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322003.0 (22)申请日 2018.03.09 (73)专利权人 晋江千航服饰有限公司 地址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深沪镇 科任工业区 (72)发明人 陈心心 (51)Int.Cl. A41D 1/04(2006.01) A41D 31/02(2006.01) A41D 13/00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 服, 属于休闲服技术领域, 包括衣身、 衣领和衣 。
2、袖, 衣领位于衣身的上端, 衣袖位于衣身的左右 两侧, 衣身、 衣领和衣袖均包括棉绒层、 保温层和 防风层, 保温层位于棉绒层与防风层之间, 衣领 的外表面设置有拉链、 绑带一和多个环扣, 衣领 通过拉链与衣身可拆卸连接, 衣袖的袖口位置均 设置有弹力套和绑带二, 绑带一和绑带二上均设 置有调节孔和调节扣, 弹力套的一端与衣袖连 接, 弹力套对应人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 衣身的下端设置有束缚带、 弹力绳和弹力扣。 本 实用新型通过从衣领、 袖口以及衣身下端三个位 置进行绑紧, 使休闲服能够具有良好的防风性和 保温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8176035 U 20。
3、18.12.04 CN 208176035 U 1.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包括衣身、 衣领和衣袖, 所述衣领位于衣身 的上端, 所述衣袖位于衣身的左右两侧, 所述衣身、 衣领和衣袖均包括棉绒层、 保温层和防 风层, 所述保温层位于棉绒层与防风层之间, 所述衣领的外表面设置有拉链、 绑带一和多个 环扣, 所述绑带一和多个环扣均位于拉链的上方, 多个所述环扣等距设置, 所述绑带一穿过 多个环扣, 所述衣领通过拉链与衣身可拆卸连接, 所述衣袖的袖口位置均设置有弹力套和 绑带二, 所述绑带二位于衣袖的外表面, 所述绑带一和绑带二上均设置有调节孔和调节扣, 所述弹力套的一端与衣袖连接,。
4、 所述弹力套对应人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 所述衣身 的下端设置有束缚带、 弹力绳和弹力扣, 所述束缚带的上端与衣身连接, 所述弹力绳环绕在 衣身的内部, 且其两端穿过衣身与所述弹力扣连接, 所述衣身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反光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所述棉绒层采用防风 抓绒面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所述保温层采用纯棉 面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所述防风层采用PU面 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所述弹力套的长度。
5、为 8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所述弹力套和束缚带 均具有弹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76035 U 2 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属于休闲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休闲服, 是人们在闲暇生活中从事各种活动所穿的服装。 人们在一段时间的工作 后, 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脱下厚重的工作装, 穿上休闲的服饰, 去做一些户外运动, 如旅行、 骑 行、 爬山等, 若在春冬季节, 外面天气还较为阴寒, 在进行户外骑行运动时, 休闲服往往不能 起到较好的防风效果,。
6、 使人们在骑行过程中容易受风而生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 闲服,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 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包括衣身、 衣领和衣袖, 所述衣领位于衣 身的上端, 所述衣袖位于衣身的左右两侧, 所述衣身、 衣领和衣袖均包括棉绒层、 保温层和 防风层, 所述保温层位于棉绒层与防风层之间, 所述衣领的外表面设置有拉链、 绑带一和多 个环扣, 所述绑带一和多个环扣均位于拉链的上方, 多个所述环扣等距设置, 所述绑带一。
7、穿 过多个环扣, 所述衣领通过拉链与衣身可拆卸连接, 所述衣袖的袖口位置均设置有弹力套 和绑带二, 所述绑带二位于衣袖的外表面, 所述绑带一和绑带二上均设置有调节孔和调节 扣, 所述弹力套的一端与衣袖连接, 所述弹力套对应人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 所述衣 身的下端设置有束缚带、 弹力绳和弹力扣, 所述束缚带的上端与衣身连接, 所述弹力绳环绕 在衣身的内部, 且其两端穿过衣身与所述弹力扣连接, 所述衣身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反光条。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棉绒层采用防风抓绒面料制成。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保温层采用纯棉面料制成。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防风层采用PU面料制成。 000。
8、9 作为优选: 所述弹力套的长度为815cm。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弹力套和束缚带均具有弹性。 0011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 棉绒层、 保温层和防风层的设置, 通过三层面料的设置, 实现了休闲服的双层防 风以及保暖的功能, 使温度流失更慢, 穿起来更保暖。 2、 拉链、 绑带一的设置, 拉链是起到将 衣领与衣身连接的作用, 实现衣领的可拆卸设置, 当不需要衣领时, 可将衣领拆下, 需要时 再装上, 绑带一通过调节扣和调节孔实现领口位置的绑紧, 使风不容易从领口位置进到休 闲服里面去。 3、 弹力套和绑带二的设置, 弹力套是用来束缚手腕位置, 并且弹。
9、力套上对应人 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 大拇指穿过孔洞, 弹力套就变成简易的露指手套, 由于弹力套 具有弹性, 所以能够和皮肤紧密贴合, 再通过绑带二的绑紧, 实现手腕位置的双重防风功 能, 使风不容易从手腕位置进入到休闲服里。 4、 束缚带、 弹力绳和弹力扣的设置, 利用束缚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8176035 U 3 带的弹性以及弹力绳和弹力扣的配合使用, 同样实现了衣身下端的双重防风功能, 使风也 不容易从衣身的下端进入到休闲服里。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衣领的展开图; 0015 图3为图1中。
10、衣身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做进一步说明。 0017 一种具有防风效果的休闲服, 其特征是: 包括衣身1、 衣领2和衣袖3, 所述衣领2位 于衣身1的上端, 所述衣袖3位于衣身1的左右两侧, 所述衣身1、 衣领2和衣袖3均包括棉绒层 4、 保温层5和防风层6, 所述保温层5位于棉绒层4与防风层6之间, 所述衣领2的外表面设置 有拉链7、 绑带一8和多个环扣9, 所述绑带一8和多个环扣9均位于拉链7的上方, 多个所述环 扣9等距设置, 所述绑带一8穿过多个环扣9, 所述衣领2通过拉链7与衣身1可拆卸连接, 所述 衣袖3的袖口位置均。
11、设置有弹力套10和绑带二11, 所述绑带二11位于衣袖3的外表面, 所述 绑带一8和绑带二11上均设置有调节孔12和调节扣13, 所述弹力套10的一端与衣袖3连接, 所述弹力套10对应人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14, 所述衣身1的下端设置有束缚带15、 弹 力绳16和弹力扣17, 所述束缚带15的上端与衣身1连接, 所述弹力绳16环绕在衣身1的内部, 且其两端穿过衣身1与所述弹力扣17连接, 所述衣身1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反光条, 所述棉绒 层4采用防风抓绒面料制成, 所述保温层5采用纯棉面料制成, 所述防风层6采用PU面料制 成, 所述弹力套10的长度为815cm, 所述弹力套10和束缚带15均。
12、具有弹性。 0018 通过设置棉绒层4、 保温层5和防风层6, 通过三层面料的设置, 实现了休闲服的双 层防风以及保暖的功能, 使温度流失更慢, 穿起来更保暖。 0019 通过设置拉链7、 绑带一8, 拉链7是起到将衣领2与衣身1连接的作用, 实现衣领2的 可拆卸设置, 当不需要衣领2时, 可将衣领2拆下, 需要时再装上, 绑带一8通过调节扣13和调 节孔12实现领口位置的绑紧, 使风不容易从领口位置进到休闲服里面去。 0020 通过设置弹力套10和绑带二11, 弹力套10是用来束缚手腕位置, 并且弹力套10上 对应人体的大拇指位置设置有孔洞14, 大拇指穿过孔洞14, 弹力套10就变成简易的。
13、露指手 套, 由于弹力套10具有弹性, 所以能够和皮肤紧密贴合, 再通过绑带二11的绑紧, 实现手腕 位置的双重防风功能, 使风不容易从手腕位置进入到休闲服里。 0021 通过设置束缚带15、 弹力绳16和弹力扣17, 利用束缚带15的弹性以及弹力绳16和 弹力扣17的配合使用, 同样实现了衣身1下端的双重防风功能, 使风也不容易从衣身1的下 端进入到休闲服里。 00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 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 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8176035 U 4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8176035 U 5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8176035 U 6 。