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888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88860 A *CN102988860A* (21)申请号 201210476288.0 (22)申请日 2012.11.22 A61K 36/9062(2006.01) A61P 1/08(2006.01) A61K 35/02(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王军红 地址 264309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港湾街道 办事处青龙路 16 号 (72)发明人 王军红 董艳丽 王先忠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
2、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 是由下列重量G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50-70份, 当归10-20份,白芍20-40份, 赤芍10-30份, 地龙 5-15份, 天麻10-20份, 龙骨20-40份, 牡蛎20-40 份, 益智仁20-40份, 龟板5-15份, 知母10-30份, 黄柏 5-15 份, 桃仁 5-15 份, 钩藤 5-15 份, 川芎 5-15 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平肝息风、 清热 泻火、 行气开郁、 活血祛瘀的功效, 其治疗眩晕疗 效显著, 作用可靠, 其组分药源广、 配制简便、 无毒 副作用。 (51)Int.Cl. 权。
3、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 成 : 黄芪 50-70 份 , 当归 10-20 份 , 白芍 20-40 份, 赤芍 10-30 份, 地龙 5-15 份, 天麻 10-20 份, 龙骨 20-40 份, 牡蛎 20-40 份, 益智仁 20-40 份, 龟板 5-15 份, 知母 10-30 份, 黄柏 5-15 份, 桃仁 5-15 份, 钩藤 5-15 份, 川芎 5-15 份。 2. 根。
4、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是由下列重量 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60 份 , 当归 15 份 , 白芍 30 份, 赤芍 20 份, 地龙 10 份, 天麻 15 份, 龙骨 30 份, 牡蛎 30 份, 益智仁 30 份, 龟板 10 份, 知母 20 份, 黄柏 10 份, 桃仁 10 份, 钩藤 10 份, 川芎 1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88860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 尤其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 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
5、02 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 一为旋转性眩晕, 多由前庭神经系统 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 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眩晕, 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 以头昏的感觉为主, 感到头重脚轻。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 而不 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西医治疗眩晕无法做到针对性治疗, 治标不治本。 0003 中医认为, 肝为风木之脏, 主动主升。忧郁恼怒, 可致肝气不调, 气郁化火, 肝阳上 亢, 肝风内动, 上扰清窍, 发为眩晕。 0004 根据中医理论, 针对眩晕的发病机理, 进行辩证配伍组方, 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 的。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6、,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 药源广、 成本低、 疗效显著、 作用可靠、 无副作用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 征在于 : 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50-70 份 , 当归 10-20 份 , 白芍 20-40 份, 赤芍 10-30 份, 地龙 5-15 份, 天麻 10-20 份, 龙骨 20-40 份, 牡蛎 20-40 份, 益智仁 20-40 份, 龟板 5-15 份, 知母 10-30 份, 黄柏 5-15 份, 桃仁 5-15 份, 钩藤 5-15 份, 川芎 5-15 份。。
7、 0007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是由下 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60份,当归15份,白芍30份, 赤芍20份, 地龙10份, 天麻 15 份, 龙骨 30 份, 牡蛎 30 份, 益智仁 30 份, 龟板 10 份, 知母 20 份, 黄柏 10 份, 桃仁 10 份, 钩藤 10 份, 川芎 10 份。 000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 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 中药组合物中 :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 补肺健脾、 敛汗固脱、 驱风运毒的功效 ; 当归具有补血 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的功效 ; 白芍具。
8、有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敛阴收汗的功效 ; 赤芍具 有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的功效 ; 地龙具有清热息风、 清肺定喘、 利尿通淋、 通行经络的功效 ; 天麻具有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祛风通络的功效 ; 龙骨具有镇惊安神、 敛汗固精、 止血涩肠、 生肌敛疮的功效 ; 牡蛎收敛镇静、 潜阳涩精、 化痰软坚的功效 ; 益智仁具有温脾、 暖肾、 固 气、 涩精的功效 ; 龟板具有滋阴、 潜阳、 补肾、 健骨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的 功效 ;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的功效 ;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的功 效 ; 钩藤具有清热平肝、 熄风止痉的功效 ; 川芎具有。
9、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的功效。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 在作用上相辅相成, 具有协同作用, 共奏平肝息 说 明 书 CN 102988860 A 3 2/3 页 4 风、 清热泻火、 行气开郁、 活血祛瘀之功效, 对眩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9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 其配制简便、 药源广、 成本低。其遵 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 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 作用 可靠, 药性平和, 未出现毒副作用, 总有效率 97.8%, 治愈率达 7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1。
10、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60g, 当归 15g,白芍30g, 赤芍20g, 地龙10g, 天麻15g, 龙骨30g, 牡蛎30g, 益智仁30g, 龟板10g, 知母 20g, 黄柏 10g, 桃仁 10g, 钩藤 10g, 川芎 10g。 0012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50g, 当归 20g, 白芍 20g, 赤芍 30g, 地龙 5g, 天麻 20g, 龙骨 20g, 牡蛎 40g, 益智仁 20g, 龟板 15g, 知母 10g, 黄柏 15g, 桃仁 5g, 钩。
11、藤 15g, 川芎 5g。 0013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70g, 当归 10g, 白芍 40g, 赤芍 10g, 地龙 15g, 天麻 10g, 龙骨 40g, 牡蛎 20g, 益智仁 40g, 龟板 5g, 知母 30g, 黄柏 5g, 桃仁 15g, 钩藤 5g, 川芎 15g。 0014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55g, 当归 18g, 白芍 25g, 赤芍 25g, 地龙 6g, 天麻 18g, 龙骨 25g, 牡蛎 35g, 益智仁 25g, 龟板 13g, 。
12、知母 15g, 黄柏 13g, 桃仁 6g, 钩藤 13g, 川芎 7g。 0015 实施例 5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 黄芪 65g, 当归 12g, 白芍 35g, 赤芍 15g, 地龙 13g, 天麻 15g, 龙骨 35g, 牡蛎 25g, 益智仁 35g, 龟板 7g, 知母 25g, 黄柏 6g, 桃仁 13g, 钩藤 6g, 川芎 12g。 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 : 将组方 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 加冷水漫过药面, 浸泡 15 20 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约 8 厘米, 进 行煎煮。未沸。
13、前采用武火煎煮, 沸后用文火煎煮 20 30 分钟 ; 第二煎煮, 水沸后煎煮 15 20 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 合并。 0017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临床疗效总结 : 一、 一般性资料 : 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 年龄 20 80 岁。病程最短者 3 个月, 最长者达 10 年, 平均 5.4 年。 0018 二、 诊断标准 : (1) 、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甚则仆倒 ; (2) 、 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 (3) 、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 (4) 、 测。
14、血压、 查血色素、 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 电测听、 脑干诱发电位、 眼震电图及颈椎 说 明 书 CN 102988860 A 4 3/3 页 5 X 线摄片, 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头颅 CT 检查。 (5) 、 应注意除外肿瘤、 严重血液病等。 0019 三、 用法用量 : 临床应用时, 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 年龄及症状酌 情增减。七天为一疗程, 一天一剂, 水煎两遍取汁约 300ml, 分早、 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 用。 0020 四、 疗效标准 : (1)、 临床痊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 (2)、 有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均有好转。
15、 ; (3)、 无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0021 五、 治疗效果 : 该临床观察病例中, 服药 1-8 个疗程, 治愈 32 例, 有效 12 例, 无效 1 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 六、 典型病例 : 病例 1 : 王某, 男, 78 岁, 头晕目眩, 视物运转, 闭目即止。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 3 个疗程, 症状基本消失, 继续巩固 3 个疗程, 痊愈。 0023 病例 2 : 蔡某, 女, 46 岁,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伴恶心呕吐, 耳鸣耳聋, 汗出, 面色苍白, 反复发 作。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 3 个疗程, 自觉药后眩晕、 耳鸣耳聋稍减轻, 未出 现恶心呕吐现象, 虚汗现象消失。巩固服用 2 个疗程, 症状消失, 面色正常。 说 明 书 CN 10298886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