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及养殖方法.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6563517
  • 上传时间:2019-09-02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509.4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1292.6

    申请日:

    20100824

    公开号:

    CN101933489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4,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3/04,A01K61/00

    申请人:

    刘青华,须藤直美

    发明人:

    刘青华,须藤直美

    地址:

    阳澄湖镇相石路现代农业开发区

    优先权:

    CN201010261292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劲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及养殖方法,主要解决目前海水鱼在淡水和低盐度咸水养殖中工艺复杂、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养殖品种的局限性大,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技术难题,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a、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b、海水鱼幼鱼的低盐度梯度驯化:将海水培育的幼鱼通过半咸水暂养,制定逐级降低盐度驯化策略,经过半咸水阶段、低盐度阶段和超低盐度的三个梯度驯化;c、生理盐制剂的添加:在养殖水中或饲料中添加对渗透压调节起关键作用的金属离子;d、养殖管理:提供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和日光照周期。本发明主要用于海水鱼在内陆地区的养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水循环系统由两套并列的水处理系统组成,即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和下层水水处理系统;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在养殖池的一侧设有多室过滤池,过滤池设有斜板过滤器,在过滤池一侧设有生物净化池Ⅰ,养殖池和过滤池之间以及过滤池与生物净化池Ⅰ之间设有过滤网,生物净化池Ⅰ连通紫外线消毒器Ⅰ,紫外线消毒器Ⅰ连通储水槽Ⅰ,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Ⅰ,由气提泵Ⅰ打入养殖池;下层水水处理系统:在养殖池的另一侧设有底层水过滤池,并安装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一端通过底层水排水管通入养殖池,固液分离器另一端依次连通生物净化池Ⅱ、紫外线消毒器Ⅱ和储水槽Ⅱ,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Ⅱ,由气提泵Ⅱ打入养殖池。 2.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养殖水配制,建立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和下层水水处理系统 ;b、海水鱼幼鱼的低盐度梯度驯化:将海水培育的幼鱼通过半咸水暂养,根据海水鱼的渗透压调节特性,制定逐级降低盐度驯化策略,经过半咸水阶段、低盐度阶段和超低盐度的三个梯度驯化;c、生理盐制剂的添加:在养殖水中或饲料中添加对渗透压调节起关键作用的金属离子;d、养殖管理: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日光照周期,温度控制在15-35C,光照强度控制在100-600勒克斯,日光照周期控制在8-20小时/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养殖池面积为10~200 M,水深为0.8~2.0米,养殖水的盐度为0~35‰,水体交换量为1~10次/小时,氨氮含量低于0.2pp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咸水暂养,是将体长﹥5cm的仔鱼放入暂养池,暂养池放养密度为2~100公斤/米,溶解氧不低于4mg/L,暂养池半咸水盐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咸水阶段盐度为16~25‰,低盐度阶段盐度为8~15‰,超低盐度的驯化阶段盐度为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低盐度、超低盐度或淡水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含量为1~16%的CNA营养盐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超低盐度或淡水条件下,在养殖水中添加重量百分浓度为0.01~1.0‰的CNA生理盐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养殖水体积百分比60~80%的上层水经过过滤网和斜板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生物净化池Ⅰ;对于下层水水处理系统,养殖水体积百分比20~40%的底层污水经固液分离器过滤后进入生物净化池Ⅱ。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及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淡水或低盐度咸水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海水鱼,实现在内陆地区以较低的成本养殖海水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档水产品的消费不断提高,尤其是内陆地区对水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鲜活高档海水鱼的消费已迈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以西部12个省市为例,水产养殖品种以低档的家鱼为主,由于当地水产养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缓慢,长期存在吃鱼难,依赖外地供应的问题。随着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开发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促进水产品的消费,当地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断加剧,尤其是依赖外地的高档鲜活海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飚升。由于高档鲜活海产品并非当地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远千里,从国外或国内沿海地区空运或路运到西部地区,鲜活海珍品的运输主要依赖航空运输,已成为西部地区空运的主要货物之一。由于鲜活海水鱼的运输是带水运输,每斤鱼需要加2~5斤以上的水才能运输,航空运费使得西部的鲜活海水鱼价格增加30%以上;而且,常常遇到航班晚点,运输风险增加,货物滞留,会导致海水鱼窒息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了满足内陆地区对海水鱼的巨大市场需求,人们试图在内陆地区建立海水鱼养殖场,但是,在技术上存在着多年来难以突破的难题。首先,在内陆地区建立海水养殖场,需要大量的、昂贵的海水晶,尽管采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海水晶配置海水,而且,由于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使得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投资过大,运行成本过高。研究表明,由于海水生物水处理技术的限制,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微生物水处理效率通常比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低30%左右,投资成本比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高25%以上。而且,循环水处理效率不佳,水质不良,导致养殖成活率低,养殖成本过高,该技术难以推广。所以,在内陆地区,利用海水晶配制海水,在传统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海水鱼的商业模式无法实施。

    近些年来,国内外科学家试图研究在内陆地区建立淡水循环水养殖设施,养殖高档海水鱼的方法,但难度更大。主要困难在于海水鱼在淡水或低盐度咸水中无法突破渗透压的生理屏障,即海水鱼在淡水中会获得大量的水,失去大量的盐,无法获得足够的盐,也无法排出过多的水,从而难以维持鱼体正常的生理渗透压,最后导致死亡。近年来,国外科学家对海水鱼渗透压调节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美国学者Harris等人(2007年)利用克隆技术生产对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起关键作用的功能蛋白-钙受体功能调节蛋白(PVCR),通过在养殖水体和饲料中加入PVCR在淡水中养殖一种美国高档海水鱼-军曹鱼,获得成功。但是,由于PVCR是克隆技术的产品,不仅价格高,而且用量大,成本过高,加上工艺复杂,使得这一技术在生产上难以推广。美国农业部科学家Riche等(2009年)采用水处理工程技术和饲料营养技术在低盐度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鲳参鱼和军曹鱼,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引起了水产界的广泛关注,但他们采用的技术仅限于对个别广盐性海水鱼的低盐度驯养或驯化,由于所采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复杂,投资大,未能建立在淡水或低盐度条件下养殖海水鱼的驯化规范和技术管理体系,而且养殖品种的局限性大、成活率低,所以,至今无法进行推广。

    为实现海水鱼内陆地区养殖技术的产业化,我们对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调节渗透压关键性阳离子的作用和驯化养殖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发现关键性阳离子(包括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和之间的比例对海水鱼在超低盐度或淡水的适应能力起到至关重大的作用。通过对广盐性的美国南方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海水黑鲈(Centropristis striata)和狭盐性的老鼠斑鱼(Cromileptes altivelis)的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发现,适宜的关键阳离子含量和比例使得海水鱼在超低盐度甚至淡水条件下生长良好,大大降低了海水晶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研究和开发成本低廉、水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调节渗透压的关键阳离子的添加,有效解决海水鱼在淡水或低盐度咸水中的渗透压的适应能力;根据各种海水鱼对渗透压调节的生理特性,制定简易可行的驯化和养殖的技术方案,是实现在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技术的产业化之关键。

    将海水鱼在淡水或低盐度条件下养殖的技术在中国尚无成功的报道。中国是内陆地区为主的国家,又是最大的高档海水鱼消费国和进口国。由于西部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内陆地区的海水鱼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水鱼在淡水或低盐度水养殖技术,实现在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技术产业化,使得养殖场更接近消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养殖各种海水鱼,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内陆地区,利用淡水或超低盐水养殖高档海水鱼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市场对海水鱼的巨大需求,而且,对当今倡导的高效农业,发展环保绿色经济,减少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加快西部农业现代化,节约社会资源,无疑对西部开发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改良、海水鱼的渗透压关键成分的调节和驯化策略,实现在淡水或超低盐度咸水条件下养殖海水高档鱼,即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及养殖方法。主要解决目前海水鱼在淡水和低盐度咸水养殖技术中所面临的工艺复杂、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养殖品种的局限性大,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在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技术产业化,节约社会资源,为中国内陆地区提供一个现代科技的、节能环保的、集约化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由两套并列的水处理系统组成,即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和下层水水处理系统。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在养殖池的一侧设有多室过滤池,过滤池设有斜板过滤器,在过滤池一侧设有生物净化池Ⅰ,养殖池和过滤池之间以及过滤池与生物净化池Ⅰ之间设有过滤网,生物净化池Ⅰ连通紫外线消毒器Ⅰ,紫外线消毒器Ⅰ连通储水槽Ⅰ,经紫外线器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Ⅰ,由气提泵Ⅰ打入养殖池;下层水水处理系统:在养殖池的另一侧设有底层水过滤池,并安装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一端通过底层水排水管通入养殖池,固液分离器另一端依次连通生物净化池Ⅱ、紫外线消毒器Ⅱ和储水槽Ⅱ,经紫外线器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Ⅱ,由气提泵Ⅱ打入养殖池。 养殖池底层污水由底层排水管进入底层水过滤池,经固液分离机过滤后的清水进入生物净化池Ⅱ。

    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养殖水配制,建立上述水循环系统;b、海水鱼幼鱼的低盐度梯度驯化:将海水培育的幼鱼通过半咸水暂养,根据海水鱼的渗透压调节特性,制定逐级降低盐度驯化策略,经过半咸水阶段、低盐度阶段和超低盐度的三个梯度驯化,使其逐步适应低盐度;c、生理盐制剂的添加:在养殖水中或饲料中添加对渗透压调节起关键作用的金属离子,加强海水鱼在淡水或超低盐度条件下的渗透压调节能力;d、养殖管理:提供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和日光照周期:温度控制在15-350C,光照强度控制在100-600勒克斯,日光照周期控制在8-20小时/天,降低海水鱼在淡化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使海水鱼在温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综合性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经改良的节能型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通过在水体或饲料中添加关键性金属离子成分,有效地激活和强化海水鱼在低盐度或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通过低盐度驯化措施和提供温馨的养殖环境提高海水鱼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实现在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技术产业化。根据海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不同,可分为三种养殖方式,即淡水、超低盐度(1~5‰)和低盐度(6~16‰)的养殖模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提泵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可以在淡水条件下(盐度0~1‰)成功养殖牙鲆鱼;在超低盐度条件下养殖海水黑鲈;在低盐度的条件下养殖老鼠斑鱼。在淡水和超低盐度条件下,由于生物净化水处理效率高,许多海水鱼的生长速度与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相比相差无几;许多品种在低盐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比在海水中更具有优势。总之,该方法具有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系统综合能力强、成本低、简便易行、适于推广等特点,对内陆地区渔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循环水养殖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提泵原理图。

    图中:1-养殖池,2-过滤池,3-生物净化池Ⅰ,4-紫外线消毒器Ⅰ,5-储水槽Ⅰ,6-气提泵Ⅰ,7-底层水过滤池,8-底层水排水管,9-过滤网,10-固液分离器,11-生物净化池Ⅱ,12-紫外线消毒器Ⅱ,13-储水槽Ⅱ,14-气提泵Ⅱ,15-斜板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建立节能型循环水养殖系统和驯化策略、激活和强化海水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以及营养滋补等措施实现的。其工艺流程如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海水鱼幼鱼的低盐度梯度驯化→生理盐制剂的添加→养殖管理。

    工艺要点的说明: 

    1、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本发明采用的高密度养殖系统为经改良的节能型气提泵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中微气泡对冲设计和低盐度菌种的优化和接种。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成本低、节能、高效、环保、简便易行,符合目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向,适于推广。

    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如图1、2所示,在养殖池1的一侧设有多室过滤池2,过滤池设有斜板过滤器15,在过滤池2一侧设有生物净化池Ⅰ3,养殖池和过滤池之间以及过滤池与生物净化池之间设有过滤网9,生物净化池连通紫外线消毒器Ⅰ4,紫外线消毒器Ⅰ4连通储水槽Ⅰ5,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由气提泵Ⅰ6打入养殖池1;在养殖池的另一侧设有底层水过滤池7,并安装有固液分离器10,固液分离器10一端通过底层水排水管8通入养殖池1,固液分离器10另一端依次连通生物净化池Ⅱ11、紫外线消毒器Ⅱ12和储水槽Ⅱ13,经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流入此储水槽,由气提泵Ⅱ14打入养殖池1。 养殖池底层污水由底层排水管8进入底层水过滤池7,经固液分离机10过滤后的清水进入生物净化池Ⅱ11。 养殖池1等可采用水泥池、纤维钢等材料制成。本发明采用两套并列的水处理系统,即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和下层水水处理系统。养殖水体积百分比60~80%的上层水经过过滤网9和过滤池2内置斜板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生物净化池Ⅰ3;养殖水体积百分比20~40%的底层污水经固液分离器10过滤后进入生物净化池Ⅱ11。

    (1)、养殖水配制:采用深水井或地表水井,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水量要满足养殖系统用水和水的补充。饱和盐水的配置是在1~10M3水槽中进行:将海水晶(Crystal Sea Marine Mix--由美国Marin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经销)按体积计算称重,置入水槽中,不断搅拌和充气,直至完全溶解,静置数小时后,经100目以上的筛绢过滤,进入养殖系统。

    (2)、养殖池:其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养殖品种的特性确定,可以选择圆形、方形和菱形,面积为10~200 M2,水深为0.8~2.0米。以方形养殖池为例,每个养殖池拥有两套独立的给排水系统。在池底的边沿铺设微气泡橡胶曝气管(Aero-TubeTM,购自美国WMT公司),为养殖池增氧。在池底的中央装有排污口,底层污水由此进入底层水过滤池7;在池边上侧设有过滤网排水口,上层污水由此排出进入过滤池2。养殖水的盐度为0~35‰,水体交换量为1~10次/小时,氨氮含量低于0.2ppm。

    (3)、过滤池:形状可采用方形或长方形,体积为0.2~5 M3。上层水经过过滤网9进入过滤池2,过滤池内安置斜板过滤器15,由斜板过滤器(CNA-PVC filter 由无锡华日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一步过滤后进入生物净化池3。

    (4)底层水过滤池:底层污水由底层水排水管8进入底层水过滤池7,经固液分离机10过滤后的清水进入生物净化池Ⅱ11。固液分离器(Hydrotech drumfilter)由瑞典Veolia Water Solution & Technologies Company生产。

    (5)、生物净化池:形状可采用方形或长方形,体积为0.8~20M3,生物滤料采用生物球或丛树状纤维线。在设计上采用微气泡对冲设计,即在底部的两侧排设微气泡橡胶曝气管,其间距不得大于0.5~2.0M。经曝气的微气泡水从两侧涌入中间区域,形成对冲,从而增加生物净化池的水体混合程度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在生物净化池中,加入EM益生菌,如深圳绿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浓缩EM菌王”,微生物会在生物球或丛树状纤维线表层形成生物膜,经过充分曝气,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或将氨氮等有害的废物消除。

    (6)、紫外线消毒处理:由生物净化池处理后的水进入紫外线消毒器(UV Sterilizers 由Emperor Aquatics, Inc.生产),经过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流入养殖池边的储水槽,经由气提泵打入养殖池。

    (7)气提泵:气提泵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其原理见图3,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在整个系统中不用任何水泵,而是通过气泵对微气泡曝气管冲气增氧的同时,通过设计使得曝气时上涌的微气泡水定向流动,运动水体,从而节约水泵的动力成本。气泵选用高瑞牌旋涡气泵(由广东东莞市锋利盛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研究表明,气提泵循环水养殖系统较传统水泵动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省电30%以上,而且节约了水泵和管道等设备,使投资成本下降20%左右。

    2、海水鱼幼鱼的低盐度梯度驯化:将经变态期之后的海水鱼种(体长至少5cm)进行筛选,挑选健壮、规格均一的鱼种,运输到内陆养殖池,置入由海水晶配置的盐度为20~30‰半咸水的暂养池中,暂养2~6天后,确认无病害时,将鱼种放入循环水养殖系统。根据养殖品种的生理特性,进行分阶段的海水淡化,即盐度递减梯度式驯化策略。在驯化期间,提供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和光照等,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暂养池放养密度为2~100公斤/米3,溶解氧不低于4mg/L。

    (1)、梯度I:半咸水阶段,盐度为16~25‰。这个阶段为海水鱼康复期,通过精心培育,强化体质,使海水鱼种适应循环水养殖系统。当鱼种摄食和活动恢复正常后一个星期时,可转入梯度II。

    (2)、梯度II:低盐度阶段,盐度为8~15‰。这个阶段为海水鱼渗透压调节机制的激活期,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含量为1~16%的CNA营养盐制剂(CNA Nutrient salt,由美国CNA Bio-tech Inc.生产,主要成分包括NaCl, KCl, CaCl2, 氨基酸镁盐(MgC);后同),以弥补海水鱼在低盐度条件下的盐分丢失,强化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使海水鱼种尽快适应低盐度循环水养殖系统。

    (3)、梯度III:超低盐度的驯化阶段,盐度为0~7‰。当海水鱼种在海水淡化第二梯度驯化中,完全适应养殖系统后1~2星期后,可以启动超低盐度的驯化。在这个驯化阶段中,主要通过添加生理盐制剂和营养盐制剂,强化渗透压调节机制,使得海水鱼种适应超低盐度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3、生理盐制剂的添加:根据海水鱼生理特性,确定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最终盐度,另外,在水体中添加重量百分浓度为0.01~1.0‰的CNA 生理盐制剂(CNA Bio-salt,由美国CNA Bio-tech Inc.生产,主要成分为NaCl,KCl,Mg+2,Ca+2;后同),以提高海水鱼在淡水或超低盐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通过添加金属离子(尤其是镁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满足海水鱼在超低盐度或淡水条件下对渗透压调节所必需的金属离子之特别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海水鱼对盐度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养殖管理:提供良好的水质,根据各种海水鱼的生理特性,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日光照周期,温度控制在15-350C,光照强度控制在100-600勒克斯,日光照周期控制在8-20小时/天,降低海水鱼在淡化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使海水鱼在温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实施例1、淡水循环水系统养殖牙鲆的方法(以南方牙鲆为例):

    牙鲆是世界水产市场上最受市场欢迎的中高档海水鱼,其中,原产于美国的南方牙鲆由于其生长快、适应力强、广温和广盐等生理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养殖户对南方牙鲆养殖进行尝试。然而,由于缺乏对其养殖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养殖效益不佳,尤其是在低盐度或淡水条件下的养殖成功的先例不多。提出实用和成熟的综合性驯化和养殖技术,是突破牙鲆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养殖瓶颈的关键。

    工艺要点说明

    (1)、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牙鲆喜爱卧底集群,由于过度集群往往会造成局部缺氧或水质变坏。因此,在设计上,应采用底部水流交换良好的圆形池,进水设计上应采用在池边底部进水和排污的方法。鱼种养殖池面积为10~20M2,成鱼养殖池面积为20~100M2,水深为0.8~1.2米为宜。

    (2)、南方牙鲆的低盐度梯度驯化:南方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低盐度驯化较为容易,适宜盐度为5~32‰。由于牙鲆生性胆怯,又易于受伤,所以,驯化的关键在于如何操作小心,降低其应激反应。体长为5cm牙鲆鱼种已完成变态,可以开始低盐度驯化。

    当接到海水渔场运来的鱼种时,首先需放入暂养池中观察几天(暂养池的盐度和运输前养殖水盐度相近即可),检查是否有显著的病伤或活动状态,以免将带病或体弱的个体带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经隔离观察后确认合格,并开始摄食的牙鲆鱼种可进入循环水鱼种养殖池,梯度I的盐含量为16~20‰。经1~2星期适应后,当鱼种摄食正常时,表明牙鲆鱼种已适应该养殖环境,可直接调整盐度进入梯度II的含盐量(8~15‰)。在梯度II的盐度条件下,需要1~2星期的生理盐度适应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盐度调整需要循序渐进,逐渐降低盐度,每天降低盐度的梯度为0.2~1.0‰,直至0~2.0‰的盐度,即完成南方牙鲆的淡水驯化。

    (3)、淡水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南方牙鲆完成淡水驯化后,在淡水条件下生长良好,但需要格外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科学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

    a.溶氧: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要保持较高的溶氧(DO2﹥4mg/l);b.氨氮(NH3): 氨氮含量高会抑制牙鲆的生长,其含量应低于0.4mg/l;c.水体交换量:由于牙鲆喜欢清水并集群卧底,频繁的水体交换,尤其是底部的水流对牙鲆的健康格外重要,水体交换量应保持2~5次/小时以上;d.温度:南方牙鲆的适宜温度为18~320C,最适温度为26~280C;e.光照:由于牙鲆生性胆怯,适于在较低的光照下生活,其适宜的光照度为200~6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6~20小时/天;f.饲料:饲料可选用美国Zeigler公司生产的缓沉性三文鱼饲料(Zeigler Salmon Feed:蛋白质重量百分含量43~50%;脂肪重量百分含量12~15%);g.投喂:在鱼种期间(体重为5~50克),投喂较为频繁,6~12次/天;在幼鱼期间(体重﹥50克),投喂次数可适当减少,4~8次/天;每次投喂时,应少量多次,以不剩残饵为适,持续时间为半小时。

    实施例2、超低盐度条件下养殖海水黑鲈的方法:

    海水黑鲈原产于美国东部海边的珊瑚礁,是一种极受人们喜爱的高档海水鱼。近年来,海洋捕获量逐年下降,黑鲈鱼市场紧俏,美国科学家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东部部分沿海进行尝试性的产业化开发。研究表明,黑鲈鱼生长快、适应性强,适于高密度养殖,其工厂化养殖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在内陆地区进行超低盐度条件下养殖技术的研究甚少。在超低盐度条件下养殖包括黑鲈在内的海水鱼,对我国内陆地区水产养殖产业转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工艺要点说明

    (1)、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黑鲈鱼性情温顺,喜欢集群在水体上层活动。在设计上,可采用圆形池或方形池,进排水设计上采用在池边上层进水,池边上层和底部中心同时排污的方法(Dual drain)。鱼种养殖池面积为10~20M2,成鱼养殖池面积为20~200M2,水深为0.8~1.6米为宜。

    (2)、海水黑鲈的低盐度梯度驯化:海水黑鲈是一种广盐性和广温性鱼类,然而,其生长最适盐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2~260C,在驯化期间,应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由于黑鲈生性胆怯,怕强光,所以,在驯化期间,要避免惊吓,更要避免强光照射,采用50瓦日光灯或散射光照明,降低其应激反应。当黑鲈鱼种体长达到5cm时便完成变态,可以进行低盐度驯化。

    接到黑鲈鱼种后,首先放入暂养池中观察几天(暂养池的盐度、温度和育苗场的养殖条件相近即可),去除有显著的病伤,或活动异常的个体,以免将带病或体弱的个体带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经隔离观察后确认合格,并开始摄食的黑鲈鱼种可进入循环水鱼种养殖池,进行超低盐度的驯化,主要步骤包括三个梯度的驯化:

    梯度I的盐含量为16~25‰,温度为20~300C。经1~2星期的适应后,当鱼种摄食正常时,表明黑鲈鱼种已适用于该养殖环境和盐度,可直接调整盐度进入梯度II的含盐量(8~15‰)。

    在梯度II的盐度条件下,需要4~6个星期的渗透压调整适应期,这是诱导渗透压条件的重要时期,盐度调整必须循序渐进,逐渐降低盐度,每天降低盐度的梯度为0.2~1.0‰;并在饲料或饵料中添加1~16%的CNA营养盐制剂,强化黑鲈的渗透压调节功能。当盐度下降到8.0‰时,即完成黑鲈的低盐度驯化。

    在梯度III的超低盐度驯化中,要采取生理盐制剂和营养盐制剂并举的措施,即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生理盐制剂的同时,在饲料或饵料中添加营养盐制剂,整个过程需要4~6个星期。在超低盐度驯化期间,每天降低盐度的梯度为0.1~0.5‰,添加0.01~0.2‰的生理盐制剂,在饲料或饵料中添加2~10%的CNA营养盐制剂。当盐度下降到0.2~2.0‰时,即完成黑鲈的超低盐度驯化。

    (3)、在超低盐度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技术:黑鲈在超低盐度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十二个月可达600克以上,但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温馨的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a.溶氧: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要保持较高的溶氧(DO2﹥4mg/l);b.氨氮(NH3): 氨氮含量高会抑制黑鲈的生长,其含量应低于0.2mg/l;c.水体交换量:由于黑鲈喜欢清澈的流水,频繁的水体交换和水流对黑鲈的生长十分重要,水体交换量应保持2~4次/小时以上;d.温度:黑鲈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0C,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60C;e.光照:黑鲈适于在较低的光照下生活,其适宜的光照度为100~4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8~16个小时/天;f.饲料或饵料:饲料可选用美国Zeigler公司生产的缓沉性三文鱼饲料(Zeigler Salmon Feed:蛋白质重量百分含量43~50%;脂肪重量百分含量12~15%)或冰鲜小杂鱼,在饲料或饵料中添加2~10%的CNA营养盐制剂可提高黑鲈的生长和成活率;g.投喂:在鱼种生长期间(体重为5~50克),投喂较为频繁,6~12次/天;在幼鱼期间(体重﹥50克),投喂次数可适当减少,4~8次/天;每次投喂时,应少量多次,以不剩残饵为适,持续时间为半小时;h. 温馨的生长环境:保持养殖环境安静,减少干扰次数,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生长。

    实施例3、低盐度条件下养殖老鼠斑鱼的方法:

    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老鼠斑是石斑鱼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水鱼之一。国内的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和广东等地海水养殖场,市场往往供不应求,需要大量的进口。在国内外尚无在内陆地区低盐度养殖成功的报道。由于其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在内陆地区养殖老鼠斑鱼的产业发展潜力颇大。

    (1)、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立:老鼠斑属于凶猛性鱼类,但行动缓慢,貌似温顺,喜欢在水体上层活动。在设计上,可采用圆形池或方形池,进排水设计上采用在池边上层进水,池边上层和底部中心同时排污的方法(Dual drain)。鱼种养殖池面积为10~20M2,成鱼养殖池面积为20~200M2,水深为0.8~1.6米为宜。

    (2)、老鼠斑的低盐度梯度驯化:老鼠斑是一种狭盐性和狭温性温水鱼,尽管貌似温顺,但抢食能力强,相互残杀。在驯化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恒定的温度和盐度,降低应激反应,并保持相近的规格,以防残食。当老鼠斑鱼种体长达到5cm时便完成变态,可以进行低盐度驯化。

    进入循环水养殖系统之前,现将鱼种放入暂养池中,进行隔离暂养,观察。在暂养期间,养殖用水的盐度、温度应尽量保持与海水育苗场的养殖条件相近,去除有显著的病伤,或活动异常的个体,以免将带病或体弱的个体带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入循环水鱼种养殖池的老鼠斑鱼种需经过以下三个梯度的驯化:

    梯度I的盐含量为16~25‰,温度为25~320C。经4~6星期的适应后,当鱼种摄食正常时,表明老鼠斑鱼种已适应于该养殖环境和盐度,可逐渐调整盐度进入梯度II的含盐量(8~15‰)。

    在梯度II的盐度条件下,需要4~6个星期的渗透压调整适应期,这是诱导渗透压条件的重要时期。老鼠斑属于狭温性鱼类,在低盐度适应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缓慢降低盐度,每天降低盐度的梯度为0.01~0.2‰;并在饲料或饵料中添加重量百分含量4~16%的CNA营养盐制剂,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重量百分浓度为0.2~2.0‰的生理盐制剂,达到强化老鼠斑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的功效。当盐度下降到3~5.0‰时,即完成老鼠斑鱼的低盐度驯化。

    (3)、在低盐度条件下,循环水养殖老鼠斑的技术:在低盐度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老鼠斑生长迅速,十个月可达500克以上,主要养殖技术包括:a. 溶氧: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要保持较高的溶氧(DO2﹥4mg/l);b. 氨氮(NH3): 氨氮含量高会严重影响老鼠斑的生长,其含量应控制在0.2mg/l以下;c. 水体交换量:由于老鼠斑喜欢清澈的流水,频繁的水体交换和水流对老鼠斑的生长十分重要,水体交换量应保持2~4次/小时以上;d. 温度:老鼠斑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0C,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0C;e. 光照:老鼠斑适于在较低的光照下生活,其适宜的光照度为100~4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8~16个小时/天;f. 饵料:饵料可选用冰鲜小杂鱼或淡水苗种活体,在饵料中添加重量百分含量2~16%的CNA营养盐制剂可提高老鼠斑的生长和成活率;g. 投喂:老鼠斑的胃较小,坚持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进行饲养。在鱼种生长期间(体重为5~50克),投喂较为频繁,8~16次/天;在幼鱼期间(体重﹥50克),投喂次数可适当减少,6~10次/天;每次投喂的量以不剩残饵为适,持续时间为半小时。

    关 键  词:
    一种 内陆 地区 养殖 海水 水循环 系统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内陆地区养殖海水鱼的水循环系统及养殖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6351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