后,再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即可进入治疗,利用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带动冲击波源,使其焦点到病灶位置即可进行治疗。

    使用B超检测时,由三维运动装置9驱动冲击波源运动装置8,并结合C形臂运动机构使B超头1贴住人体,寻找到病灶,B超头将影像传导到监视器2,根据所寻找到的病灶在监视器2的位置,利用冲击波源运动机构带动冲击波源,使其焦点到病灶位置即可进行治疗。

    关 键  词:
    一种 定位 体外 碎石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双定位体外碎石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652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